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炎症性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占比高达86.93%,常见的病种有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盆腔炎等[1]。妇科炎症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及老年妇女,大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炎症性疾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抗炎和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根据疾病病因,使用抗菌、抗病毒等药物控制感染,缓解炎症[2,3]。但单纯的对症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效果甚微,且存在抗菌药物耐药等问题,所以西医临床对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仍存在局限。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妇科炎症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归属于“带下病”、“腹痛”等范畴,辨证多属“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治疗上以“清热、祛湿、破瘀”为主[4]。基于中医理论形成的中成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现已是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苗族药是在其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特色中医药,在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诊断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5,6]。
抗妇炎胶囊是根据贵州苗族医药理论形成的临床妇科常用中成药,现已用于多种妇科炎症性疾病。抗妇炎胶囊由苦参、杠板归、黄柏、连翘、益母草、赤豆、艾叶、当归、乌药九味中药组成,其中苦参是中医治疗发热、痢疾、炎症、溃疡之要药,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6],杠板归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湿疹、疖肿等症,有清热解毒、消水利肿之功效,黄柏、连翘清热燥湿,益母草、赤豆、乌药、艾叶、当归活血调经,行气化瘀,以上诸药相合,共同发挥活血散瘀、清热化湿的功效[7]。药理研究表明抗妇炎胶囊具有抗炎、抗菌活性,同时有一定止血、镇痛与利尿作用,能够明显抑制或杀灭多种病原体[8]。抗妇炎胶囊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当前可检索到的有关抗妇炎胶囊的文献大多仅对单一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本文旨在对抗妇炎胶囊的基础研究和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妇炎胶囊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抗妇炎胶囊的现行质量控制标准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WS-10498(ZD-0498)-2002-2012Z],即鉴别项下采用薄层色谱分析鉴别苦参碱、小檗碱和阿魏酸,含量测定项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为了较为全面有效地对抗妇炎胶囊所含主要药味进行鉴别和指标成分检测,有多个研究者开展了标准提升工作。例如,王影超等增加了苦参、黄柏的显微鉴别方法和连翘药材、黄柏药材、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薄层分析方法[9,10];乔乐天等基于HPLC方法检测了抗妇炎胶囊中10种活性成分如木兰花碱、黄柏碱等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方法[11]。王铭菊等建立了抗妇炎胶囊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抗妇炎胶囊治疗标准的提升。[12]上述研究为该制剂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
已有研究证实,抗妇炎胶囊具有抗炎、抗菌、抑制或杀灭多种病原体的作用[13]。陈华国通过构建表征苗医气阻血瘀证的实验动物模型,考察抗妇炎胶囊对动物一般体征、血脂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等的干预情况,结果表明,抗妇炎胶囊能改善气阻血瘀证表现,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改善大鼠扭体行为;通过促进磷酸肌酸激酶的表达修复肌肉组织损伤;通过降低肝细胞中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通过改善酮体及潜血,改善肾功能[14]。
苦参和黄柏是抗妇炎胶囊组方中的君药,也是其发挥功效的主要贡献药味,二者均属于“苦寒”药物,被广泛用于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肿瘤[15]。研究表明,苦参中富含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苦参酚、异栗酮、槐花酮G等)和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能够通过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途径发挥抑制增殖、抗菌、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抗凋亡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16-18]。黄柏主要通过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并下调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从而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19,20]。
-
临床上采用抗生素及其他中药制剂联合抗妇炎胶囊治疗妇科炎症性疾病,常规治疗方法为患者口服抗妇炎胶囊,每次服用剂量为4粒(0.35 g×4粒),每天服用3次,1个疗程为7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
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炎症性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不易治愈、易复发等特点,严重者易引发不孕症、异位妊娠等相关疾病。慢性盆腔炎是女性阴道、子宫、卵巢等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下坠感、疼痛感、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21-23]。从中医角度看,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带下”、“癥瘕”、“痞块”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或久病致瘀血痰湿积聚日久而成包块[4]。因此,临床多采用中药与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在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同时,还能活血祛瘀,消癥止痛,改善组织微循环,利于炎症消散[24]。
研究表明,抗妇炎胶囊联合奥硝唑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联合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比单纯奥硝唑治疗组显著减少,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疾病症状[13]。其次,抗妇炎胶囊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临床研究证实[25],抗妇炎胶囊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联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腹疼痛、寒战、高热等症状,且能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李莹[26]证实,在抗妇炎胶囊与甲硝唑联合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盆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甲硝唑对照组,两药合用能够加速患者盆腔修复,减少疼痛和不适感。有研究发现,抗妇炎胶囊联合大血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综合了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优势,发挥抗菌、抗炎和止痛作用,同时促进局部循环通畅及炎性渗出的吸收,加快炎性病灶的消退,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27,28]。
-
慢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其发病因素较复杂,主要诱因有微生物感染、宫颈损伤或因多种病原体感染诱发急性宫颈炎未能彻底治愈等[29,30]。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诊断治疗,慢性宫颈炎将会发展成为宫颈肥大、宫颈糜烂等,甚至发生宫颈癌[31],及时治疗慢性宫颈炎是防治病情恶化的关键[32]。中医认为慢性宫颈炎多与湿热郁毒、气血瘀滞有关,为湿邪下注之症[33]。目前临床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34]。其中,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但由于该疾病容易复发,因此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存在抗生素耐药和滥用的隐患。研究证实,抗妇炎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止痛调经等多种作用,有学者[35,36]将抗妇炎胶囊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宫颈炎。结果表明,两者联合使用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确。
研究表明,抗妇炎胶囊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7]。张建民[38]对使用抗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慢性宫颈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使用抗妇炎胶囊治疗的观察组宫颈修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舒华芳[39]将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新洁尔灭溶液、四环素、宫颈宁联合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妇炎胶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宫颈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人类乳头瘤病毒 ( HPV) 长期感染可以导致宫颈表皮发生病变,是导致慢性宫颈炎的常见因素,人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宫颈HPV感染较普遍的药物,短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40]。于淼淼[41]采用抗妇炎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更低,联合治疗组临床体征评分及血清和阴道灌洗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降低,白介素1(IL-1)表达水平升高,说明抗妇炎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上研究证实了抗妇炎胶囊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抑制全身和局部炎症,调节免疫紊乱,减少宫颈炎复发,同时降低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
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引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长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42]。中医认为,阴道炎属于“阴氧”范畴[43],主要由于饮食失节导致脾虚湿盛,湿性趋下,或湿毒外倾,致病菌繁殖,发为阴道炎。目前临床上以应用抗生素治疗、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为主,并以预防阴道炎复发为治疗原则。
吴慧忠等[44]采用苯酚胶浆复制大鼠阴道炎动物模型,证明抗妇炎胶囊治疗苯酚胶浆致大鼠阴道炎症疗效显著。抗妇炎胶囊治疗阴道炎大多数为联合用药,有学者对抗妇炎胶囊结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45],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8%,能够明显改善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术”)是指用手术方法终止计划外或因病理性疾病、先天因素等需终止的妊娠的临床诊疗手段[46]。该手术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常导致宫腔粘连、盆腔炎、子宫内异症、月经失调、闭经和继发不孕等并发症的发生[47,48]。
有学者[8]应用口服甲硝唑与抗妇炎胶囊治疗人流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药联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患者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甲硝唑发挥广谱抗菌作用,抗妇炎胶囊抗炎镇痛效果明确,表明甲硝唑与抗妇炎胶囊联合应用能够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抗妇炎胶囊所含益母草、赤豆、艾叶、当归和乌药等多味药,具有活血调经、行气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缓解术后腹痛程度、促进术后子宫恢复。
-
抗妇炎胶囊是源于苗族医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苗族药制剂,以理气、活血、化瘀疗法为治疗理念,综合9种中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治疗作用。临床上抗妇炎胶囊常见于单独用药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和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整体上优于单独应用抗生素治疗,提高了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人工流产并发症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对抗妇炎胶囊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应用阶段,尚未对其药效、主要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药物协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未来可针对药效关键靶点、分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阐明抗妇炎胶囊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也可以针对妇科疾病的特点,进行栓剂的开发。在临床工作方面,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疗效,从而更加客观评价抗妇炎胶囊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发挥其最大的治疗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规范其临床使用。
Research progress on Kangfuyan capsules in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inflammation disease
-
摘要: 妇科炎症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疾病,对女性受孕及生殖健康有直接影响。抗妇炎胶囊为苗族治疗气阻瘀血症的经典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等功效,可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修复组织损伤,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下焦所致的盆腔炎、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等症。对抗妇炎胶囊在妇科炎症疾病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妇科炎症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Abstract: Gynecological inflammatory disease refers to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lammatory disease,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emale conception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Kangfuyan capsule is a clas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which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ampness. 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pelvic inflammation, vaginitis, and chronic cerviciti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eat and dampnes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Kangfuyan capsule in gynecological inflammatory diseases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for gynecological inflammation diseases.
-
白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蔹是最早用于疮痈、烫伤[1]治疗的药物,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资料显示,白蔹在皮肤创伤治疗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白蔹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白蔹还具有抗菌、抗病毒[2-6]、免疫调节及促进溃疡快速愈合等作用。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白蔹的质量标准只有定性分析而无定量分析。白蔹成分检测中发现其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活性成分[7],且白蔹中大黄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文献资料[8-9]较少。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蔹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
1. 试药与仪器
1.1 试药
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6-201512,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为99.1%);甲醇(烟台远东精细有限公司,批号:160706)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246)为分析纯,硫酸(淄博市淄川区张庄化学试剂厂,批号:950626)为分析纯。白蔹饮片(安国市弘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1001),经淄博市中医院药品供应科主任魏星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1.2 仪器
Lab Alliance PC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学系统公司),紫外检测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LD310-2R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FA/J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RE-201D型恒温水浴锅、RE-201D型旋转蒸发器(郑州博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66-3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箱(江苏省南通县金余电器配件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Apollo-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85:1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在此条件下,大黄素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无干扰,理论塔板数为2 000。对照品与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含量为99.1%)约10 mg,精密称定,置于1 0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9.91 μg /ml 的大黄素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5目筛的白蔹药材粉末,置烘箱内(70±2)℃,2 h烘干。精密称量30 g,用10倍量质量分数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水解2 h。过滤,取滤渣。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pH=7),烘干。称其质量,记录。再以8倍量体积的95%乙醇在82 ℃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蒸馏,浓缩至无醇味,加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各125、250、500、1 000、2 000、4 000 μl,分别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6种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依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53 962X − 966. 46,r = 0.999 7;结果表明大黄素在0.124~3.9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大黄素峰面积RSD为1.7%。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3.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按“2.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样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大黄素的峰面积,RSD为1.2%(n= 6),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在室温(10~30 ℃)下放置0、2.5、5、7.5、10、24 h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各20 μl进样测定,记录大黄素的峰面积,6次进样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RSD为1.5%。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次(批号:20170704)已知含量的白蔹药材样品9份,分别按相当于样品溶液中大黄素含量的80%(n=3)、100%(n=3)、120%(n=3)加入“2.3.1”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 1 白蔹药材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样品含有量(m/mg) 加样量(m/mg) 测得量(m/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0.225 0.180 0.399 96.7 99.7 2.5 0.225 0.180 0.403 98.9 0.225 0.180 0.409 102.0 0.225 0.225 0.446 98.2 0.225 0.225 0.458 103.6 0.225 0.225 0.447 98.7 0.225 0.270 0.503 103.0 0.225 0.270 0.494 99.6 0.225 0.270 0.487 97.0 2.3.6 样品测定
取不同批次白蔹药材样品,分别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连续进样3次,以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 2 白蔹样品大黄素含量测定结果(n=3)批号 含量(μg/g) RSD(%) 20170622 17.845 1.16 20170626 19.113 2.07 20170704 15.002 2.50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笔者所查文献[8-10]中,测量大黄素所用波长有254、290 nm等。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波长影响其重现性及灵敏度。通过对大黄素标准品甲醇溶液全波段(200~400 nm)紫外扫描可见:其在220、254、260、272、278 nm处均具有特征吸收。通过综合比较上述波长处大黄素峰的峰形及峰面积,220 nm处波长的峰形较好、干扰少、峰面积较大,故选定220 nm作为白蔹药材中大黄素的测定波长。
3.1.2 流动相的选择
大黄素的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具有一定的极性和酸性。所查文献中,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体系有多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流动相对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较大影响。故本实验在选择流动相时,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磷酸溶液[8-10],甲醇:0.5%磷酸溶液[11],甲醇:0.2%磷酸溶液,甲醇:0.02%磷酸溶液,甲醇:1% 冰醋酸[12]等不同溶剂系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时,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出峰时间较短,峰形较好。
3.1.3 流速与进样量的选择
在流动相及波长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流速(0.5~2.0 ml/min)对出峰时间的影响,当流速小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延长,使流动相的用量增加,会造成试剂的浪费;当流速大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缩短,但大黄素的峰会与杂质峰产生重叠,影响分离度及重现性。本实验选择1.0 ml/min作为流速。
在样品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进样体积(10~30 μ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小于20 μl时,重现性及灵敏度均下降;大于20 μl时,杂质峰明显。当进样量为20 μl时,峰的对称性得到保证。因此,本实验选择20 μl为进样量。
3.2 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已有文献[8]对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及三氯甲烷萃取法。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方法稳定性差、步骤烦琐,且所用试剂毒性较大。本实验在上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大黄药材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10],通过4因素(粒度、溶剂剂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3水平的正交设计确定了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过5目筛的白蔹粉末,先用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酸水解2 h,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再用8倍量体积的95%乙醇,水浴回流2 h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白蔹中含大黄素等游离蒽醌,还含有结合型蒽醌[13-14]。先进行酸水解,使结合型蒽醌水解,结果大黄素的含量有所提高。白蔹具有的抗菌性与其中的大黄素[15-16]有关,大黄素是白蔹的活性成分。本提取方法克服了以往相关文献报道方法的不足,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因此大黄素作为白蔹药材中指标成分有一定可行性,为完善白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17],所以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相似性评价(外观检测和观感评估测试)、安全性评价(常规安全性检测)、适用性评价(薄层鉴别、HPLC、指标成分测定和药理实验)和最终制剂的质量标准。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要评价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是为了确保临床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1] 顾伟峰 中年女性常见妇科炎症性疾病的临床分析及预防保健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 2 12 ): 196, 198.[2] 陈利 社区中老年女性妇科炎症性疾病临床分析及护理保健方法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3 15 96 97 .[3] 闫秀霞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 79 ): 218, 220.[4] 刘敏如, 谭万信. 中医妇产科学(2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722. [5] 赵能武, 丁永芳, 杨玉涛 新疆、云南、贵州民族医药研究及中草药资源概况[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 41 2 101 103 .[6] 彭远雷 贵州苗族药的发展研究[J]. 安徽医药2018 22 10 2015 2019 .[7] 于荣 抗妇炎胶囊与抗生素对门诊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6 22 145 .[8] 玉可娅 甲哨唑联合抗妇炎胶囊治疗人工流产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 23 6 846 847 .[9] 姜莲, 王影超, 廖敏, 等 抗妇炎胶囊中苦参的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 29 11 23 26 .[10] 王影超, 姜莲, 廖敏 抗妇炎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 18 20 119 122 .[11] 乔乐天, 刘源, 贾号, 等 HPLC法测定抗妇炎胶囊中木兰花碱、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 36 12 2502 2506 .[12] 王铭菊, 黄家宇, 杜秋莹, 等 抗妇炎胶囊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2022 33 17 2108 -2112, 2118.[13] 谷会云 抗妇炎胶囊联合奥硝唑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改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 23 8 82 83 .[14] 陈华国, 孙欣, 周欣 苗族医气阻血瘀证现代科学内涵探索以及苗族药抗妇炎胶囊干预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9 44 22 5000 5006 .[15] ZHOU W W, DAI Y F, MENG J, et al Network pharmacology integrated with molecular docking reveals the common experiment-validated antipyretic mechanism of bitter-cold herbs[J]. J Ethnopharmacol2021 274 114042 .[16] CHEN Q Y, DUAN X Y, FAN H, et al Oxymatrine protects against DSS-induced colitis via inhibiting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 Int Immunopharmacol2017 53 149 157 .[17] LEE J H, SHIN H, KIM Y J, et al . Pseudomonas aeruginosa-induced IL-1β production is inhibited by Sophora flavescens via the NF-κB/inflammasome pathways[J]. J Microbiol2014 52 12 1044 1049 .[18] CHEN M J, DING Y X, TONG Z Q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ophora flavescens (Kushen) ba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J]. Front Pharmacol2020 11 603476 .[19] CHOI Y Y, KIM M H, HAN J M, et al . The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Cortex Phellodendron in vivo and in vitro: down-regulation of NO and iNO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F-κB and MAPK activation[J]. Int Immunopharmacol2014 19 2 214 220 .[20] SUN Y, LENON G B, YANG A W H Phellodendri cortex: a phytochem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review[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 2019 7621929 .[21] 叶松笔 抗妇炎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23 27 4 111 113 .[22] GOLLER J L, DE LIVERA A M, GUY R J, et al Rates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ectopic pregnancy in Australia, 2009-2014: ecological analysis of hospital data[J]. Sex Transm Infect2018 94 7 534 541 .[23] 王新会, 李盛, 陈欢欢 奥硝唑联合盆腔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 25 8 539 542 .[24] 阮越容, 范氏凤, 董莉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0 3 293 296 .[25] 李晓玺 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替硝唑与抗妇炎胶囊在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6 12 ): 66, 74.[26] 李莹, 刘改新 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妇炎胶囊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 27 4 585 -587, 595.[27] 孙焕梅, 李建军, 王志欣, 等 抗妇炎胶囊配合大血藤汤灌肠及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4 36 10 1504 1505 .[28] 张婉莉, 雷妩芳 抗妇炎胶囊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J]. 陕西中医2010 31 7 784 785 .[29] HESTER E E, MIDDLEMAN A B A clinical conundrum: chronic cervicitis[J]. 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19 32 3 342 344 .[30] 陶玉玲, 刘小青, 李连明, 等 安达酚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05 6 12 116 117 .[31] 张明哲, 叶贵丹 止带方加减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LEEP术后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23 17 211 216 .[32] 李智红 中西医治疗慢性宫颈炎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 26 6 443 444 .[33] 陈碧川, 戴卫波, 王小云 中医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0 6 6 141 144 .[34] 钟雪 慢性宫颈炎治疗新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2014 18 4 516 518 .[35] 张红莉, 王艺臻, 李春丽, 等. 抗妇炎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6): 100-101. [36] 早然·依玛. 抗妇炎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4): 32-33. [37] 刘芳, 胡令军. 抗妇炎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6): 1078-1080. [38] 张健民 抗妇炎胶囊治疗慢性宫颈炎44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 13 14 131 132 .[39] 舒华芳 抗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4 46 9 114 115 .[40] MATTSON S K, POLK J P, NYIRJESY P Chronic cervicitis: presenting features and response to therapy[J]. J Low Genit Tract Dis2016 20 3 e30 e33 .[41] 于淼淼, 杨露 抗妇炎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0 42 1 89 93 .[42] 赵万英, 骆世琼 女性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 29 22 3562 3564 .[43] 杨秀娟 达克宁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8 27 16 3039 3040 .[44] 吴慧忠, 齐雅文 抗妇炎胶囊对苯酚胶浆所致大鼠阴道炎的治疗作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2 19 11 1721 1722 .[45] 刘振荣 抗妇炎胶囊结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阴道炎临床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3 9 10 152 153 .[46] 曹泽毅, 乔杰. 妇产科学. 2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7] 冯月儿, 林惠萍, 梁中合 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08 14 7 854 856 .[48] 李长翠, 吕秀菊 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调查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05 3 11 26 28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191
- HTML全文浏览量: 2760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