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6期
2025,
43(6):
259-269, 2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3064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蛋白酶(Mpro)是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酶,因其高度保守性及与宿主蛋白酶的低同源性,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针对Mpro抑制剂包括拟肽类共价抑制剂、非拟肽类共价抑制剂和非共价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在Mpro降解剂中的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蛋白酶(Mpro)是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酶,因其高度保守性及与宿主蛋白酶的低同源性,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针对Mpro抑制剂包括拟肽类共价抑制剂、非拟肽类共价抑制剂和非共价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在Mpro降解剂中的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5,
43(6):
270-27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60
摘要: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有效清除手段主要为螯合剂与吸附剂,但传统螯合剂具有肾毒性、致畸性、胚胎毒性等副作用。多糖作为一种新型放射性核素吸附剂,具有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清除率高等优点。该综述概括了主要放射性核素类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多糖在放射性核素清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多糖作为核战争、核事故等突发核事件中放射性核素的有效吸附分子,应用前景广阔。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有效清除手段主要为螯合剂与吸附剂,但传统螯合剂具有肾毒性、致畸性、胚胎毒性等副作用。多糖作为一种新型放射性核素吸附剂,具有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清除率高等优点。该综述概括了主要放射性核素类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多糖在放射性核素清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多糖作为核战争、核事故等突发核事件中放射性核素的有效吸附分子,应用前景广阔。
2025,
43(6):
275-28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4023
摘要: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是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构成的含有叶绿素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胞器。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信息,是实现外援基因精准导入、插入位点选择和叶绿体基因组改造的基础。该研究对丹参及其同属共76种植物的125个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包括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收缩扩张及系统进化分析,为后续该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及物种鉴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是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构成的含有叶绿素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胞器。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信息,是实现外援基因精准导入、插入位点选择和叶绿体基因组改造的基础。该研究对丹参及其同属共76种植物的125个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包括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收缩扩张及系统进化分析,为后续该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及物种鉴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
43(6):
283-28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2057
摘要:
目的 研究虾青素(AST)对成骨诱导培养基(OM)诱导瓣膜间质细胞(VICs)钙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CCK-8分析不同浓度AST对VICs增殖的影响;AST干预OM培养VICs后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标志ALP、Runx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结果 CCK-8结果显示AST适宜干预浓度为25 μmol/L;AST处理减轻OM诱导VICs钙结节形成,抑制VICs的成骨分化标志ALP、Runx2的表达(P<0.01),增强Nrf2和HO-1的表达,并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P<0.01)。 结论 AST可能通过增强Nrf2/HO-1抗氧化信号通路减轻VICs氧化应激水平与钙化。
2025,
43(6):
288-292, 31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24
摘要: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通过动脉阻塞法建立I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IS组、药物低、中、高剂量(药物-L、M、H,30、60、90 mg/kg咪达唑仑)组、药物-H+自噬抑制剂-3-MA组(90 mg/kg咪达唑仑+30 mg/kg 3-MA),并以仅分离血管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各组均进行相应剂量药物或生理盐水干预,随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学、神经元凋亡、超微结构以及线粒体中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P62蛋白表达检测。 结果 与IS组比较,药物-L组、药物-M组、药物-H组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自噬小体呈现增加趋势,PINK1、PARKIN、LC3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凋亡率、P62蛋白显著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1或P<0.001);与药物-H组比较,药物-H+3-MA组病理损伤加重,自噬小体减少,PINK1、PARKIN、LC3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凋亡率、P62蛋白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咪达唑仑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诱导IS大鼠线粒体自噬,降低神经元凋亡,改善IS大鼠神经元损伤。
2025,
43(6):
293-2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9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滴眼液中硫柳汞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滴眼液中已知抑菌剂量的检查或未知抑菌剂量的筛查。 方法 采用HPLC,资生堂MGII-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1%三乙胺(磷酸调节pH为3.0)-甲醇,梯度洗脱,柱温为40 ℃,检测波长为222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体积20 µl。 结果 硫柳汞在4.3~216.7 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为2.7%。 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滴眼液中硫柳汞的定量测定。
2025,
43(6):
298-3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7045
摘要:
目的 观察九味永安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湿疹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湿热蕴肤证湿疹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均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 观察组予九味永安颗粒,对照组予九味永安颗粒安慰剂。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积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8.9%)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EASI以及VA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观察组九味永安颗粒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湿热蕴肤证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缩减皮损面积,还能改善瘙痒症状,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
43(6):
303-3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2009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不同给药途径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120名,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IV组)、咽喉喷雾组(LJ组)、对照组(CT组),每组患者各40名。IV组在气管插管前1 min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LJ组将利多卡因50 mg喷至咽喉腔、声门及声门下少许,CT组无处理,其余操作同全身麻醉诱导常规进行。取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 min T2及插管后5 min共4个时间点记录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LJ组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无显著差异,IV组和CT的心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与LJ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CT组的血压变化尤其显著,且与IV组和LJ组均有显著差异。LJ组血压在气管插管后迅速恢复至接近插管前水平。 结论 不同途径应用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不同,咽喉喷雾法抑制性预防作用优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尤其是对心率变化的预防作用更明显。
2025,
43(6):
307-31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100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硝苯地平在高血压孕妇中的药物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 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RES)数据库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报告的药物使用数据,应用信息成分法(IC)和报告比值法(ROR)进行信号挖掘。 结果 最终挑选出539 278条高血压孕妇相关记录进行分析,共发现70个硝苯地平相关阳性不良事件信号。分娩提前(IC025=2.87,ROR025=9.52)、先兆子痫(IC025=1.82,ROR025=3.82)和胎儿生长受限(IC025=2.37,ROR025=5.69)等为频数较高的阳性不良事件。多指畸形(IC025=3.13,ROR025=10.05)、胎儿死亡(IC025=2.93,ROR025=8.57)和分娩提前(IC025=2.87,ROR025=9.52)等为信号强度较高的不良事件。全身血管阻力升高、小样儿和胎儿死亡等不良事件对应的死亡比例较高。 结论 硝苯地平在高血压孕妇中存在着一定的药物毒性,部分频数和死亡比例高的不良事件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