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唑类抗真菌药(TAF)是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1-2],主要包括氟康唑(FCZ)、伊曲康唑(ITZ)、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OS)等。TAF体内代谢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进行[1, 3],而临床常用药物中约60%不同程度地依赖肝P450酶代谢[4]。因此,TAF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与其他合用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促进患者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部分医疗机构引入了前置审方系统,在系统审核基础上的人工审核与完全人工审核相比,无论是审核速度还是审核覆盖面均有较大提升了,拦截了大量TAF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医嘱。但审方系统中药物相互作用审核部分尚有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系统拦截有相互作用的用药医遗嘱后,不能根据药物特性给出药物替换建议;②系统将拦截的医嘱全部提交药师审核导致药师工作量增大;③不同药师通过审方系统对同一组具有相互作用的医嘱实施审核时,可能由于药师自身知识积累存在差异,导致审核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及用药建议的完整性不尽相同。
为此,本文就TAF与他汀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例,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两类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机制,得到两类药物合用时相互作用较小的优势搭配,并在优化审方系统的基础上将这种优势搭配用于指导合理用药实践,为开展更多药物相互作用的审核提供借鉴与经验。
-
提取审方系统优化前6个月和优化后1个月所有提示TAF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数据,并通过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以
$ \bar x \pm s $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在现审方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审方系统中的“自定义”功能,在流程中嵌入降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换药建议。当医生在处方或医嘱中遇到有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可根据系统的用药建议选择相互作用较小的药物,或者提交药师人工审核。
-
查阅汇总药品说明书、国内外文献[1-3,5-10]和访问美国FDA网站,获得TAF与他汀类药物的代谢特点和相互作用机制(表1和表2),以及有关两类药物合用时的可能风险和用药建议(表3)。
表 1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体内代谢特点
药名 代谢酶 转运体 CYP
3A4CYP
2C9CYP
2C19CYP
2C8P-gp
(ABCB1)BCRP
(ABCG2)氟康唑 XdOb XdOb XdOa X 伊曲康唑 XOa XO O 伏立康唑 XOa XOc XOc 泊沙康唑 Oa XO 阿托伐他汀 Xe X X 辛伐他汀 Xe X 洛伐他汀 Xe X X 匹伐他汀 Xd 瑞舒伐他汀 Xd X X 氟伐他汀 X Xe X 西立伐他汀 X Xe 普伐他汀 肝代谢,不依赖P450酶 X X 注:X.底物;O.抑制剂;a.强效;b.中效;c.弱效;d.很少被该酶代谢;e.主要代谢酶;P-gp. P-糖蛋白;BCRP. 乳腺癌耐药蛋白 表 2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 三唑类抗真菌药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阿托伐他汀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中度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③竞争性结合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③竞争性结合P-gp,同时抑制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④抑制BCR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 ①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性结合P-gp,同时抑制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辛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①②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洛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匹伐他汀 中度抑制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 无相互作用 ①竞争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②弱抑制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 无相互作用 瑞舒伐他汀 ①与匹伐他汀相同;②与阿托伐他汀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③④相同 与匹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氟伐他汀 ①中度抑制CYP2C9酶和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CYP2CP、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①竞争CYP3A4酶,强抑制该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竞争CYP2C9酶,弱抑制该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①相同 西立伐他汀 ①中度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与氟伐他汀①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①相同 普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③④相同 无相互作用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表 3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
他汀类
药物三唑类抗真菌药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阿托伐他汀 慎用他汀最低剂量 他汀≤20mg/d 慎用他汀最低剂量 禁忌 辛伐他汀 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 避免或禁忌a 禁忌 禁忌 洛伐他汀 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 避免或禁忌a 禁忌 禁忌 匹伐他汀 ITZ 200 mg/d +匹伐他汀第 4 天单剂 4 mg,
共 5 d,AUC减少 23%,Cmax下降22%N N 瑞舒伐他汀 无相互作用 ITZ 200mg/d,用药5 d+瑞舒伐他汀10mg/单剂,较单用瑞舒伐他汀的AUC增加1.4倍 N N 氟伐他汀 他汀≤20mg/d或氟伐他汀的暴露量和血药浓度峰值分别升高了约84%
和44%,慎用α他汀受到的影响很小或无影响α 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N 西立伐他汀 N 无相互作用α 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N 普伐他汀 FCZ 200mg 静脉注射6 d+普伐他汀20mg 口服,AUC减少34%,Cmax下降 33% ITZ 200 mg/d口服+普伐他汀40mg/d口服,持续30天, AUC增加11%,Cmax升高17% 无相互作用α 无相互作用α 注:α.国内药品说明书提示;N.未查到有关的相互作用资料;其余内容均为FDA说明书提示 -
与优化前相比,“自定义”审方流程后,在“相互作用”提示基础上增加“换药建议”。医生可根据系统推荐选用相互作用较小的他汀类药物,有效弥补了优化前医生遇到审方系统提示药物相互作用时,将有相互作用的医嘱全部提交药师人工审核而导致药师工作量大、效率低的不足。因此,系统药师端TAF与他汀类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警示显著减少(P<0.05),有效地提升了药师审方效率(见表4),同时,提升了审核结果的一致性。
表 4 优化前后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情况对比
三唑类
抗真菌药相互作用药物 警示 日均次数 优化前 优化后 氟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10.03±6.29 0.70±0.95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2.56±2.10 0.63±0.81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伊曲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5.76±2.35 0.73±0.87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禁合用 2.07±1.94 0.50±0.78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伏立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4.28±2.12 0.57±0.82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禁合用 0.66±0.89 0.30±0.60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合计 25.36 3.43 -
由表3汇总可知,对于提示明确禁忌的设置为“禁合用”,对于提示没有相互作用的设置为“可合用”,对于提示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的设置为“慎合用”,对于限定日剂量的设置为“他汀≤XXX/d”。说明中无相互作用提示的情况,参照两类药品在人体内代谢途径的特点(表1和表2),可分为3类情况处置(用药建议仅作为备选,实际用药优先选择说明书中建议合用的药物):①如TAF和他汀的代谢在酶途径和转运体途径均无相互作用,且TAF对他汀的代谢没有抑制,则认为两药“可合用”。②无论TAF和他汀的代谢在酶途径或转运体途径是否有相互作用,只要TAF抑制他汀的主要代谢酶(途径),则认为两药“禁合用”。③如TAF和他汀的代谢在酶途径或转运体途径有相互作用,且TAF不抑制他汀的主要代谢酶(途径),则认为两药“慎合用”。因此,结合表1、2、3得出TAF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的优势搭配,见表5。
-
当处方或医嘱中选择的TAF与他汀类药物有明显相互作用,系统将会自动推荐“可合用”的他汀类药物,而不显示“禁合用”的他汀类药物,“慎合用”的他汀类药物显示为“某药名称(谨慎)”,有剂量限制的显示为“某药名+(日剂量)”,医生根据情况,选择医院可获得且合适的他汀药物。
-
TAF用于治疗患者深浅部真菌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肝、神经等器官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刘晓东[11]、许元宝[12]等报道,接受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在用药初期,长疗程用药后不良反应仍可出现。并且TAF除与他汀外还与其他药物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①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时,通过抑制CYP2C19、CYP3A4影响该酶的底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艾普拉唑等在体内的代谢[13],已有两类药物合用致爆发性肝损伤的报道[14];②与抗凝剂合用时,分别通过抑制CYP3A4、P-gp和CYP2C9,使利伐沙班[15]和华法林[6, 16]的血药浓度显著增高,增加出血风险;③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通过抑制CYP3A4减少激素的代谢;④与免疫抑制剂[3](他克莫司、环孢素)合用时,通过抑制CYP3A4使免疫抑制剂的暴露量增加,不良反应增加;⑤与降糖药物合用时,通过抑制CYP2C9使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药物的降糖作用增强,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等。
他汀类药物在用于控制患者血脂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被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其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我国人群的发生率较高[17],如对肌肉、肝脏等毒性,用药过程中常需要监测谷丙、谷草转氨酶及肌酸激酶,尤其与其他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如出现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10倍,需要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
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时TAF与他汀类药物不可避免地需要合用,而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合用不可忽视的问题[18]。药物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合适的药物搭配方能更好更快地控制疾病发展,并且较小地表现出由相互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文中TAF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所示,误将存在相互作用明显的TAF与某他汀合用,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反而可能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出现药源性疾病。
查阅近年TAF或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文献,文中涉及到TAF或(和)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可能仅涉及其中某几个药品,较难清楚全面地了解这两类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的途径或怎样选择药物才能减少相互作用,并且仅有少部分资料明确了某两个药物合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的情况,如Krasulova[19]的研究,伊曲康唑与辛伐他汀合用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20]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与TAF合用时,辛伐他汀日剂量不超过10 mg,阿托伐他汀日剂量不超过20 mg。吕斌等[21]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给予伏立康唑和阿托伐他汀单次剂量后,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明显增加。杨燕[22]报道伏立康唑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导致肝损和肌酸激酶升高。《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3]建议,禁止辛伐他汀与泊沙康唑合用,但没有明确泊沙康唑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的合用建议。
因此,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以TAF和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途径为出发点,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梳理,整理出较小相互作用的药物搭配,并在审方系统优化的基础上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一方面,缓解药师审方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TAF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精细化管理,为开展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审核提供借鉴与经验。
Refinement review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s and statins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e-prescription audit system
-
摘要:
目的 为更好开展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审核,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师人工审核效率。 方法 通过整理汇总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得到这两类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小的优势搭配。同时,优化药物相互作用全人工审核的流程,并在系统的医生端预先设置好这两类药物的优势搭配,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用药有明显相互作用时,医生可根据信息系统提示及时调整药物。 结果 优化后,大多数医生根据系统提示优先选择这两类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搭配,药师人工审核时发现有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次数显著减少(P<0.05),审核效率得到提升,降低了因药物相互作用带给患者的用药安全风险。 结论 基于前置审核系统优化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精细化审核,在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师人工审核效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better carries out the review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iazole antifungal drugs and statins, ensure drug safety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nual review of pharmacists. Methods The advantageous combination with les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rug was obtained by summarizing the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of triazole antifungal drugs and statins. At the same time,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full manual reviews for drug interaction, and the advantageou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drug will be set up in advance on the doctor side of the review system. Doctors can adjust the drug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prompt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whe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drug in the prescription or medical order, which is issued by the doctors. Results After optimization, most doctors choose the drug combination of les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rug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prompts. The number of drug combinations of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hich is manually reviewed by pharmacist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and the review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e drug safety risks brought by drug interactions to patients are reduced. Conclusion Refinement review of drug interactions between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s and statins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e-audit syste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patients’ medic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pharmacists' manual auditing. -
Key words:
- pre-prescription review system /
-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s /
- statins /
- interactions /
- refined review
-
密闭环境中人体可能产生诸多心理、生理上改变,如电梯故障被困、地震后掩埋、空间站、载人飞船、潜艇作业等。这主要与密闭特殊环境有关,如通风较差使空气质量下降,缺少正常光照或仅有人工光照导致节律紊乱,活动量大大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下降等。同时密闭环境作为特异性应激源会对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如感觉剥夺、睡眠障碍、情绪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失调等[1],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密闭环境影响脑功能的机制、模型建立、评价指标及治疗的潜在药物,以期为密闭环境中脑功能维持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1. 密闭环境影响脑功能的可能机制
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作业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也更容易感到疲惫,影响正常认知和工作效率。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对防止关键任务中失误的发生至关重要[2]。认知从广义上讲包含人的所有意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学习、理解等。从狭义上讲,认知等同于记忆或思维。认知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具体可分为刺激的接收、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等不同阶段。密闭环境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负面情绪而影响认知。
1.1 影响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对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和重组的能力,是适应性功能的基础[3]。额叶皮层被认为是人类大脑进行认知和情绪处理的主要实体。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中会产生神经可塑性损伤,如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的神经元萎缩、突触丢失进而导致慢性应激和抑郁样行为出现[4](图1)。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等神经成像方法研究发现,神经可塑性(如突触连接障碍)与大脑“输出”(即心理和认知过程)的下游变化密切相关。
隔离密闭环境会造成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和杏仁核体积减少[5],还会影响额叶皮层与控制人类情感与情绪的海马体、杏仁核之间的联系,进而影响额叶皮层与大脑其他区域间的整体性。对191名患者和282名健康对照者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早期(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区左侧平均体积减少4%,右侧平均体积减少4.5%[6]。因此,神经可塑性受损也被认为是抑郁症的前提。且抑郁状态对海马体等的影响与发作时间呈正相关。
总之,密闭环境对认知结构和神经回路的可塑性改变可能首先导致认知障碍,继而降低了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策略规划和组织方面存在中度损伤,注意力和集中力也普遍受损。
1.2 影响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是广泛分布于脑中的重要单胺类神经递质[7] 。长期密闭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这些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减少,继而引起中枢和外周疾病,如抑郁、焦虑、强迫症、饮食和睡眠障碍、高血糖、免疫反应降低等,而上述疾病则会直接影响情绪和认知。
2. 与密闭环境有关的脑部疾病
2.1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坚持锻炼人群患焦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足够的体育锻炼可对焦虑等负面情绪起到积极改善作用[8]。习惯性体育活动的减少会增加年轻成年人的抑郁症状[9]。长期处于密闭太空舱中的宇航员必须借助相应器械设备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来对抗长期密闭环境下监禁导致的情绪和心理障碍[10]。
2.2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已知原因的主要精神障碍,即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威胁并引起强烈恐惧、无助而造成的心理障碍[11]。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中的人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会伴随着海马体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升高、腹内侧前额叶谷氨酸水平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水平异常、5-羟色胺受体基因的表达异常等[12]。而这些因子水平异常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会导致不良情绪消退受损或恐惧等不稳定情绪的加强。
3. 常见密闭环境模型建立及评价指标
3.1 密闭环境导致脑功能损伤模型
3.1.1 草原田鼠
草原田鼠是研究社会应激反应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常用动物模型[13]。将实验所用草原田鼠在21日龄时从繁殖对中移除,雌性与雄性分别饲养,直到实验开始。取一定数量的雄性草原田鼠(60~90天),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田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实验组田鼠放置于自动进行12 h∶12 h明暗循环的密闭不透光笼子内,保持20~21°C室温和40%~50%相对湿度,允许动物自由接触食物和水,在此条件下隔离四周。注意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密闭生存环境外其他实验条件(食物、水等)完全一致[14]。
3.1.2 大鼠
大鼠是常用动物模型,可用于建立应激模型。首先对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两周,设置12 h光照/黑暗周期,8:00~20:00开灯;温度为(22±2)˚C;湿度为50%±10%,可自由获取食物和水,有充足空间进行活动,饲养环境为可视状态。在正式实验之前,挑选出80只在野外水平测试得分在30到120之间的大鼠。将合格的8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继续被饲养在适应性饲养相同的条件下,且大鼠彼此之间不相互隔离;实验组(n=40)每只大鼠被单独关在独立的笼子里,笼子仅有有限的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笼子为不透光的密闭环境,除此之外其他条件与对照组相同[15]。两组大鼠在实验条件下饲养两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
3.2 常用评价指标
药物干预后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功能可采用相关行为学方法进行评价,如Morris水迷宫、Barnes迷宫、八臂电迷宫等。常用啮齿类动物研究学习和记忆功能,因为它们在新环境中可有效定位,并以与人类相似的方式学习复杂的空间关系。评价量表仅限于人类认知功能评估。
3.2.1 Morris水迷宫
Morris水迷宫有助于阐明啮齿类动物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过程,评价认知能力[16]。Morris水迷宫基本操作过程是将模型动物放在一个圆形游泳池中,大鼠用泳池直径为210厘米,小鼠用泳池直径为122厘米[17](图2A)。首先训练其记忆水中平台位置并顺利登上平台,在此过程中,动物通过记忆在脑中形成位置导航会很快发现平台。记录动物从入水到登上平台的时间即为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试验是在定位航行试验后去除平台,然后任选一个入水点将动物放入水池中,记录其在一定时间内的游泳轨迹,记录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考察动物对原平台的记忆。
3.2.2 Barnes迷宫
Barnes迷宫基本操作是将模型动物安置在一个明亮的圆形平台中心,平台上有洞,只有一个洞口下面连有一个黑色逃生箱(图2B)。为了学习和记住黑暗目标洞的位置,啮齿动物必须根据视觉远端线索形成空间地图。评价指标如下[18]:(1)到达目标箱的逃逸潜伏期:首次找到目标洞之前的时间。(2)到达目标箱的错误次数:首次找到目标洞之前探究其他洞的次数。一次错误定义为动物把头伸向或探究任何一个非目标洞,包括专注于探究同一个非目标洞。(3)搜索策略:动物使用三种不同的策略来探索迷宫,即随机的、连续的、空间的。随机策略,动物随机无序搜索穿行迷宫;连续策略,动物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式连续搜索相邻的孔;空间策略,动物在搜索目标孔之前会直接移动到目标孔或目标孔相邻1~2个孔,这通常在非认知障碍动物中几次连续训练后即出现。
3.2.3 八臂电迷宫法
八臂电迷宫是一种研究动物空间记忆的迷宫模型,主要用于评估空间记忆和长期记忆。八臂电迷宫装置有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八个通道,分为放置食物的食饵臂和给予电刺激的空食饵臂(图2C)。大鼠进入迷宫中央后需要通过寻找进入食饵臂获取食物,若进入空食饵臂则会被电击,通过多次训练形成空间记忆,避免电击,快速获取食物[19]。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7天的八电臂迷宫训练实验后分别测试2组大鼠移动距离、移动速度、总体耗时、参考记忆错误以及工作记忆错误等实验指标,以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探索能力[20]。
3.2.4 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只能用于评估人类认知功能。触摸面板型痴呆评估量表是阿尔茨海默氏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的改进版本。在该量表中,受试者根据指令直接将答案输入触控面板式计算机。9项测试项目包括“单词识别” “服从命令” “视觉空间感知” “过程顺序的准确性” “命名手指” “方向” “金钱计算” “物体识别”和“时间识别”。分数从0分(全部正确)到101分(全部错误)不等[21] 。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认知功能定量评估工具之一,只需要5~10 min完成测试。它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者智力状态及认知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由11个评估不同认知功能的问题组成,包括2个方向问题,1个注册问题,1个记忆问题,5个语言问题,1个注意和计算问题,1个视觉建构问题。其他量表也可酌情使用。
4. 提高脑功能的药物
对密闭环境引起的脑功能下降,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和改善认知能力药物(表1)。除了常见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用作抗抑郁、抗焦虑外,天然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改善认知方面也显示出广阔前景[22] ,如肉苁蓉、薰衣草、西番莲、藏红花、黑升麻、洋甘菊和荆芥等[23],赖氨酸和镁离子、维生素也具有镇静、保持清醒、治疗焦虑等疗效[24]。
表 1 已上市的改善认知障碍药物种类 名称 胆碱酯酶抑制剂 加兰他敏、多奈哌齐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盐酸美金刚 麦角碱类药物 二氢麦角碱、尼麦角林 神经营养剂 叶酸、维生素B12、B1 抗氧化剂 银杏叶片、维生素E、C 中药制剂 苁蓉总苷胶囊 除用药物改善脑功能增强认知外,还可通过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来增强认知能力,如控制好脂肪和糖的摄入,对增强认知能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4.1 化学药物
4.1.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脑中5-HT的水平是决定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当5-HT水平较低时会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几十年来,SSRIs一直作为抑郁、焦虑治疗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以及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25]。服用SSRIs后,缺乏5-HT自身受体的小鼠腹侧海马体中5-HT水平增加,焦虑样行为减少。SSRIs的出现是精神类疾病治疗的一大突破,相比于其他药物它的副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虽然SSRIs对抑郁症状有改善,但治愈率较低,复发风险较高。此外,大多数抗抑郁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抗胆碱能作用、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26];同时还可能存在起效延迟、耐受性、滥用(如苯二氮䓬类、普瑞巴林)等问题。密闭空间所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多数程度较轻,治疗药物选择原则为有效、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尽量减少药物戒断反应。
4.1.2 哌醋甲酯及其类似物
哌醋甲酯是一种拟交感神经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儿茶酚胺竞争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结合位点,阻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导致突触细胞外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而发挥改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的作用[27]。哌醋甲酯用于治疗注意缺陷障碍和发作性睡病已有数十年,近年也被用于增强认知和作为兴奋剂,但不规范使用会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28]。所以应密切监控哌醋甲酯及其类似物用于治疗认知障碍。
4.1.3 吡拉西坦及其类似物
吡拉西坦及其类似物是大脑功能调节剂,可用于治疗认知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9],如认知/记忆下降、癫痫和癫痫发作、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风、脑缺血、压力过大和焦虑[30]等。它与脑中目标受体结合后,可调节神经递质、神经激素和/或突触后信号的兴奋和/或抑制过程,影响信号传输,最终改善认知。吡拉西坦能增加大脑中氧气利用率,并增加细胞和线粒体膜对三羧酸循环中间物的通透性[31]。俄罗斯已批准苯吡拉西坦作为治疗脑血管病、抑郁症、冷漠、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的处方药,建议宇航员在太空中可用于提升生理和认知能力。
4.1.4 镁
镁对人的情绪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改善躁狂症、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等[32]。低镁血症会增加啮齿类动物抑郁行为,提升小鼠焦虑状态;而适量补充镁可降低焦虑相关行为[33]。镁与维生素B6联用可提高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治疗效果[34]。镁对情绪调节作用可能基于镁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继而调节应激反应而改善焦虑状态。
4.2 中药
4.2.1 藏红花
藏红花中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番红花醛、番红花苷和苦红花苷[35],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记忆增强、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焦虑和抑郁、调节情绪等药理作用[36]。其抗抑郁作用与氟西汀、丙咪嗪和西酞普兰等相当,主要来源于藏红花柱头中的抗氧化成分藏红花苷[37]。藏红花是治疗轻度焦虑和抑郁的有效药物。
4.2.2 薰衣草
薰衣草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疗法和芳香疗法,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焦虑,压力和睡眠障碍。薰衣草精油的抗躁动和抗抑郁作用可能部分归因于两种主要萜类成分——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醇。这两种萜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降低5-羟色胺受体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对NMDA受体的调节作用以及对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抑制而产生抗焦虑作用[38],薰衣草精油还能保护SH-SY5Y细胞免受过氧化氢引起的神经毒性[39]。吸入给药的薰衣草精油通过嗅球途径调节杏仁核和海马中与情绪和记忆相关的边缘输入。
4.2.3 西番莲
西番莲曾被用作抗焦虑剂、抗躁动药物等。西番莲提取物中含有神经保护次生代谢物,可减轻癫痫小鼠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脑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40]。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了奥沙西泮和西番莲在符合一般焦虑症标准的患者中的疗效差异[41]。结果显示两种抗焦虑药在治疗一般焦虑症方面没有差异。西番莲组受试者认知损伤表现低于阳性药组,但阳性药受试者症状缓解更快。西番莲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轻度焦虑和抑郁。
4.2.4 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又名圣约翰草,主要成分为金丝桃素和贯叶金丝桃素,它能以非竞争性协同方式影响多种神经递质,具有促智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抗抑郁和抗焦虑剂。与其他抗抑郁药类似,贯叶连翘可抑制再摄取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增加海马、下丘脑、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等脑区细胞外空间中5-羟色胺和其他单胺类物质的浓度[31]。上述区域中5-羟色胺上调可减少影响记忆的负面因素。贯叶连翘对健康啮齿动物的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对应激受损啮齿动物的影响更大。因此,贯叶连翘除用于治疗抑郁症外,也可用于改善认知障碍[27]。
4.2.5 丹参
丹参中主要含有姜黄素、咖啡酸、丹酚酸、香豆素、紫草酸、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熊果酸等大量活性成分,对记忆、注意力和学习在内的认知能力有明显提升,可用于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42]。丹参精油提取物和丹参叶提取物对空间记忆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两种提取物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长期记忆。丹参的慢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蛋白激酶的调节有关,蛋白激酶参与记忆和学习过程,它涉及到许多神经元功能的形成,尤其是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元信号转导(离子和通道活性)、突触可塑性等。为了确定丹参在神经元功能中的作用,具体的通路还有待阐明,丹参改善认知等的相关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使用丹参提取物后小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实现任务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得到提升[43],事实表明丹参是一种潜在的避免记忆丧失或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物。
此外,我们要重点关注饮食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和认知能力,而摄入大量富含单糖的食物则易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44]。大脑需要连续不断的氨基酸来合成神经递质,特别是血清素和儿茶酚胺。低水平血清素与学习、推理、记忆能力下降有关。膳食脂肪含量和类型也会影响智力。高饱和脂肪的摄入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摄入能预防认知能力下降。补充Omega-3和姜黄素已被证明对健康老年人和疾病状态认知功能下降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提高记忆能力并降低认知功能退化。维生素B1、B6、B9、B12和D,叶酸、胆碱、铁、碘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脑功能。与此同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A、锌、硒、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在防治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精神退化和提高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充分的营养是优化大脑功能和防止认知衰退的必要条件[45]。
5. 总结与展望
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中会出现睡眠障碍、情绪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失调等异常心理和生理反应。人在密闭环境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会造成海马神经元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等问题,最终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状态和身体健康。
当前关于密闭环境对人的身体机能等各方面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但是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潜在或慢性的危害是已知的,这些危害往往不易被察觉但会影响长期处于密闭空间中作业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深入研究密闭环境对人尤其是脑的影响及有效干预方法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焦虑、抗抑郁小分子,其化学药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多,不适于密闭环境所致负面情绪的治疗。建议应以预防为主,以天然产物搭配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同时,除了口服给药之外,拓展经皮、鼻腔等其他给药途径将会大大提高顺应性。未来应更加深入探讨密闭环境对认知的影响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拓展防治药物种类,为地震掩埋、长航长潜等特殊环境下人群身心健康提供更优选择。
-
表 1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体内代谢特点
药名 代谢酶 转运体 CYP
3A4CYP
2C9CYP
2C19CYP
2C8P-gp
(ABCB1)BCRP
(ABCG2)氟康唑 XdOb XdOb XdOa X 伊曲康唑 XOa XO O 伏立康唑 XOa XOc XOc 泊沙康唑 Oa XO 阿托伐他汀 Xe X X 辛伐他汀 Xe X 洛伐他汀 Xe X X 匹伐他汀 Xd 瑞舒伐他汀 Xd X X 氟伐他汀 X Xe X 西立伐他汀 X Xe 普伐他汀 肝代谢,不依赖P450酶 X X 注:X.底物;O.抑制剂;a.强效;b.中效;c.弱效;d.很少被该酶代谢;e.主要代谢酶;P-gp. P-糖蛋白;BCRP. 乳腺癌耐药蛋白 表 2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 三唑类抗真菌药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阿托伐他汀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中度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③竞争性结合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③竞争性结合P-gp,同时抑制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④抑制BCR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①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 ①强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性结合P-gp,同时抑制P-gp,他汀外排可能受阻 辛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①②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洛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相同 匹伐他汀 中度抑制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 无相互作用 ①竞争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②弱抑制CYP2C9酶,但他汀经该酶代谢的量少,受影响较小 无相互作用 瑞舒伐他汀 ①与匹伐他汀相同;②与阿托伐他汀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③④相同 与匹伐他汀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氟伐他汀 ①中度抑制CYP2C9酶和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CYP2CP、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①竞争CYP3A4酶,强抑制该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②竞争CYP2C9酶,弱抑制该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①相同 西立伐他汀 ①中度抑制CYP3A4酶,抑制他汀代谢;②竞争CYP3A4酶,他汀代谢可能减少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与氟伐他汀①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①相同 普伐他汀 与阿托伐他汀③相同 与阿托伐他汀③④相同 无相互作用 与阿托伐他汀②相同 表 3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
他汀类
药物三唑类抗真菌药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阿托伐他汀 慎用他汀最低剂量 他汀≤20mg/d 慎用他汀最低剂量 禁忌 辛伐他汀 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 避免或禁忌a 禁忌 禁忌 洛伐他汀 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 避免或禁忌a 禁忌 禁忌 匹伐他汀 ITZ 200 mg/d +匹伐他汀第 4 天单剂 4 mg,
共 5 d,AUC减少 23%,Cmax下降22%N N 瑞舒伐他汀 无相互作用 ITZ 200mg/d,用药5 d+瑞舒伐他汀10mg/单剂,较单用瑞舒伐他汀的AUC增加1.4倍 N N 氟伐他汀 他汀≤20mg/d或氟伐他汀的暴露量和血药浓度峰值分别升高了约84%
和44%,慎用α他汀受到的影响很小或无影响α 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N 西立伐他汀 N 无相互作用α 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N 普伐他汀 FCZ 200mg 静脉注射6 d+普伐他汀20mg 口服,AUC减少34%,Cmax下降 33% ITZ 200 mg/d口服+普伐他汀40mg/d口服,持续30天, AUC增加11%,Cmax升高17% 无相互作用α 无相互作用α 注:α.国内药品说明书提示;N.未查到有关的相互作用资料;其余内容均为FDA说明书提示 表 4 优化前后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情况对比
三唑类
抗真菌药相互作用药物 警示 日均次数 优化前 优化后 氟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10.03±6.29 0.70±0.95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2.56±2.10 0.63±0.81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伊曲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5.76±2.35 0.73±0.87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禁合用 2.07±1.94 0.50±0.78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伏立康唑 阿托伐他汀钙片 慎合用 4.28±2.12 0.57±0.82 匹伐他汀钙片 无 0 0 辛伐他汀钙片 禁合用 0.66±0.89 0.30±0.60 瑞舒伐他汀钙片 无 0 0 合计 25.36 3.43 -
[1] 熊友健, 姜松, 赵绪元.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0, 8(5):377-382. [2] 余静洁, 杨四涛, 周星, 等.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成功干预药物相互作用3例[J]. 医药导报, 2017, 36(8):879-883. [3] 普文申. 他克莫司、环孢素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9, 28(1):63-67. doi: 10.3969/j.issn.1006-298X.2019.01.014 [4] 凌晨, 杨佳艳. 三种三唑类抗真菌药与其他药物联用医嘱分析[J]. 海峡药学, 2018, 30(2):233-236. doi: 10.3969/j.issn.1006-3765.2018.02.135 [5] HOENIGL M, DUETTMANN W, RAGGAM R B, et al. Potenti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voriconazol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3,57(7):3262-3267. doi: 10.1128/AAC.00251-13 [6] 赵明, 梁良, 张亚同, 等. 唑类抗真菌药物对华法林抗凝活性影响的临床分析和比较[J]. 中国药物警戒, 2016, 13(2):111-114. [7] 王仁云. 抗真菌药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J]. 药学实践杂志, 2002, 20(1):52-5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02.01.026 [8] 邓万俊.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 25(2):131-136. doi: 10.3969/j.issn.1007-7669.2006.02.015 [9] 朱斌, 蔡映云, 陆国平, 等. 他汀类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J]. 中国药师, 2009, 12(3):321-323. doi: 10.3969/j.issn.1008-049X.2009.03.019 [10] 孙臻, 黎俊禹, 胡代菊, 等. 药物相互作用致三酰甘油升高1例[J]. 安徽医药, 2019, 23(8):1693-1696.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9.08.057 [11] 刘晓东, 于丹, 菅凌燕.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13, 22(13):1591-1594. [12] 许元宝, 方会慧, 夏泉, 等. 64例伏立康唑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19, 28(13):1661-1664. doi: 10.3969/j.issn.1003-3734.2019.13.020 [13] 单清, 孙安修.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8)[J].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12): 1775-1781. [14] 刘会娟, 李朝今. 伏立康唑合并奥美拉唑致暴发性肝损伤1例[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6):169. [15] 吕晓丹, 温小丽, 张庆. 一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及伏立康唑导致鼻出血的病例分析[J]. 北方药学, 2019, 16(10):192-193. doi: 10.3969/j.issn.1672-8351.2019.10.137 [16] 李峥嵘, 张宗林, 欧知宏, 等. 与华法林联用致住院患者INR异常升高药物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19(4):260-266. doi: 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7.04.004 [17] 黄磊, 王敏. 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河北医药, 2021, 43(2):285-289.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1.02.030 [18] 常馨予, 郭桂明, 刘洋, 等. 药物相互作用致环孢素不良反应分析及药学监护[J]. 药学实践杂志, 2018, 36(4):365-36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8.04.018 [19] KRASULOVA K, DVORAK Z, ANZENBACHER P. In vitro analysis of itraconazole Cis-diastereoisomers inhibition of nine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stereo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YP3A[J]. Xenobiotica,2019,49(1):36-42. doi: 10.1080/00498254.2018.1425510 [20] 方志远, 李倩, 骆静, 等. 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6):413-418. doi: 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6.004 [21] 吕斌, 寻添荣, 吴树龙, 等. HP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和伏立康唑的浓度[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9(3):337-343. [22] 杨燕. 阿托伐他汀与伏立康唑联用致肝损和肌酸激酶升高1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16):21,24. [23]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组.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国际呼吸杂志, 2020, 40(4):241-26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20.0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