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应对:超说明书用药与同情用药

李竺蔓 郭芷君 徐峰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引用本文: 李竺蔓, 郭芷君, 徐峰. 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应对:超说明书用药与同情用药[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3): 207-21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SUN Danni, HUANG Yong, ZHANG Jiabao, WANG Pei.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Citation: LI Zhuman, GUO Zhijun, XU Feng. Clinical medication response under new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off-label use and compassionate u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3): 207-21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应对:超说明书用药与同情用药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基金项目: 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202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竺蔓,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550869070@qq.com

    通讯作者: 徐 峰,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xuf@s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951

Clinical medication response under new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off-label use and compassionate use

  • 摘要: 目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肺炎(COVID-19)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选择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超说明书用药和瑞德西韦同情用药。为此,对这两种临床用药应对行为给予评述。
  • 白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蔹是最早用于疮痈、烫伤[1]治疗的药物,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资料显示,白蔹在皮肤创伤治疗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白蔹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白蔹还具有抗菌、抗病毒[2-6]、免疫调节及促进溃疡快速愈合等作用。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白蔹的质量标准只有定性分析而无定量分析。白蔹成分检测中发现其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活性成分[7],且白蔹中大黄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文献资料[8-9]较少。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蔹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

    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6-201512,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为99.1%);甲醇(烟台远东精细有限公司,批号:160706)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246)为分析纯,硫酸(淄博市淄川区张庄化学试剂厂,批号:950626)为分析纯。白蔹饮片(安国市弘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1001),经淄博市中医院药品供应科主任魏星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Lab Alliance PC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学系统公司),紫外检测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LD310-2R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FA/J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RE-201D型恒温水浴锅、RE-201D型旋转蒸发器(郑州博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66-3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箱(江苏省南通县金余电器配件厂)。

    Apollo-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85:1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在此条件下,大黄素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无干扰,理论塔板数为2 000。对照品与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

    图  1  白蔹HPLC图
    A.对照品;B.供试品;1.大黄素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含量为99.1%)约10 mg,精密称定,置于1 0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9.91 μg /ml 的大黄素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5目筛的白蔹药材粉末,置烘箱内(70±2)℃,2 h烘干。精密称量30 g,用10倍量质量分数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水解2 h。过滤,取滤渣。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pH=7),烘干。称其质量,记录。再以8倍量体积的95%乙醇在82 ℃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蒸馏,浓缩至无醇味,加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即得供试品溶液。

    2.3.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各125、250、500、1 000、2 000、4 000 μl,分别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6种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依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53 962X − 966. 46,r = 0.999 7;结果表明大黄素在0.124~3.9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大黄素峰面积RSD为1.7%。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3.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按“2.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样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大黄素的峰面积,RSD为1.2%(n= 6),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在室温(10~30 ℃)下放置0、2.5、5、7.5、10、24 h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各20 μl进样测定,记录大黄素的峰面积,6次进样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RSD为1.5%。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次(批号:20170704)已知含量的白蔹药材样品9份,分别按相当于样品溶液中大黄素含量的80%(n=3)、100%(n=3)、120%(n=3)加入“2.3.1”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  1  白蔹药材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含有量(m/mg)加样量(m/mg)测得量(m/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
    0.2250.1800.399 96.799.72.5
    0.2250.1800.403 98.9
    0.2250.1800.409102.0
    0.2250.2250.446 98.2
    0.2250.2250.458103.6
    0.2250.2250.447 98.7
    0.2250.2700.503103.0
    0.2250.2700.494 99.6
    0.2250.2700.487 9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6   样品测定

    取不同批次白蔹药材样品,分别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连续进样3次,以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  2  白蔹样品大黄素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含量(μg/g)RSD(%)
    2017062217.8451.16
    2017062619.1132.07
    2017070415.0022.5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笔者所查文献[8-10]中,测量大黄素所用波长有254、290 nm等。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波长影响其重现性及灵敏度。通过对大黄素标准品甲醇溶液全波段(200~400 nm)紫外扫描可见:其在220、254、260、272、278 nm处均具有特征吸收。通过综合比较上述波长处大黄素峰的峰形及峰面积,220 nm处波长的峰形较好、干扰少、峰面积较大,故选定220 nm作为白蔹药材中大黄素的测定波长。

    3.1.2   流动相的选择

    大黄素的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具有一定的极性和酸性。所查文献中,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体系有多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流动相对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较大影响。故本实验在选择流动相时,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磷酸溶液[8-10],甲醇:0.5%磷酸溶液[11],甲醇:0.2%磷酸溶液,甲醇:0.02%磷酸溶液,甲醇:1% 冰醋酸[12]等不同溶剂系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时,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出峰时间较短,峰形较好。

    3.1.3   流速与进样量的选择

    在流动相及波长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流速(0.5~2.0 ml/min)对出峰时间的影响,当流速小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延长,使流动相的用量增加,会造成试剂的浪费;当流速大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缩短,但大黄素的峰会与杂质峰产生重叠,影响分离度及重现性。本实验选择1.0 ml/min作为流速。

    在样品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进样体积(10~30 μ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小于20 μl时,重现性及灵敏度均下降;大于20 μl时,杂质峰明显。当进样量为20 μl时,峰的对称性得到保证。因此,本实验选择20 μl为进样量。

    已有文献[8]对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及三氯甲烷萃取法。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方法稳定性差、步骤烦琐,且所用试剂毒性较大。本实验在上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大黄药材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10],通过4因素(粒度、溶剂剂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3水平的正交设计确定了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过5目筛的白蔹粉末,先用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酸水解2 h,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再用8倍量体积的95%乙醇,水浴回流2 h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白蔹中含大黄素等游离蒽醌,还含有结合型蒽醌[13-14]。先进行酸水解,使结合型蒽醌水解,结果大黄素的含量有所提高。白蔹具有的抗菌性与其中的大黄素[15-16]有关,大黄素是白蔹的活性成分。本提取方法克服了以往相关文献报道方法的不足,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因此大黄素作为白蔹药材中指标成分有一定可行性,为完善白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17],所以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相似性评价(外观检测和观感评估测试)、安全性评价(常规安全性检测)、适用性评价(薄层鉴别、HPLC、指标成分测定和药理实验)和最终制剂的质量标准。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要评价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是为了确保临床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J/OL].[2020-04-05].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3/ 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2] 徐峰. 常见病的非常规药物治疗[M]. 3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1-3.
    [3] 徐峰, 黄瑾, 许铁峰. 超说明书用药[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9:1-7.
    [4] SWAMIDASS S J. Mining small-molecule screens to repurpose drugs[J]. Brief Bioinformatics,2011,12(4):327-335. doi:  10.1093/bib/bbr028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J/OL].[2020-04-05].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
    [6] 罗敏, 胡巧织, 肖桂荣, 等. 基于FAERS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用药安全信号挖掘研究: 磷酸氯喹[J]. 医药导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3.R.20200228.1358.004.html
    [7] HOLSHUE M L, DEBOLT C, LINDQUIST S, et al.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J]. N Engl J Med,2020,382(10):929-936. doi:  10.1056/NEJMoa2001191
    [8] 郭宗儒.由同情用药发展为Ⅲ 期临床研究的瑞德西韦[J].药学学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3.r.20200211.1017.002.html
    [9] EINSTEIN D J. Compassion and compassionate use[J]. J Clin Oncol,2018,36(29):2969-2971. doi:  10.1200/JCO.18.00205
    [10] BORYSOWSKI J, GÓRSKI A. Compassionate use of unauthorized drugs: Legal regulations and ethical challenges[J]. Eur J Intern Med,2019,65:12-16. doi:  10.1016/j.ejim.2019.04.008
    [11] WEITZMAN S A, MARCY T. FDA treatment use regulations: a compassionate response[J]. AIDS Public Policy J,1987,2(2):22-32.
    [12] GOLODNER L 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7: impact on consumers[J]. Clin Ther,1998,20(Suppl C):C20-C25.
    [13] GABAY M. 21st Century Cures Act[J]. Hosp Pharm,2017,52(4):264-265. doi:  10.1310/hpx5204-264
    [14] PÉREZ MARÍN M, DECOSTERD L A, ANDRE P, et al. Compassionate use of letermovir in a 2-year-old immunocompromised child with resistant Cytomegalovirus disease[J]. J Pediatric Infect Dis Soc,2020,9(1):96-99.
    [15] 宋华琳, 刘炫. 同情用药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以美国经验为参照探讨同情用药制度的完善[N]. 中国医药报, 2020-02-28(3).
    [16] FUJIWARA Y, GOTO Y, KANDA S,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simertinib in a Japanese 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J]. Jpn J Clin Oncol,2017,47(7):625-629. doi:  10.1093/jjco/hyx050
    [17] KREFTING F, BASARA N, SCHÜTTE W,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of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efficacy and toxicity analysis of the 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 of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quamous cel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Oncol Res Treat,2019,42(5):243-255. doi:  10.1159/000499321
    [18] JORIS S, PIETERS T, SIBILLE A, et al. Real lif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ivolumab in olde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Belgian 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J]. J Geriatr Oncol, 2019: S1879-S4068(19)30188-2.
    [1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J/OL].[2020-04-05]. http://www.nmpa.gov.cn/WS04/CL2076/357712.html
    [20] 杨悦. 实施同情用药 把控风险至关重要[N]. 健康报, 2020-02-25(5).
  • [1] 段禹, 刘爱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1-155, 17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45
    [2] 陈莹, 许子华, 胡北, 崔亚玲, 高欢, 吴琼.  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的药效与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0-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8
    [3] 张岩, 李炎君, 刘家荟, 邓娇, 原苑, 张敬一.  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6-29, 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4
    [4] 李锐, 张倩倩, 王瑞冬, 高小峰.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41-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31
    [5] 续畅, 周心娜, 漆璐, 王瑜, 王兴河.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我国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研究现状的数据挖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0
    [6] 曹金发, 钟玲, 何苗, 田泾.  炎症性肠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用药分析与监护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04
    [7] 杨彬, 王作君, 陈菡, 张敬一.  基于DRGs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机制探索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2-25, 4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0
    [8]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9] 张晶晶, 索丽娜, 郑兆红.  8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7-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2039
    [10] 石晓萍, 吕迁洲, 李晓宇, 许青.  泊沙康唑对比伏立康唑经验治疗或诊断驱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霉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12-51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50
    [11]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2] 何亚伦, 祁智, 常杰.  消胀通便膏在晚期肝癌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的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0-52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09
    [13] 夏哲炜, 曾垣烨, 朱海菲, 李育, 陈啸飞.  核磁共振磷谱法测定磷酸氢钙咀嚼片中药物含量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99-401, 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3
    [14] 马兹芬, 许维恒, 金煜翔, 薛磊.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31-23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08
    [15] 宋泽成, 陈林林, 鲁仁义, 刘梦肖, 王彦.  脓毒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57-460, 5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59
    [16] 陈怡君, 王卓, 何苗, 张宇, 田泾.  泌尿系统碎石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管控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34
    [17] 张元林, 宋凯, 孙蕊, 舒飞, 舒丽芯, 杨樟卫.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利用研究综述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38-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0
    [18]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19]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20]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27-230, 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81
  • HTML全文浏览量:  2338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07
  • 修回日期:  2020-04-2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5-20
  • 刊出日期:  2020-05-01

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应对:超说明书用药与同情用药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基金项目:  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2020)
    作者简介:

    李竺蔓,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550869070@qq.com

    通讯作者: 徐 峰,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xuf@s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951

摘要: 目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肺炎(COVID-19)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选择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超说明书用药和瑞德西韦同情用药。为此,对这两种临床用药应对行为给予评述。

English Abstract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引用本文: 李竺蔓, 郭芷君, 徐峰. 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应对:超说明书用药与同情用药[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3): 207-21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SUN Danni, HUANG Yong, ZHANG Jiabao, WANG Pei.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Citation: LI Zhuman, GUO Zhijun, XU Feng. Clinical medication response under new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off-label use and compassionate u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3): 207-21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35
    • 2019年末在武汉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波及到全国,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这种强传染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定名为COVID-19,患者无针对性的药物可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组织专家先后出台了六版诊疗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2020年3月3日专家组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在新版方案的一般治疗中,抗病毒治疗仍然是“可试用”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病原体,诊疗方案建议试用的药物在其适应证项下缺如新型冠状病毒,因此上述治疗行为均为超说明书用药。此外,美国在治疗首例确诊患者时试用了处于研究阶段、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药物瑞德西韦,此为同情用药。本文主要对这两种治疗药物应对行为给予述评。

    • 一个新药的发现通常经历从非药-类药-成药的转化历程,需要高额投入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新药上市前,一般需经历3个阶段:①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确定药物靶点和化合物、明确药理作用以及制剂的初步开发等,平均需2~4年;②临床试验阶段,验证药物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分为3期,从启动到完成平均需要4~6年;③通过临床试验后注册上市及上市后监测,平均需要1~2年。从研发新药到成功上市需耗时10年以上,平均花费20~30亿美元[2]

      “超说明书用药”即在现有药物的适应证范围之外拓展其新适应证、开发新用途。目前国外学术界将这种拓展研究称为“药物重利用或重定位”(drug repurpose or drug reposition)。药物重利用或重定位作为药物开发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由此诞生了大量的新适应证药物[3-4]。基于已有药物作用机制进行药物重利用开发或重定位一般来讲是药理学家关注的重要的药物研发策略,已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但超说明书用药一定要严谨、审慎,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至高原则,规范申请流程及实施过程(患者知情同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和患者风险。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应对中,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病原体,诊疗方案建议试用的药物在其适应证项下缺如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基本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并不因为是老药就可以视为安全。以磷酸氯喹为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5]首次提出磷酸氯喹成人500 mg,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 d。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中则进一步细化明确:18~65岁成人,体重>50 kg者,每次500 mg,每日2次,疗程7 d;体重<50 kg者,第1、2天每次500 mg,每日2次,第3~7天,每次500 mg,每日1次。强调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如患有心脏疾病禁用磷酸氯喹。这一修改显示了专家组对磷酸氯喹超说明书用药的审慎,特别是安全性的考虑。

      罗敏等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挖掘抗新型冠状病毒试用药物磷酸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6]。通过下载2004—2019年共 64 个季度的 FAERS 数据,经过药品名称标准化和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清洗,提取以磷酸氯喹为首要怀疑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病例,再进行ADR信号检测。结果共提取到以磷酸氯喹为首要怀疑ADE报告病例357例,其ADR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心脏器官疾病检出ADR信号28个,随后依次为各类异常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类ADR信号。因此,在使用磷酸氯喹前应做好用药评估,尤其是患者存在心脏病、神经疾病、精神疾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加强监测,以进一步降低和评估其相关ADR风险。

    • 美国为治疗首例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试用了处于研究阶段、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静脉输注瑞德西韦,次日症状明显减轻,不再吸氧,氧饱和度94%~96%,除干咳外其他症状消除,最后治愈出院[7]。此用药应对行为是遵循了同情给药(compassionate use)原则。虽然孤例待证,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经中国药监部门批准,吉利德公司启动了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8]

      疫情当前,正在临床试验的未上市药物瑞德西韦被寄予厚望。什么是“同情用药”?同情用药又称“扩展性使用”(expanded access)[9],其核心内容是允许给一些不符合批准的临床条件、但“无药可救”的患者,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使用尚未得到批准上市的药物。

      美国是最早建立同情用药制度的国家。患有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且缺少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在不能通过已上市药品或入组药物临床试验的方式得到有效治疗时,可以申请在临床试验之外使用未经上市审批的研究药物(investigational drug)。通常,临床试验是患者获得研究药物(未经上市批准的药物)的常规路径。但当患者不符合入组临床试验的条件时,可以在咨询医生后,通过FDA的同情用药机制,获得未经批准的治疗方案。同情用药机制作为患者获得研究药物的例外途径,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是启动同情用药机制的关键所在[10]。FDA设立的这一规定使得管理部门在严格管理新药审批的同时多了一点灵活性,也让“铁面无私”的药品监管法律有了一点“ 人情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FDA一直致力于同情用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允许为患有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且缺少有效替代疗法的患者提供研究药物。1987年,FDA正式确立了药物同情使用机制,明确了同情用药的适用标准、提交申请的要件、保障措施等相关规定[11]。1997年,FDA进一步将同情用药写入《1997年食品药品管理局现代化法》(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7),允许患有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且没有适合的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通过医生获得本不应在临床试验之外获得的研究药物[12]。2016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1世纪治愈法案》(21st Century Cures Act),对药物研发者的权利与义务作了详细规定:药物研发者有向公众及时公开同情用药政策信息的义务,同时具有对患者同情用药申请评估的权利。《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ederal Food Drugs and Cosmetic Act)第561条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同步作了相应修改[13]

      同情用药适用于处在严重或直接危及生命的疾病而“无药可救”的紧急情况下的患者。“严重疾病”是指对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且具有持续性或复发性的疾病。一种疾病是否严重,需取决于执业医师的临床判断,判断依据主要是疾病对生存、日常生活等因素的影响,或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可能性。“直接危及生命的疾病”是指患者可能在几个月内死亡,或者会因没有早期治疗而过早死亡[14-15]

      同情使用药品涉及广泛的治疗领域,包括HIV/AIDS、严重感染性疾病、癌症、罕见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最近的同情用药是应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重磅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如前所述,原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可能有超过10多年的漫长历程。而病不等药,一些重症患者等不及药物通过长期试验后获批上市,他们在尝试多种现有药物无效后,希望使用可能对他们有效的在研新药,在欧美、日本等国,癌症免疫抑制治疗“同情用药项目”由此出现。自2014年以来,由百时美施贵宝(BMS)开发的纳武单抗(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俗称O药)以及默克(Merck)开发的派姆单抗(per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俗称K药)两个重磅级的PD-1 抑制剂,在多地(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获得“同情用药”批准[16-18]。值得一提的是,PD-1抑制剂的获批过程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以O药为例,该药在批准临床试验时就已经被FDA认定是“突破性的新药”,给予“绿色通道”。这一认定,使得制药公司几乎每时每刻能够与评审人员交流和讨论从生产到临床的所有数据,从而大大加速了审批过程。

      一般情况下,国外研发上市的新药要进入中国市场至少需要3~5年时间。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也采取“快速批准”的方法让这些药物提前进入市场,中国患者最早能够用到这些药品的时间也要在2~3年后。这就导致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突破性的新药已经出现;另一方面正在与癌症作生死搏斗的中国患者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治疗,突破性的新药在中国进入空窗期。中国癌症患者以各种方式通过多条途径从国外购买PD-1抑制剂,在国内进行药品管理法层面上的“非法治疗”,也由此形成了药物监管难题。

      值得赞赏的是,我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也对类似“同情用药”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物,经医学观察可能获益,并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以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19]。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层面认可同情用药制度。在新法框架下,个别患者可能在未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获得使用某种未批准的新药。虽然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危险性很大且难以监控,但从患者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他们唯一的生存希望。

      欧美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了同情用药使用条款。在多数情况下,由临床试验发起人或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申请,其主要目的是使用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而不是以获取临床试验数据为主要目的。同情用药与药物临床试验的区别在于,同情用药的患者一般不符合临床试验入组条件,或在临床试验结束后需要继续使用药物。

      药物同情使用是监管机构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从保护病情危重患者利益出发的灵活制度设计。由于研究用药物尚未获得批准上市,在病情危重患者中使用存在一定风险,也涉及伦理问题,因此,应对药物同情使用的适用范围、原则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20]。在适用同情用药制度时,应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对同情用药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小于疾病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必须强调的是未上市药物禁止临床应用是原则,同情用药是例外,仅仅适用于个案,不允许规模化开展。如果同情用药的窗口开得太大,容易让整个药物研发和审批的流程彻底失败。由于同情用药所使用的药物尚未获得国家正式批准,也未被证实在特定用途上安全有效,使用该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CFDA对同情用药的申请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评估,需认定有足够支持患者使用研究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据,权衡该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与治疗疾病的收益,事先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提出重大挑战,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我们药学工作者一定要努力做到科学防控应对疫情,积极寻找、评估、推荐可试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安全的药物选择,促进患者康复,以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