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陶朝阳 史鹏杰 周鑫 孙连娜

郭芷君, 丁绪银, 李竺蔓, 马云鹏, 王燕, 于雪梅, 张闽, 徐峰.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6): 540-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45
引用本文: 陶朝阳, 史鹏杰, 周鑫, 孙连娜.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6): 546-54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GUO Zhijun, DING Xuyin, LI Zhuman, MA Yunpeng, WANG Yan, YU Xuemei, ZHANG Min, XU Feng.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ine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orbid with depressio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6): 540-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45
Citation: TAO Chaoyang, SHI Pengjie, ZHOU Xin, SUN Lianna.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improvement for Gansu granule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6): 546-54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C171100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陶朝阳,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Tel: 0891-6858350,Email: taozhaoyang73@163.com

    通讯作者: 孙连娜,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品质评价,Tel: 021-51322211, Email: sssnmr@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improvement for Gansu granules

  • 摘要:   目的  建立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方法  以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改进肝苏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280nm检测波长,建立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  采用所建立的TLC方法鉴别肝苏颗粒时,特征斑点分离度良好、清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在2.4~240 µ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6%,RSD为0.66%,准确度良好。  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和 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肝苏颗粒质量控制的提高标准。
  •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核工业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得到全面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对从业人员和附近居民造成严重的辐射危害。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现象,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拥有足够高能量而使原子电离的辐射为电离辐射,它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会电离物质而会使物质内粒子运动,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微波等[1]

    辐射可引起全身性的放射病,几乎所有系统、器官均可发生病理性改变,其中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器官的改变最为明显,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突变。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高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常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患者。剂量低于1 Gy时少数会出现轻微症状,剂量在1~10 Gy时,会出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剂量超过10 Gy,会出现高致死率[2]。而长期接受超剂量的全身或局部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病,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功能受损等。此外,辐射还能直接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诱发孕妇流产、不育、畸胎、儿童发育不足等[3]

    抗辐射药物是指在辐射前或后给予药物预防或治疗,可减轻或修复辐射损伤的药物。现有的抗辐射化学合成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含硫化合物和激素类药物[5],因其毒副作用较大而应用受限,近年来天然产物因其毒副作用小、多成分多靶点的独特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认为抗辐射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辐射损伤可破坏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导致DNA碱基破坏、DNA分子间交联、DNA双链或单链断裂、糖基破坏等。此外,辐射还可导致细胞周期改变以及DNA合成抑制,直接影响细胞增殖。抗辐射天然产物可通过减轻或抑制辐射致细胞周期的缩短,避免或修复DNA损伤而起辐射防护作用。

    人体产生的80%自由基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辐射可引起水分子生成强活性的氧化自由基,主要包括·OH、${\rm{O}}^-_2 $、H2O2、·NO等,其中,·OH氧化性最强,可导致组织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物[6]。人体由于自由基的产生造成的破坏主要有3个方面:破坏细胞膜;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如自由基和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导致DNA主链断裂或碱基破坏,通过氧化性降解使得多糖链断裂,形成脱氢自由基,破坏细胞膜上的多糖结构[7]。现代研究表明,大多数抗辐射天然产物具有清除多种自由基作用,能降低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

    辐射主要损伤骨髓、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以及淋巴细胞等。崔玉芳等[8]发现辐射对免疫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早期损伤严重和后期恢复缓慢。在辐射早期脾脏T、B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减少,丝裂原反应明显降低,而在受照射1年后,小鼠的免疫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正常水平相比仍较高,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仍未恢复。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等是抗辐射损伤的有效途径。

    造血组织是辐射的敏感组织,机体受到辐射后,造血细胞会出现功能低下甚至死亡现象,其中,造血干细胞、粒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是辐射攻击的主要靶细胞,外周血细胞的数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其形态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1]。因此,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白细胞增殖,修复骨髓造血功能等有助于保护造血系统,修复辐射损伤。

    天然多糖包括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它们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抗炎、抗疲劳、抗衰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9]。关于多糖的抗辐射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多糖的抗氧化,对造血系统的保护,引起免疫系统的效应增强以及诱导产生某些细胞因子等作用有关。

    3.1.1   植物多糖

    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多糖有较为显著的抗辐射作用,能提高辐射诱导损伤的防护能力,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损伤。其辅助保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机制复杂,一般推测与其修复DNA损伤、消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10]。张乃珣等[11]研究发现,酸性黑木耳多糖(AAP)和红松球果多酚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对体内DNA造成的损伤,显著提高对60Co γ射线诱导氧化损伤的防护能力。此外,白海娜等[12]发现原花青素与黑木耳多糖(AAP-4)同样有协同防护辐射诱导氧化损伤的作用。徐俊杰等[13]研究山药多糖对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致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正常动物组与辐射损伤组相比,不同剂量(200、400、800 mg/kg)的山药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指数和血清IgG水平,并降低血清IL-4水平。表明山药多糖能明显改善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损害。胡淼等[14]报道,预先给药黑大蒜多糖(150~600 mg/kg)可减轻X射线辐射对小鼠免疫器官和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提高脾脏的代偿性造血增殖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水平,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Zhang等[15]发现大黄多糖(RTP)通过调控Nrf2及其下游蛋白HO-1,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从而显著改善辐射诱导的肠道损伤。

    3.1.2   动物多糖

    国内外学者从动物体内提取出不同种类的多糖,尤其是海洋动物,如虾蟹动物的甲壳质、河蚌多糖、鲍鱼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辐射等生物活性[16]

    3.1.3   微生物多糖

    研究发现微生物中,尤其生活在高压、高辐射环境中的藻类,其多糖有着较为特殊的结构与生理特性,大多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Kim等[17]在探讨低分子量岩藻多糖(LMF)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时发现,持续15周的中高剂量(2.0、1.0 mg/cm2)LMF治疗可对受到中波紫外线照射的小鼠光老化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皱纹形成,皮肤水肿以及中性粒细胞在光老化病灶上的聚集。杨凯业等[18]报道称铁皮石斛多糖、褐藻多糖、灵芝多糖、竹荪多糖在50 mg/L的质量浓度下的复合作用可抑制紫外线辐射诱导的皮肤细胞光老化作用。

    植物多酚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花色苷类和酚酸类。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能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从而起到辐射防护作用[19]

    Lekmine[20]等评价用阿尔及利亚南部特有植物Astragalus gombiformis Pomel地上部分制备的丁醇提取物的药理活性,采用防晒系数(SPF)等评价Astragalus gombiformis Pomel的光保护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提取物(SPF=37.78±0.85,SPF值>30的皮肤保护产品被认为是有效的紫外线辐射过滤器)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推测主要与其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主要为水飞蓟素、迷迭香酸、槲皮苷和山柰酚)的紫外吸收能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有关,具有潜在的辐射防护能力。

    3.2.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天然产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调控炎症介质的调节酶或转录因子,通过与DNA的相互作用影响氧化应激,增强基因组稳定,具有神经保护和辐射保护作用[21]

    金银花素(5,7-二羟基黄酮)是从蜂胶、蜂蜜和几种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Mansour等[22]发现给药金银花素(50 mg/kg)可提高受5 Gy红外线照射雄性Wister大鼠大脑中丙二醛(MDA)水平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这提示金银花素具有辐射致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Kale等[23]通过组织病理评估,显示槲皮素可显著减少辐射诱导的神经元变性和炎症浸润,揭示了槲皮素对辐射致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Li等[24]证实芹菜素(4′,5,7-三羟基黄酮)能够一定程度上修复UVB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s)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的异常突变,从而抑制HEKs细胞凋亡和坏死,表明芹菜素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的HEKs具有新型的保护作用。Prasad等[25]报道水飞蓟宾(silibinin)可以防止中波紫外线诱导的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通过增加抑癌基因p53水平进而促进DNA修复和(或)启动受损细胞的凋亡。

    曲克芦丁(TRX)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茶叶、咖啡、谷类食品、各种水果和蔬菜中,具有抗辐射作用,Panat[26]对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抗细胞凋亡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TRX能清除超氧物、NO和其他模型稳定的自由基,从而保护受辐照的细胞。

    有些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绿茶、吃一个橘子,就可以帮助“电脑族”们抵御计算机辐射[27]。而儿茶素类化合物作为茶叶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辐射作用。茶树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8种单体。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生理活性较为突出,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细胞凋亡活性,可预防不同刺激对组织的损伤。Korystova等[28]研究发现在对辐射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损伤的预防作用中,发现红茶比绿茶更加有效,即使浓度低于1 g/100 ml的红茶也能够有效预防红外线对主动脉造成的损伤。红茶中的儿茶素含量明显低于绿茶,但两种茶中的黄酮醇含量几乎相等。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增加大鼠主动脉的氧化应激,而黄酮醇可降低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因此,红茶药效的提高是由于儿茶素含量的降低使黄酮醇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大程度地得到发挥所致。

    3.2.2   酚酸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系指具有多羟基的芳香羧酸类化合物,主要以糖、酯以及有机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化合物能够清除体内多种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潜在的辐射防护作用。

    Milton等[29]报道,鱼腥草细胞培养物的甲醇提取物因细胞产生酚类次生代谢物而具有潜在的光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鱼腥草细胞的甲醇提取物(310~2500 g/ml)能够显著提高受紫外线照射的3T3-Swiss白化成纤维细胞活力。提取物的LC-MS化学分析表明,其总酚和总酚酸含量(主要为没食子酸和毛蕊花苷)较高,具有特征的紫外吸收峰(第一和第二波段的峰值分别为294和330 nm),能够抵消紫外线对皮肤的有害影响。

    Abozaid等[30]报道肉桂酸纳米颗粒可作为一种辐射诱导胰腺炎的氧化还原信号通路的调节剂,首先用I-精氨酸和γ射线诱导大鼠患急性胰腺炎,口服肉桂酸纳米颗粒(CA-NPs)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均降低。同时,胰腺组织的MDA水平显著降低,谷胱甘肽的消耗显著恢复,caspase-3水平降低,可明显改善胰腺组织损伤或凋亡。因此,肉桂酸纳米颗粒对辐射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潜力。Liu等[31]研究发现姜黄素(Cur)对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光老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Zhang等[32]发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uin1 (Sir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可减轻炎症损伤)减轻辐射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周瑞芳等[33]研究表明,丹酚酸B可减轻γ射线辐射诱导的造血系统损伤和骨髓细胞的DNA及蛋白质的减少,恢复小鼠免疫系统的辐射损伤,具有显著的抗γ射线辐射作用。

    3.2.3   花色苷

    花色苷是花青素和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种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起到保护植物抗氧化的作用。其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能力可防护不同射线辐射,能够发挥独特的生理效应。

    Fernandes等[34]发现花色苷家族成员(矢车菊色苷、锦葵色苷及其衍生色素)具有促进皮肤维持健康的活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化合物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菌株的生长繁殖,减少HEKs和HDF活性氧的产生,抑制皮肤降解酶的活性且无细胞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紫外线过滤作用。

    Targhi等[35]研究黑桑花色苷对大鼠肝组织和骨髓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以 60Co γ射线远距放射(3 Gy和6 Gy)建立大鼠辐射损伤模型,随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黑桑花色苷,结果显示黑桑花色苷可降低大鼠肝脏MDA和SOD的水平,降低γ射线照射对大鼠骨髓细胞和肝脏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有潜在的辐射保护作用。

    皂苷(saponin)类化合物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存在于人参、桔梗、刺五加等许多中草药中,在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人参皂苷的抗辐射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与其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有关[36]

    Wen[37]等研究黄芪甲苷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早衰的抗光老化作用,结果显示黄芪甲苷不仅能通过激活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胶原-I的降解,还通过激活细胞自噬增加胶原-I的积累,从而保护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细胞,表明黄芪甲苷在抗光老化治疗中的潜在优势。

    Wang等[38]分析柴胡皂苷-d (SSd)对肝癌细胞自噬活性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SSd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促进肝癌细胞自噬,增加辐射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并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为肝癌的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Kim等[39]研究知母皂苷A-III(TA-III)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HEKs和HDF侵袭效应的保护作用时发现,TA-III在非细胞毒性剂量下(50 nmol/L)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原代皮肤细胞的侵袭,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COX-2在HEKs中的过度表达,表明其具有光保护剂的开发潜力。

    除了上述多糖类、多酚类以及皂苷类化合物,天然产物中的许多其他化合物同样具有良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包括维生素类、蛋白类、无机成分、稀有元素等。

    Rostami等[40]研究发现预先摄入硒和维生素E能够对X射线辐射引起的遗传损害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段一凡等[41]报道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HEK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Jaisin等[42]研究发现胡椒碱(10~40 µmol/L)预处理可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减弱HEKs的细胞毒性并且抑制其凋亡。这提示胡椒碱的抗炎作用能保护HEKs免受中波紫外线辐射的损伤,可作为一种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炎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辐射损伤的防护,抗辐射药物的寻找也变得十分紧迫。而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来源的药物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作为抗辐射药物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但是抗辐射天然产物的筛选方法耗时耗力,因此建立高通量、高专属性的抗辐射天然产物筛选方法意义重大。此外,对已有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抗辐射活性更高或毒副作用更小的衍生物以及提高抗辐射天然产物的提取纯化效率等皆是未来抗辐射天然产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图  1  肝苏颗粒TLC色谱图

    1. 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 GSKL-1~GSKL-15. 15个批次肝苏颗粒供试品

    图  2  肝苏颗粒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 HPLC 色图谱

    A.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 B.肝苏颗粒样品; C.80%甲醇溶剂

    表  1  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
    编号
    样品中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
    GSKL-100.960.951.9306102.17100.760.66
    0.951.9102100.02
    0.951.9146100.48
    0.951.9162100.65
    0.951.9162100.65
    0.951.9156100.59
    下载: 导出CSV

    表  2  15批肝苏颗粒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overline x $±SD)

    样品编号含量(mg/袋)
    GSKL-117.87±0.13
    GSKL-219.02±0.07
    GSKL-319.19±0.40
    GSKL-418.67±0.14
    GSKL-518.37±0.07
    GSKL-618.84±0.08
    GSKL-718.00±0.01
    GSKL-815.99±0.02
    GSKL-917.17±0.01
    GSKL-1017.31±0.03
    GSKL-1117.50±0.02
    GSKL-1220.93±0.16
    GSKL-1320.12±0.16
    GSKL-1415.30±0.06
    GSKL-1517.46±0.08
    下载: 导出CSV
  • [1] 郑洋, 王佳慧, 赵铁建.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31):47-5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87.
    [3] 谢君. 肝苏颗粒对肝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4] 谢君, 谢晓芳, 李梦婷, 等. 肝苏颗粒对胆总管阻塞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病理损伤的影响[J]. 中药与临床, 2018, 9(2):48-51.
    [5] 谢君, 谢晓芳, 代良萍, 等. 肝苏颗粒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病理损伤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8):117-123.
    [6] 高占华. 肝苏颗粒的保肝降酶及退黄作用临床效果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 36(1):42-44.
    [7] 胡淑华, 冯佩璐, 江雪, 等. 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6):1506-1509.
    [8] 李毅, 赵川, 杨凤. 肝苏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 31(8):1209-1212.
    [9] WANG A Q, LI M X, HUANG H M, et al. A review of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for hepatoprotection: traditional use,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clinical trials[J]. J Ethnopharmacol,2020,251:112569. doi:  10.1016/j.jep.2020.112569
    [10] WANG A Q, LIN L G, WANG Y T.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a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view[J]. Am J Chin Med,2015,43(4):601-620. doi:  10.1142/S0192415X15500378
    [11] ZHOU F Y, WANG A Q, LI D, et al. Pinocembrin from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suppresse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ctivation through a unified SIRT3-TGF-β-Smad signaling pathway[J]. 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8,341:38-50. doi:  10.1016/j.taap.2018.01.009
    [12] SUN Z L, ZHANG Y Z, ZHANG F, et 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through multicomponent qualification and fingerprint, chemometric, and antihepatocarcinoma analyses[J]. Food Funct,2018,9(7):3807-3814. doi:  10.1039/C8FO00754C
  • [1] 张岩, 李炎君, 刘家荟, 邓娇, 原苑, 张敬一.  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6-29, 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4
    [2] 姚小静, 计佩影, 陆峰, 施国荣, 傅翔.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尿液中曲马多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85-18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72
    [3] 肖农, 陆诗依, 唐文雅, 居敏俐, 徐刚锋, 杨明华.  中成药微生物计数法前处理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4
    [4] 吴海韵, 杨甜, 张弛, 梁文仪, 苏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7
    [5] 余小翠, 王习文, 张贵英, 徐君伟, 祝雨薇, 胡丹.  麝香接骨胶囊的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59
    [6] 陈方剑, 赵娟娟, 叶侃倜, 孙煜昕, 刘继勇, 杨骏.  血通胶囊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2-86, 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3
    [7]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8] 杨念, 张博乐, 张俊霞, 张振强.  一种中药组合物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08-511, 51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8
    [9] 修建平, 杨朝爱, 刘禧澳, 潘乾禹, 韦广旭, 王卫星.  全反式维甲酸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机制探索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291-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54
    [10] 陈金涛, 乔子婴, 马明华, 张若曦, 王振伟, 年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芪清疏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71-47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4
    [11]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12] 张晶晶, 索丽娜, 郑兆红.  8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7-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2039
    [13] 陈方剑, 骆锦前, 王志君, 胡叶帅, 孙煜昕, 宋洪杰.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402-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14]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谢志, 贾文彦, 尹东锋.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95-5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9
    [15]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6] 赖立勇, 夏天爽, 徐圣焱, 蒋益萍, 岳小强, 辛海量.  中药青蒿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03-210, 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1012
  • 加载中
图(2)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132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18
  • 修回日期:  2022-09-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1-28
  • 刊出日期:  2022-11-25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C1711000)
    作者简介:

    陶朝阳,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Tel: 0891-6858350,Email: taozhaoyang73@163.com

    通讯作者: 孙连娜,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品质评价,Tel: 021-51322211, Email: sssnmr@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摘要:   目的  建立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方法  以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改进肝苏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280nm检测波长,建立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  采用所建立的TLC方法鉴别肝苏颗粒时,特征斑点分离度良好、清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在2.4~240 µ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6%,RSD为0.66%,准确度良好。  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和 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肝苏颗粒质量控制的提高标准。

English Abstract

郭芷君, 丁绪银, 李竺蔓, 马云鹏, 王燕, 于雪梅, 张闽, 徐峰.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6): 540-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45
引用本文: 陶朝阳, 史鹏杰, 周鑫, 孙连娜.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6): 546-54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GUO Zhijun, DING Xuyin, LI Zhuman, MA Yunpeng, WANG Yan, YU Xuemei, ZHANG Min, XU Feng.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urine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orbid with depressio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6): 540-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45
Citation: TAO Chaoyang, SHI Pengjie, ZHOU Xin, SUN Lianna.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improvement for Gansu granule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6): 546-54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 肝苏颗粒是由苗药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加工制成的单方制剂,1998年被列为基本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1],目前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下称《部颁标准》)[2]。近年来对肝苏颗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与临床研究,药理研究表明肝苏颗粒对CCl4致化学性、胆管阻塞性和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均有治疗作用,可明显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肝功能和减轻肝脏纤维化[2-4];临床上,明确了采用肝苏颗粒联合西药共同作用,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保肝降酶、退黄上均具有高于单用西药的治疗效果[5-8],但对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较少,鉴于《部颁标准》发布时间久远,随着研究进展及分析技术与设备的进步,应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标准,以保证制剂稳定、临床用药安全。

    •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紫外检测器、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美国Agilent 公司);XS105DU 电子天平、XS104电子天平(梅特勒公司);HSW-24 四孔水浴锅、SY-360H超声仪(上海诚献仪器设备有限公司);DHG-9053A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L-I-15台式封闭电炉(天津恒瑞科教仪器有限公司);ATS 4全自动点样仪(瑞士CAMAG公司)。

    • 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为本课题组分离纯化而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纯度均大于98%;15批含糖型肝苏颗粒均由四川古蔺肝苏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90401、190402、190403、190404、190405、190406、190407、190408、190409、190410、190411、190412、190111、190119、190123,分别编号为GSKL1~GSKL15,规格:9g/袋);乙腈、甲醇、甲酸均为色谱纯,水为杭州娃哈哈纯净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取肝苏颗粒适量,研细(过3号筛),取1.0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10 ml 80%甲醇,称定重量,超声提取15 min(功率350 W,频率53 kHz),取出放至室温,用80%甲醇补足失重,摇匀,过0.45 µ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置于容量瓶,加入80%甲醇定容至刻度线,制成每1 ml含乔松苷1 mg的标准品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5 µl、对照品溶液2 µ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7∶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365 nm)下检视。根据图1显示,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

      图  1  肝苏颗粒TLC色谱图

    •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8%→30% A;10~17.5 min,30%→ 34.5% A;17.5~20 min,34.5%→90% A;检测波长:280 nm(紫外检测时间20 min);柱温:30 ℃;流速:1.0ml/min;进样量:10 μl。

    • 取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24 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

    • 取肝苏颗粒适量,研细(过3号筛),取粉末1.0 g,精密称定,置100 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 ml 80%甲醇溶液,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 min,取出放至室温,用80%甲醇补足失重,摇匀,取样过0.45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 取提取溶剂80%甲醇与对照品储备液、样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 µl,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2。根据结果,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分离效果良好,分离度大于1.5,理论塔板数不低于7700。

      图  2  肝苏颗粒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 HPLC 色图谱

    • 量取对照品储备液(240µg/ml)适量,依次用80%甲醇稀释成240、120、60、24、4.8、2.4µg/ml,以进样质量为横坐标 (X) ,峰面积为纵坐标 (Y) 进行回归,得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标准曲线为:Y=2323.5748X+2.0537,r= 0.9999,表明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在2.4~240 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40µg/ml)10µl,在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平均峰面积RSD为0.1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取肝苏颗粒(GSKL-10),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测定峰面积,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峰的平均峰面积为1789.29,RSD为2.1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取肝苏颗粒(GSKL-10),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0、4、8、12、24 h进样,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平均峰面积为1788.29,RSD为0.6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 分别称取肝苏颗粒(GSKL-10)6份已知含量的样品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按照接近 1∶1 的量计算所需添加的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加入到样品中,按“2.2.3”项下方法平行制成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 10 μl,记录峰面积,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6%,RSD 为 0.66%,说明该方法准确度较好,计算结果见表1

      表 1  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
      编号
      样品中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
      GSKL-100.960.951.9306102.17100.760.66
      0.951.9102100.02
      0.951.9146100.48
      0.951.9162100.65
      0.951.9162100.65
      0.951.9156100.59
    • 分别取每批肝苏颗粒适量,研细(过3号筛),取粉末1.0 g,精密称定,按“2.2.3”项下的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每批样品平行制备2份,每份进样3次,进样量10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 2  15批肝苏颗粒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overline x $±SD)

      样品编号含量(mg/袋)
      GSKL-117.87±0.13
      GSKL-219.02±0.07
      GSKL-319.19±0.40
      GSKL-418.67±0.14
      GSKL-518.37±0.07
      GSKL-618.84±0.08
      GSKL-718.00±0.01
      GSKL-815.99±0.02
      GSKL-917.17±0.01
      GSKL-1017.31±0.03
      GSKL-1117.50±0.02
      GSKL-1220.93±0.16
      GSKL-1320.12±0.16
      GSKL-1415.30±0.06
      GSKL-1517.46±0.08
    • 肝苏颗粒目前没有被中国药典收录,仅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中,其中将槲皮素作为薄层鉴别项下的主要成分,但是槲皮素的含量较低,且专属性较差。按照部颁标准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方法较为繁琐且样品浓稠不易展开。本研究结合前期关于肝苏颗粒活性成分的报道[9-12],选择了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为特征成分进行薄层鉴别。在本实验中,综合考察了供试品的点样体积(2 µl、5 µl)对薄层展开的影响,发现样品点样量5 µl、对照品点样量2 µl并点成条带状,视检结果最佳。为了进一步考察薄层鉴别的适用性,本研究还对实验室温度(4 ℃、22 ℃)、湿度(30%、70%)以及不同品牌硅胶板(MachereyNagel牌、黄海牌、银龙牌)进行了考察,发现本实验建立的肝苏颗粒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较好,可以更好的实现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

    • 文献研究发现,乔松素-7-O-β-D-葡萄糖在肝苏颗粒中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其作为肝苏颗粒的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同时,在确定含量测定成分的基础上,为了充分获得肝苏颗粒中的乔松素-7-O-β-D-葡萄糖的含量,本研究对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方法(超声、回流)、提取溶剂(水、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提取料液比(1∶25、1∶50、1∶100)及提取时间(0.25、0.5、0.75 h)等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采用80%甲醇(1∶25)超声提取0.25 h作为肝苏颗粒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本研究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待测成分进行了全波长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待测成分在280 nm波长处均有较强吸收,基线较平稳,分离度较好,且测定不受杂质的干扰,故最终选择280 nm作为检测波长。本研究考察了2种流动相体系(乙腈-水、甲醇-水)对色谱峰峰形的影响,发现乙腈-水系统能够实现乔松素-7-O-β-D-葡萄糖的分离度,但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拖尾现象。通过对乔松素-7-O-β-D-葡萄糖结构的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因此在水相中添加酸(0.5%甲酸)会大大改善乔松素-7-O-β-D-葡萄糖拖尾的现象,故选择乙腈-0.5%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当然,在本研究中还对肝苏颗粒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的含量测定的耐用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外标一点法分别对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Atlantis®T3 (4.6 mm×250 mm,5µm)、DikmaDiamonsilC18 (4.6 mm×250 mm,5µm)]、不同柱温(20、25、30 ℃)、不同流速(0.8、1.0、1.2ml/min)进行考察,发现均能够满足乔松素-7-O-β-D-葡萄糖的含量测定,说明本研究建立的乔松素-7-O-β-D-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综上,本文建立的肝苏颗粒薄层鉴别及乔松素-7-O-β-D-葡萄糖含量测定的方法,解决了现行标准中供试品制备繁琐、指标性成分含量低且专属性差的难点,具有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和稳定有效的特点。综合考虑测定结果及肝苏颗粒制备过程中该成分的转移率,拟定本品每袋含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C21H22O9)计,不得少于12.0 mg,可用于肝苏颗粒药品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