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杨贺英, 罗彩萍, 彭婷, 梁文仪, 沈颂章, 苏娟. 花椒生物碱富集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75-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6
引用本文: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YANG Heying, LUO Caiping, PENG Ting, LIANG Wenyi, SHEN Songzhang, SU Juan. Optimization of purification process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f alkaloids from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5, 43(2): 75-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6
Citation: XU Fei, LIU Ying, YIN Jia, ZHU Guoliang, LIAN Luy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internal control of drug management in a tertiary public hospital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基金项目: 中国医药会计学会新苗课题(No.YKXKTXM202201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 飞,硕士,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绩效与审计管理,Tel:(021)38297403,Email:sherryxufei@163.com

    通讯作者: 练鲁英,本科,硕士,高级审计师,研究方向:医院风险与审计管理,Tel:(021)38297486,Email:420712778@qq.co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internal control of drug management in a tertiary public hospital in Shanghai

  • 摘要:   目的  建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直观反映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完善情况,为医院药品管理内控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头脑风暴法设计量化评价表,运用穿行测试、实地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评价。  结果  量化评价表满分为50分,药品管理评价得分由2015年36.50分提高到2021年43.75分,药占比由2015年37.97%降至2021年21.62%,药品加成率由2015年14.38%降至2021年0.9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2018年55.48降至2021的39.30,门诊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高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数据。  结论  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促进医院药品管理专业化能力提高,医院收支结构优化,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
  •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红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1]。生物碱是花椒的主要特征性成分,组成丰富、结构多样,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降脂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8]。其中,不饱和脂肪酰胺类生物碱如羟基-α-山椒素(HAS)、羟基-β-山椒素(HBS)已经被证实能够调节脂质代谢,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潜在效果[9]。然而,对花椒生物碱的制备、富集纯化工艺优化的研究较少。花椒生物碱高效提取与纯化是其后续活性评价和产品开发的基础,有利于花椒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因此优化花椒生物碱的富集纯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大孔吸附树脂法是最常用的富集纯化手段,具有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富集效果好、环保绿色等优点,在中药材、中药制剂方面应用广泛[10-11]。因此,本实验以HAS、HBS的得率为指标,筛选适宜纯化花椒生物碱的大孔树脂类型,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树脂的最佳吸附、除杂、洗脱条件,建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花椒生物碱的最佳工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鉴定成分,以期为花椒生物碱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花椒药材(批号:20220705-2,购于陕西省渭南韩城市),经海军军医大学张成中副教授鉴定为芸香科花椒属红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果皮。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cquity I-CLASSTM 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Xevo G2-XS 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美国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R-10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步琦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XS205DU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科技公司)。

    HAS对照品(纯度≥98%,批号:P2834270,源叶);HBS对照品(纯度≥98%,批号:P2832664,诗丹德);95%乙醇(分析纯,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酸、甲醇、乙腈(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APS-17型、NKA-9型、HP-20型、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海一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2.1.1   溶液的配制

    称取50 g花椒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00 ml的50%乙醇,95℃水浴加热,回流提取1 h,共提取3次。过滤后合并滤液,45℃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加水分散至250 ml,即得上样液。

    取216 ml上样液,上样于直径为2.7 cm、高度为18.9 cm的三菱HP-20型大孔树脂柱,动态吸附30 min,静置1 h后,取216 ml 20%乙醇除杂24 min;540 ml 80%乙醇洗脱1 h。收集洗脱液,45℃减压浓缩并干燥,即得提取物粉末。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定HAS、HBS对照品适量,加50%乙醇定容,分别制成0.61 mg/ml、0.11 mg/ml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定适量提取物粉末,加50%乙醇定容后,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为供试品溶液。

    2.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18柱(2.1 mm×100 mm, 1.8 μm);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5 μl。流动相:乙腈(A)-0.1%三乙胺(B);洗脱梯度:0~18 min,10%→35%A;18~30 min,35%→50%A;30~36 min,50%→90%A,36~39 min,90%A,39~40 min,90%→10%A。

    2.1.3   线性关系

    取HAS对照品溶液、HBS对照品溶液0.2、0.5、1.0、2.0、4.0 ml置于5个5 ml容量瓶中,5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得到系列梯度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在“2.1.2”项下色谱条件下进样。

    2.1.4   精密度

    取“2.1.1”项下对照品溶液2.0 ml置于5 ml容量瓶中,50%乙醇定容至刻度,混匀后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连续进样6次。

    2.1.5   稳定性

    取“2.1.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于0、1、2、4、8、24 h分别进样。

    2.1.6   重复性

    按照“2.1.1”项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 6 份,在“2.1.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

    2.1.7   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已知HAS、HBS含量的花椒生物碱粉末适量, 共取9份,分别准确加入HAS、HBS对照品适量,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2.2.1   树脂类型

    95%乙醇浸泡树脂24 h,充分溶胀后湿法装柱,95%乙醇淋至洗脱液澄清透明,水洗至洗脱液无醇味,备用。取预处理后的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进样,计算HAS、HBS的总得率。

    2.2.2   上样量

    湿法装柱,取“2.1.1”项下制备的上样液450 ml,以2 BV/h上样,流出液每30 ml收集1份。按“2.1.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以累计上样体积(V/ml)为横坐标(X),以HAS、HBS的总泄漏率(%)为纵坐标(Y),绘制泄漏曲线。

    2.2.3   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条件

    除变量外固定其他工艺条件(树脂类型、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除杂溶剂、除杂体积、除杂流速、洗脱溶剂、洗脱体积及洗脱流速分别为三菱HP-20型、1 g∶2.5 ml、10%乙醇,2 BV、5 BV/h、70%乙醇、5 BV及5 BV/h)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考察上样液浓度(0.1、0.2、0.4 g生药/ml)、树脂柱径高比(1∶5、1∶7、1∶9)及吸附流速(1、2、4 BV/h)对花椒生物碱中HAS、HBS总得率的影响。

    2.2.4   正交试验考察除杂、洗脱条件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除杂条件(除杂溶剂、体积、流速)、洗脱条件(洗脱溶剂、体积、流速)对花椒生物碱中HAS、HBS总得率的影响(表1),总结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 软件。

    表  1  除杂、洗脱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条件 水平 因素
    A因素溶剂 B因素体积(BV) C因素流速(BV/h)
    除杂 1 蒸馏水 1 2
    2 10%乙醇 2 3
    3 20%乙醇 3 5
    洗脱 1 55%乙醇 3 2
    2 70%乙醇 5 3
    3 80%乙醇 8 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1   样品制备

    精密称定“2.2.4”项下以最佳工艺制备的花椒生物碱粉末5.0 mg,50%甲醇定容至25 ml,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HSS T3柱(2.1×100 mm, 1.7 μm);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3 μl。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洗脱梯度:0~18 min,10%→35%A;18~24 min,35%→46%A;24~30 min,46%→90%A;30~32 min,90%A;32~33 min,90%~10%A;33~36 min,10%A。

    2.3.3   质谱条件

    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离子源温度120℃,雾化气流速为800 L/h,毛细管电压为3.0 kV。锥孔电压40 V,补偿电压80 V。低能量扫描电压6 eV,高能量扫描电压30~60 eV;喷雾器压力为6.5×105 Pa,气帘气体积流量为50 L/h,扫描范围m/z为50~1500。亮氨酸-脑啡肽(m/z∶ 554.261 5 [M-H])和(m/z∶ 556.277 1[M+H]+)作为外标进行质量实时校正,体积流量设为5 μl/min。

    MassLynx V4.1工作站使用MSE模式采集质谱数据。

    3.1.1   花椒生物碱的HPLC图

    供试品HPLC图如图1所示,该色谱条件下,HAS与HBS色谱峰分离度大于1.5、理论塔板数均大于30000、峰形稳定、无干扰,能够满足样品分析检测要求。

    图  1  供试品溶液的HPLC图
    1.羟基-α-山椒素;2.羟基-β-山椒素
    3.1.2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得到HAS的回归方程Y=3312.7 X−8.887,r=0.999;HBS的回归方程Y=33030 X+12.061,r=0.999。即HAS、HBS分别在进样浓度为24.4~488 μg/ml、4.4~8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1.3   精密度实验结果

    HAS、HBS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4%、0.34%,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定量测定要求。

    3.1.4   稳定性实验结果

    HAS、HBS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20%、0.4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

    3.1.5   重复性实验结果

    HAS、HBS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26% 和0.26%,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3.1.6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计算得到HAS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6±0.62)%、(100.22±3.10)%、(102.47±1.24)%;HBS的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5±0.89)%、(98.58±2.48)%、(98.86±1.02)%。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准确性好,可用于样品中HAS、HBS的含量测定。

    3.2.1   树脂类型的确定

    使用三菱HP-20型树脂富集花椒生物碱类成分时,HAS、HBS两成分的总含量(X)最高且结果稳定,结果见表2。因此,优选三菱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后续实验。

    表  2  不同类型树脂对HAS、HBS总得率的影响(n=3)
    树脂类型 HAS、HBS
    总浓度(mg/ml)
    HAS、HBS
    总含量(%)
    $ \bar{X} $±SD(%)
    APS-17 2.42 4.06 4.06±2.17
    NKA-9 2.08 3.50 3.50±1.76
    宝恩HP-20 3.68 6.19 6.19±1.09
    AB-8 3.58 6.02 6.02±1.28
    HPD-400 3.59 6.03 6.03±0.98
    三菱HP-20 4.10 6.89 6.89±0.6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2.2   上样量的确定

    图2可知,当上样液体积为90 ml时,花椒生物碱开始少量泄漏;随着上样体积增加,流出液中生物碱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当上样液为210 ml时,累计泄漏率为9.61%,接近上样液中HAS、HBS总浓度的10%[12]。因此确定最大上样量为210 ml,即上样生药量与树脂体积比约为1 g∶2.5 ml。

    图  2  三菱HP-20型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泄漏曲线
    3.2.3   上样条件的确定

    图3可知,当上样液浓度为0.2 g生药/ml时,HAS和HBS的得率最高;随着浓度升高,杂质增多,与生物碱竞争吸附活性位点,得率下降;此外高浓度上样液在静置吸附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絮凝和沉淀现象[13-14]。故优选上样液浓度为0.2 g生药/ml。树脂径高比为1∶7、吸附流速为4 BV/h时,HAS和HBS的总得率最高。故选用树脂径高比为1∶7的三菱HP-20型树脂柱,动态吸附流速为4 BV/h。

    图  3  不同上样条件对HAS、HBS总得率的影响
    A.上样液浓度;B树脂柱径高比;C吸附流速*P<0.05,**P<0.01,与白色组比较。
    3.2.4   除杂、洗脱条件的确定

    表3所示,以HAS、HBS总得率为指标时,影响三菱HP-20型大孔树脂纯化花椒总生物碱的除杂因素依次为除杂溶剂(A)>除杂流速(C)>除杂体积(B)。除杂的最佳条件为20%乙醇、流速为5 BV/h。除杂体积由2 BV提升到3 BV,结果差异并不明显,为节约溶剂、提高效率,优选2 BV为除杂体积。

    表  3  除杂条件L9(33)正交设计及结果
    编号 因素 总得率(%)
    除杂溶剂(A) 除杂体积(B) 除杂流速(C)
    1 1 1 1 7.87
    2 1 2 2 9.09
    3 1 3 3 9.31
    4 2 1 2 10.33
    5 2 2 3 10.42
    6 2 3 1 10.67
    7 3 1 3 11.82
    8 3 2 1 10.73
    9 3 3 2 11.66
    k1 8.75 10.06 9.71
    k2 10.44 10.07 10.34
    k3 11.37 10.48 10.52
    R 2.62 0.64 0.8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4可知,洗脱因素对HAS、HBS总得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洗脱溶剂(A)>洗脱流速(C)>洗脱体积(B);最佳组合条件为洗脱溶剂80%乙醇,洗脱体积为5 BV,洗脱流速5 BV/h。

    表  4  洗脱条件L9(33)正交设计及结果
    编号 因素 总得率
    (%)
    洗脱溶剂(A) 洗脱体积(B) 洗脱流速(C)
    1 1 1 1 2.55
    2 1 2 2 5.38
    3 1 3 3 7.15
    4 2 1 2 5.75
    5 2 2 3 8.11
    6 2 3 1 9.57
    7 3 1 3 9.20
    8 3 2 1 8.28
    9 3 3 2 6.36
    k1 5.03 5.83 6.80
    k2 7.81 7.26 5.83
    k3 7.95 7.69 8.15
    R 2.92 1.86 2.3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2.5   花椒生物碱富集纯化最佳工艺及验证

    实验确立花椒生物碱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溶剂为50%乙醇,95℃水浴加热,每次回流提取1 h,提取3次,过滤后合并滤液;45℃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纱布过滤,加水分散至生药浓度相当于0.2 g/ml的上样液;按上样生药量与大孔吸附树脂的体积比1 g∶2.5 ml,上样于三菱HP-20型大孔树脂,树脂柱径高比1∶7,动态吸附流速4 BV/h,静置1 h后,2 BV、20%乙醇以5 BV/h除杂;80%乙醇洗脱,体积5 BV,流速5 BV/h。收集洗脱液,45℃减压浓缩并干燥,即得花椒生物碱提取物。

    表5可知,三次重复实验花椒生物碱得膏率相近,富集纯化后HAS、HBS总含量的RSD为0.87%,证明本方法确定的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花椒生物碱的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高。此外,经纯化后花椒生物碱中HAS、HBS的含量分别为4.71%、1.02%,与富集纯化前相比,花椒生物碱的含量得到明显升高。

    表  5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编号 得膏率
    (%)
    富集前
    总含量(%)
    富集后
    总含量(%)
    富集后
    总含量RSD(%)
    1 6.88 0.82 5.73 0.87
    2 6.91 0.81 5.72 0.87
    3 6.95 0.82 5.64 0.8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和国内外文献,收集花椒的化学成分信息,包括绘制化学结构、整理化合物名称与分子式、利用MasslynxV4.1计算化合物精确质量等,建立共包含95种生物碱的花椒化学成分数据库。

    图4可知,在正离子模式下,生物碱类化合物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结合质谱数据、相关文献对照品的裂解规律和紫外吸收,并与自建的花椒化学成分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共识别鉴定或推导出20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木兰花碱、茵芋碱、HAS、HBS等(见表6)。

    图  4  正离子模式下花椒生物碱BPI图
    表  6  正离子模式下花椒生物碱类成分碎片离子及鉴定结果
    峰号 保留时
    间(t/min)
    化合物 分子式 离子模式 理论值
    m/z
    实测值
    m/z
    误差
    (ppm)
    碎片离子
    m/z
    参考
    文献
    1 4.716 木兰花碱 C20H24NO4+ [M]+ 342.170 5 342.169 0 −4.38 342.169 0[M]+, 297.110 6[M-C2H7N]+, 282.088 2[M-C2H7N-CH3]+, 265.085 2[C17H13O3]+, 222.065 3[C15H10O2]+, 191.084 6[C15H11]+, 194.071 4[C14H10O]+, 165.069 3[C13H9]+ [17]
    2 5.483 ZP-amide D C16H27NO4 [M+Na]+ 320.183 8 320.182 5 −4.06 321.186 4[M+H+Na]+, 320.182 5[M+Na]+ [18]
    3 5.877 ZP-amide E C16H27NO4 [M+Na]+ 320.183 8 320.182 5 −4.06 320.182 5[M+Na]+ [18]
    4 6.043 ZP-amide A C16H25NO4 [M+Na]+ 318.168 1 318.168 5 1.26 613.338 5[2M+Na]+, 319.169 2[M+H+Na]+, 318.168 5[M+Na]+, 296.183 8[M+H]+, 278.175 6[M-OH]+ [18-19]
    5 6.724 ZP-amide B C16H25NO4 [M+Na]+ 318.168 1 318.168 5 1.26 613.338 5[2M+Na]+, 319.169 2[M+H+Na]+, 318.168 5[M+Na]+, 296.183 8[M+H]+, 278.175 6[M-OH]+ [18-19]
    6 6.793 ZP-amide C C16H27NO4 [M+Na]+ 320.183 8 320.182 5 −4.06 321.186 4[M+H+Na]+, 320.182 5[M+Na]+ [18, 20]
    7 7.222 ZP-amide L C16H27NO4 [M+Na]+ 320.183 8 320.182 5 −4.06 321.186 4[M+H+Na]+, 320.182 5[M+Na]+ [18]
    8 7.902 ZP-amide K C16H27NO4 [M+Na]+ 320.183 8 320.182 5 −4.06 321.186 4[M+H+Na]+, 320.182 5[M+Na]+ [18]
    9 12.427 ZP-amide N C18H31NO4 [M+Na]+ 348.215 1 348.213 0 −6.03 349.217 7[M+H+Na]+, 348.213 0[M+Na]+ [18]
    10 16.168 茵芋碱 C14H13NO4 [M+H]+ 260.092 3 260.092 3 0.00 229.037 0[M-2CH3]+, 227.056 6[C13H9NO3]+, 202.046 8[C11H8NO3]+, 199.062 5[C12H9NO2], 184.037 9[C11H6NO2]+, 156.043 4[C10H6NO]+, 77.037 7[C6H5]+ [21]
    11 22.312 羟基-ε-山椒素 C16H25NO2 [M+Na]+ 286.178 3 286.178 3 0.00 302.171 4[M+K]+, 286.178 3[M+Na]+, 246.184 4[M-OH]+ [22]
    12* 22.701 羟基-α
    山椒素
    C16H25NO2 [M+Na]+ 286.178 3 286.178 3 0.00 287.179 5[M+H+Na]+, 286.178 3[M+Na]+, 246.184 4[M-OH]+ [23]
    13* 23.113 羟基-β
    山椒素
    C16H25NO2 [M+Na]+ 286.178 3 286.178 3 0.00 287.179 5[M+H+Na]+, 286.178 3[M+Na]+, 246.187 5[M-OH]+ [23]
    14 23.605 Zanthoamides A C18H27NO4 [M-OH]+ 304.191 3 304.191 3 0.00 345.184 4[M+H+Na]+, 344.181 6[M+Na]+ [24]
    15 26.156 羟基-γ−山椒素 C18H27NO2 [M+Na]+ 312.193 9 312.193 5 −1.28 601.398 7[2M+Na]+, 313.164 8[M+H+Na]+, 312.193 5[M+Na]+, 272.200 9[M-OH]+ [22]
    16 26.379 羟基-γ
    异山椒素
    C18H27NO2 [M+Na]+ 312.193 9 312.193 5 −1.28 601.398 7[2M+Na]+, 313.164 8[M+H+Na]+, 312.193 5[M+Na]+, 272.200 9[M-OH]+ [22]
    17 26.786 bungeanool C18H29NO2 [M-OH]+ 274.217 1 274.216 5 −2.19 565.363 6[2M-OH]+, 314.210 3[M+Na]+ [15]
    18 26.957 isobungeanool C18H29NO2 [M-OH]+ 274.217 1 274.216 5 −2.19 565.363 6[2M-OH]+, 314.210 3[M+Na]+ [15]
    19 27.586 α−山椒素 C16H25NO [M+H]+ 248.201 4 248.201 2 −0.81 286.178 3[M+K]+ [23]
    20 29.068 四氢花椒素 C18H33NO2 [M+H]+ 296.259 0 296.257 7 −4.39 318.237 8[M+Na]+, 279.137 4[M+H-OH]+ [25]
    *:为与对照品比对的化合物。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实验前期,考察了酸提碱沉法与乙醇回流提取法,经比较发现两方法制备得到的花椒生物碱中HAS、HBS含量差别不显著。但以酸性溶液浸提生物碱时,耗时长、水溶性杂质较多,而且酸性溶液可能会使部分生物碱吸收氢离子导致质子化从而发生重排反应,破坏分子结构,综合考虑下本实验选择乙醇回流提取法。

    HAS、HBS是花椒的代表性酰胺类生物碱,具有降脂、抗氧化、麻醉、神经营养等多种活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5-16]。本实验确立的工艺能够有效富集花椒生物碱,显著提高HAS、HBS含量,为后续HAS、HBS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基础。实验过程中尝试通过优化除杂条件、分段收集乙醇洗脱液等方法分离黄酮与生物碱类成分,但UPLC-Q-TOF-MSE得到的BPI图中,8~11 min仍存在着部分响应较高的黄酮类物质无法完全分离,后续还需要探索其他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去除黄酮类成分。

    本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花椒生物碱的最佳纯化工艺,利用UPLC-Q-TOF-MSE对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HPLC对制备得到的花椒生物碱中的HAS、HBS进行含量测定。本纯化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有效,可为花椒生物碱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花椒的综合经济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 图  1  2015−2021年SL医院药品收支占比情况图

    图  2  2015−2021年SL医院每门诊次均药费占比和住院每床日药费占比情况图

    表  1  SL医院药品管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表(分)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15年 2021年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1.机构与职责 1.1是否按规定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否履行职责 1 1 1 1 1 1
    1.2药剂管理部门、医务管理部门是否履行职责 1 0.5 0.5 1 1 1
    1.3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其中,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责任 1 0.5 0.5 1 1 1
    2.人员管理 2.1从事药品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 1 1 1 1 1 1
    2.2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 1 1 1 1 1
    2.3是否对药品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 0.5 0.5 0.25 0.5 1 0.5
    2.4不具备轮岗条件的是否定期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0 0 0 0 0 0
    3.制度建设 3.1是否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否明确遴选、采购、库存、收费、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用评价等内容,并有效执行 1 0.5 0.5 1 0.5 0.5
    3.2是否符合国家及属地有关规定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3.3是否明确审核审批事项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3.4是否建立授权审批控制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4.信息化建设 4.1是否建立药品管理系统,是否嵌入内部控制要求;是否可以覆盖药品管理各环节 0.5 0.5 0.25 1 0.5 0.5
    4.2是否与内部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 0.5 0.5 1 1 1
    4.3录入信息是否全面、完整、准确 1 1 1 1 1 1
    5.监督管理 5.1内部审计机构、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是否开展内部控制监督 1 0.5 0.5 1 1 1
    合计 13 10.5 10 13.5 13 1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SL医院药品管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表(分)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15年 2021年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1.遴选管理 1.1是否规定药品及供应商遴选和准入的流程、资质要求、审核审批权限等内容,是否明确对药品目录动态管理的要求 1 0.5 0.5 1 1 1
    1.2新药品准入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审批结果记录是否完整 1 1 1 1 1 1
    1.3供应商及产品资质是否合规、有效,调整审批记录是否完整;实际执行的供应商是否在供应目录范围内 1 1 1 1 1 1
    1.4是否建立供应商诚信体系并有效执行 1 0.5 0.5 1 0.5 0.5
    1.5目录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定期调整 1 1 1 1 1 1
    2.采购管理 2.1是否规定采购方式、流程、审批权限等内容 1 1 1 1 1 1
    2.2采购计划编制是否合理、具有可行性,审批是否适当 1 1 1 1 1 1
    2.3编制的采购计划与实际用药需求是否及时核对,动态调整 1 0.5 0.5 1 1 1
    2.4采购申请与日常经营需求是否匹配,是否得到适当审批 1 1 1 1 1 1
    2.5药品是否在规定的平台上采购,成交价格与平台价格是否存在差异 1 0.5 0.5 1 1 1
    2.6临时用药的必要性论证是否充分,临时用药的申请是否得到适当审批,临时用药使用是否与申请内容核对 1 0.5 0.5 1 0.5 0.5
    2.7一年内重复多次临时采购的药品是否按程序审批并及时纳入供应目录 1 0.5 0.5 1 0.5 0.5
    2.8集中采购目录外药品的采购程序、采购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 0.5 0.5 1 1 1
    2.9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1 1 1 1 1 1
    2.10是否存在采购不及时,影响药品临床持续使用 1 0.5 0.5 1 0.5 0.5
    2.11是否签订采购合同,合同要素、条款是否完整,合同条款是否合理等 0 0 0 0 0 0
    3.库存管理 3.1是否建立药品保管、调拨、退库、报损管理制度;是否规定验收、出入库、存储转运、盘点对账等内容 1 1 1 1 1 1
    3.2是否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开展验收确认;各类单据记载信息是否一致;出入库手续是否完备、合规,药品是否在效期内;是否按规定保管送货及出入库单据等 1 1 1 1 1 1
    3.3各级库房是否安排专人管理并记录明细台账;各级库房交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违规使用供应目录外药品等 1 1 1 1 1 1
    3.4是否指定专人定期盘点对账;账实、账账是否相符;是否依据盘点结果查明盘盈盘亏原因并按规定处理等 1 1 1 1 1 1
    4.收费和价格管理 4.1是否规定收费和退费流程、审批权限、成本测算及控制、调价管理、价格公示、费用清单等内容 1 0.5 0.5 1 1 1
    4.2是否执行国家及属地规定的“零差率”、医保基金使用、价格行为管理等政策,药品价格是否及时调整 1 1 1 1 1 1
    4.3是否根据巡视巡察、审计、飞行检查等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1 1 1 1 1
    4.4收费、病历、出库记录记载信息是否一致 1 1 1 1 1 1
    4.5是否存在重复收费、串换药品、虚假收费等情况 1 1 1 1 1 1
    4.6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事由是否合理,单据内容是否完整 1 1 1 1 1 1
    5.财务管理 5.1药品采购是否纳入年度部门预算,采购预算和编制是否合理 1 1 1 1 1 1
    5.2药品采购预算与实际情况是否及时核对,是否按照预算执行 1 0.5 0.5 1 1 1
    5.3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1 0.5 0.5 1 1 1
    5.4是否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单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1 1 1 1 1 1
    5.5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1 1 1 1 1 1
    5.6是否定期与药品管理部门核对账务 1 1 1 1 1 1
    6.评价考核 6.1是否规定药品临床应用质量安全事件报告、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控、超常预警和评价等内容,执行是否有效;相关信息记录是否完整、一致,是否可追溯等 1 1 1 1 1 1
    6.2是否建立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监督考评机制并有效执行 1 0 0 1 1 1
    6.3处方点评结果、均次药品费增幅是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制定集中采购考核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方案,执行是否有效 0.5 0 0 0.5 0.5 0.25
    合计 33.5 26.5 26.5 33.5 31.5 31.2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5−2021年SL医院和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药占比对比情况表(%)

    年份
    药占比 环比增长率
    SL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SL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2015年 37.97 40.97
    2016年 36.50 38.89 −3.86 −5.09
    2017年 28.87 35.19 −20.92 −9.51
    2018年 27.34 32.39 −5.29 −7.96
    2019年 25.31 31.92 −7.43 −1.45
    2020年 23.94 30.75 −5.41 −3.67
    2021年 21.62 29.17 −9.69 −5.14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018−2021年SL医院与全国三级医院国考指标数据对比情况表

    医院 年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 辅助用药收入占比(%)
    SL医院 2018年 55.48 80.53 99.51 3.80
    2019年 59.52 86.92 99.22 1.03
    2020年 57.80 50.61 96.65 0.27
    2021年 39.30 52.04 97.44 0.17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年2018 37.78 52.25 95.38 7.55
    2019年 37.78 52.74 94.86 4.42
    2020年 36.28 54.50 95.63 1.72
    2021年 34.55 56.03 95.82 0.86
    下载: 导出CSV
  • [1] 唐小山. 基于风险导向的G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 贵阳:贵州财经大学, 2021.
    [2] 刘平, 汪燕飞, 张秀娜. 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31):171-175.
    [3] 练鲁英. 上海市LD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总会计师, 2020, (11):146-148. doi:  10.3969/j.issn.1672-576X.2020.11.062
    [4] 秦晓强, 王秀丽, 王翠平, 等. 2015–2021年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动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23, 37(10):67-71. doi:  10.3969/j.issn.1003-2800.2023.10.014
    [5] 魏祎. R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 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2.
    [6] 黄辉, 单海华, 连一新, 等. 医药价格改革背景下医院药品管控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 39(5):73-74.
    [7] 杨全军, 郭澄, 徐嵘, 等. 我院事前实时干预、事中互动审方和事后点评分析一体化用药决策系统的建设[J]. 中国药房, 2017, 28(35):5016-50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7.35.33
    [8] 周建军, 时玉梅, 殷佳, 等. 基于资源视角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实践[J]. 中国总会计师, 2019, (10):157-159. doi:  10.3969/j.issn.1672-576X.2019.10.069
    [9] 俞骏仁, 陶敏芳, 俞传芳, 等. 医院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对临床科室用药的影响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 2021, 42(9):772-778.
    [10] 胡鑫红. 公立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实施策略分析[J]. 财会学习, 2018, (33): 234, 236.
    [11] 钟虹, 王莹. 专项点评干预对提高我院辅助用药应用合理性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7):129-130.
    [12] 黄鲜桃, 陈兴才, 黄麓璇, 等.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突出问题剖析与应对措施研究: 基于某医科大学直属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报告编报质量“回头看”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22(21):35-38.
    [13] 邵继红. 基于COSO-ERM的云南省A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研究[D].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20.
  • [1] 李锐, 张倩倩, 王瑞冬, 高小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2] 游飘雪, 陈兰, 施艺玮, 王辉, 晁亮, 洪战英.  脑胶质瘤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构建及中药半枝莲药效评价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59-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4
    [3] 王燕, 方铭, 宋红卫, 钟超, 徐峰, 周婷.  2021−2023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200-20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41
    [4] 富子菲, 陈静.  非洲部分地区药品品种供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1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7040
    [5]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9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6] 杨彬, 王作君, 陈菡, 张敬一.  基于DRGs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机制探索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2-25, 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0
    [7] 陈方剑, 赵娟娟, 叶侃倜, 孙煜昕, 刘继勇, 杨骏.  血通胶囊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2-86, 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3
    [8] 续畅, 周心娜, 漆璐, 王瑜, 王兴河.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我国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研究现状的数据挖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0
    [9]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10]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11] 王鹏, 陈顺, 赵逸, 高守红, 王志鹏.  卡培他滨致小鼠手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5-388, 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5
    [12]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13] 韩丹, 高文, 王璐暖, 孙蕊, 郭明明, 舒丽芯.  美国FDA有关药品紧急授权的做法与启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33-53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44
    [14] 费永和, 崔俐俊, 陈静.  应急状态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几点思考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10-3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47
    [15]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16] 崔俐俊, 陈嫣婷, 费永和, 陈静.  中外药品应急审批制度对比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59-3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15
    [17] 瞿文君, 白若楠, 崔力, 周琰.  基于联合库存的公立医院多院区药品采购模式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15-3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02
  • 加载中
图(2)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38
  • HTML全文浏览量:  2530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2-02
  • 修回日期:  2024-07-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2-20
  • 刊出日期:  2024-12-25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基金项目:  中国医药会计学会新苗课题(No.YKXKTXM2022014)
    作者简介:

    徐 飞,硕士,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绩效与审计管理,Tel:(021)38297403,Email:sherryxufei@163.com

    通讯作者: 练鲁英,本科,硕士,高级审计师,研究方向:医院风险与审计管理,Tel:(021)38297486,Email:420712778@qq.com

摘要:   目的  建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直观反映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完善情况,为医院药品管理内控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头脑风暴法设计量化评价表,运用穿行测试、实地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评价。  结果  量化评价表满分为50分,药品管理评价得分由2015年36.50分提高到2021年43.75分,药占比由2015年37.97%降至2021年21.62%,药品加成率由2015年14.38%降至2021年0.9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2018年55.48降至2021的39.30,门诊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高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数据。  结论  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促进医院药品管理专业化能力提高,医院收支结构优化,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

English Abstract

杨贺英, 罗彩萍, 彭婷, 梁文仪, 沈颂章, 苏娟. 花椒生物碱富集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75-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6
引用本文: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YANG Heying, LUO Caiping, PENG Ting, LIANG Wenyi, SHEN Songzhang, SU Juan. Optimization of purification process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f alkaloids from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5, 43(2): 75-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6
Citation: XU Fei, LIU Ying, YIN Jia, ZHU Guoliang, LIAN Luy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internal control of drug management in a tertiary public hospital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 2015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文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2020年印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通知,进一步对公立医院如何做好内部控制进行了指导。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也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2023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23〕31号)中提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规范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持续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有效防控公立医院内部运营风险,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国家探索多种“三医联动”的医改模式,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2017年以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全国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19年以降药价为重点,在“4+7”个城市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使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加快转型[1]。药品管理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简称《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下,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因此,本研究以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的药品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来测试医院药品管理制度设计和运行有效性,分析医院在药品管理内控建设的推动下在管理专业化能力、收支结构、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为其他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控评价提供借鉴。

    • 上海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简称SL医院),2022年核定床位2366张,医院的总资产超60亿,业务收入达60亿,SL医院于2015年初步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管理体系[3],资料来源为2015−2021年度医院药品管理内控建设涉及的制度、流程、执行等资料。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统计数据来源于秦晓强等[4]对《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梳理的数据,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8−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简称“国考”)的数据。

    • 由医院总会计师、分管院领导、临床重点学科、医务处、药学部、财务处、审计处等负责人组成专家组,采用头脑风暴法从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两方面,查找药品管理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按照《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设计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量化考核表,共设置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单位层面二级指标内控评价分为机构与职责、人员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5大类,包含15小类三级指标(表1);业务层面二级指标内控评价包含遴选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收费和价格管理、财务管理、评价考核6大类,包含35小类三级指标(表2)。对关键控制节点制度设计和执行有效性分别给予无效0分、基本有效0.5分和有效1分[5],满分50分,单位层面15分,业务层面35分。计算方法为:

      表 1  SL医院药品管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表(分)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15年 2021年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1.机构与职责 1.1是否按规定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否履行职责 1 1 1 1 1 1
      1.2药剂管理部门、医务管理部门是否履行职责 1 0.5 0.5 1 1 1
      1.3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其中,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责任 1 0.5 0.5 1 1 1
      2.人员管理 2.1从事药品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 1 1 1 1 1 1
      2.2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 1 1 1 1 1
      2.3是否对药品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 0.5 0.5 0.25 0.5 1 0.5
      2.4不具备轮岗条件的是否定期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0 0 0 0 0 0
      3.制度建设 3.1是否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否明确遴选、采购、库存、收费、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用评价等内容,并有效执行 1 0.5 0.5 1 0.5 0.5
      3.2是否符合国家及属地有关规定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3.3是否明确审核审批事项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3.4是否建立授权审批控制并有效执行 1 1 1 1 1 1
      4.信息化建设 4.1是否建立药品管理系统,是否嵌入内部控制要求;是否可以覆盖药品管理各环节 0.5 0.5 0.25 1 0.5 0.5
      4.2是否与内部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 0.5 0.5 1 1 1
      4.3录入信息是否全面、完整、准确 1 1 1 1 1 1
      5.监督管理 5.1内部审计机构、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是否开展内部控制监督 1 0.5 0.5 1 1 1
      合计 13 10.5 10 13.5 13 12.5

      表 2  SL医院药品管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表(分)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015年 2021年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设计
      有效性
      执行
      有效性
      评价结果得分
      1.遴选管理 1.1是否规定药品及供应商遴选和准入的流程、资质要求、审核审批权限等内容,是否明确对药品目录动态管理的要求 1 0.5 0.5 1 1 1
      1.2新药品准入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审批结果记录是否完整 1 1 1 1 1 1
      1.3供应商及产品资质是否合规、有效,调整审批记录是否完整;实际执行的供应商是否在供应目录范围内 1 1 1 1 1 1
      1.4是否建立供应商诚信体系并有效执行 1 0.5 0.5 1 0.5 0.5
      1.5目录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定期调整 1 1 1 1 1 1
      2.采购管理 2.1是否规定采购方式、流程、审批权限等内容 1 1 1 1 1 1
      2.2采购计划编制是否合理、具有可行性,审批是否适当 1 1 1 1 1 1
      2.3编制的采购计划与实际用药需求是否及时核对,动态调整 1 0.5 0.5 1 1 1
      2.4采购申请与日常经营需求是否匹配,是否得到适当审批 1 1 1 1 1 1
      2.5药品是否在规定的平台上采购,成交价格与平台价格是否存在差异 1 0.5 0.5 1 1 1
      2.6临时用药的必要性论证是否充分,临时用药的申请是否得到适当审批,临时用药使用是否与申请内容核对 1 0.5 0.5 1 0.5 0.5
      2.7一年内重复多次临时采购的药品是否按程序审批并及时纳入供应目录 1 0.5 0.5 1 0.5 0.5
      2.8集中采购目录外药品的采购程序、采购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 0.5 0.5 1 1 1
      2.9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1 1 1 1 1 1
      2.10是否存在采购不及时,影响药品临床持续使用 1 0.5 0.5 1 0.5 0.5
      2.11是否签订采购合同,合同要素、条款是否完整,合同条款是否合理等 0 0 0 0 0 0
      3.库存管理 3.1是否建立药品保管、调拨、退库、报损管理制度;是否规定验收、出入库、存储转运、盘点对账等内容 1 1 1 1 1 1
      3.2是否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开展验收确认;各类单据记载信息是否一致;出入库手续是否完备、合规,药品是否在效期内;是否按规定保管送货及出入库单据等 1 1 1 1 1 1
      3.3各级库房是否安排专人管理并记录明细台账;各级库房交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违规使用供应目录外药品等 1 1 1 1 1 1
      3.4是否指定专人定期盘点对账;账实、账账是否相符;是否依据盘点结果查明盘盈盘亏原因并按规定处理等 1 1 1 1 1 1
      4.收费和价格管理 4.1是否规定收费和退费流程、审批权限、成本测算及控制、调价管理、价格公示、费用清单等内容 1 0.5 0.5 1 1 1
      4.2是否执行国家及属地规定的“零差率”、医保基金使用、价格行为管理等政策,药品价格是否及时调整 1 1 1 1 1 1
      4.3是否根据巡视巡察、审计、飞行检查等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1 1 1 1 1
      4.4收费、病历、出库记录记载信息是否一致 1 1 1 1 1 1
      4.5是否存在重复收费、串换药品、虚假收费等情况 1 1 1 1 1 1
      4.6是否按照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事由是否合理,单据内容是否完整 1 1 1 1 1 1
      5.财务管理 5.1药品采购是否纳入年度部门预算,采购预算和编制是否合理 1 1 1 1 1 1
      5.2药品采购预算与实际情况是否及时核对,是否按照预算执行 1 0.5 0.5 1 1 1
      5.3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1 0.5 0.5 1 1 1
      5.4是否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单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1 1 1 1 1 1
      5.5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1 1 1 1 1 1
      5.6是否定期与药品管理部门核对账务 1 1 1 1 1 1
      6.评价考核 6.1是否规定药品临床应用质量安全事件报告、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控、超常预警和评价等内容,执行是否有效;相关信息记录是否完整、一致,是否可追溯等 1 1 1 1 1 1
      6.2是否建立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监督考评机制并有效执行 1 0 0 1 1 1
      6.3处方点评结果、均次药品费增幅是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制定集中采购考核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方案,执行是否有效 0.5 0 0 0.5 0.5 0.25
      合计 33.5 26.5 26.5 33.5 31.5 31.25
      $$ \text{评价结果得分}=\text{设计有效性得分}\times \text{运行有效性得分} $$ (1)
    • 由审计处牵头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小组,运用实地查验、穿行测试、量化评价、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医院测试范围内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涉及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进行实地测试,对测试范围相关的内部控制流程及体系进行穿行测试,对测试范围相关的内部控制流程做出抽样测试,对测试范围相关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节点的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定量评分。

    • 参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中提出的有关药品管理的相关指标,对SL医院2015−2021年的收支结构、药占比、药品加成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指标统计分析,判断医院在药品管理内控建设推进过程中药品收入费用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计算方法:

      $$ \text{药占比}=\text{药品收入}/\text{(医疗收入}+\text{药品收入)}\times 100\text{%} $$ (2)
      $$ \text{药品加成率}=\text{药品进销差价}/\text{药品进价}\times 100\text{%} $$ (3)
      $$ \begin{array}{c}\text{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text{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text{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times 100\text{%}\end{array} $$ (4)
      $$ \begin{array}{c} \text{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text{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text{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times 100 \end{array} $$ (5)
      $$ \begin{array}{c}\text{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text{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总人次数}/\\\text{同期出院总人次数}\times 100\text{%}\end{array} $$ (6)
      $$ \begin{array}{c}\text{辅助用药收入占比}=\text{辅助用药收入}/\\\text{药品总收入}\times 100\text{%} \end{array}$$ (7)
      $$\begin{array}{c} \text{每门诊次均药费占比}=\text{药品费}/\\\text{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times 100\text{%} \end{array} $$ (8)
      $$ \begin{array}{c}\text{每床日药费占比}=\text{药品费}/\\\text{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times 100\text{%}\end{array} $$ (9)
    • 以2015年内控体系建立初期为对照组,2015年内控评价得分36.5分,2021年得分43.75分,其中单位层面内控评价得分12.5分,业务层面内控评价得分31.25分(表1表2)。

    • 对SL医院2015−2021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药占比、药品加成率统计,药占比由2015年37.97%降至2021年21.62%,药品加成率由14.38%降至0.96%,尤其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文件要求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草药除外),医院药占比降至28.87%,加成率降至0.9%(图1)。每门诊次均药费占比由59.76%降至38.57%,住院每床日药费占比由23.69%降至13.30%(图2)。同时与全国三级医院的药占比环比增长率对比分析,环比降幅总体大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幅度(表3)。

      图  1  2015−2021年SL医院药品收支占比情况图

      图  2  2015−2021年SL医院每门诊次均药费占比和住院每床日药费占比情况图

      表 3  2015−2021年SL医院和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药占比对比情况表(%)

      年份
      药占比 环比增长率
      SL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SL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2015年 37.97 40.97
      2016年 36.50 38.89 −3.86 −5.09
      2017年 28.87 35.19 −20.92 −9.51
      2018年 27.34 32.39 −5.29 −7.96
      2019年 25.31 31.92 −7.43 −1.45
      2020年 23.94 30.75 −5.41 −3.67
      2021年 21.62 29.17 −9.69 −5.14
    • 全国自2019年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并每年发布国考通报,统计2018−2021年SL医院和全国公立医院DDDs、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辅助用药收入占比等4项指标数据,SL医院DDDs由2018年55.48降至2021的39.30,2021年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超过50%,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超过96%,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2021年为0.17%,较2018年下降3.63个百分点,辅助用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符合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指标导向(表4)。

      表 4  2018−2021年SL医院与全国三级医院国考指标数据对比情况表

      医院 年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 辅助用药收入占比(%)
      SL医院 2018年 55.48 80.53 99.51 3.80
      2019年 59.52 86.92 99.22 1.03
      2020年 57.80 50.61 96.65 0.27
      2021年 39.30 52.04 97.44 0.17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年2018 37.78 52.25 95.38 7.55
      2019年 37.78 52.74 94.86 4.42
      2020年 36.28 54.50 95.63 1.72
      2021年 34.55 56.03 95.82 0.86
    • 通过评价表我们可以看出,医院内控评价得分由2015年36.5分上升至2021年的43.75分,说明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6],全部药品均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4+7”药品集中采购等各项措施,使制度落实有力有效。通过评价量化打分,更加直观地反映医院内控建设健全完善情况,便于发现医院在内控建设中的亮点和薄弱点,有利于医院不断完善,持续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 2015年医院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药事会下增设至8个管理(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实行一人采购、二级决策、三道审批、四方监督的药品采购管理等一系列药品管理制度。2016年建立结构化的药学决策知识库,通过开展事前实时干预、事中互动审方驱动和事后点评分析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体化用药决策系统[7]。2017年正式通过HIMSS EMRAM六级现场评审,提高了审方效率。2018年起探索基于资源视角开展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实践[8],对收支预算、药品耗材加成变化、价格及政策变化对医院收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监控,加强药品收入及支出的预算管理。2019年建立基于国考指标管理体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成立“医务、医保、药学、护理、绩效、信息”多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制度及监督考评办法》,优先采购和使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通用名进行标记和信息提示,引导临床医师优先选用,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动态分析和管控药品[9]。2021年,构建财务智慧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制衡机制、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并有效落实,使内部控制程序化和常态化。

    • 对2015−2021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药占比、药品加成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发现,SL医院药占比逐步降低,尤其在2017年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占比降为28.87%,达到《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的目标,符合《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中“药占比逐步降低”的要求。对2018−2021年国考DDDs、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辅助用药收入占比4个指标的对比分析,DDDs未达到全国三级医院水平,但自2021年达到≤40 DDDs的国家要求,门诊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符合国考指标逐年提高导向,辅助用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符合国考指标导向(表4)。说明医院通过以上内控体系建设的不断优化,措施的不断执行,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医院更加合理配置资源,医院控费政策取得一定效果,以药补医机制得以改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10],符合医改及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导向,与其他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11]。但仍需要通过加强一系列药品管理提升核心指标。

    • 医院内部控制系统是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顺利发展的主要保障[12],对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自我评价,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便及时整改,促进医院建立一个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内控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合规性风险和舞弊风险。

      本研究通过对SL医院药品管理内控量化评价实践研究,直观反映药品管理内控建设的优化完善情况,促使医院运营管理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医院收支结构、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提升,表明了该医院医疗改革政策落地见效。但是本研究是结合SL医院的实际情况编制的药品管理内控评价表,其他医院在应用时应对内控评价指标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应该遵循经常性、全面性、关联性等原则[13],与其他医院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不断调整管理措施,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