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巴戟,也叫湖北巴戟、鄂西巴戟,系茜草科虎刺属植物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的干燥根,它与茜草科巴戟天属的南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在成分和功效上有诸多相似之处[1-4],在湖北恩施地区常被作为巴戟天的替代品用于临床[5],并作为土家族药材被收载进《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09年版)[6]。由于产地偏僻、资源贫乏等原因[7],使得恩施巴戟的药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合理的开发,应用范围十分有限,相关研究所见甚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恩施巴戟的药用价值,本实验研究了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讨。
-
LC-20A 高效液相色谱仪;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S 224 S型万分之一天平;CPA225D型十万分之一天平;HH-S型水浴锅。
-
恩施巴戟采于湖北省恩施市,经本课题组阮金兰教授鉴定为茜草科虎刺属植物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inarus Huang)的根;水晶兰苷对照品(批号:111870-201303)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DPPH(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批号:W30O8E46572)购自源叶生物;甲醇、磷酸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色谱柱:Ultimate LP-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5:95);检测波长:231 nm;流速1 ml/min;柱温:25 ℃;进样量:5 μl。在上述条件下, 供试品溶液中水晶兰苷色谱峰与其他峰分离良好, 分离度大于1.5, 峰形对称, 保留时间约为8.5 min。理论板数按水晶兰苷峰计不低于3 000。
-
精密称取水晶兰苷对照品9.40 mg,加水定容至10 ml,配制成0.940 mg/ml的水晶兰苷对照品储备液。
-
取恩施巴戟药材粗粉10.0 g,精密称定,用6倍量60%的乙醇浸泡过夜后,80 ℃加热回流提取1 h,放冷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后60 ℃真空干燥至恒重。浸膏以水定容至50 ml,从中取出1 ml以水稀释至25 ml,即得。
-
精密吸取“2.1.2”项中对照品储备液100、200、300、400、500 μl分别加水稀释至1 ml,配成系列对照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5 μl,记录对照品的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水晶兰苷的质量浓度(X,m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拟合,得回归方程为Y=5×106X+11 555,r=1.000 0,水晶兰苷在0.089 6~0.447 9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水晶兰苷峰面积,计算得峰面积RSD为0.65%,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
精密称取同一恩施巴戟药材粗粉6份,按“2.1.3”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得水晶兰苷峰面积,RSD为1.5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分别在 0、2、4、8、12、24 h 后测定峰面积,RSD为0.33%,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
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溶液6份,分别与已知浓度的水晶兰苷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定混合后水晶兰苷的峰面积并计算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为0.66%。
-
本试验采用常用的加热回流提取法,结合L9(33)正交试验表,优选提取工艺。选择乙醇体积分数(A)、溶剂倍量(B)、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取 3 个水平,以浸膏得率、水晶兰苷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 0.3、0.7,综合评分=浸膏得率/浸膏得率最大值×30% +水晶兰苷质量分数/水晶兰苷质量分数最大值×70%。药材取样量及提取液的处理同“2.1.3”项。具体试验方案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 B(倍) C(h) 1 60 6 1 2 70 8 2 3 80 10 3 表 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试验
序号A B C 浸膏得率
(%)水晶兰苷含量
(%)综合
评分1 1 1 1 6.98 1.650 0.895 2 1 2 2 7.59 1.854 0.996 3 1 3 3 7.70 1.768 0.968 4 2 1 2 7.21 1.761 0.946 5 2 2 3 6.07 1.655 0.861 6 2 3 1 6.70 1.749 0.922 7 3 1 3 5.88 1.614 0.838 8 3 2 1 5.59 1.401 0.747 9 3 3 2 5.92 1.620 0.842 K1 2.858 2.679 2.563 K2 2.728 2.603 2.784 K3 2.427 2.731 2.677 R 0.431 0.128 0.220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P A 0.016 3 2 0.032 6 9.398 2 <0.05 B 0.001 4 2 0.002 8 0.797 7 >0.05 C 0.004 0 2 0.008 1 2.341 8 >0.05 误差 0.001 7 4 注:F0.01(2,4)=18.00,F0.05(2,4)=6.94 由直观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为A>C>B。方差分析中发现极差最小的B因素的离均差平方和小于误差效应,故将其合并到误差效应中,用合并后的误差效应做F检验,自由度变大,灵敏度更高。分析结果显示,A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素B和C则无显著性影响,结合生产成本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1B1C2,即6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2 h。
称取3份恩施巴戟药材粗粉,按所得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浸膏得率平均值为6.93%,RSD为1.31%,水晶兰苷得率平均值为1.872%,RSD为1.06%。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
恩施巴戟提取液减压浓缩后,与硅藻土均匀拌样,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进行固液萃取得到3个不同极性部位,减压浓缩后得到乙酸乙酯部位(F1)、正丁醇部位(F2)、甲醇部位(F3)以及总膏(E)共4个样品。称取适量样品溶于70%的乙醇得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用于后续实验。抗氧化试验均以抗坏血酸Vc作为阳性对照。
-
参照文献[13]方法,于70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吸光度越高,说明还原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由图1可知,恩施巴戟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还原能力,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以吸光度为0.5时的样品浓度为EC50,E、F1、F2、F3的EC50分别为3.299、2.003、3.493、4.205 mg/ml,抗坏血酸的EC50为0.06792 mg/ml,即各极性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大小顺序为F1>E≈F2>F3,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的还原能力最强。
-
参照文献[13-14]方法,测定恩施巴戟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恩施巴戟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都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以清除率为50%的样品浓度为EC50,E,F1、F2、F3的EC50分别为2.045、0.648 5、1.971、2.812 mg/ml,抗坏血酸的EC50为0.019 79 mg/ml,可见恩施巴戟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F1>F2≈E>F3,即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有最佳清除效果。
-
参照文献[15-16]方法,并做适当改进。取1 ml不同浓度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1.5 mmol/L邻菲罗啉、1.5 mmol/L硫酸亚铁溶液各1 ml,最后加入10 m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37 ℃水浴保温1 h,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为Ax,样品以溶剂代替测得吸光度为A损伤,样品和过氧化氢均以对应溶剂代替测得吸光度为A未损伤。清除率=(Ax-A损伤)/(A未损伤-A损伤),结果如图3。由图3可知,在所选浓度范围(0.25~1.25 mg/ml)内,恩施巴戟提取物中只有F1表现出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EC50为1.576 mg/ml,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的EC50为0.576 7 mg/ml,可见恩施巴戟提取物中仅乙酸乙酯部位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
环烯醚萜苷类物质为恩施巴戟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以水晶兰苷为指标性成分结合浸膏得率,采用综合评分,设计正交试验对加热回流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建立了恩施巴戟中水晶兰苷含量测定的方法,为相关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体外抗氧化试验对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的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分别进行了考察,得出了较一致的结果,即恩施巴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主要活性部位在乙酸乙酯部位,为恩施巴戟的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iridoid glycosides in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
摘要:
目的 优化恩施巴戟中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工艺,评价恩施巴戟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选择经典的加热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剂倍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和水晶兰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判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测定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2 h;恩施巴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佳。 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恩施巴戟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恩施巴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main iridoid glycosides in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and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in vitro. Methods The classical heating-reflux extraction method was selecte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 the volume of solvent and extraction time were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factors.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xtraction yield and the monotropein content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select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total reducing capacity, DPPH clearance rate and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the reflux with 6 times volume of 60% ethanol for 2 hours.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has certain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the activity of ethyl acetate part had the best effect.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feasible, which can be used for extraction of the iridoid glycosides from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This study has proved that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has certain antioxidant activity. -
Key words:
-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
- Monotropein /
- orthogonal test /
- HPLC /
- antioxidant activity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日常生活中难免受到损伤形成伤口,如轻微的皮肤擦伤、割伤和烧伤等。对于日常的小伤口,一般可以任其自愈,但若稍不注意沾水或接触外界细菌,则容易造成感染,影响伤口愈合,甚至造成溃烂。我们常用的创面处理方法有:使用创可贴覆盖;双氧水或碘伏消毒处理;纱布包扎等。这些处理方法存在着防水透气性差、撕除时疼痛和使用不便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Winter博士的研究证实了湿润的伤口环境有助于上皮组织更快的形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湿性愈合”的概念[1]。这一研究提高了人们对伤口护理的认识,也为研发封闭敷料奠定了基础。由于传统的敷料不能在伤口处使用较长时间,也不能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因此,各种高科技的湿性疗法的伤口护理产品层出不穷。在日本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以硝化纤维为主要材料的新型创伤敷料[2-4],可用于密封小型伤口甚至保护烧伤创面。此类创伤敷料在使用前为液体形态,涂抹在伤口后有机溶剂迅速挥发,短时间覆盖伤口形成保护膜,具有防水、杀菌、预防伤口感染等优点[5-7]。本研究拟以市售小林液体创可贴为基础,以硝化纤维为膜材,优化处方,制备一种性能更为优良的液体创伤敷料。
1. 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Shimadzu HS-20气相色谱仪(日本Shimadzu公司);拉力试验机(上海和晟仪器有限公司);AL204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D2400型纯水/超纯水一体机(美国明澈公司);25型无极调速电动搅拌机(江苏江阴科技器械厂)。
1.2 试药
小林液体创可贴(日本小林制药株式会社);硝化纤维(衡水东方化工有限公司);蓖麻油、樟脑、苯甲醇、乙酸丁酯、异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棕榈酸异丙酯(IPP,青岛优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联试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市售产品小林液体创可贴中苯甲醇含量及溶剂组成的测定
2.1.1 苯甲醇的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ODS-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0∶50 V/V);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40 ℃;检测波长:257 nm。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定苯甲醇对照品151.3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2、2.5、3、4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市售产品(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定244.3 mg市售产品于5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实验结果:色谱图良好,苯甲醇对照品及市售产品均在5.87 min附近有峰且峰型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 = 13040X + 212.7 (r=0.999);经计算得市售产品苯甲醇的使用量为4.0%。
2.1.2 溶剂组成的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采用 HS-2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载气:H2 50 ml/min;空气450 ml/min;进样量:1 μl;柱温:40 ℃/min持续3 min,10 ℃程序升温至200 ℃,持续1 min;检测器温度:250 ℃;气化室温度:220 ℃;FID检测器。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定异丙醇1.0077 g,乙酸乙酯0.9933 g,乙酸丁酯1.0014 g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均匀,用DMF稀释至刻度。分别取上述溶液0.1、0.25、0.5、0.75、1.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
市售产品(供试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定1.186 0 g市售产品于100 ml容量品中,加入适量的DMF超声溶解,用DMF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 ml上述液体于10 ml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
实验结果:色谱图良好,异丙醇对照品及市售产品均在6.84 min附近有峰且峰型良好,乙酸乙酯对照品及市售产品均在9.25 min附近有峰且峰型良好,乙酸丁酯对照品及市售产品均在14.07 min附近有峰且峰型良好;苯甲醇标准曲线、乙酸乙酯标准曲线和乙酸丁酯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 = 20152X + 2.692, r=1.000
Y = 15311X + 33.45 ,r=0.999
Y = 24428X – 17.33, r=0.999
经计算得市售产品中异丙醇的使用量为35.1%,乙酸乙酯的使用量为21.4%,乙酸丁酯的使用量为5.3%。即三者使用比例为:6.6∶4∶1。
2.2 液体创伤敷料及敷料薄膜的制备
2.2.1 液体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
采用硝化纤维(4%~8%)作为成膜材料,蓖麻油(1%~9%)为增塑剂,苯甲醇(4%)为抑菌剂,棕榈酸异丙酯(IPP,2%)为皮肤柔润剂,樟脑(0.3%)为芳香剂,以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三者比例为6.6∶4∶1)作为溶剂制备创伤敷料。制备方法如下:于50 ml烧杯中精密称定处方量蓖麻油、苯甲醇、IPP、樟脑,加入上述3种混合溶剂使混合均匀,加入处方量硝化纤维,密封静置过夜待硝化纤维充分溶解,过夜后搅拌使硝化纤维混合均匀,超声除气泡即得。
2.2.2 敷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精密称定2 g按“2.2.1”项制备的液体创伤敷料,加入20 ml乙酸乙酯稀释使之混合均匀、黏度下降并充分溶解。将此液体置于90 mm培养皿中待溶剂挥干后可见均一透明无色薄膜。所制薄膜外观如图1所示。
2.3 评价指标的确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471-2004对直接接触类创伤敷料,进行舒适性、防水性、透气性的考察。舒适性考察主要为考察敷料薄膜的抗张强度及断点伸长百分率[8-9];防水性考察薄膜的防水能力;透气性考察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MVTR)[10]。抗张强度及断点伸长百分率的考察运用拉伸试验机,并采用公式1、公式2进行计算;防水性的考察采用倒杯法,记录24 h后的重量差异,如图2所示,以公式3进行计算;MVTR的考察方法:在西林瓶中加入蒸馏水,用薄膜覆盖密封,使水液面距薄膜(5±1)mm,置干燥器中,记录24 h后的重量差异,以公式4进行计算。
$$ {\text{抗张强度}}= {\rm{F}}/{\rm{S}}\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 $$ (1) $$ {\text{断点伸长百分率}} = {{\rm{L}}_{{\rm{max}}}}/{{\rm{L}}_{\rm{o}}} \times 100 {\text%} $$ (2) $$ {\text{水分损失率}}= \left( {{{\rm{M}}_{\rm{0}}} - {{\rm{M}}_{24{\rm{h}}}}} \right)/{{\rm{M}}_{\rm{W}}}\quad\;\;\; $$ (3) $$ {\text{水蒸气透过率}} = \left( {{{\rm{M}}_{\rm{0}}} - {{\rm{M}}_{24{\rm{h}}}}} \right)/\left( {{\rm{s}} \times t} \right) $$ (4) 式中,F为拉伸力;S为薄膜面积;Lmax为拉伸最大距离;L0为初始膜长;M0为初始西林瓶重量;M24h为24 h后西林瓶重量;MW为西林瓶内水重量;s为瓶口面积;t为时间24 h。
2.4 硝化纤维用量的考察
分别采用4%、6%、8%的硝化纤维制备液体创伤敷料,对所制的薄膜进行评价,其断点伸长百分率、防水性能考察的水透过率及MVTR值随着硝化纤维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抗张强度随着硝化纤维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考察结果如图3~图6所示:
由图3、图4可知,硝化纤维的用量为4%、6%时,断点伸长百分率在170%以上,可认为薄膜韧性较好,在伤口表面有较好的舒适性,而硝化纤维用量为8%时,其断点伸长百分率较低,不足150%;在硝化纤维用量为4%时,所制薄膜过薄,导致其抗张强度较差,不及2.0 MPa。从图5可知,MVTR值在0.3~0.6 mg/(cm2·h)之间,随硝化纤维用量增加而减小,但均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由图6可知,三个不同梯度的硝化纤维在24 h内其水损失率均在2.5%以下,可认为防水性良好。综上考察结果,本次采用的硝化纤维用量为6%。
2.5 蓖麻油用量的考察
确定硝化纤维使用量为6%后,分别采用1%、5%、9%用量的蓖麻油制备液体创伤敷料,对所制的薄膜进行评价,由图7、图8可知,其断点伸长百分率随蓖麻油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蓖麻油使用量为1%时断点伸长百分率较差,不及150%,在5%~9%上升趋势明显且在蓖麻油用量为9%时达到190%,断点伸长百分率值数据较为理想;抗张强度随蓖麻油用量未呈明显下降趋势,反而是在蓖麻油使用量为5%时具有最大的抗张强度,而伸长率较好的9%用量蓖麻油处方抗张强度明显较小,在2.5 MPa左右,故蓖麻油用量选用浓度为5%。
关于蓖麻油对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如图9、图10所示,蓖麻油用量为1%时其MVTR值明显高于5%和9%时,且其水损失率也高于5%和9%时,由于5%与9%的防水性没有太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蓖麻油的加入,创伤敷料的透气性变差,同时其防水性能却有所增强,1%用量蓖麻油透气性能极佳,但机械性能及防水性相对较差,又因其水损失率24 h也没有达到5%,也可以认为其防水性能良好。所以下一步的考察尽量满足透气性的需求。
综合断点伸长百分率、抗张强度、MVTR值、水损失率,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尽量满足其透气性的要求。拟在1%~5%之间再另设梯度进行考察。拟定蓖麻油使用量为2%、3%、4%时对上述指标再行考察。
由图11、图12可知处方断点伸长百分率及抗张强度在1%~5%范围内随蓖麻油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断点伸长百分率在蓖麻油用量为1%、2%时相差不大,在2%~5%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抗张强度在蓖麻油用量1%、2%时和4%、5%时相差不大,在蓖麻油用量从2%~4%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由图13、图14可知在蓖麻油用量为1%~5%范围内MVTR值及水损失率随处方中蓖麻油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对处方中的蓖麻油用量进行考察,从所制薄膜的机械性能来看,在蓖麻油用量为1%~3%时,断点伸长百分率不及160%,抗张强度较差,不及3.60 MPa,故此用量不予考虑,从所制薄膜的防水透气效果来看,4%、5%用量均有一定的透气效果,且防水性测试结果显示二者水损失率均不超过2.50%。综上考虑,确定蓖麻油的使用量为4%。
3. 讨论
本文对市售产品的抑菌剂含量及溶剂组成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基础对自制的液体创伤敷料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了硝化纤维的最终用量为6%,蓖麻油的使用量为4%,所成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具有透气性的同时又有着良好的防水效果。硝化纤维为主要的成膜材料,其用量对几个评价指标均有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其使用量的不同可造成所成薄膜的厚度不同,即创伤敷料薄膜厚度与硝化纤维用量成正比,其膜的厚度必然影响各项指标性能。蓖麻油作为增塑剂,对处方的影响主要在于:蓖麻油的加入能改变硝化纤维聚合物链之间的结构,使链与链之间的作用力产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薄膜的塑性。其次,蓖麻油的加入,可能堵塞了硝化纤维薄膜的纳米孔道,故呈现出其用量增加透气性能下降的趋势。
皮肤创伤,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都较为常见,伤口愈合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伤表面环境,创伤表面环境需保持一定的潮湿性,即湿润表面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因此良好的创伤敷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对于日常伤口来说,由于伤口表面的复杂,使用在创伤表面的敷料也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硝化纤维和蓖麻油的用量对创伤敷料性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制备性能更加优良的创伤敷料提供研究基础。
-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 B(倍) C(h) 1 60 6 1 2 70 8 2 3 80 10 3 表 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试验
序号A B C 浸膏得率
(%)水晶兰苷含量
(%)综合
评分1 1 1 1 6.98 1.650 0.895 2 1 2 2 7.59 1.854 0.996 3 1 3 3 7.70 1.768 0.968 4 2 1 2 7.21 1.761 0.946 5 2 2 3 6.07 1.655 0.861 6 2 3 1 6.70 1.749 0.922 7 3 1 3 5.88 1.614 0.838 8 3 2 1 5.59 1.401 0.747 9 3 3 2 5.92 1.620 0.842 K1 2.858 2.679 2.563 K2 2.728 2.603 2.784 K3 2.427 2.731 2.677 R 0.431 0.128 0.220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P A 0.016 3 2 0.032 6 9.398 2 <0.05 B 0.001 4 2 0.002 8 0.797 7 >0.05 C 0.004 0 2 0.008 1 2.341 8 >0.05 误差 0.001 7 4 注:F0.01(2,4)=18.00,F0.05(2,4)=6.94 -
[1] 饶鸿宇, 陈滔彬, 何彦, 等. 南药巴戟天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8, 16(11):1567-1574. [2] ZHANG J H, XIN H L, XU Y M, et al.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J]. J Ethnopharmacol,2018,213:230-255. doi: 10.1016/j.jep.2017.10.028 [3] YANG X L, ZHANG P, WU J Z.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of Damnacanthus offficinarum Huang[J]. Biochem Syst Ecol,2014,52:49-52. doi: 10.1016/j.bse.2013.12.001 [4] YANG X L, ZHANG P, WU J Z, et al. The neuroprotective and lifespan-extension activities of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extract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 J Ethnopharmacol,2012,141(1):41-47. doi: 10.1016/j.jep.2012.01.025 [5] 杨曦亮. 湖北巴戟天抗衰老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6] 葛月宾, 万定荣. 《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拟收载部分土家族药材的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4):50-55. [7] 乔智胜, 苏中武, 李承祜.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J]. 广西植物, 1993, 13(3):252-256. [8] 张建花, 许月明, 何玉琼, 等.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和提取方法的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17, 35(4):328-33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4.010 [9] 赵明波, 屠鹏飞. RP-HPLC法测定鹿衔草中水晶兰苷[J]. 中草药, 2010, 41(10):1725-1726. [10] 刘东阳, 张雨晨, 刁婷婷, 等. 桂籽环烯醚萜苷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 32(3):188-191, 180. [11] 谭朝阳, 尤昭玲. 茜草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草药, 2004, 35(4):399-401. doi: 10.3321/j.issn:0253-2670.2004.04.017 [12] 张轲, 张东, 梁彩霞, 等. 白花蛇舌草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20):38-40. [13] 杨阳, 巫永华, 陈安徽, 等. 黄精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 37(4):42-45. [14] 韦献雅, 殷丽琴, 钟成, 等. 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4, 35(9):317-322.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409062 [15] 程艳刚, 李国艳, 谭金燕, 等. 锦鹤养心方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考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5):1157-1160. [16] 孙兰凤, 李本俊, 潘琦. 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自由基的捕捉剂比较研究[J]. 辽宁化工, 2013, 42(12):1503-1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