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剂系由原料药或原料药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无菌制剂,是临床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的制剂之一,一般包括小容量注射液(20 ml以下)、大容量注射液(50 ml以上)和粉针剂3种剂型[1]。在临床使用时,注射剂以液体状态直接注入人体血管、组织或器官内, 无口服制剂常见的首过效应,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2],因此,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较其它剂型的药品也更加严格。药品包装贯穿药品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全过程,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射剂常用包装形式主要包括安瓿、注射剂瓶、输液瓶、输液用软袋、预灌封注射器和笔式注射器,其中安瓿、注射剂瓶、预灌封注射器和笔式注射器用于小容量注射剂包装,输液瓶和输液用软袋用于大容量注射剂包装。本文从上述包装使用的原材料入手,通过解析不同包装形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介绍现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用包装材料的登记数据,对注射剂不同包装形式及使用进展进行综述。
-
玻璃容器按成分不同分为钠钙玻璃和硼硅玻璃。玻璃类包装热稳定性高,有利于高温灭菌;阻隔性能和密封性能好,可保证药品在储存期内质量稳定;透明度高,有利于澄明度检查[3]。但能耗高、质重、易破裂、运输成本高。一般药物应选用无色玻璃,有避光要求的药物可选用棕色透明玻璃。
-
注射剂常用的玻璃类包装形式包括安瓿、注射剂瓶和输液瓶。
安瓿是指用于灌装针剂或粉针剂的细颈薄壁玻璃小瓶,容量一般为1~25 ml[4],包括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小容量注射剂多使用安瓿包装[5],但其在临床使用中操作过程复杂,易导致锐器伤的发生,掰断时可能会产生玻璃屑污染药品,且将药液吸入注射器过程中易导致二次污染。
注射剂瓶主要用于粉针剂、冻干制剂、生物制剂、疫苗的包装[6],又称西林瓶,按制作工艺可分为模制注射剂瓶和管制注射剂瓶。其中,管制注射剂瓶相较于模制瓶具有壁厚均匀、透明度高、外型美观、不易与包装药物发生反应等优点,但易破碎且价格昂贵[7]。
玻璃输液瓶是我国输液的传统包装形式,属于第2代半开放式输液容器,在输液过程中易导致空气中的微粒、细菌等污染药液。随着包装材料的不断发展,部分玻璃输液瓶逐渐被塑料输液瓶和非 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所取代,市场占有率下降,但玻璃安全性高、可回收、成本低,因此玻璃输液瓶具有无法完全被取代的优势。
-
玻璃瓶在长时间接触水、酸性药液时,可能会导致玻璃表面被侵蚀,使碱离子溶出形成空穴,进而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玻璃表面产生大小、厚薄和外形不规则的脱片,且溶出的碱离子也可能会导致药液pH 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质量[8]。因此,耐水性是玻璃容器的关键控制指标。硼硅玻璃中三氧化二硼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玻璃的理化性能,是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主要成分[9]。
玻璃制作过程中,为排除高温时产生的气泡以及增加透明度,常加入三氧化二砷和三氧化二锑等澄清剂[10-11],且还会加入其它元素,如作为玻璃组分的铅、作为着色剂的镉等,故需控制砷、锑、铅、镉等物质的浸出量。《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12]规定了各类玻璃包装的砷、锑、铅、镉浸出量:每升浸出液中砷不得过0.2 mg、锑不得过0.7 mg、铅不得过1.0 mg、镉不得过0.25 mg。
内应力是影响玻璃容器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关键质量指标,其大小与退火工艺有关,若内应力超标会导致玻璃容器的强度降低甚至破裂。《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规定了各类玻璃包装的内应力:照内应力测定法(YBB00162003-2015)测定,退火后的最大永久应力造成的光程差不得超过40 nm/mm。
《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对玻璃安瓿、注射剂瓶和玻璃输液瓶的其他关键技术指标的规定具体见表1~表3。
表 1 玻璃安瓿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折断力(F) 耐碱性 耐酸性 低硼硅玻璃安瓿 YBB00332002-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 所有规格Fmin=30 N,1、2、3、5 ml的Fmax=80 N,10 ml的Fmax=90 N,20、25 ml的Fmax=100 N / / 中硼硅玻璃安瓿 YBB0032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所有规格Fmin=30 N,1、2、3、5 ml的Fmax=80 N,10 ml的Fmax=90 N,20、25 ml的Fmax=100 N 不低于2级 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
浸出量
≤100 μg/dm2表 2 注射剂瓶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耐热冲击 耐内压力 其他 钠钙玻璃
管制注射
剂瓶YBB00332003-2015 / 2级 / HC2级 / / / 低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302002-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或HCB级 / / / 中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29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 / 耐碱性不低于2级;耐酸性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浸出量≤100 μg/dm2 高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292005-1-2015 不得小于12% 1级 HGB1级 HC1级 / / 耐碱性不低于2级;耐酸性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浸出量≤100 μg/dm2 钠钙玻璃
模制注射
剂瓶YBB00312002-2015 / 2级 / 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低硼硅玻硅
璃模制注
射剂瓶YBB00322003-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不低于HCB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中硼硅玻
璃模制注
射剂瓶YBB0006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经受60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表 3 玻璃输液瓶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耐热冲击 耐内压力 合缝线 钠钙玻
璃输液瓶YBB00032005-2015 / 2级 / 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低硼硅
玻璃输液瓶YBB00012004-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内表面经中性化处理的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中硼硅
玻璃输液瓶YBB0002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经受60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 -
随着药品包装趋向功能化和轻量化,塑料安瓿逐渐引起国内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重视。与玻璃安瓿相比,塑料安瓿具有易开启、无玻屑污染、不伤手、显著缩短配制时间的优点,且重量轻,易于运输和贮存[13]。塑料安瓿包装在我国正处于兴起阶段,已有企业获得聚乙烯安瓿和聚丙烯安瓿的注册批件,我国自主生产的塑料安瓿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4]。
-
塑料输液瓶根据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和聚丙烯输液瓶。目前塑料输液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质量轻,抗冲击力强,不易破损,便于长途运输;二是化学稳定性高,密封性能和阻隔性能较好,有利于药物长期保存;三是生产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
但是塑料输液瓶也有不可忽略的缺点:聚丙烯(PP)输液瓶耐低温性能较差,其抗脆性在遇冷时会降低,容易破裂;聚乙烯(PE)输液瓶不耐高温,不能耐受121 ℃高温灭菌,且硬度大,柔韧性差[15]。此外,塑料输液瓶属于第2代半开放式输液容器,在使用时需要补充空气以维持瓶内压力,这就容易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微粒等进入药液,增加污染的风险[16]。
-
软袋是继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之后更为理想的输液用包装形式,属于第3代全封闭式输液用包装,按发展顺序可分为PVC软袋和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17]。
聚氯乙烯(PVC)软袋曾经是最常见的输液用软袋,但是其阻隔性能较差,不利于药物长期储存。PVC在生产时需要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EHP),但是DEHP可能会影响生殖能力,且具有肝毒性,并且PVC对某些亲脂性高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氯丙嗪和胰岛素等有吸附性,影响药效。因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停止对输液用PVC软袋的审批,目前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登记的PVC软袋均是腹膜透析液及冲洗液用软袋。
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俗称非PVC软袋,质轻,不含增塑剂,机械强度高,不易破裂,环保性好,密封性能优良;化学性质稳定,对药品吸附性小,与常见输液的相容性好;对气体和水蒸汽的透过性极低,可确保药品在储存期内的质量;非PVC软袋柔软性好,在大气压下可自行收缩,可实现全封闭式输液,无空气回流,从而避免对药液的污染[18-19];还具有输液流程简单、透明度好、抗低温、成型性能和热封性能优异、易于运输和储存等优点[20-23]。此外,还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粉-液、液-液双室袋或液-液多室袋,简化临床配药操作,避免药液污染和配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24-25]。因此,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是输液包装形式的发展方向。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层共挤膜输液袋主要有三层(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和五层(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两种。
-
《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规定的塑料输液瓶和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的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灭菌适应性、使用适应性、物理性能、透光率、炽灼残渣、金属元素、溶出物试验、细菌内毒素、生物试验等,具体技术要求见表4。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塑料安瓿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 4 注射剂塑料类包装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和标准号 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
YBB00012002-2015聚丙烯输液瓶
YBB00022002-2015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342002-2015(通则)灭菌适应性
试验温度适应性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
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透明度 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
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
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 不溶性微粒 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10粒,
25 μm及以上微粒数≤1粒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10粒,
25 μm及以上微粒数≤1粒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20粒,25 μm及以上微粒数≤2粒 使用适应性
试验穿刺力 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80N 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
≤80N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80N 穿刺部位不
渗透性穿刺部位不得有液体泄漏 穿刺部位不得有液体泄漏 插入点不得有液体泄漏 悬挂力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 N,>250 ml施加压力15 N,60 min内不得断裂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 N,>250 ml施加压力15 N,60 min内不得断裂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N,
>250 ml施加压力15N,60 min内不得断裂物理性能 水蒸气透过量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三法(3)在温度20±5 ℃,相对湿度65±5%条件下放置14天,各输液瓶减少的重量均不得过0.2%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三法(3)在温度20±5 ℃,相对湿度65±5%条件下放置14天,各输液瓶减少的重量均不得过0.2%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实验条件B测定,不得过5.0 g/(m2·24h) 氧气透过量 / / 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200 cm3/(m2·24h·0.1MPa) 氮气透过量 / / 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测定,不得过600 cm3/(m2·24h·0.1MPa) 透光率 不得低于55% 不得低于55% 不得低于75% 炽灼残渣 不得过0.05% 不得过0.05% 不得过0.05% 金属元素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溶出物试验 澄清度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颜色 溶液应无色 溶液应无色 溶液应无色 PH值 应为5.0~7.0 应为5.0~7.0 应为5.0~7.0 吸光度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易氧化物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1.5 ml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1.5 ml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
1.5 ml不挥发物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12.5 mg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12.5 mg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2.5 mg 重金属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细菌内毒素 不得过0.25 EU/ml 不得过0.25 EU/ml 不得过0.25 EU/ml 生物试验 细胞毒性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四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四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一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皮肤致敏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皮内刺激 应无刺激反应 应无刺激反应 应无刺激作用 急性全身毒性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溶血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
预灌封注射器(prefilled syringes,PFS) 现已逐渐成为肝素、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物储存及给药的新型包装形式,由玻璃针管、卤化丁基橡胶活塞、推杆和/或注射针、针头护帽组成,综合了药品容器和一般注射器功能,主要特点包括:
① 安全可靠,省却了从药瓶到注射器的转移过程[26],从而减少因药物吸附导致的浪费,并降低污染的风险;
② 采用高品质的玻璃、塑料、橡胶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良好,可确保药物的稳定性;
③ 定量灌装,比医护人员手工抽吸药液剂量更加准确;
④ 可将药品名称直接标注在注射器上,从而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
⑤ 操作简便,应用一个装置快速给药[27],省时省力,特别适用于急诊患者。
-
笔式注射器的笔芯为硼硅玻璃套筒(俗称卡式瓶),瓶口用胶塞铝盖密封,底部用橡胶活塞密封,广泛应用于对剂量有高精度要求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卵泡刺激素、生长激素等。在使用时将卡式瓶装入配套的注射架或注射笔中即可进行注射,不发生药液转移,操作简便,可避免药液污染和浪费;且易于携带,剂量准确,患者可自行注射,趋于家用[28-29]。
-
预灌封注射器用硼硅玻璃针管和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套筒是采用中硼硅或高硼硅玻璃制成,在《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中其标准号分别为YBB00062004-2015和YBB00132004-2015,耐水性、内应力和砷、锑、铅、镉浸出量等指标要求同1.2节。
《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年版)不仅规定了预灌封注射器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指标要求,还对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针头)的技术指标作出要求,标准号为YBB00112004-2015,具体见表5。
表 5 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针头)的技术要求
关键性能指标 控制标准 针与针座的连接力 在不得小于22 N的拉力下,不锈钢注射针与玻璃针管的针座间不得松动或分离 针头护帽的拔出力 应在4.0~45.0 N之间 活塞与推杆的配合性(仅适用于带螺纹的活塞) 推杆应保持稳定,不应与活塞分离 活塞润滑性 将活塞插入硅油润滑的注射器针管中,用推杆将活塞推入整个注射器针管中,推杆活塞应平滑移动,不应有突然的停顿 活塞滑动性能 规格V<2 ml:启始力Fmax=10 N,持续力Fmax=5 N
规格2 ml≤V≤20 ml:启始力Fmax=25N,持续力Fmax=10 N器身密合性 针与针座接触部位不得有泄露,活塞与针筒接触部位不得有泄露 注射器针管残留量 规格0.5 ml的残留量≤3.0%,1.0 ml(长)的残留量≤1.5%,1.0 ml(标准)的残留量≤3.5%,2.25 ml的残留量
≤2.0%,5 ml的残留量≤1.5%,10 ml和20 ml的残留量≤1.0%硅油量 规格0.5 ml≤0.6 mg,1.0-2.25 ml≤0.7 mg,3.0-5.0 ml≤1.0 mg,10 ml≤1.3 mg,20 ml≤1.7 mg 不溶性微粒 每个注射器中含10 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粒,含25 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粒 环氧乙烷残留量 不得过1 μg/ml 细菌内毒素 每1 ml供试液中含内毒素不得过0.5 EU -
201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第134号)[30],公告明确指出,药包材应与药品注册申请关联申报和审评审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再单独受理药包材注册申请,不再单独核发相关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对注射剂常用药包材的相关登记信息进行检索,结果见表6。
表 6 注射剂常用药包材登记信息统计表
包装形式 包装材料 登记信息条目数 已通过与制剂关联审评的条目数 安瓿 低硼硅玻璃安瓿 141 90 中硼硅玻璃安瓿 104 40 聚乙烯安瓿 23 13 聚丙烯安瓿 54 32 注射剂瓶 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9 5 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75 95 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44 43 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26 9 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23 14 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0 0 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5 9 输液瓶 钠钙玻璃输液瓶 74 54 低硼硅玻璃输液瓶 0 0 中硼硅玻璃输液瓶 12 3 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 1 1 聚丙烯输液瓶 214 174 输液袋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 6 2 预灌封注射器 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预灌封注射器用橡胶活塞、护帽、玻璃针管等 228 66 笔式注射器 笔式注射器用玻璃套筒、铝盖、橡胶活塞、垫片等 114 50 由表6可知,已通过与制剂关联审评的药包材中,小容量注射剂包装占多数,且以玻璃类包装为主,虽然塑料安瓿相较于玻璃安瓿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国内仍处于兴起阶段。输液包装中,塑料类包装数量已超过传统的玻璃包装,然而性能优异的新型输液包装多层共挤膜输液袋仅有2家企业通过与制剂的关联审评,市场占有率仍较低。
-
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生产企业应从方便临床用药、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角度,根据注射剂的类型、剂量、成本和使用便利性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和包装材料。
对于单次用量小、价格便宜的药物可选择安瓿或注射剂瓶包装;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需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粉针剂),通常选用注射剂瓶包装。因预灌封类注射器可省却用药时再次抽吸药液这一操作步骤,省时省力,且能避免药液因吸附造成的浪费,故抢救药品、贵重药品可选用该类包装。对于需长期注射给药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或某些用于急救的注射剂,可选用患者可自行注射的笔式注射器包装,不仅可以减轻医务人员负担,还可实现患者自救。
某些偏酸或偏碱的药物可能会与钠钙玻璃或低硼硅玻璃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品质量,如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玻璃容器有腐蚀作用,可能会发生玻璃脱片对药液造成污染,因此宜选用中性玻璃包装或塑料类包装。
-
药品包装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保护性、适应性以及便利性。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包装原材料性能、相容性试验结果、生产成本和携带使用方便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有效。
Research Progress on use of Common Packaging Forms of Injections
-
摘要:
目的 为不同注射剂准确选用合适包装形式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方法 从注射剂常用包装形式的原材料入手,解析不同包装形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介绍现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包材的登记数据,对注射剂不同包装形式的研究使用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 对于单次用量小、价格便宜的药物可选择安瓿或注射剂瓶包装;粉针剂通常选用注射剂瓶包装;抢救药品、贵重药品可选用预灌封类注射器;对于需长期注射给药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或某些用于急救的注射剂,可选用患者可自行注射的笔式注射器包装;对于某些偏酸或偏碱的药物宜选用中性玻璃包装或塑料类包装。 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包装原材料性能、相容性试验结果、生产成本和携带使用方便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accurately choosing the suitable packaging forms for different Injections. Methods Based on the raw materials in the common packaging forms of injection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n different packaging forms for injections were review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ackaging forms, and the current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materials in th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NMPA were introduced. Results For preparations with small single-dose and low-cost, the ampoules or injection vials could be chosen. Powder injections are usually packaged in injection vials. For rescue medicines and valuable medicines, the pre-filled syringes could be chosen. For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drugs (such as insulin) that require long-term injection, or some injections for emergency use, a pen-type syringe package that patients can inject themselves could be used. Neutral glass packaging or plastic packaging should be used for some acidic or alkaline. Conclusion The drug manufacturer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s, the performance of packaging raw materials, compatibility test results, price-cost, and convenience in carrying and use when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packaging form to ensure the quality, safety, and effectivity of drugs. -
Key words:
- injections /
- packaging forms /
- research progress
-
慢性脑缺血(CCI)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大脑血灌流量不足,在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1-2]。长期慢性脑缺血会导致慢性神经炎症、海马自噬异常、脑部神经元凋亡[3-4],为此,CCI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肠道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肠道微生物参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并通过脑-肠互动(即脑-肠轴)与机体的神经系统密切相关[5]。研究证明中枢系统疾病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6],患者发生脑卒中后,不仅会出现胃肠道并发症,还会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例如肠道菌群中的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会发生变化[7]。同时,肠道菌群失调也推动了脑卒中等疾病的发展,文献报道厚壁菌门增加与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的关联[8-9]。因此,肠道菌群参与了脑部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中药复方虎杖清脉饮是上海市著名中医脉管病专家奚九一教授数十年临床诊治经验的总结,临床上对辩证属“热郁毒聚,脉滞络痹”的脑小血管损伤疗效显著。有报道虎杖清脉饮通过调节p38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0],提示虎杖清脉饮具有抗炎和抗凋亡作用。然而,虎杖清脉饮对慢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缺乏临床前研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研究虎杖清脉饮对慢性脑缺血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肠道菌群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防治慢性脑缺血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
1.1 动物
24只C57BL/6J雄性小鼠(20±5) g,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202112546)。饲养于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动物房,饲养条件为温度(24 ± 2) ℃,相对湿度70 %,每天光照时间为08:00至20:00,自由进食饮水。所有操作均符合海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伦理要求。
1.2 药物及试剂
虎杖清脉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由虎杖、垂盆草、豨莶草、连翘、黄芪、鸡血藤和川芎七味常用中药制备[10]。所有药品粉碎成粗粉,蒸馏水浸泡,煮沸2次,每次40 min,合并滤液,浓缩至0.675 g/ml。银杏叶提取物由上海阿拉丁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仪器与设备
Morris 水迷宫(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脱水机、包埋机(武汉俊杰电子有限公司);倒置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病理切片机(上海俫卡仪器有限公司);DYY-6C 型核酸电泳仪、ND2000 型光度计、9700 型PCR 仪、Quantus™型高灵敏荧光计、Miseq PE300测序平台(美吉生物公司)。
2. 方法
2.1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BCAS)的建立及动物分组
24只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银杏叶提取物)、虎杖清脉饮组,每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1 %戊巴比妥钠(10 ml/kg)麻醉,并暴露颈总动脉(CCAs)。在体视显微镜下,将微型弹簧圈(钢丝直径0.08 mm,线圈内径0.18 mm,螺距0.5 mm,总长度2.5 mm)螺旋旋转固定在双侧颈总动脉上致颈总动脉狭窄使脑慢性灌注不足,建立BCAS模型。然后缝合手术部位,并对术后小鼠进行护理,直到它们意识清醒。造模6 w后,各组开始进行灌胃给药12 w。阳性药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GBE)30 mg/kg,虎杖清脉饮组(HZQMY)给予虎杖清脉饮13.5 mg/kg,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BCAS)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
2.2 水迷宫实验
Morris水迷宫实验分为前5 d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第6 d的空间探索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主要用于测试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实验历时5 d,每天每只小鼠训练3次。训练时随机选择一个象限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训练3次。每次将该象限的池壁中点作为入水点,将小鼠面向池壁轻轻放入水中,尽量保持每次入水方式的一致,减少人为影响。小鼠每次分别从不同象限入水寻找逃逸平台,若小鼠找到登上平台,并停留5 s以上,则计时结束,水迷宫装置自动记录小鼠从入水到寻台成功的时间,即为逃避潜伏期。如果在60 s后仍未登上平台,计时也将停止,将小鼠人为引上平台休息1 min,且当次的逃避潜伏期记录为60 s。
空间探索实验:主要用于测试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在定位航行实验结束的第2d,撤除平台,选择与第四象限最远的第二象限池壁中点为小鼠入水点,将小鼠面向池壁轻轻放入池中,使小鼠自由游泳60 s并记录这60 s内小鼠在原平台的停留时间、穿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作为判断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差异的指标。
2.3 LFB染色
治疗结束后,每组各取6只小鼠,用1 %戊巴比妥钠(10 ml/kg)腹腔注射麻醉,4 %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脑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 μm,用于LFB(Luxol Fast Blue stain)染色。将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加入LFB染色液于60 ℃烤箱染色3 h。95 %乙醇洗去多余染色液,蒸馏水冲洗。Luxol分化液分化15 s,70 %乙醇分色。重复分化步骤,直至胼胝体和皮质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在显微镜下采集图片。
2.4 肠道菌群测序分析
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脱颈椎处死小鼠,处死方法符合动物福利伦理要求,无菌条件下取盲肠内容物,置于液氮中速冻保存。送至美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DNA提取,合格样品进一步进行高通量测序。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美吉生物信息云(https://cloud.majorbio.com/)进行数据的处理,利用美吉生信云UParse软件(v7.0.1090)进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稀释曲线分析;利用美吉生信云tax_summary_a文件夹中的数据表和R语言(version 3.3.1)工具统计和作图进行物种组成分析;利用Qiime计算Beta多样性距离矩阵;利用美吉生信云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EfSe),计算多级物种之间的差异。
2.6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GraphPad 9.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
$\bar{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3. 结果
3.1 虎杖清脉饮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白质损伤的影响
如图1A所示,假手术组小鼠从水迷宫实验第1 d开始到第5 d,逃避潜伏期在不断减少。而模型组小鼠随天数的增加,找到平台的时长并没有明显缩短,并且与假手术组相比,第4天和第5天逃避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在逐渐减少,第5天阳性药组、虎杖清脉饮组与模型组之间的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1B所示,模型组小鼠的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而虎杖清脉饮组的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大于模型组(P<0.01)。如图1C所示,模型组小鼠的目标象限百分比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5),阳性药组和虎杖清脉饮组的目标象限百分比均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提示虎杖清脉饮可以改善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如图1D所示,假手术组中,小鼠胼胝体的LFB染色,髓鞘排列整齐,无水肿、碎裂及空泡的形成。模型组,LFB着色浅,髓鞘崩解,部分髓鞘空泡化。经银杏叶提取物和虎杖清脉饮治疗,髓鞘病变减轻,染色加深,提示虎杖清脉饮可以改善慢性脑缺血小鼠的白质损伤。
3.2 小鼠肠道菌群物种注释与评估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优化后序列数目为964830,碱基数目为398083175,平均长度为412 bp,序列长度分布在400~440 bp内。图2A为3组小鼠肠道微生物等级丰度曲线,从丰度曲线可以看到各组在缓慢平稳下降,说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高并且分布均匀。图2B、2C所示,总物种曲线可分析样本包含的物种总和,共享物种曲线可分析样本共享物种数目,本研究各组总数目和共享项目增加或减少趋势均逐步减缓并趋于平坦,表明各组样本量满足评估物种丰富度和核心物种数的要求。
3.3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
如图3A、3B、3C所示,丰富度实际观测值指数、物种丰富度ACE指数和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可解释生物群落丰富度。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下降(P<0.05);相较于模型组,虎杖清脉饮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虎杖清脉饮可以提升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如图3D所示,3组小鼠肠道菌群的Shannon均匀度测量指数无明显差异。综上,模型组慢性脑缺血小鼠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虎杖清脉饮可提升慢性脑缺血小鼠菌群的物种丰富度。
3.4 小鼠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各组小鼠样本菌群群落组成差异,运用反差分解,在图中通过距离反映不同组之间的组成差异,如样本物种组成越相似,反映在主成分分析图中的距离越近。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聚集在一起,说明模型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小。而虎杖清脉饮组与模型组距离较远,说明慢性脑缺血小鼠肠道菌群改变较小,虎杖清脉饮具有调控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图4)。
3.5 小鼠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差异分析
3.5.1 基于门水平差异性分析
门水平上,3组小鼠肠道中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其中后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门类(图5A)。由图5B所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中髌骨细菌门
和弯曲菌门丰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图5C所示,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疣微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如图5D所示,相较于模型组,虎杖清脉饮组小鼠的疣微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髌骨细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差异性分析显示,慢性脑缺血小鼠疣微菌门丰富度增加;虎杖清脉饮降低慢性脑缺血小鼠疣微菌门和增加髌骨细菌门的群落丰度。 3.5.2 基于属水平差异性分析
属水平上,3组小鼠肠道中优势菌为毛螺菌科_NK4A136_group、norank_f_Muribaculaceae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图6A)。如图6B所示,3组小鼠的肠道菌群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绿脓杆菌(Turicibacter)、嗜木聚糖真杆菌属(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异杆菌属(Allobaculum)、丹毒荚膜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回肠杆菌(Ileibacterium)、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群落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如图6C所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阿克曼菌属、丹毒荚膜菌属丰度显著上升(P<0.05);嗜木聚糖真杆菌属、异杆菌属、绿脓杆菌、回肠杆菌和乳酸球菌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P<0.01)。如图6D所示,与模型组相比,虎杖清脉饮组的阿克曼菌属、丹毒荚膜菌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嗜木聚糖真杆菌属、异杆菌属、绿脓杆菌、回肠杆菌和乳酸球菌属丰度显著上升(P<0.05,P<0.01)。
3.6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
如表1所示,LEfSe可以检测各组之间存在显著丰度差异特征。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疣微菌门(P_Verrucomicrobiota)、疣微菌纲(c_Verrucomicrobiae)、疣微菌目(o_Verrucomicrobiales)、阿克曼菌科(f_Akkermansiaceae)等相对丰度显著上调;嗜木聚糖真杆菌属(g_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罗氏菌属(g_Roseburia)、回肠杆菌属(g_Ileibacterium)等相对丰度显著下调,表明慢性脑缺血小鼠上述肠道菌群丰度发生显著性变化。
表 1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菌群 模型组vs
假手术组虎杖清脉饮组vs
模型组疣微菌门(P_Verrucomicrobiota) ↑ ↓ 疣微菌纲(c_Verrucomicrobiae) ↑ ↓ 疣微菌目(o_Verrucomicrobiales) ↑ ↓ 克里斯滕菌目(o_Christensenellales) ↑ 阿克曼菌科(f_Akkermansiaceae) ↑ ↓ 克里斯滕菌科(f_Christensenellaceae) ↑ 粪芽孢菌属(g_Coprobacillus) ↑ ↓ 阿克曼菌属(g_Akkermansia) ↑ ↓ 嗜胆菌属(g_Bilophila) ↑ 克里斯滕菌属
(g_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 丹毒荚膜菌属(g_Erysipelatoclostridium) ↑ ↓ 嗜木聚糖真杆菌属(g_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 ↓ 罗氏菌属(g_Roseburia) ↓ 未分类克里斯滕森菌科(g_unclassified_f_Christensenellaceae) ↓ 异杆菌属(g_Allobaculum) ↓ ↑ 理研菌属(g_Rikenella) ↓ 绿脓杆菌属(g_Turicibacter) ↓ ↑ g_Tyzzerella ↓ 回肠杆菌属(g_Ileibacterium) ↓ 蓝细菌纲(c_Cyanobacteriia) ↓ f_Tannerellaceae ↓ f_norank_o_Chloroplas ↓ g_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 ↓ 副杆菌属(g_Parabacteroides) ↓ o_PeptostrePtococcales-Tissierellales ↑ 髌骨细菌门(P_Patescibacteria) ↑ c_Saccharimonadia ↑ o_Saccharimonadales ↑ f_Saccharimonadaceae ↑ 丹毒丝菌科(f_Erysipelotrichaceae) ↑ 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 ↑ g_Candidatus_Saccharimonas ↑ g_UCG-005 ↑ g_Romboutsia ↑ 嗜木聚糖真杆菌属(g_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 ↑ g_norank_f_Atopobiaceae ↑ 安德克氏菌属(g_Adlercreutzia) ↑ 分节丝状菌属(g_Candidatus_Arthromitus) ↑ g_Lachnospiraceae_UCG-006 ↑ g_NK4A214_group ↑ 注:↑表示相对丰度增加,↓表示相对丰度降低。 相较于模型组,虎杖清脉饮组疣微菌纲(c_Verrucomicrobiae)、蓝细菌纲(c_Cyanobacteriia)、疣微菌门(P_Verrucomicrobiota)、阿克曼菌科(f_Akkermansiaceae)、阿克曼菌属(g_Akkermansia)、粪芽孢菌属(g_Coprobacillus)、丹毒荚膜菌属(g_Erysipelatoclostridium)、副杆菌属(g_Parabacteroides)等相对丰度显著下调;丹毒丝菌科(f_Erysipelotrich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绿脓杆菌属(g_Turicibacter)、异杆菌属(g_Allobaculum)、嗜木聚糖真杆菌属(g_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等相对丰度显著上调。说明虎杖清脉饮通过调节嗜木聚糖真杆菌属、异杆菌属、绿脓杆菌、疣微菌、阿克曼菌和丹毒荚膜菌的丰度,达到治疗慢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4. 讨论
慢性脑缺血会损害脑血管,导致患者身体残疾、认知障碍或抑郁样行为。慢性脑缺血(CCI)被认为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病理生理标志[1-2],它是血管认知障碍(VCI)最严重的阶段和形式,与推理、学习和记忆方面的问题有关[11-12]。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展示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当肠道微生物失调时,可能造成神经功能缺陷,进而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13-14]。肠道微生物参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并通过脑-肠轴调节参与机体的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进而影响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15-16]。研究显示,神经类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帕金森疾病等都存在宿主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并且发现肠道菌群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实现脑-肠信号转导,从而参与调节宿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宿主的情绪、认知或行为改变[17]。
虎杖清脉饮由虎杖、垂盆草、豨莶草、连翘、黄芪、鸡血藤和川芎组成,虎杖为君药,《药性论》曰:“虎杖,压一切热毒”。虎杖性味苦,寒,在方中起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的功效。虎杖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如虎杖苷可通过调控lncRNA-MALAT1发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虎杖苷可以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18]。连翘[19]、垂盆草及豨莶草[20-21]共为臣药。连翘味苦,微寒,属于清热解毒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可流通气血。垂盆草味甘、淡,性凉,豨莶草性味辛、苦,寒,二者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之功。三药联用助虎杖清热解毒,又能增强通络的作用。鸡血藤[22]、黄芪共为方中佐药。鸡血藤温而不烈,活血祛瘀兼有补血功效;黄芪甘温,具有益气扶正之功,治久病气虚。三者可治血瘀气虚兼症,并能制君药和臣药苦寒,保护脾胃。川芎[23]辛温,既能祛风,又能行气活血,引诸药上行巅顶,为佐而兼使之用。其中的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24-25]化学成分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本研究通过减少颈总动脉的血流量,成功建立慢性脑缺血小鼠的模型。
通过水迷宫实验和LFB染色表明虎杖清脉饮对小鼠慢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从肠道菌群的角度观察发现慢性脑缺血将会导致小鼠菌群的物种的丰富度有所下降,并且其中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和丹毒荚膜菌属相对丰度上升,而嗜木聚糖真杆菌属和异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虎杖清脉饮具有增加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的作用,以及回调因为慢性脑缺血而导致菌属变化的作用。阿克曼菌隶属于疣微菌门,是肠道微生物中唯一一个来自疣微菌门的细菌。阿克曼菌[26] 是一种以肠黏膜层中的黏蛋白为食,降解黏蛋白和黏液层。当艾克曼菌异常增加时,会导致肠道屏障的受损,进而诱发肠道炎症和LPS大量进入血液影响其他脏器。有相关文献报道[27] ,在中风患者的肠道艾克曼菌中异常增长。同时,丹毒荚膜菌[28]的丰度也随着帕金森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增加而增加,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相符。嗜木聚糖真杆菌和异杆菌[29-30] 属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短链脂肪酸[31-32] 可以降低肠道的通透性以及加强肠道屏障的防御力,调节免疫细胞趋化性、活性氧(ROS)释放以及细胞因子释放而具有抗炎功能,短链脂肪酸也可以促进脑内海马神经的发生和延长。虎杖清脉饮减少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嗜木聚糖真杆菌属和异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进而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降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保护血脑屏障[5]。综上所述,虎杖清脉饮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治疗作用与其对慢性脑缺血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具有相关性。
-
表 1 玻璃安瓿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折断力(F) 耐碱性 耐酸性 低硼硅玻璃安瓿 YBB00332002-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 所有规格Fmin=30 N,1、2、3、5 ml的Fmax=80 N,10 ml的Fmax=90 N,20、25 ml的Fmax=100 N / / 中硼硅玻璃安瓿 YBB0032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所有规格Fmin=30 N,1、2、3、5 ml的Fmax=80 N,10 ml的Fmax=90 N,20、25 ml的Fmax=100 N 不低于2级 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
浸出量
≤100 μg/dm2表 2 注射剂瓶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耐热冲击 耐内压力 其他 钠钙玻璃
管制注射
剂瓶YBB00332003-2015 / 2级 / HC2级 / / / 低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302002-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或HCB级 / / / 中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29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 / 耐碱性不低于2级;耐酸性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浸出量≤100 μg/dm2 高硼硅玻
璃管制注
射剂瓶YBB00292005-1-2015 不得小于12% 1级 HGB1级 HC1级 / / 耐碱性不低于2级;耐酸性符合1级或碱性氧化物的浸出量≤100 μg/dm2 钠钙玻璃
模制注射
剂瓶YBB00312002-2015 / 2级 / 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低硼硅玻硅
璃模制注
射剂瓶YBB00322003-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不低于HCB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中硼硅玻
璃模制注
射剂瓶YBB0006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经受60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合缝线:瓶口凸出
≤0.1 mm,其他部位凸出≤0.2 mm表 3 玻璃输液瓶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 标准号 主要检测指标 三氧化二
硼含量121 ℃颗粒
耐水性98 ℃颗粒
耐水性内表面
耐水性耐热冲击 耐内压力 合缝线 钠钙玻
璃输液瓶YBB00032005-2015 / 2级 / 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低硼硅
玻璃输液瓶YBB00012004-2015 不得小于5% 1级 / HC1级;内表面经中性化处理的HC2级 经受42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中硼硅
玻璃输液瓶YBB00022005-2-2015 不得小于8% 1级 HGB1级 HC1级 经受60 ℃温差不得破裂 经受0.6 MPa内压力不得破裂 瓶口凸出≤0.3 mm,其他部位凸出
≤0.5 mm表 4 注射剂塑料类包装的技术要求
包装名称和标准号 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
YBB00012002-2015聚丙烯输液瓶
YBB00022002-2015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342002-2015(通则)灭菌适应性
试验温度适应性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在规定温度下,承受67 KPa的内压,维持10 min,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 在规定温度下,按容量50~749 ml的跌落高度为1.00 m,750~
1000 ml的跌落高度为0.75 m进行试验,不得破裂和泄露透明度 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
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
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以4级浊度标准液为对照,照度为2000~3000 lx,应能与对照瓶区分 不溶性微粒 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10粒,
25 μm及以上微粒数≤1粒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10粒,
25 μm及以上微粒数≤1粒每1 ml中含5 μm及以上微粒数≤100粒,10 μm及以上微粒数≤20粒,25 μm及以上微粒数≤2粒 使用适应性
试验穿刺力 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80N 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
≤80N塑料穿刺器≤100N,金属穿刺器≤80N 穿刺部位不
渗透性穿刺部位不得有液体泄漏 穿刺部位不得有液体泄漏 插入点不得有液体泄漏 悬挂力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 N,>250 ml施加压力15 N,60 min内不得断裂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 N,>250 ml施加压力15 N,60 min内不得断裂 标示量≤250 ml施加压力7N,
>250 ml施加压力15N,60 min内不得断裂物理性能 水蒸气透过量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三法(3)在温度20±5 ℃,相对湿度65±5%条件下放置14天,各输液瓶减少的重量均不得过0.2%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三法(3)在温度20±5 ℃,相对湿度65±5%条件下放置14天,各输液瓶减少的重量均不得过0.2%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实验条件B测定,不得过5.0 g/(m2·24h) 氧气透过量 / / 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200 cm3/(m2·24h·0.1MPa) 氮气透过量 / / 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第一法测定,不得过600 cm3/(m2·24h·0.1MPa) 透光率 不得低于55% 不得低于55% 不得低于75% 炽灼残渣 不得过0.05% 不得过0.05% 不得过0.05% 金属元素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镉、铬、铅、锡、钡均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溶出物试验 澄清度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颜色 溶液应无色 溶液应无色 溶液应无色 PH值 应为5.0~7.0 应为5.0~7.0 应为5.0~7.0 吸光度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220~24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 nm范围内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易氧化物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1.5 ml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1.5 ml 供试液与空白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之差不得过
1.5 ml不挥发物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12.5 mg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12.5 mg 供试液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2.5 mg 重金属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细菌内毒素 不得过0.25 EU/ml 不得过0.25 EU/ml 不得过0.25 EU/ml 生物试验 细胞毒性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四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四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照细胞毒性检查法第一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皮肤致敏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皮内刺激 应无刺激反应 应无刺激反应 应无刺激作用 急性全身毒性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溶血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溶血率应符合规定 表 5 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针头)的技术要求
关键性能指标 控制标准 针与针座的连接力 在不得小于22 N的拉力下,不锈钢注射针与玻璃针管的针座间不得松动或分离 针头护帽的拔出力 应在4.0~45.0 N之间 活塞与推杆的配合性(仅适用于带螺纹的活塞) 推杆应保持稳定,不应与活塞分离 活塞润滑性 将活塞插入硅油润滑的注射器针管中,用推杆将活塞推入整个注射器针管中,推杆活塞应平滑移动,不应有突然的停顿 活塞滑动性能 规格V<2 ml:启始力Fmax=10 N,持续力Fmax=5 N
规格2 ml≤V≤20 ml:启始力Fmax=25N,持续力Fmax=10 N器身密合性 针与针座接触部位不得有泄露,活塞与针筒接触部位不得有泄露 注射器针管残留量 规格0.5 ml的残留量≤3.0%,1.0 ml(长)的残留量≤1.5%,1.0 ml(标准)的残留量≤3.5%,2.25 ml的残留量
≤2.0%,5 ml的残留量≤1.5%,10 ml和20 ml的残留量≤1.0%硅油量 规格0.5 ml≤0.6 mg,1.0-2.25 ml≤0.7 mg,3.0-5.0 ml≤1.0 mg,10 ml≤1.3 mg,20 ml≤1.7 mg 不溶性微粒 每个注射器中含10 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粒,含25 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粒 环氧乙烷残留量 不得过1 μg/ml 细菌内毒素 每1 ml供试液中含内毒素不得过0.5 EU 表 6 注射剂常用药包材登记信息统计表
包装形式 包装材料 登记信息条目数 已通过与制剂关联审评的条目数 安瓿 低硼硅玻璃安瓿 141 90 中硼硅玻璃安瓿 104 40 聚乙烯安瓿 23 13 聚丙烯安瓿 54 32 注射剂瓶 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9 5 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75 95 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44 43 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26 9 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23 14 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0 0 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5 9 输液瓶 钠钙玻璃输液瓶 74 54 低硼硅玻璃输液瓶 0 0 中硼硅玻璃输液瓶 12 3 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 1 1 聚丙烯输液瓶 214 174 输液袋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 6 2 预灌封注射器 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预灌封注射器用橡胶活塞、护帽、玻璃针管等 228 66 笔式注射器 笔式注射器用玻璃套筒、铝盖、橡胶活塞、垫片等 114 50 -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8]7号) [EB/OL]. [2008-01-10].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gzwj/gzwjyp/20080110120001739.html. [2] 张燕梅, 胡永福, 丁力, 等. 注射剂包装合理性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房, 2007, 18(16): 1274-127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四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549-550. [4] 石亮, 白宇, 吕秀峰, 等. 安瓿瓶熔封燃气对灭菌注射用水中亚硝酸盐的影响[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7, 16(5): 592-594. [5] 梁忠辉. 安瓿小容量注射剂可见异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9): 170, 172. [6] 李子文, 刘英杰. 西林瓶外形筛选系统的设计[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9, 36(3): 58-61. [7] 冯亚芳. 药包材对标技术方案的研究[D]. 北京: 北京印刷学院, 2020. [8] 李樾, 贺瑞玲, 赵霞. 玻璃输液瓶与碳酸氢钠注射液的相容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 54(1): 58-65. [9] 李新刚, 李铮然, 赵志刚. 对加强药用玻璃包装注射剂药品监管的思考[J]. 药品评价, 2013, 10(6): 6-8. [10] 吴倩.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 [11] 张彦波, 姜浩, 崔立华, 等. ICP-MS法测定包装玻璃容器中的铅、镉、砷、锑[J]. 中国包装工业, 2014(2): 45-46. [12]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国家药包材标准[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1-62, 149-180, 281-284. [13] 罗莉, 朱俊宇, 孙宇, 等. 聚丙烯安瓿和玻璃安瓿的临床便捷性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 351. [14] 刘绪贵, 牛海岗, 常征. 塑料安瓿用于小容量注射剂包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药学研究, 2014, 33(12): 742-744. [15] 郑光辉, 王立梅. 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输液包装技术探究[J]. 河北化工, 2011, 34(3): 53-54, 56. [16] 贾江飞. 大容量注射液包材残留杂质的检测与监控[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17] 李继强. 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焊接工艺优化[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7. [18] 宁书慧, 王淼, 方志勤. 多层共挤膜软袋输液生产优化[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2): 218-219. [19] 刘清萍.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装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的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6. [20] 杨芙蓉.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的临床使用与体会[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6(2): 28. [21] 刘茜, 严小莉, 王莎莎, 等. 15版药包材标准下多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物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7): 53-55, 61. [22] 赵静, 何芸.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在手术室的应用[J]. 西南军医, 2011, 13(5): 937. [23] 聂新华, 阎翠环, 陶金成. 3种材质输液容器对药物的相容性及吸附性考察[J]. 中国药房, 2005, 16(16): 1273-1275. [24] 李敏. 输液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 河北化工, 2007, 30(8): 29-31. [25] 蔡荣. 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和监管对策[J]. 上海包装, 2008(8): 17-19. [26] 郑琪, 易艳. 注射器型单次剂量包装抢救药品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 2017, 9(2): 185. [27] 侯晴晴, 张兵, 朱涵超, 等. ICP法测定预灌封注射器中的可提取总钨量[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9, 50(4): 441-444. [28] 张彬彬. 笔式注射器剂量准确度测试方法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 44(6): 549-552. [29] 梁志兴, 李耀星. 注射剂卡式瓶包装的发展趋势[J]. 医药工程设计, 2008, 29(3): 63-66. [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34号)[EB/OL]. [2016-08-10].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1608101157019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