2022年 第40卷 第2期
2022, 40(2): 97-10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11059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拥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也有了较为详细系统的阐释。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拥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也有了较为详细系统的阐释。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2022, 40(2): 103-107, 13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8002
摘要: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流体力学性质、良好的黏弹性和应变性。目前透明质酸被广泛用于生物材料、药物靶向制剂、美容以及腹部手术后预防黏连等。随着透明质酸应用范围的扩展及新型医用材料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对透明质酸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对透明质酸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透明质酸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流体力学性质、良好的黏弹性和应变性。目前透明质酸被广泛用于生物材料、药物靶向制剂、美容以及腹部手术后预防黏连等。随着透明质酸应用范围的扩展及新型医用材料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对透明质酸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对透明质酸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透明质酸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2022, 40(2): 108-11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5116
摘要:
目的 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阿霉素 致心肌病BALB/c小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干预,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化酶-同功酶MB(CK-MB);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所得数据经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和参附汤治疗组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参附汤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代谢通路分析探讨参附汤靶向代...
2022, 40(2): 113-119.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5106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母草治疗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检索中药系 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BATMAN-TCM)获取益母草的活性成分,然后从SwissTargetPrediction (STP)和TCMSP数据库中收集和预测候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标准化数据库(Uniprot)获取益母草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基因,与Genecards、DisGenet、OMIM三个数据库获取的神经损伤的疾病基因做映射,获得益母草治疗神经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其次借...
2022, 40(2): 120-12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19
摘要:
目的 对海绵共附生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葡聚糖 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PPH法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 结果 从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3,4,5-trimethoxy-2-(2-(nicotinamido) benzamido) ben...
2022, 40(2): 125-13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11038
摘要:
目的 通过不同方法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探究CRELD2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研究CRELD2在各组织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实时荧 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C57BL/6J小鼠的肝、胰腺、胃、肺等组织中CRELD2 mRNA与CRELD2蛋白的含量,实现在不同水平上探究CRELD2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RT-PCR及WB测定结果显示 ,CRELD2在小鼠的肝、胰腺、胃、肺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
2022, 40(2): 132-135, 14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10082
摘要:
目的 检测新化合物HMS-01有无心脏毒性,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 方法 用手动膜片 钳检测转染后hERG钾通道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的电流,西沙必利做阳性药,将HMS-01依次稀释成0.3、1、3、10、30 µmol/L,依次作用于细胞,记录电流变化,计算抑制率。 结果 HMS-01在实验设计的最高浓 度30 µmol/L时,对细胞hERG钾通道的抑制率低于30%,与阳性对照药西沙必利相比,无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新化合物HMS-01...
2022, 40(2): 136-14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12035
摘要: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表达纯化曲 妥珠单抗;用CCK-8 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EGCG、曲妥珠单抗及两药联用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BT474、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CG、曲妥珠单抗及两药联用对BT474乳腺癌细胞中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和蛋白激酶B...
2022, 40(2): 143-14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17
摘要:
目的 研究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抗高尿酸血症药效作用及其对肾脏蛋白的转运机制。 方法 采用氧嗪酸 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以220、440、880mg/kg的剂量,连续10 d,以别嘌醇(5mg/kg)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的蛋白质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萆薢降酸方 可抑制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
2022, 40(2): 146-151, 15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5117
摘要: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中成药复方金钱草颗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色谱分离采 用XBridge BEH C18柱(2.1 mm×100 mm, 2.5 µm),流动相由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组成,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定性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扫描。 结果 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鉴定出 复方金钱草颗粒中47个成分,并通过软件计算区分了其中的同分异构体, 且对其药材来源...
2022, 40(2): 152-15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6102
摘要:
目的 提升昆仙胶囊质量标准,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方法 以雷公藤甲 素、淫羊藿苷、金丝桃苷为指标性成分,增加或改进昆明山海棠、淫羊藿及菟丝子的薄层鉴别方法;以Agilent ZORBA SB-C18(4.6 mm×250 mm, 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220 nm为检测波长,改良雷公藤甲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 昆明山海棠、淫羊藿及菟丝子的T CL法鉴别专属性强,特征斑点分离度良好、清晰,阴性无干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的质量浓...
2022, 40(2): 157-160, 17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9050
摘要:
目的 修订景天止痛膏质量标准中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 谱法(TLC)对当归、川芎、元胡、三七总皂苷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结果 TLC法鉴别专属性强,分离度好 ;三七皂苷R1在0.1604~2.0050μg (r=0.999)、人参皂苷Rg1在0.8003~10.0035μg (r=1.000)、人参皂苷Rb1在0.6182~7.7275μg (r=1.000)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
2022, 40(2): 161-16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8007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枇芩口服液中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甘草酸铵、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7种成分含量。 方法 采用双波长 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0~18.0 min,325 nm(检测绿原酸、咖啡酸);18.0~65.0 min,280 nm(检测芍药苷,黄芩苷、...
2022, 40(2): 165-17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9087
摘要:
目的 评价真实临床实践中CYP3A5(CYP3A5*3,6986A>G)及MDR1(C3435>T,G2677 >T/A,C1236>T)基因多态性对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最佳治疗浓度。 方法 以入选2013~2017年单中心的 131例首次肾移植术且术后以他克莫司为基础进行三联免疫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考察患者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的日剂量、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和肌酐水平的影响。 结果 在维持他克莫司靶浓度(10~15 ng...
2022, 40(2): 171-17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45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治疗化脓性血栓静脉炎继发转移性肺部感染患者过程中药学监护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确诊为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并继发肺部转移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及临床药师参与监护的全过程,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探索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治疗中抗凝管理的经验。 结果 临床药师基于感染部位、脓毒性血 栓特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特性等,在抗感染方案调整、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优化、抗凝时机等方面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全面药学服务,患者全身感染及脓毒性血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
2022, 40(2): 175-179.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9126
摘要:
目的 为更好开展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审核,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师人工审核效率。 方法 通过整理汇 总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得到这两类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小的优势搭配。同时,优化药物相互作用全人工审核的流程,并在系统的医生端预先设置好这两类药物的优势搭配,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用药有明显相互作用时,医生可根据信息系统提示及时调整药物。 结果 优化后,大多数医生根据系统提示 优先选择这两类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搭配,药师人工审核时发现有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
2022, 40(2): 180-18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6009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效果,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比较某院采 用PDCA法前后两年重点监控药物的消耗及处方点评情况。对照组为2019年传统管理法的住院病例,观察组为2020年采用PDCA管理法的住院病例。 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重点 监控药品消耗金额大幅下降(P<0.001);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疗程过长等处方不合理问题得到有效控制(P<0.05),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65.96%提高至90.7...
2022, 40(2): 184-187.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10068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空巢老年患者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要。 方法 选取欧阳街 道在住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空巢和非空巢两组。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高血压监测频率、在服高血压药物、在服其他药物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在“血压监测频率”项上,空巢组 每天测压占33.6%、非空巢组每天测压占19.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服用高血压药物品种”项上,同时服用3种高血压药物的,空巢组占28.8%、非空巢组占16.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
2022, 40(2): 188-19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5091
摘要:
目的 了解国内医院门诊药房调配差错及有效防控措施现状,以期进一步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 方法 检索中文期 刊数据库2015—2020年二、三级医院门诊药房调配差错及其采取措施后的质量持续改进的文献,汇总分析改进前后不同差错类型及其数量,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等内容。 结果 检索得到的146篇文献中纳入分 析的有13篇(三级医院11篇,二级医院2篇)。改进前,药品调配差错率的中位数为5.1‰,改进后为1.1‰。改进前后,药品调配差错类型构成主要为数量差错(52.5%对51.3%)、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