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春娟 郑志新 李骊

李锐, 张倩倩, 王瑞冬, 高小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引用本文: 陈春娟, 郑志新, 李骊.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4-527, 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LI Rui, ZHANG Qianqian, WANG Ruidong, GAO Xiaofeng. Analysis on the use of medicines in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sample hospitals under the national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Citation: CHEN Chunjuan, ZHENG Zhixin, LI Li.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ingchu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24-527, 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春娟,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儿科药物学,Email:xiaomao127095@163.com

    通讯作者: 李 骊,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医药物学,Email:yang99992024@163.com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ingchu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 摘要:   目的  探讨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1组(孟鲁司特钠治疗,n=34)、对照2组(平喘方治疗,n=34)及观察组(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n=51),均持续治疗21 d。评估3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比3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7、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Ig)E]及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7、TGF-β1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IFN-γ水平及TRACK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且具安全性。
  •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之一[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BPH的患病率逐年升高[2],据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5 110万BPH患病病例,而到2019年增长至9 400万[3]。我国成年男性的BPH的总体患病率为41.1%[4],2019年我国BPH新发病例数已达283万例[5]。BPH的组织学特征是前列腺移行区的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费力、残余尿增多等为主的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PH患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于早期BPH患者,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一线治疗方案,而随着BPH病程的进展,药物治疗是缓解下尿路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的首选方式。其中,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是BPH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对2019年至2023年样本医院中BPH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费用负担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等政策的实施对此类药物使用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后续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全国医药信息网(CMEI)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上报药品使用数据的样本医院,共892家,其中,三级医院645家、二级医院247家。根据药理作用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将BPH治疗药物分为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中药制剂和植物制剂等。其中,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膀胱颈和前列腺部尿道部位的平滑肌表面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松弛平滑肌,从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有效缓解下尿路症状[7]。对于大多数BPH患者,临床医生推荐α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通常在首次治疗后数日内即可改善症状,同时长期服用此药对于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影响。而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所需的5α-还原酶,起到阻断双氢睾酮生成的作用,从而降低体内双氢睾酮的含量[8]。此类药物能够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症状和尿流率,达到减缓BPH进展的效果。该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减小前列腺体积,降低患者前列腺手术的需求。此外,需注意5α-还原酶抑制剂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发挥缩小前列腺体积的作用,在治疗6~12个月后症状缓解最明显,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可能疗效不佳。目前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均是临床应用治疗BPH的主流种类药物,可单独或联合应用[9]。本研究参照《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0]纳入以下9种BPH治疗药物:其中6种为α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萘哌地尔、赛洛多辛)。另外3种为5α还原酶抑制剂,包括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非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5年样本医院使用BPH治疗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使用数量、年度使用金额等信息。以WHO推荐及相关药品说明书为参照确定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据此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及排序比(B/A)。DDDs=某药物的消耗总剂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表明临床上该药使用频率越高。DDDc =某药物使用总金额/该药的DDDs,DDDc越大表明患者每日用药的经济压力越大。B/A=某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该药的DDDs排序(A),B/A可以反映某药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其比值接近1.0,表明同步性较好,B/A>1表明该药物较便宜,B/A<1则表明该药物较昂贵。

    2019至2023年监测到样本医院使用的BPH治疗药物共9种(通用名称及政策属性详见表1)。其中8种(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罗辛、萘哌地尔、赛洛多辛、非那雄胺、爱普列特)属于2023版国家医保目录收录品种[11],但仅有3种药物(坦索罗辛、特拉唑嗪、非那雄胺)共4种规格被纳入了2018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特拉唑嗪、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和赛洛多辛分别进入第二、三、五、九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9种BPH治疗药物在样本医院的配备情况如图1所示,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作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配备率最高,分别达98.77%、95.40%和61.88%。

    表  1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使用BPH治疗药物的品种及政策属性情况
    编号 药品分类及通用名称 基药目录
    (2018版)
    医保目录
    (2023版)
    集采批次
    (执行时间)
    α受体阻滞剂
    1 多沙唑嗪 常规
    2 阿夫唑嗪 常规
    3 特拉唑嗪 常规 第二批
    2020.06
    4 坦索罗辛 常规 第三批
    2020.11
    5 萘哌地尔 常规
    6 赛洛多辛 常规 第九批
    2024.03
    5α还原酶抑制剂
    7 非那雄胺 常规 第三批
    2020.11
    8 度他雄胺 第五批
    2021.10
    9 爱普列特 常规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配备情况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情况及增速情况见图2图3。如图2所示,近5年BPH治疗药物使用总金额呈现大幅下降后平稳上升的趋势,其中,2021年总使用金额增速最低,为−41.88%,这可能与样本医院中配备使用最广泛的坦索罗辛、非那雄胺中选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2020年11月执行)有关;2021年之后,BPH治疗药物使用金额增速平稳上升,增速由3.49%上升至7.88%。2019年度,样本医院α受体阻滞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58.4万元,5α还原酶抑制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35.3万元,两者比例接近6∶4。而至2023年度,样本医院α受体阻滞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36.8万元,5α还原酶抑制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15.1万元,两者比例已接近7∶3。从图3中可以看出,2021年前,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总体使用金额分列第1名和第2名,且远高于其他药品。2021至2023年,随着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使用金额的骤降,多沙唑嗪的使用金额位居第1名,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使用金额分别位居第2和第3名,爱普列特的使用金额位居第4名,且其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  2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及增速变化情况
    图  3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变化情况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s及排序情况见表2图4。由表2图4可知,近5年来BPH治疗药物的DDDs整体呈上升趋势。此外,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DDDs持续排名前2位,且总占比均超过了78%,可见这两种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表  2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DDDs及排序
    药品名称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DDDs 构成比
    (%)
    排序 DDDs 构成比
    (%)
    排序 DDDs 构成比
    (%)
    排序 DDDs 构成比
    (%)
    排序 DDDs 构成比
    (%)
    排序
    多沙唑嗪 1 907 077.13 5.50 3 2 100 947.00 6.28 3 3 289 605.50 8.53 3 3 690 188.75 8.73 3 4 114 056.88 8.65 3
    阿夫唑嗪 124 031.18 0.36 8 117 393.68 0.35 8 130 039.91 0.34 8 104 712.44 0.25 8 105 023.69 0.22 8
    特拉唑嗪 1 574 817.40 4.54 4 1 691 404.90 5.06 4 1 853 448.60 4.81 5 1 974 935.80 4.67 5 1 969 612.80 4.14 5
    坦索罗辛 22 579 954.25 65.08 1 20 873 691.00 62.42 1 22 967 517.25 59.59 1 25 198 064.50 59.64 1 28 186 101.00 59.29 1
    赛洛多辛 164 500.00 0.47 7 361 285.75 1.08 6 689 508.75 1.79 6 870 313.50 2.06 6 1 082 145.75 2.28 6
    萘哌地尔 307 684.50 0.89 6 250 103.00 0.75 7 232 475.00 0.60 7 177 454.50 0.42 7 202 812.50 0.43 7
    非那雄胺 6 535 203.25 18.84 2 6 541 707.03 19.56 2 7 435 363.85 19.29 2 8 170 399.73 19.34 2 9 552 451.93 20.09 2
    度他雄胺 11 072.50 0.03 9 9 112.50 0.03 9 16 852.50 0.04 9 21 650.00 0.05 9 16 776.67 0.04 9
    爱普列特 1 488 867.50 4.29 5 1 492 525.00 4.46 5 1 930 231.25 5.01 4 2 041 418.75 4.83 4 2 308 650.00 4.86 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4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DDDs变化情况

    2019至2023年不同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c及排序情况,详见表3图5。由表3所示,近5年坦索罗辛的B/A值显著高于其他BPH治疗药物,可见该药品经济性较好。除多沙唑嗪和萘哌地尔外,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特拉唑嗪、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和度他雄胺的DDDc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可能与它们中选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有关。由图5可知,近5年来坦索罗辛的DDDc降幅最大,高达78.37%,其次是特拉唑嗪,达77.44%。此外,由于赛洛多辛中选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2024年3月执行),其执行影响在本研究数据中尚未体现。

    表  3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DDDc(元)、排序及B/A
    药品名称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多沙唑嗪 4.28 6 2.0 4.28 6 2.0 4.38 6 2.0 4.55 6 2.0 4.55 5 1.7
    阿夫唑嗪 4.80 5 0.6 4.79 5 0.6 4.78 5 0.6 4.76 4 0.5 4.73 4 0.5
    特拉唑嗪 3.61 8 2.0 1.99 9 2.3 1.08 9 1.8 1.01 8 1.6 0.81 9 1.8
    坦索罗辛 4.13 7 7.0 3.65 7 7.0 1.09 8 8.0 0.95 9 9.0 0.89 8 8.0
    赛洛多辛 8.18 2 0.3 8.27 2 0.3 8.32 1 0.2 8.23 1 0.2 7.98 1 0.2
    萘哌地尔 2.12 9 1.5 2.05 8 1.1 2.10 7 1.0 2.00 7 1.0 2.15 7 1.0
    非那雄胺 14.20 1 0.5 12.51 1 0.5 7.12 2 1.0 6.36 2 1.0 5.79 3 1.5
    度他雄胺 7.50 3 0.3 7.50 3 0.3 6.92 3 0.3 4.71 5 0.6 3.31 6 0.7
    爱普列特 6.02 4 0.8 6.01 4 0.8 6.00 4 1.0 5.99 3 0.8 5.98 2 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5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中选集采BPH治疗药物的DDDc变化情况

    近5年,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DDDs在BPH治疗药物中持续排名第一、二位,多沙唑嗪的DDDs持续排在第三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作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配备率较高;②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原研药品(商品名分别为哈乐和保列治)皆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患者和临床医师接受程度较高。此外,两种药物常规剂量均为1天给药1次,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③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皆中选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坦索罗辛近五年来DDDc降幅为所有入选药品最高,达78.37%,非那雄胺DDDc降幅为59.20%;④多沙唑嗪作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效果,临床上也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类型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因此对于BPH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12]。研究表明,同类型的BPH治疗药物在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效果上未发现明显差异[13,14],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可综合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对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及药物的禁忌证等因素。

    本研究显示,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BPH治疗药物中选品类DDDc显著降低,即该药品价格显著下降,未中标品类的DDDc保持相对稳定。近5年来,特拉唑嗪DDDc由3.61元降至0.81元,坦索罗辛DDDc由4.13元降至0.89元,非那雄胺DDDc由14.20元降至5.79元,度他雄胺DDDc由7.50元降至3.31元,同时上述药品DDDs呈升高趋势,B/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集采后药品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更高。由此可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BPH实际治疗费用明显节省,这一结论在近5年来BPH治疗药物使用总金额明显下降中也有体现,在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纳入集采后,2021年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相比2020年下降41.88%。

    综上所述,从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数据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及临床应用,B/A在各自品类中位居第一的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经济性角度来看,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两类主流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BPH治疗药物的用药总金额出现显著下降,国家带量采购与谈判等政策切实降低了患者使用BPH治疗药物的经济负担。

    由于CEMI数据库信息源有限,本研究纳入药物未区分病种,可能有部分适应证较广药物用量存在误差;且未纳入中医药及植物类药物,及临床常用于对症治疗的M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未来还需继续收集基于具体适应证的BPH治疗药物品种使用情况,对临床药物的联合使用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 表  1  3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4 5(14.71) 19(55.88) 8(23.53) 2(5.88) 94.12
    对照1组 34 1(2.94) 11(32.35) 13(38.24) 9(26.47) 73.53
    对照2组 34 3(8.82) 12(35.29) 11(32.35) 8(23.53) 76.47
    x2/P(观察组vs 对照1组) 5.314/0.021
    x2/P(观察组vs 对照2组) 4.221/0.040
    x2/P(对照1组vs 对照2组) 0.078/0.779
    下载: 导出CSV

    表  2  3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bar{x} $±sn=34)

    组别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43±0.381.37±0.31*#▲4.38±0.441.12±0.22*#▲4.35±0.501.09±0.31*#▲
    对照1组4.49±0.361.96±0.42*4.41±0.471.37±0.29*4.33±0.481.48±0.26*
    对照2组4.46±0.371.82±0.35*4.36±0.451.31±0.30*4.39±0.461.41±0.29*
    F0.22324.5400.1057.8090.13817.796
    P0.800<0.0010.9010.0010.872<0.001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
    下载: 导出CSV

    表  3  3组炎症因子对比($ \bar{x} $±sn=34)

    指标时间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FP
    IFN-γ(pg/ml)治疗前79.37±5.4279.85±5.2779.52±5.340.0720.931
    治疗后136.43±9.19*#▲120.72±8.74*122.48±8.63*32.112<0.001
    IL-4(ng/L)治疗前48.96±4.5149.13±4.3649.05±4.270.0130.987
    治疗后24.60±2.42*#▲30.55±2.50*29.63±2.71*53.094<0.001
    IL-17(pg/ml)治疗前13.58±2.6013.78±2.3913.91±2.450.1530.859
    治疗后5.96±1.23*#▲10.39±1.46*10.47±1.32*126.142<0.001
    TGF-β1(ng/ml)治疗前25.73±3.1825.85±3.2125.90±3.420.0240.976
    治疗后11.81±1.32*#▲16.33±2.14*15.45±1.98*57.186<0.001
    IgE(IU/ml)治疗前218.39±18.72218.82±19.03218.62±18.750.0040.996
    治疗后132.56±9.14*#▲167.70±12.52*163.84±11.13*104.015<0.001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
    下载: 导出CSV
  • [1] PIKE K C, LEVY M L, MOREIRAS J, et al. Managing problematic severe asthma: beyond the guidelines[J]. Arch Dis Child, 2018, 103(4):392-397. doi:  10.1136/archdischild-2016-311368
    [2] DEMET AKBAŞ E, RAZI C H, ANDıRAN N. Effects of using montelukast during acute wheezing attack in hospitalized preschool children on the discharge rate and the clinical asthma score[J]. Pediatr Pulmonol, 2021, 56(7):1931-1937. doi:  10.1002/ppul.25394
    [3] 邱世光, 王高岸, 李雅琴, 等. 射麻止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 2021, 42(2):172-176.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21.02.009
    [4] 杨勤军, 童佳兵, 杨程, 等. 麻芍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1, 32(4):573-578.
    [5] 东雪洁, 贾广媛, 张葆青, 等. 清咳平喘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和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3, 38(5):1142-1146.
    [6] 祖雅琪, 张洪春. 祛痰化浊方联合辨证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气道重塑指标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20, 13(4):730-733.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20.04.043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3):167-181.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3.003
    [8]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J]. 中医杂志, 2013, 54(7):627-62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88-90.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9.
    [11] 洪建国.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改良中文版及其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 33(3):192-195.
    [12] 李红华. “清肺平喘、祛风解痉” 法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热哮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趋化因子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3(8):130-134.
    [13] 许丽菲, 高鸿博, 张艳文, 等.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中医理论探讨[J]. 四川中医, 2023, 41(4):26-29.
    [14] 努尔阿米娜·铁力瓦尔迪, 热依拉·牙合甫, 韩利梅, 等.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Th1/Th2和IgE的相关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1(1):33-36.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20.01.009
    [15] 姜小云, 张丽珊. Th17/Treg平衡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 29(12):1472-1474.
    [16] 班紫妍, 刘长富, 刘梦娜, 等. 肺部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和Th17、Treg 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 22(2):140-145.
    [17] 刘美秀, 严正平, 沈王丰, 等. 祛风平喘汤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7):1212-1215.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7.022
  • [1] 彭莹, 刘欣, 聂依文, 王歆荷, 年华, 朱建勇.  三种狼毒乙醇提取物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防治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29
    [2] 崔亚玲, 吴琼, 马良煜, 胡北, 姚东, 许子华.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中肌醇烟酸酯皮肤药动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6-9, 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6
    [3] 徐璐璐, 刘爱军.  丹参白术方“异病同治”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43-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27
    [4] 周文艳, 胡珊珊, 张万年, 庄春林.  Keap1-Nrf2通路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97-108, 1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13
    [5] 曹金发, 钟玲, 何苗, 田泾.  炎症性肠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用药分析与监护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04
    [6]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7]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27-230, 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8]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9] 毛智毅, 王筱燕, 陈晓颖, 汤逸斐.  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体脂成分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05-30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32
    [10] 岳春华, 贲永光, 王海桥.  基于NLRP1炎症小体探讨百合知母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25-33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07
  • HTML全文浏览量:  991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14
  • 修回日期:  2024-09-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2-20
  • 刊出日期:  2024-12-25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作者简介:

    陈春娟,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儿科药物学,Email:xiaomao127095@163.com

    通讯作者: 李 骊,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医药物学,Email:yang99992024@163.com

摘要:   目的  探讨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1组(孟鲁司特钠治疗,n=34)、对照2组(平喘方治疗,n=34)及观察组(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n=51),均持续治疗21 d。评估3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比3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7、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Ig)E]及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7、TGF-β1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IFN-γ水平及TRACK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且具安全性。

English Abstract

李锐, 张倩倩, 王瑞冬, 高小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引用本文: 陈春娟, 郑志新, 李骊. 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4-527, 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LI Rui, ZHANG Qianqian, WANG Ruidong, GAO Xiaofeng. Analysis on the use of medicines in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sample hospitals under the national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Citation: CHEN Chunjuan, ZHENG Zhixin, LI Li.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ingchu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24-527, 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35
  • 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其中,中国占1/10,且病情控制现状并不理想。孟鲁司特钠作为指南推荐的可单独应用的长期控制性药物,虽可抑制支气管痉挛现象,但长期使用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加之患者依从性较低,影响了整体疗效[2-3]。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强调从整体着眼,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论治,以极大的发挥中医中药独特优势,现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成效[4-5]。支气管哮喘在中医中归属“哮病”、“喘证”范畴,多由饮食不当,邪气外侵,引动伏痰,痰壅气道,郁而化热,肺气上逆,肺失宣降所致。因而治疗应以化痰平喘,宣肺降气,疏风清热为主。同时,中医整体观念认为肺主气,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故而肺部病变多伴有鼻、咽喉证候。因此在治疗时应重视整体肺系,强调辨主病,抓主症,标本兼治,寒热兼顾。平喘方将张仲景麻杏石甘汤作为主方,辅以王琦教授脱敏调体方,起到了体、病、证并调的作用,具有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祖雅琪等[6]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拟将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探讨临床影响。

    •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本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①西医:满足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7]。②中医[8]:热哮证,主症: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次症:胸髙胁胀,口渴喜饮,面赤,汗出,烦闷不安,口苦;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同时有以上2项主症和1项次症、舌脉即可确诊。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重度和危重哮喘者;存在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胸闷、咳嗽者;存在恶性肿瘤者;存在肝、肾、心、脑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入组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将试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1组(孟鲁司特钠治疗,n=34)、对照2组(平喘方治疗,n=34)及观察组(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n=51)。对照1组:男∶女=14∶20,年龄2~5岁(3.09±0.71),病程3~11个月(7.35±1.21),轻度18例,中度16例;对照2组:男∶女=16∶18,年龄2~5岁(3.17±0.82),病程3~11个月(7.26±1.09),轻度19例,中度15例;观察组:男∶女=11∶23,年龄2~5岁(3.28±0.75),病程3~11个月(7.42±1.13), 轻度20例, 中度14例。3组基线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且患者监护人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 对照1组予以孟鲁司特钠(国药准字H20183239, 杭州民生滨江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4 mg/次,1次/d,睡前服用,持续治疗21 d。

      对照2组予以平喘方治疗。平喘方药方组成:生石膏30 g、乌梅20 g、炙麻黄10 g、杏仁10 g、蝉蜕10 g、防风10 g、赤芝10 g,生甘草6 g。由我院药剂科以水煎制,200 mg/d,分早晚2次服用。7 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1 d。

      观察组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平喘方治疗。孟鲁司特钠用法用量同对照1组;平喘方用法用量同对照2组。

    • 于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控制:患者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偶有哮喘发作但无需用药即可恢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者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证候积分减少29%以下,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 于治疗前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患者主症(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中医证候积分,根据症状程度分别记为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分数降低,提示症状好转。

    •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放置于−40℃环境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法(浙江羽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白细胞介素(IL)-12、IL-17、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

    • 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11],该测试包括5项内容,采用0、5、10、15、20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哮喘控制越好。

    • 记录不良反应,如腹泻、头痛、皮疹、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 将SPSS 22.0作为数据处理软件,计量资料经检验均满足正态分布,以($ \bar{x} $±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n),百分比(%)]表示,分别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 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3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4 5(14.71) 19(55.88) 8(23.53) 2(5.88) 94.12
      对照1组 34 1(2.94) 11(32.35) 13(38.24) 9(26.47) 73.53
      对照2组 34 3(8.82) 12(35.29) 11(32.35) 8(23.53) 76.47
      x2/P(观察组vs 对照1组) 5.314/0.021
      x2/P(观察组vs 对照2组) 4.221/0.040
      x2/P(对照1组vs 对照2组) 0.078/0.779
    • 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中医证候积分均更低(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3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bar{x} $±sn=34)

      组别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43±0.381.37±0.31*#▲4.38±0.441.12±0.22*#▲4.35±0.501.09±0.31*#▲
      对照1组4.49±0.361.96±0.42*4.41±0.471.37±0.29*4.33±0.481.48±0.26*
      对照2组4.46±0.371.82±0.35*4.36±0.451.31±0.30*4.39±0.461.41±0.29*
      F0.22324.5400.1057.8090.13817.796
      P0.800<0.0010.9010.0010.872<0.001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
    • 治疗后观察组IL-4、IL-17、TGF-β1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3组炎症因子对比($ \bar{x} $±sn=34)

      指标时间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FP
      IFN-γ(pg/ml)治疗前79.37±5.4279.85±5.2779.52±5.340.0720.931
      治疗后136.43±9.19*#▲120.72±8.74*122.48±8.63*32.112<0.001
      IL-4(ng/L)治疗前48.96±4.5149.13±4.3649.05±4.270.0130.987
      治疗后24.60±2.42*#▲30.55±2.50*29.63±2.71*53.094<0.001
      IL-17(pg/ml)治疗前13.58±2.6013.78±2.3913.91±2.450.1530.859
      治疗后5.96±1.23*#▲10.39±1.46*10.47±1.32*126.142<0.001
      TGF-β1(ng/ml)治疗前25.73±3.1825.85±3.2125.90±3.420.0240.976
      治疗后11.81±1.32*#▲16.33±2.14*15.45±1.98*57.186<0.001
      IgE(IU/ml)治疗前218.39±18.72218.82±19.03218.62±18.750.0040.996
      治疗后132.56±9.14*#▲167.70±12.52*163.84±11.13*104.015<0.001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
    •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TRACK评分分别为(52.48±2.37)、(52.57±2.41)、(52.69±2.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7、P=0.935);治疗后,观察组TRACK评分为(74.39±3.54)分,高于对照1组的(67.25±2.16)分和对照2组的(66.73±2.40)分(F=81.401、P<0.001)。

    • 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和3例皮疹,对照1组发生3例腹泻和2例恶心呕吐,对照2组发生3例恶心呕吐和1例皮疹,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5,P=0.399)。

    •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位为肺,并涉及到脾、肾,当其受损后,肺失宣降,脾不健运,肾不制水,导致津液聚集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再加之外感风邪、内伤饮食,或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积痰蒸热,热痰蕴肺,壅阻气道,肺失宣降,肺管狭窄,通畅不利,痰和气交结于此,相互搏结,出现痰鸣、喘促等病症,发为哮喘[12-13]。元·朱丹溪也曾在《丹溪心法》中提出:“哮喘专主于痰”,故痰阻气闭为发作时的主要病理环节,并以邪实为主,伏痰或因素体阳盛导致痰从热化,热痰伏肺,肺气上逆,遇感而生,属痰热则发为热哮证。因小儿肺脏娇嫩,肺常不足,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合、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御邪能力较弱,藩篱不固,抗病能力不强,故更易受风邪侵袭而发病。因而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清肺平喘、化痰宣肺为主。

      平喘方主要由生石膏、炙麻黄、乌梅、杏仁、蝉蜕、防风、赤芝及生甘草组成,其中乌梅一能入肺则收,针对肺气失于宣降可收敛浮热,纳气归元,助纳气定喘,二则生津润肺,可防辛散之药损耗津气。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更是祛风之要药,微温而不燥,药性缓和,用于热哮证哮喘可发挥祛风止痉的功效。乌梅与防风配伍使用,散收兼顾,相辅相成,在祛除外邪的同时而不耗伤气津,起到敛肺祛邪,化痰而不耗其气的功效。蝉蜕散风除热,利咽;赤芝止咳平喘,二者配伍相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调禀质。炙麻黄质轻味薄之品,入肺经,具宣肺平喘之功,可疏通营卫,开宣肺气,透达表邪。生石膏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与麻黄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泻热。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可宣肺降气行滞而消痰饮,通胸阳以开肺闭,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甘草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与石膏的寒热。纵观全方,配伍严谨,清宣降、调体质,紧扣病因病机,共奏清肺平喘、宣泄郁热、祛风化痰的功效。本研究中根据样本量公式N=[2pq(Za+Zβ)2]/(p1-p2)2,计算出总例数为102例,按简单随机法分组,各组均为34例。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喉中痰鸣、气粗息涌、咳呛阵作)积分均更低,表明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为平喘方从哮喘发病的根本出发,宣降肺气定其喘,祛热化痰撼其根,以调其脏腑功能达到治本目的,继而起到提高整体疗效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认为免疫炎症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其中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为重要发病机制[14-15]。Th17细胞属于促炎性Th细胞,在促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分泌IL-17等炎性因子,Treg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功能亚群,能分泌TGF-β1等因子,有效抑制免疫强度,降低炎症损伤;INF-γ为Th1细胞的标志性因子,其含量可间接反映Th1功能活性,介导细胞免疫应答;IL-4由Th2细胞分泌,可对体液免疫产生介导作用,诱导IgE大量产生,从而加重气道炎症[16-1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IL-4、IL-17、TGF-β1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更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现象,缓解炎症反应造成的免疫损伤。考虑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具有抗炎、抗过敏、平喘的作用;生石膏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杏仁止咳平喘、抗炎、调节免疫;甘草中多种成分如甘草酸、多糖等均能起到抗炎、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诸药合用,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TRACK评分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更高,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差异,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有效性,对于缓解病情,控制哮喘发生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具较高的安全性,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平喘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并可缓解病情,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样本量偏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对更多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