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汪涛 周保柱 宇方 朱捷 王影

张强, 李静, 刘越, 储晓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制痂酊治疗Ⅱ度烧伤的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引用本文: 汪涛, 周保柱, 宇方, 朱捷, 王影.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89-19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ZHANG Qiang, LI Jing, LIU Yue, CHU Xiaoq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edicoscab tincture in treating second-degree burn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Citation: WANG Tao, ZHOU Baozhu, YU Fang, ZHU Jie, WANG Ying.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use-grade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on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oncology depart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89-19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基金项目: 我院抗菌药物在线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2012YG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汪 涛,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zhoubz2014@sina.com

    通讯作者: 王 影,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Email:417455805@qq.com
  • 中图分类号: R969,R951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use-grade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on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oncology department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干预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综合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  以肿瘤科2017年1~6月出院的63例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出院的61例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通过率由65.34%上升到98.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奈唑胺、氨曲南、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由大于1降至小于1;抗菌药物单药使用率显著增加,抗菌药物多药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其构成比例变化不大;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加了16.67%外,其他病原菌耐药率均处于下降趋势。  结论  综合干预使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日趋合理。
  • 丙戊酸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全身和部分发作类型的癫痫,同时,丙戊酸钠也可用于治疗与双向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1]。丙戊酸钠中毒可能偶然发生,也可能是有意而为之,尤其是对有自残意图的患者[2]。急性丙戊酸钠中毒通常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肝酶升高、血氨升高和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等。严重过量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3]。本文报道一例丙戊酸钠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为临床救治药物中毒患者中如何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22岁,身高165 cm,体重55 kg。因“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片)60片4 h”入院。入院前4 h患者因情绪激动自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g/片)60片(准确计数)后依次出现少语,乏力,嗜睡,但无明显呕吐。

    患者自2年前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mg qd、丙戊酸钠缓释片0.5g qn,规律服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等慢性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史,偶有饮酒。

    急诊查体:血压145/91 mmHg,心率127次/min,体温37.4℃,呼吸频率2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肌紧张。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47 mg/L,白细胞6.82×109/L,血小板38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0.52%,谷丙转氨酶12.7 U/L,结合胆红素2.0 μmol/L,血氨24 μmol/L,白蛋白41 g/L,血红蛋白133 g/L,血总淀粉酶106.8 U/L,血钾3.3 mmol/L,血肌酐63 μmol/L,乳酸3.8 mmol/L,尿隐血1+。肺部CT:两肺下叶炎症。

    急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307.8 mg/L。立即予以洗胃催吐,洗胃容量为20 000 ml,无明显药物碎屑洗出。同时给与纳洛酮促醒、呋塞米利尿、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奥美拉唑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ICU继续治疗。入院诊断:急性丙戊酸钠中毒,肺部感染,双向情感障碍。

    患者转入时嗜睡乏力,鼻导管吸氧。有文献报道,如果急性摄入丙戊酸钠超过200 mg/kg或血药浓度大于180 mg /L的患者,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发生震颤、躁动、脑水肿等神经功能损伤[4]。考虑到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较高,临床医生开放中心静脉通路,行连续静脉-静脉透析-滤过治疗(CVVHDF),处理前急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317.4 mg/L,CVVHDF模式,血流速度160 ml/min,脱水速度110 ml/h,透析液2000 ml/h。首次CVVHDF后,立即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50.3 mg/L,仍然偏高,CVVHDF后约8 h查血药浓度为260.9 mg/L,药师建议行CVVHDF联合血液灌注加速药物的清除。

    入院第2天,患者神志清,精神软,乏力状,气平,心律齐,血氨67 μmol/L,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34.8 g/L,余未见明显异常,针对血氨升高,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 qd,继续补液、护胃、保肝等治疗。并行血液灌流治疗3 h,低分子肝素体外抗凝,血流速度160 ml/min。血液灌流后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97.7 mg/L。第3天,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227.8 mg/L,血氨116.5 μmol/L,白蛋白28 g/L,总蛋白56 g/L,临床药师建议补充人血白蛋白,血总淀粉酶139.9 U/L,关注胰腺炎可能。患者诉入院以来没有大便,腹部听诊器检查提示肠鸣音较弱,临床药师结合患者血氨较高,建议医生使用乳果糖口服液,20 ml tid。患者精神状态可,神志清,精神软,考虑到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剂量过大,组织器官可能存在药物蓄积,故继续行CVVHDF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后,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73.5 mg/L。第4天,查血药浓度65 mg/L,血氨96 μmol/L,入院第5天血药浓度41 mg/L,血氨28 μmol/L,精神状态可,神志清,嗜睡情况明显好转,转出ICU。在住院期间,除白蛋白短暂降低,血氨升高外,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出院。

    近年来急诊各种药物过量患者呈现上升趋势,服用药物也越来越复杂。临床上能开展的血药浓度监测较少。而近年来开展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免疫法,具有简便、快速,临床实用性强等特点[5]

    丙戊酸钠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血药浓度50 mg/L时蛋白结合率约为94%,血药浓度100 mg/L时,蛋白结合率为80%~85%,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和肝、肾、肠、脑等组织,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包括与葡萄糖醛酸共价结合和β氧化酶氧化等过程,后大部分经肾脏排泄。丙戊酸钠为小分子化合物,水溶性较强,蛋白结合率高,考虑到患者吞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剂量过大,且血药浓度较高,文献报道急性摄入丙戊酸钠过多,血药浓度大于180 mg/L常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震颤、躁动、脑水肿等神经功能损伤,丙戊酸钠组织器官药物浓度高可能损伤肝、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4]。有文献报道大鼠口服丙戊酸钠半数致死量折算到人的半数致死量为0.13~0.16 g/kg[6],按照患者60 kg计算,半数致死剂量约为8~10 g,极限致死剂量为15 g左右,该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总量达到30 g,具有积极抢救的意义。

    过量服用丙戊酸钠虽无特效解毒剂,但亦无洗胃禁忌证。专家共识认为,对无特效解毒剂的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即使已超过6 h仍可考虑洗胃[7],丙戊酸钠缓释片服药10 h可溶出80%左右[8],其说明书亦指出洗胃治疗在药物摄入后10~12 h内仍然有效果,故临床药师认为对该患者进行洗胃处理很合理且必要。

    丙戊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中溶解后呈弱碱性,pH7.5~9.0,加强利尿可促进丙戊酸钠的排出。临床药师结合丙戊酸钠理化性质、药动学特点,建议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液灌流相结合的方法清除药物。文献表明,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以加快丙戊酸的消除。在一项病例研究中,血液透析使丙戊酸半衰期从治疗前13 h减少到治疗后1.7 h,并在治疗4 h内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9]。当血清丙戊酸钠浓度降至50 ~ 100 mg /L (350 ~ 700 mmol/L)时,可停止体外治疗。

    在本例中,临床医生紧急开放中心静脉通路,行CVVHDF治疗,快速稳定降低患者血液中游离态丙戊酸钠浓度。经10 h CVVHDF治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从317 mg/L降低至150 mg/L,8 h后血药浓度又反跳至261 mg/L。血液净化一次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能出现反跳现象[10],缘于组织器官药物浓度依然较大,药物重新分布导致血药浓度再次上升。临床药师考虑到丙戊酸钠蛋白结合率高,而CRRT主要用于高水溶性、小分子、低蛋白结合率的毒物清除,对结合态丙戊酸钠清除效果不佳,故建议在CRRT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主要用于高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毒物,树脂灌流器对蛋白结合和脂溶性分子清除较好,经3 h血液灌流,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从261 mg/L降低至97.7 mg/L,清除效果较显著。在体内,丙戊酸钠以游离状态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药效,因丙戊酸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血浆蛋白含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游离丙戊酸钠浓度,进而影响药效或产生毒性不良反应[11]。有研究证实等量丙戊酸钠随血浆蛋白的增加,游离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下降趋势[12],当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时适当补充白蛋白可以减小丙戊酸钠的毒副作用。

    丙戊酸钠导致的血氨升高及相关的高氨血症性脑病时有报道[4],可表现为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嗜睡等,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氨变化。患者入院第二天血氨升高,达67 μmol/L,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 qd。本药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鸟氨酸涉及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的解毒全过程;门冬氨酸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以利于修复被损伤的肝细胞[13]。入院第三天患者诉入院以来无大便,且血氨升至116.5 μmol/L,故临床药师建议口服乳果糖,乳果糖为渗透性轻泻剂,在小肠内不被水解吸收,其渗透性使水和电解质保留于肠腔,本药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成乳酸、醋酸,使肠内渗透压进一步升高,粪便容量增大,刺激肠蠕动,产生导泄作用。结肠内生成的乳酸和醋酸可以使肠腔pH值降低,形成不利于分解蛋白质的细菌生存、繁殖的酸性内环境,从而减少氨的产生,酸性环境还可使NH3转变为NH4+,解离状态的NH4+脂溶性小,肠道难以吸收而随粪便排出,当结肠内pH值从7.0降至5.0时,结肠黏膜不仅不吸收氨入血,反而从血液中向结肠排出氨[14]。乳果糖在治疗便秘的同时可以降低血氨。

  • 表  1  两组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组别例数(男/女)肿瘤类别(例)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其他
    对照组63(53/10)321714
    干预组61(48/13)221722
    χ20.6074.000
    P0.4360.38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肿瘤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网络会诊通过率

    组别总例数其中
    通过例数(n通过率(%)χ2P
    对照组976364.952.0000.037
    干预组636196.8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肿瘤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DDDs和DUI指标比较

    药品名称DDD(g)对照组干预组
    DDDsDUIDDDsDUI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00148.750.96146.750.94
    利奈唑胺1.20 28.001.75 12.000.75
    万古霉素2.00 53.000.82 35.000.89
    去甲万古霉素2.00 0.000.00 5.000.87
    伏立康唑0.40118.501.56 41.500.69
    美罗培南2.00 7.500.68 1.500.84
    氨曲南4.00 4.501.13 1.500.78
    卡泊芬净0.04 18.006.00 0.0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两组肿瘤患者单用与联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情况比较

    联合用药情况对照组干预组χ2P
    例数(n构成比(%)例数(n构成比(%)
    单用 4 6.3534 55.73
    联用59 93.6527 44.2735.8660.001
    合计63100.0061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两组肿瘤患者病原菌感染构成比的变化

    病原菌分类病原菌种对照组[人(%)]干预组[人(%)]
    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8(25.00)5(19.23)
    肺炎克雷伯菌7(21.88)7(26.92)
    铜绿假单胞菌4(12.50)4(15.38)
    鲍曼不动杆菌3(9.38)2(7.69)
    吲哚金黄杆菌1(3.13)1(3.85)
    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9.38)3(11.54)
    真菌白假丝酵母菌6(12.50)3(11.54)
    光滑假丝酵母菌5(6.25)1(3.85)
    阳性率(%)59.2646.43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两组肿瘤患者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影响(对照组/干预组,%)

    药品名称大肠埃
    希菌
    肺炎克
    雷伯菌
    铜绿假
    单胞菌
    鲍曼不动
    杆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
    万古霉素0/00/00/00/00/0
    利奈唑胺0/00/00/00/00/0
    美洛培南0/100/050/0100/00/0
    亚胺培南15.38/00/16.6737.5/16.67100/500/0
    氨曲南46.15/2041.67/18.7568.75/41.670/00/0
    下载: 导出CSV
  • [1] 安徽省肿瘤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主编. 安徽省肿瘤医院药学部门药事管理规范[M]. 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 2013: 288.
    [2] 潘春晓, 邵菁菁, 商玉萍. 某院2015年1-6月份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 安徽医药, 2016, 20(3):589-592.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57
    [3] 胡钰, 陈刚, 彭丽君, 等. 肿瘤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 医药导报, 2013, 32(10):1365-1367. doi:  10.3870/yydb.2013.10.035
    [4] 陈延杰, 朱捷, 管文婕, 等. 基于“军卫一号”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平台的应用[J]. 东南国防医药, 2016, 18(2):213-215.
    [5] 尤海生, 胡萨萨, 董亚琳, 等. 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6):1491-1495.
    [6] 黄应德, 蒋璐, 陈相军, 等.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 2019, 34(2):92-95.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19.02.025
    [7] 居国华, 邓思敏, 吴娇艳, 等.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0):1-3.
    [8] 汪丽丽. 伏立康唑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9, 24(1):99-10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1.017
    [9] 陈翔, 谢结英, 陈如大, 等.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肿瘤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J]. 中国执业药师, 2015, 12(1):3-7. doi:  10.3969/j.issn.1672-5433.2015.01.001
    [10] 郑诗峰, 王萍. 网络在线审批流程实施前后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分析[J]. 中国药师, 2017, 20(3):509-512. doi:  10.3969/j.issn.1008-049X.2017.03.033
    [11] CROFTS T S, GASPARRINI A J, DANTAS G. Next-generation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and combat the antibiotic resistome[J]. Nat Rev Microbiol,2017,15(7):422-434. doi:  10.1038/nrmicro.2017.28
  • [1] 张岩, 李炎君, 刘家荟, 邓娇, 原苑, 张敬一.  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6-29, 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4
    [2] 葛鹏程, 苏日古嘎, 任天舒, 党大胜.  硫酸黏菌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3
    [3] 向兴, 张慧卿, 张琪金, 刘银沁, 黄宝康.  飞机草中医药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19
    [4] 施乔, 韩贵焱, 张俊腾, 刘娜.  新型Hsp90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24-13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1019
    [5] 周娇, 郑建雨, 王思真, 杨峰.  mRNA肿瘤疫苗非病毒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09-1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34
    [6] 李锐, 张倩倩, 王瑞冬, 高小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7]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9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8] 何亚伦, 祁智, 常杰.  消胀通便膏在晚期肝癌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的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0-52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09
    [9] 夏哲炜, 曾垣烨, 朱海菲, 李育, 陈啸飞.  核磁共振磷谱法测定磷酸氢钙咀嚼片中药物含量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99-401, 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3
    [10]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11] 张元林, 宋凯, 孙蕊, 舒飞, 舒丽芯, 杨樟卫.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利用研究综述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38-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0
    [12]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13]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14]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15] 钱淑雨, 李铁军.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9-42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5
    [16] 张晶晶, 索丽娜, 郑兆红.  8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7-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2039
    [17] 王鹏, 陈顺, 赵逸, 高守红, 王志鹏.  卡培他滨致小鼠手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5-388, 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5
    [18]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27-230, 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19] 黄韵, 张正银, 金英, 郑怡菁, 李铁军, 孙莉莉.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39-44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9
    [20] 陈怡君, 王卓, 何苗, 张宇, 田泾.  泌尿系统碎石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管控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3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45
  • HTML全文浏览量:  2194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16
  • 修回日期:  2020-02-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3
  • 刊出日期:  2020-03-01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基金项目:  我院抗菌药物在线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2012YG05)
    作者简介:

    汪 涛,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zhoubz2014@sina.com

    通讯作者: 王 影,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Email:417455805@qq.com
  • 中图分类号: R969,R951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干预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综合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  以肿瘤科2017年1~6月出院的63例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出院的61例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通过率由65.34%上升到98.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奈唑胺、氨曲南、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由大于1降至小于1;抗菌药物单药使用率显著增加,抗菌药物多药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其构成比例变化不大;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加了16.67%外,其他病原菌耐药率均处于下降趋势。  结论  综合干预使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日趋合理。

English Abstract

张强, 李静, 刘越, 储晓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制痂酊治疗Ⅱ度烧伤的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引用本文: 汪涛, 周保柱, 宇方, 朱捷, 王影.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89-19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ZHANG Qiang, LI Jing, LIU Yue, CHU Xiaoq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edicoscab tincture in treating second-degree burn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Citation: WANG Tao, ZHOU Baozhu, YU Fang, ZHU Jie, WANG Ying.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use-grade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on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oncology depart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89-19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70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第4代头孢菌素、糖肽类、碳青霉烯类、深部抗真菌类等[1]。其抗菌谱广,作用强,但由于不良反应明显或严重、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故临床上实施特殊管理[2]。肿瘤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及对其采取的相应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导致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严重感染,普通抗菌药物难以控制,对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求量较大[3]。因此如何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正确处理肿瘤患者的感染,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综合干预前后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综合干预手段的效率和优劣,为临床合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提供科学参考。

    •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17年1~6月肿瘤科所有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历(共计63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肿瘤科所有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历(共计61例)作为干预组。

    • 自全国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整治活动以来,2017年下半年我院肿瘤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具体干预手段如下:

      ①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药学干预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针对难治性严重感染的肿瘤患者抗菌方案,进行抗感染多学科诊疗讨论(MDT)。

      ②基于“军卫一号”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平台的应用,用会诊的流程管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4];医师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之前,需要在此平台上发起会诊申请,由药学干预小组同意后方可使用。

      ③碳青霉烯类药物及替加环素专档管理。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实施信息化系统管理,每月自动抓取碳青霉烯类药物及替加环素相关病历记录,并从品种选择、用药剂量、使用疗程、配伍禁忌、药敏支持等方面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价。

      ④配备抗感染临床药师。对肿瘤科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订抗菌药物用药策略,指导经验性治疗的合理选药。

      ⑤加强特殊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保证患者个体化用药。

      ⑥医师处方权和药师管理资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对全院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专业知识、政策法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由授权委员会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药师权。

      ⑦每月使用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V1.0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周会通报和奖惩扣罚(纳入绩效管理),同时下发整改医师沟通书,由相关医师提出反馈意见,科主任签字交回并留档。

    •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对照组和干预组所有患者的病历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出院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病原菌分布及构成、耐药率等。对同一通用名药品不同剂量规格进行汇总,以药物的日剂量数(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来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其中DDDs=总用药量/DDD(限定日剂量),可以反映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量。DDDs值的大小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用药人数,二是人均用药天数;DUI=DDDs/实际用药总天数,可以评价一个地区或一个医院总体用药的合理性,DUI>1说明药物的日剂量大于DDD,可能属于用药不合理。

    •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bar{\rm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诊断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6.00±14.70)岁,干预组平均年龄为(66.67±12.37)岁,见表1

      表 1  两组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组别例数(男/女)肿瘤类别(例)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其他
      对照组63(53/10)321714
      干预组61(48/13)221722
      χ20.6074.000
      P0.4360.386
    • 基于“军卫一号”的网络会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通过率见表2。通过综合干预,干预组(2018年1~6月)网络会诊通过率相比对照组(2017年1~6月)显著增加(P<0.05)。

      表 2  两组肿瘤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网络会诊通过率

      组别总例数其中
      通过例数(n通过率(%)χ2P
      对照组976364.952.0000.037
      干预组636196.83
    • DDDs和DUI均反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对照组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DDDs值最大,利奈唑胺、氨曲南、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的DUI值均大于1;在干预组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DDDs值也最大,所有特殊级药品DUI值均小于1(见表3)。

      表 3  两组肿瘤患者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DDDs和DUI指标比较

      药品名称DDD(g)对照组干预组
      DDDsDUIDDDsDUI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00148.750.96146.750.94
      利奈唑胺1.20 28.001.75 12.000.75
      万古霉素2.00 53.000.82 35.000.89
      去甲万古霉素2.00 0.000.00 5.000.87
      伏立康唑0.40118.501.56 41.500.69
      美罗培南2.00 7.500.68 1.500.84
      氨曲南4.00 4.501.13 1.500.78
      卡泊芬净0.04 18.006.00 0.000.00

      抗菌药物联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单药使用率显著增加,上升到55.73%,抗菌药物多药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 4  两组肿瘤患者单用与联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情况比较

      联合用药情况对照组干预组χ2P
      例数(n构成比(%)例数(n构成比(%)
      单用 4 6.3534 55.73
      联用59 93.6527 44.2735.8660.001
      合计63100.0061100.00
    • 对照组、干预组主要病原菌感染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其构成比例变化不大。其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大肠埃希菌构成比降低5.77%,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增加5.04%(见表5)。

      表 5  两组肿瘤患者病原菌感染构成比的变化

      病原菌分类病原菌种对照组[人(%)]干预组[人(%)]
      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8(25.00)5(19.23)
      肺炎克雷伯菌7(21.88)7(26.92)
      铜绿假单胞菌4(12.50)4(15.38)
      鲍曼不动杆菌3(9.38)2(7.69)
      吲哚金黄杆菌1(3.13)1(3.85)
      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9.38)3(11.54)
      真菌白假丝酵母菌6(12.50)3(11.54)
      光滑假丝酵母菌5(6.25)1(3.85)
      阳性率(%)59.2646.43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加了16.67%,其他病原菌耐药率均处于下降趋势(见表6)。

      表 6  两组肿瘤患者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影响(对照组/干预组,%)

      药品名称大肠埃
      希菌
      肺炎克
      雷伯菌
      铜绿假
      单胞菌
      鲍曼不动
      杆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
      万古霉素0/00/00/00/00/0
      利奈唑胺0/00/00/00/00/0
      美洛培南0/100/050/0100/00/0
      亚胺培南15.38/00/16.6737.5/16.67100/500/0
      氨曲南46.15/2041.67/18.7568.75/41.670/00/0
    • 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以及放、化疗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导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甚至出现滥用现象[5]。因此落实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的落实,是基于“军卫一号”系统设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平台实现的。通过网络会诊平台实时审核,有效的减少临床医师在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的随意性[6]。在干预前,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处方权的医师通过网络会诊平台申请,审核通过率为64.9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网络会诊平台审核通过率增加至96.83%,提示医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用于严重感染伴免疫力低下或头孢菌素类疗效不佳患者的经验用药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7]。目前肿瘤科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敏感性最高,故对照组、干预组的DDDs值最大。伏立康唑抗真菌谱广、抗菌效力强,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菌,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导致的严重侵袭性感染[8]。肿瘤患者由于预防用药及疾病因素容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指南和共识推荐伏立康唑作为经验治疗,故对照组、干预组的伏立康唑DDDs值次之。

      DUI值是可以评价用药合理性的一个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的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氨曲南及卡泊芬净的DUI值均大于1,提示肿瘤科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存在剂量偏大倾向。通过综合干预后,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的DUI值均小于1,提示综合干预提高了该类药物用量的合理性。

      抗菌药物的联用反映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重复用药问题[9]。在干预前,对照组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大多采用二联或三联给药,覆盖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及真菌谱。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应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通过综合干预,干预组单药使用率显著增加,多药联用率显著降低,提示医师提高了对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指征的把握度。

    • 有研究认为,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密切相关,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与细菌的耐药率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量化关系[10]。抗菌药物用量的增长和滥用会推动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长。在本研究中,肿瘤科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与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统计结果相一致。通过综合干预,病原菌耐药率(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外)均处于下降趋势,提示可能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减少有关。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并没有改善,反而增加了16.67%,提示综合干预似乎对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效果不佳,应当引起警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量相近,且DDDs值在所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均保持第一位,易导致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的发生;②在恒定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出现耐药性的时间通常比停止或减少药物使用量之后的耐药率降低所需的时间短得多[11],即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有滞后效应。在本研究中,对于致病菌和耐药率变迁的影响采取的是短期回顾性分析,综合干预对耐药性的长期效果还需跟踪监测。

    •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干预,我院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指标有显著改善,病原菌耐药率有明显降低。在今后的抗菌药物管理中,仍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干预措施,保证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