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引用本文: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SHI Shenghui, SHI Fei, LEI Qiong, WANG Yafeng, WU Xuehu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Candida infe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Citation: SHI Shenghui, SHI Fei, LEI Qiong, WANG Yafeng, WU Xuehu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Candida infe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基金项目: 青海省卫健委重点课题(2022-wjzd-01);青海省卫健委指导性课题(2022-wjzdx-1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史生辉,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sshroy@126.com

    通讯作者: 吴雪花,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wxh_8284@163.co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Candida infe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藏高原肺结核患者中机会性念珠菌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  分析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3 01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收集痰标本,采用VITEK-32-YBC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并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3 012例肺结核患者中,合并念珠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有283例,占9.40%。其中,念珠菌类型又以白念珠菌为主,占总数的79.86%。  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患病率较高。因此,选择抗菌药物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以此来选择最佳、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 肝纤维化是由肝炎病毒、酒精摄入过量或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慢性肝损伤的一种病理伤口愈合反应,也是慢性肝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1, 2]。肝纤维化的特点是I 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过多聚集,形成纤维疤痕扭曲肝脏结构,最终造成肝脏器官功能损伤[2]。研究显示,肝星状细胞(HSCs)的过度激活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肝纤维化防治研究的重要靶点[3, 4]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维生素A主要的生物活性形式,已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方案[5]。近期研究证实,ATRA可逆转HSCs的活化,并对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6]。本文拟在细胞水平探索ATRA抑制HSCs增殖及活化的作用和机制,为ATR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HSCs系LX-2细胞和培养基购自上海中乔新舟生物科技公司。胎牛血清(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ATRA购自美国MedChemExpress公司。RNAiso试剂,逆转录和定量PCR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CCK-8、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公司。抗α-SMA、Collagen I、NRF2和LC3的抗体购自武汉三鹰生物科技公司;抗HO-1、ATF4、Beclin 1和GAPDH的抗兔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及FITC标记的二抗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HSCs系LX-2细胞解冻后,在DMEM培养基(含2%FBS),37 ℃,5%CO2条件下生长,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细胞融合度达到85%以上时传代培养。以含PDGF-bb(10 ng/ml)的DMEM培养基作为诱导培养基;ATRA以5 μmol/L的浓度刺激。

    细胞生长活力通过CCK-8法检测。以每孔2×103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分别在常规培养基(含10%FBS)和PDGF-bb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并添加ATRA(5 μmol/L)刺激。培养目标时间后,每孔加入10 μl的CCK-8溶液,继续培养1 h,轻轻拍动培养板充分混匀后,在酶标仪上测定450 nm的吸光度(A),并绘制细胞生长活力曲线。

    以每孔5×104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预置细胞爬片),培养过夜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以4%的多聚甲醛固定,并经Triton X-100(0.1%)透化10 min,随后经1%的BSA封闭1 h,加入一抗,4 ℃过夜孵育后,加入FITC标记的二抗,避光孵育1 h。加入DAPI染色1 min,以PBS-T缓冲液清洗后,用抗淬灭封片剂封片,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以每孔2×105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利用RIPA试剂提取总蛋白。以20 μg总蛋白作为上样量,经SDS凝胶电泳分离后,转至甲醇预处理的PVDF膜。以5%脱脂牛奶常温封闭1 h,加入一抗,4 ℃过夜孵育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常温孵育1 h。用TBS-T缓冲液清洗3次,经显色后在凝胶成像仪上观察并拍照记录。

    以每孔2×105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以200 ng总RNA为模板,逆转录成互补DNA(cDNA),反应程序为37 ℃,10 min,85 ℃,5 s。以稀释后的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反应程序为95 ℃,15 s;56 ℃,20 s;72 ℃,20 s,共40个循环。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每个样品重复3次,经2−△△Ct法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细胞内ROS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以每孔1×104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去除培养液并加入100 μl含DCFH-DA(10 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孵育20 min。用无血清培养基清洗3次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记录。

    以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细胞内GSH和MDA水平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计算总蛋白中GSH和MDA的含量(nmol/mg)。

    双荧光自噬流通过转染自噬双标腺病毒(pAd-mRFP-GFP-LC3)后检测。以每孔1×104个细胞的密度将LX-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培养过夜。将腺病毒转染细胞后,以不同方式刺激培养48 h,即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红色及绿色荧光信号并拍照记录。自噬激活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绿色荧光发生淬灭,红色荧光增强。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 \bar x \pm s $)表示。组间差异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A所示,常规培养条件下,5 μmol/L的ATRA处理48 h和72 h后的HSCs生长活力为对照组的(84.5±4.8)%和(86.7±3.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图1B所示,在PDGF-bb诱导条件下,5 μmol/L的ATRA处理48 h和72 h后的HSCs生长活力为对照组的(52.4±3.0)%和(57.6±2.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图  1  ATRA对HSCs生长活力的影响(n=5)
    A. 常规条件下ATRA对HSCs生长活力的影响;B. PDGF-bb刺激条件下ATRA对HSCs生长活力的影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免疫荧光结果如图2A所示,与对照组相比,PDGF-bb刺激的HSCs中α-SMA的绿色荧光信号较强,而ATRA处理后,α-SMA荧光信号显著降低。蛋白质免疫印迹的结果如图2B所示,与对照组相比,PDGF-bb刺激的HSCs中α-SMA和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ATRA处理后,α-SMA和Collagen I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图  2  ATRA对PDGF-bb诱导HSCs活化的影响
    A. HSCs中α-SMA(绿色)的免疫荧光检测;B. HSCs中α-SMA和Collagen I的免疫印迹检测注A图中细胞核以DAPI(蓝色)标记,标尺为100 μm,B图中GAPDH为内参。

    ROS的检测如图3A所示,PDGF-bb刺激后HSCs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而ATRA处理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提示ATRA抑制HSCs中ROS的生成。如图3B所示,PDGF-bb刺激后,HSCs中GSH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8.82±1.83 nmol/mg vs. 46.45±1.69 nmol/mg),MD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1.43 nmol/mg vs. 5.45±0.47 nmol/mg);ATRA处理后GSH的含量明显升高(32.60±2.23)nmol/mg,MDA的含量则明显降低(9.56±0.34)nmol/mg。

    图  3  ATRA对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
    A. HSCs中ROS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标尺为20 μm);B. HSCs中GSH和MDA含量的检测(n=3)**P<0.01,与Mock组比较;##P<0.01,与PDGF-bb组比较。

    实时定量PCR的检测结果如图4A所示,ATRA处理后HSCs中抗氧化基因NRF2、HO-1和ATF4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分别是PDGF-bb组的(2.53±0.15)倍、(3.34±0.12)倍和(2.58±0.10)倍。蛋白质免疫印迹的结果如图4B所示,NRF2、HO-1和ATF4的蛋白表达在ATRA处理后也明显增加。

    图  4  ATRA对HSCs中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A. HSCs中抗氧化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n=3);B. HSCs中抗氧化蛋白的免疫印迹检测**P<0.01,与PDGF-bb组比较。GAPDH为内参。

    蛋白质免疫印迹的结果如图5A所示,ATRA处理后HSCs中自噬标志蛋白Beclin 1的表达和LC3 II/I均明显减少。双荧光自噬流的检测结果如图5B所示,ATRA处理后HSCs中红色荧光信号显著降低,绿色荧光信号明显增强,自噬流信号显著降低。

    图  5  ATRA对HSCs自噬活力的影响
    A. HSCs中Beclin 1和LC3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GAPDH为内参);B. HSCs中双荧光自噬流的检测(标尺为20 μm)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抗纤维化疗法来预防或逆转肝纤维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旨在去除潜在的致病因子或紊乱,但也证明了肝纤维化的潜在可逆性[7]。研究证实,HSCs是主要的肝胶原生成细胞,并被认为是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8]。在健康肝脏中,HSCs位于窦周间隙,处于静止状态;当受到损伤或刺激时,HSCs会对各种促纤维化信号做出反应,如来自受损肝细胞的产物、来自Kupffer细胞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重构的ECM以及肝外信号等[9]。HSCs的活化涉及多个进程,包括细胞死亡、衰老和恢复静止状态等。在此过程中,HSCs会失去其特有的细胞质脂滴,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并合成ECM成分(如胶原纤维I型和III型),增殖、收缩和迁移等能力增强,并具有促炎作用。HSCs活化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是肝纤维化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

    静息状态HSCs中富含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维生素A。脂滴脱落被认为是HSCs活化的形态学标志,但其生物学作用仍被广泛研究[10-12],作为维生素A的主要代谢产物,ATRA被发现广泛参与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等的生物学过程[13, 14]。研究发现,ATRA能通过抑制硫氧还蛋白互用蛋白的表达,改善TGF-β诱导的HSCs的活化和维生素A缺乏诱导的肝纤维化[6]。目前的研究证实,ATRA 通过与 RAR(α、β、γ)或 PPARβ/δ 起作用,但这两组受体的生物效应在某些进程中却完全相反[15],提示ATR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还有研究发现,纤维化药物对HSCs的激活最终会导致这些细胞的衰老,尽管有助于纤维化的逆转,但也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16]。因此,ATRA作为抗肝纤维化潜在药物的应用潜能仍需深入探索和验证。

    研究证实,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肝脏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时,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导致氧化应激[17, 18]。MDA是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代谢产物,过量时会严重破坏细胞膜结构,也被认为是肝脏中自由基的间接指标[19]。GSH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最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广泛分布于包括肝脏在内的多个器官。研究发现,GSH可保护肝细胞免受各种自由基的侵害,包括ROS、脂质氢过氧化物、异生物毒物和重金属[20]。因此,调节MDA和GSH水平有助于控制氧化应激,最终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纤维化。有研究报道,抑制氧化应激显著降低MDA水平,提高GSH水平,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纤维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1]。本课题研究发现ATRA处理促进了HSCs中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造成细胞中GSH的增加和MDA的降低,减少细胞内ROS的水平,缓解了PDGF-bb诱导的HSCs氧化应激,研究结果提示,以氧化应激为靶点可能是肝纤维化防治的潜在策略。

    自噬是真核细胞消除一次性或有潜在危险的细胞质物质的一种新陈代谢过程,可以消除有缺陷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细胞内的病原体,防止异常蛋白质的积累,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和非实质性细胞(HSCs、Kupffer 细胞等)的自噬反应对肝脏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23]。近年来,HSCs自噬成为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其调控机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显示,自噬水平的增加可加速HSCs中脂滴的降解,为HSCs的激活提供能量支持[24, 25]。降低HSCs自噬活性显著抑制其活化,降低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26]。本课题的结果证实,ATRA能抵抗PDGF-bb诱导的HSCs自噬水平的增加,这可能是ATRA抑制HSCs活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HSCs是目前研究药物代谢和毒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肝纤维化的绝佳模型[27]。HS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有害刺激下会改变其表型和代谢,并产生大量ECM成分来替代受伤细胞,生成纤维化疤痕[28]。在各种HSCs细胞系中,LX-2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细胞类型[29]。研究发现,LX-2细胞会根据培养基中FBS的浓度改变其代谢,从而诱导基因的差异表达。在低浓度FBS下,LX-2细胞呈静止样表型;在高浓度 FBS下,细胞呈肌成纤维细胞样表型,产生ECM成分[30]。本课题研究发现,PDGF-bb可诱导LX-2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样表型分化,表现为高增殖水平,且高表达α-SMA和Collagen I,而ATRA的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并抑制α-SMA和Collagen I的表达,表明ATRA具有抵抗HSCs活化的潜在功能。

    本课题在细胞水平探索了ATRA对HSCs激活的作用和潜在机制。ATRA促进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降低PDGF-bb诱导的HSCs氧化应激及自噬活力,抑制了HSCs的激活。研究结果证实了ATRA对肝纤维化防治的潜在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自噬活性的激活存在“双刃剑”作用,ATRA对HSCs自噬活性的调节还需要进行剂量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表  1  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念珠菌感染率

    肺结核分型调查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χP
    浸润型903384.2144.629
    <0.001
    纤维空洞型2 04424211.84
    血行播散型6534.6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肺结核患者痰培养念珠菌构成比

    念珠菌株数构成比(%)
    白念珠菌22679.86
    光滑念珠菌3512.37
    热带念珠菌103.53
    克柔念珠菌51.77
    近平滑念珠菌20.71
    其他51.77
    合计283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肺结核患者感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真菌
    药物
    白色念珠
    菌耐药率
    光滑念珠
    菌耐药率
    热带念珠
    菌耐药率
    克柔念珠
    菌耐药率
    近平滑念珠
    菌耐药率
    两性霉素B 0.87 0.00 0.00 15.23 0.00
    氟胞嘧啶 7.36 0.00 0.00 14.78 0.00
    制霉菌素 0.01 0.00 0.00 0.00 0.00
    咪康唑 0.50 0.00 0.12 0.26 0.00
    伊曲康唑 78.35 63.89 0.00 45.63 0.00
    伏立康唑 77.06 65.63 7.63 56.36 0.00
    氟康唑 81.90 63.33 0.00 100 0.00
    酮康唑 0.50 0.00 0.15 0.00 0.00
    卡泊芬净 0.00 0.00 0.00 0.00 0.00
    米卡芬净 0.00 0.00 0.00 0.00 0.00
    下载: 导出CSV
  • [1] 秦毅, 李倩倩, 苏贵金, 等.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疾病流行特征及健康评价方法[J]. 环境化学, 2021, 40(6):1668-1682.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0101101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4] 王朝才, 刘燕, 晁秀珍, 等. 2006−2015年青海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3):397-400.
    [5] WANG H Q, DAI H P, HE J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based on its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27 provinces[J]. Chin Med J, 2022, 135(24):2984-2997.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2486
    [6] ASTEKAR M, BHATIYA P S, SOWMYA G V.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pportunistic candidal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J]. J Oral Maxillofac Pathol, 2016, 20(2):183-189. doi:  10.4103/0973-029X.185913
    [7] PAPPAS P G, KAUFFMAN C A, ANDES D R,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 Infect Dis, 2016, 62(4):e1-e50. doi:  10.1093/cid/civ933
    [8] 邓永佳, 黄汐. 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的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20, 17(1):160-161. doi:  10.3969/j.issn.1672-8351.2020.01.118
    [9]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0] 沈小波.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11):2095-2097.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6.11.046
    [11] 何忠彩, 李国周, 吴洁贞, 等.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89-91.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1.040
    [12] 武艳霞, 陈媛媛. 肺结核抗痨治疗与真菌培养阳性相关性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8):1455-1456.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8.049
    [13] 杨生岳. 高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 高原医学杂志, 2014, 24(4):44-63.
    [14] XIAO M, SUN Z Y, KANG M, et al. Five-year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azole susceptibility from the China hospital invasive fungal surveillance net (CHIF-NET)study[J]. J Clin Microbiol, 2018, 56(7):e00577-e00518.
    [15] 张海燕, 张偲, 范晖. 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7):42-45.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22.07.012
    [16] 黄国军, 高晓, 唐细良, 等. 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906-910.
    [17] 程玲.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13):23-25. 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21.13.011
    [18] 王皓飞, 王金龙, 胡文瀚, 等. 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3, 18(2):117-122.
    [19] 赵婧芳.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 2021, 7(6):162-164.
  • [1] 晁亮, 王辉, 沈淑琦, 游飘雪, 冀凯宏, 洪战英.  基于UHPLC-Q/TOF-MS代谢组学策略的葛根-知母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30-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5
    [2] 续畅, 周心娜, 漆璐, 王瑜, 王兴河.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我国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研究现状的数据挖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0
    [3] 崔亚玲, 吴琼, 马良煜, 胡北, 姚东, 许子华.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中肌醇烟酸酯皮肤药动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6-9, 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6
    [4]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7-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5] 葛鹏程, 苏日古嘎, 任天舒, 党大胜.  硫酸黏菌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3
    [6] 郭灵怡, 刘艳超, 高路, 刘瑞瑶, 吕权真, 俞媛.  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36-142, 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7] 冯广伟, 张静, 刘阳熙, 崔敏.  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继发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2
    [8] 宋泽成, 马闪闪, 胡巧灵, 仲华, 王彦.  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抗氟康唑耐受白念珠菌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7-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47
    [9]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10]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11]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2]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13] 徐飞, 陈瑾, 鲁育含, 李志勇.  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81-184, 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23
    [14] 尹小娟, 台力丽, 肖俊峰, 季波.  铜绿假单胞菌合并按蚊伊丽莎白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23-22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2
    [15] 钱淑雨, 李铁军.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9-42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5
    [16] 黄韵, 张正银, 金英, 郑怡菁, 李铁军, 孙莉莉.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39-44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92
  • HTML全文浏览量:  1018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4-11
  • 修回日期:  2024-03-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6-24
  • 刊出日期:  2024-06-25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基金项目:  青海省卫健委重点课题(2022-wjzd-01);青海省卫健委指导性课题(2022-wjzdx-13)
    作者简介:

    史生辉,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sshroy@126.com

    通讯作者: 吴雪花,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wxh_8284@163.com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藏高原肺结核患者中机会性念珠菌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  分析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3 01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收集痰标本,采用VITEK-32-YBC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并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3 012例肺结核患者中,合并念珠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有283例,占9.40%。其中,念珠菌类型又以白念珠菌为主,占总数的79.86%。  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患病率较高。因此,选择抗菌药物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以此来选择最佳、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English Abstract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引用本文: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SHI Shenghui, SHI Fei, LEI Qiong, WANG Yafeng, WU Xuehu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Candida infe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Citation: SHI Shenghui, SHI Fei, LEI Qiong, WANG Yafeng, WU Xuehu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Candida infe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 肺结核是我国青藏高原多发病[1]。2000年以来,全国肺结核发病率普遍下降,由峰值96.3/10万降至 59.3/10万。与之相反,肺结核发病率在青海地区呈总体上升趋势,由48.7/10万(2002年)上升至140.3/10万(2018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肺结核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其特点是肺部损伤伴有干酪样化、坏死和纤维化,导致空腔形成,该空腔富含氧气和坏死组织物质,因此它成为包括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长场所[6]。自然界中念珠菌种类众多,但绝大多数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由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这5种最常见的病原体引起[7]。在临床治疗中,高原肺结核患者的特点为:症状重、病程进展快、合并症多;且肺结核与肺部念珠菌感染的症状类似,但肺部念珠菌感染症状更隐匿,易漏诊和延迟治疗,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8]。该研究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本院)3 01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念珠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率,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调查对象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院3 01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男性1 895例,占62.92%;女性1 117例,占37.08%;年龄18~94岁,平均(39.30±5.5)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发热、咳痰、咯血、气短及呼吸困难等。

    • ①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检测值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及《内科学(第6版)》中肺部感染[9]的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 ①免疫性疾病相关患者;②肺部肿瘤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伦理规范,同意本研究的开展。

    • 收集确诊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经过念珠菌培养2次,结果均为念珠菌属阳性感染。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32-YBC细菌分析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对检出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证明白念珠菌为质控菌株。

    • 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数据结果,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 012例肺结核患者中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283例,感染率为9.40%,详见表1

      表 1  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念珠菌感染率

      肺结核分型调查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χP
      浸润型903384.2144.629
      <0.001
      纤维空洞型2 04424211.84
      血行播散型6534.62
    • 在283例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白念珠菌占79.86%,见表2

      表 2  肺结核患者痰培养念珠菌构成比

      念珠菌株数构成比(%)
      白念珠菌22679.86
      光滑念珠菌3512.37
      热带念珠菌103.53
      克柔念珠菌51.77
      近平滑念珠菌20.71
      其他51.77
      合计283100.00
    • 该研究选取10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详见表3

      表 3  肺结核患者感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真菌
      药物
      白色念珠
      菌耐药率
      光滑念珠
      菌耐药率
      热带念珠
      菌耐药率
      克柔念珠
      菌耐药率
      近平滑念珠
      菌耐药率
      两性霉素B 0.87 0.00 0.00 15.23 0.00
      氟胞嘧啶 7.36 0.00 0.00 14.78 0.00
      制霉菌素 0.01 0.00 0.00 0.00 0.00
      咪康唑 0.50 0.00 0.12 0.26 0.00
      伊曲康唑 78.35 63.89 0.00 45.63 0.00
      伏立康唑 77.06 65.63 7.63 56.36 0.00
      氟康唑 81.90 63.33 0.00 100 0.00
      酮康唑 0.50 0.00 0.15 0.00 0.00
      卡泊芬净 0.00 0.00 0.00 0.00 0.00
      米卡芬净 0.00 0.00 0.00 0.00 0.00
    • 在该研究调查的3 012例肺结核患者中,念珠菌感染283例,占总数的9.40%,其中纤维空洞型242例,浸润性38例,血性播散型3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对肺部产生慢性破坏,干酪化、纤维化及坏死组织导致肺部空洞形成和支气管扩张,空洞内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形成,支气管扭曲变形,导致肺组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局部抵抗力下降,为结核杆菌和包括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真菌提供下行感染的滋生地,即使在结核杆菌被消灭的情况下,念珠菌也经常会定植于肺部空腔并持续破坏已经扩张的支气管,导致纤维空洞型感染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菌感染的主要类型[10]

    • 该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高海拔地区,秦毅等[1]通过青藏高原疾病流行分析,发现青海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从2002−2018年持续上升,至2018年全省结核病发病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肺结核发病率高考虑与藏区自然条件艰苦,医疗条件、经济水平落后,群众防疫宣传教育普及率低,人民防病意识较差,人群总体疫苗接种率较低等因素相关。青藏高原地广人稀,近年来,随着交通状况改善,群众社会交往增多,但该地区海拔高,低气温时间长,春、秋、冬季社会活动多聚集于室内,温暖的室内环境导致结核菌更易通过飞沫传播。该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致死率高、传染力强、致病性高、病程长等特点,且易反复发作、难治愈[11]。高海拔地区肺结核治愈率仅有58.3%,仅达到平原地区治愈率的60%[1],且极其容易发生二重感染,尤其以合并念珠菌感染为主。高海拔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肺结核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结核杆菌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抑制正常菌群,故会引起菌群紊乱,条件致病菌生长,且高海拔地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高发,并发症较多,使用广谱抗菌药,更易导致肺部念珠菌感染。肺结核合并咯血等重症患者,临床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类药物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念珠菌孢子的能力,对免疫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有抑制作用,进而引发肺部念珠菌感染[10]。②高海拔地区基础医疗薄弱,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而肺部念珠菌感染症状隐匿,患者出现症状反复后才转入本院,导致延迟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治疗难度增大,病情控制差,且病情危重,更易导致念珠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③该研究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发生率约为9.40%,而相关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95 %[12],考虑肺结核患者机体状况差,能量消耗增加,免疫力低,高海拔地区长期缺氧,气候干冷,天气变化剧烈,温差幅度大,容易快速削弱机体抵抗力,导致习服衰变[13],器官功能进一步损伤,口咽部白念珠菌通过被破坏的呼吸道黏膜下行至肺部,产生较多的细胞外酶,损害机体细胞,导致念珠菌感染率高。

    • 在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283例患者中,共检出6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3种主要的念珠菌检出271例,占病原体分离株的95.76%,与孟笑等[14]报道一致,符合国内大多数医院病原菌感染特征,但感染率相对偏高,其中,白念珠菌226株,占79.86%,光滑念珠菌35株,占12.37%,热带念珠菌10株,占3.53%。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与张海燕等[15]、黄国军等[16]和程玲[17]报道一致,其他两种致病菌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上述念珠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70%以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可达60%以上;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固有耐药,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为40%以上;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为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抗菌谱广,临床使用广泛,患者反复长期使用,且药物半衰期长,可能是导致这几种药物耐药率高的原因,且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药物耐药率低,虽然抗真菌效果相对较好,但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两性霉素B会导致高热、寒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氟胞嘧啶治疗周期长,使用剂量较大,且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不是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的一线用药[18-19],但可以作为在唑类或棘白菌素不能使用时的治疗方案。棘白菌素对大多数念珠菌具有高度活性,且棘白菌素在本院使用量较少,考虑为棘白菌素类无耐药菌株产生的可能因素。

      综上所述,抗念珠菌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本地药敏结果和结核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更适合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从根源上使青藏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