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陈方剑 骆锦前 王志君 胡叶帅 孙煜昕 宋洪杰

王新霞, 刘祉君, 吕磊, 张爽, 高守红. 鬼针草降压作用研究及展望[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21
引用本文: 陈方剑, 骆锦前, 王志君, 胡叶帅, 孙煜昕, 宋洪杰.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402-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WANG Xinxia, LIU Zhijun, LYU Lei, ZHANG Shuang, GAO Shouhong.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from Bidens pilosa L. and i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21
Citation: CHEN Fangjian, LUO Jinqian, WANG Zhijun, HU Yeshuai, SUN Yuxin, SONG Hongji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flavonoids in Ganmao’an granules by HPLC-MS/M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9): 402-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方剑,硕士研究生,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物新制剂新技术研究,Tel:17321310127,Email:ngchenfangjian@126.com

    通讯作者: 宋洪杰,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制剂质量控制,Email:h_jsong@126.com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flavonoids in Ganmao’an granules by HPLC-MS/MS

  •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MS/MS方法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成分含量。  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150 mm×4.6 mm,5 μm,100 Å),流动相为甲醇(A)-0.1 %甲酸(B),梯度洗脱(0~20 min,35% A;20~40 min,45% A),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 ℃;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源(ESI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5种黄酮检测的离子对:芦丁m/z 609.1→300.1、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m/z 463.0→300.1、槲皮素m/z 301.0→151.0、木犀草素m/z 285.0→132.9。  结果  5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63 %~102.81 %之间,RSD范围在0.67 %~2.07 %。10 批感冒安颗粒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2.23~479.83、0.291~1.825、11.44~20.54、6.32~18.41、3.46~6.51 μg/g。  结论  建立的HPLC-MS/MS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合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等临床疾患的重要诱因。其中,自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类型的90%以上[1],目前针对自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仍是对症降压治疗,而因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依然无法避免。据此,积极地寻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的降血压药物是目前研究高血压病的重点。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利用中草药降压也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在中药治疗低副作用的特点下,广大患者对使用以植物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兴趣增强[2, 3]

    中药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是一种菊科植物,属于鬼针草属,广泛分布于全国。,又名鬼钗草、鬼菊花、婆婆草等。《本草拾遗》中记载,鬼针草味苦、性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目前,国内对鬼针草的应用多集中于抗菌、抗溃疡、止血以及治疗烧伤等方面[4, 5],随着其在临床上不断扩大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研究证明鬼针草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6]

    通过查阅鬼针草的相关文献可知[7],鬼针草作为常见中药材,主要分为羽叶鬼针草(Bidens maximowicziana Oett.)、柳叶鬼针草(Bidens cernua L.)和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L.)DC.)3种。羽叶鬼针草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柳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现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虽鬼针草种类不同,但功能相似,都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其中,《常用中草药手册》[8]中记载鬼针草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中药辞典》[9]中认为鬼针草还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此外,《中华药海下》、《土单验方中草药汇编》等均记载鬼针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效[10, 11]

    中医是一种集辨证论治为一体的治疗观念,致力于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现已逐步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当利尿药用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明显促进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据此,认为鬼针草清热燥湿、利尿消肿等作用可能与鬼针草在临床研究中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有关。

    近年来,鬼针草被发现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3, 12],高血压患者服用此药后,可使血压降低。而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水平。且有文献指出,鬼针草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的植物,无明显毒性作用[13]

    临床上,将鬼针草用于降压治疗时,发现其降血压效果安全可靠,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降压同时带来的副作用[14]。有文献显示[15],在给家兔注射鬼针草提取液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脉压略增大,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不变,进一步说明鬼针草的降压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郑梅生等[16]通过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大鼠服用鬼针草提取液,发现当给药90 min后,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最为明显。且实验还通过鬼针草急性毒性实验检测鬼针草对大鼠的毒性,结果表明鬼针草使用较安全,无毒性作用。有临床报道[17],用银海双钩鬼针草汤治疗240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令人满意,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李庆东等[18]通过对32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悦年片(100%鬼针草提取物压片)不但对患者有降压作用,而且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作用。周志彬、沙静姝等[19, 20]通过临床实验对悦年片进行观察,实验显示悦年片抗原发性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9.9%,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等的治疗亦取得较好的结果。

    不仅鬼针草单味药对降压有一定疗效,而且一些研究也根据鬼针草的作用特点,对鬼针草降压相关的中药复方进行研究。孙阳等[21]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治疗组(鬼针草复方颗粒剂)和对照组(鬼针草复方颗粒模拟剂)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物指标,验证了复方鬼针草颗粒剂作用于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且在治疗组中未发现鬼针草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以鬼针草为君药的降压益肾颗粒衍生于补肾阴名方六味地黄汤,该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压、降脂等作用且能够有效的保护肾脏[22]。又有中医利用五草降压汤(鬼针草 30 g,夏枯草30 g, 益母草 15 g,五叶草 30 g,车前草 20 g)治疗高血压,亦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23]

    为进一步对鬼针草起治疗作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酚类、挥发性成分以及氨基酸等。采用化学成分数据库构建-液质数据采集-数据库检索-质谱数据验证的方法鉴定鬼针草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了鬼针草中的28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含黄酮类和有机酸类[24]。鬼针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为丰富,仅其叶中的含量就高达5%,其主要包含查尔酮类、黄酮醇类、噢瞬类等[25]。其中研究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3,3'-二甲醚7-0-β-D-葡萄糖苷和奥卡宁 7-O-β-D-(2",4",6"-三乙酰)-葡萄糖苷等。另外,研究人员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鬼针草化合物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出6种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奎尼酸、原儿茶酸、2,3,4-三羟基异戊酸-2,3,5-二[1-O-(5-咖啡酰)喹宁酸基]-4-咖啡酰喹宁酸、对羟基桂皮酸[26]

    鬼针草中还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在其各部位中,以茎中所含的挥发油含量最高,达97.81%[27]。含量较高的挥发油类化合物为石竹烯(15.68%~ 16.62%)、(Z)-1,11-十三二烯-3,5,7,9-四炔(19.41%~37.16%)等[7]。鬼针草叶的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α-蒎烯(14.7%)、ε-石竹烯(13.5)和α-辛烯,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28]。鬼针草中还含有生物碱、鞣质、皂苷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显示良好的药理活性[29]。但目前关于鬼针草相关成分的研究仍相对较为欠缺。因而加强对鬼针草药用成分的进一步探究,对开发鬼针草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了鬼针草的抗压作用,但鬼针草的抗高血压的药理学机制尚未明确。众所周知,黄酮类化合物有广谱的药理活性[30]。有研究表明[31],黄酮类物质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其对血压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②抑制交感神经活动。③对血管内皮素(ET)的抑制作用。④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⑤激活钾通道的开放以及阻滞钙离子通道。圈号6改善心血管重构。

    Larson AJ等[32]评估了鬼针草的乙酸乙烯酯提取物对非特异性NO抑制剂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保护作用,证实鬼针草的抗高血压作用可能是由于槲皮素3,3'-二甲醚7-0-β-D-葡萄糖苷的作用。阮氏香江等[33]进一步证实了鬼针草水提物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诱导的高血压大鼠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NO的产生,减少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血浆中内皮素Ⅰ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有关,对高血压大鼠心率无显著影响。

    有研究者[14, 15]通过给健康家兔注射新鲜鬼针草提取液,观察到家兔血压下降,当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干预后,家兔血压上升,进而证明鬼针草的降压作用与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无关,而是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而降压。Chen等[34]体外评估了鬼针草的活性物质并发现其通过抑制肾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此外,鬼针草提取物还能够降低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升高[35]。目前的研究结果还证实[36-38],鬼针草能够在肝脏和儿童体内调节脂质的分布,对抗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并改善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内皮功能,这些结果也可能是由于黄酮类成分的作用。

    还有部分研究者提出鬼针草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上调上皮表型,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进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39]。此外,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鬼针草对高血压所引发肾损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防止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肾间质的过度堆积,维持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平衡,遏制高血压肾损害、肾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从而达到逆转肾纤维化的目的,为高血压肾损害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40]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但也因此使得中药开发和研究的难度大大增加。当中药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调控,这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中药鬼针草作为中国的国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药品来源较为广泛,全草均可入药,毒副作用少、价格便宜,易于采集和贮存,所含的化学成分新颖,因而使用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病可大大降低成本,能够减轻广大基层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能够坚持连续用药,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但目前鬼针草尚未得到广泛利用。虽然近几年关于鬼针草降压的临床应用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然而对其作用成分、作用机制、制剂等的研究还比较浅显,很多应用也只是作为经验方流传于民间。因此,加强对鬼针草等天然中草药的研究开发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对鬼针草的现代化研究,深入探究其药效学物质基础,阐明其作用机制,是开发鬼针草的基础工作。同时,规范鬼针草的临床应用,加强对鬼针草剂型的研究,借鉴西药的给药理论与技术,开发出适合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的剂型和给药方式也是鬼针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除此之外,复方是中药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对其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等问题。目前,关于鬼针草作为中药的降压复方虽有研究,但亦存在对其起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还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加强对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将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类归纳,寻找不同活性成分在不同状态下的作用规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活性物质之间在不同状态下的相互协同、拮抗、叠加等的作用,从而使鬼针草从理论基础到临床治疗的研究都得到现代化的发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大对鬼针草药用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对有效成分进行鉴定以及定量分析的研究,深入探讨鬼针草降压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新的有效的降压中药提供新的思路。

  • 图  1  感冒安颗粒提取液5 种黄酮成分的MRM色谱图

    A. 芦丁的MRM色谱图;B.金丝桃苷、异槲皮素的MRM色谱图;C.槲皮素的MRM色谱图;D.木犀草素的MRM色谱图;1.芦丁;2. 金丝桃苷;3.异槲皮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

    表  1  5种黄酮成分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

    黄酮化合物 线性方程 相关系数
    r
    线性范围
    (ng/ml)
    检测限
    (ng/ml)
    定量限
    (ng/ml)
    芦丁 Y=24 527X–162.17 0.999 7 250~8 000 0.025 0.50
    金丝桃苷 Y=34 123X1.7381 0.999 1 2~80 0.005 0.01
    异槲皮苷 Y=29 935X+1 597.80 0.999 1 30 ~2 000 0.02 0.50
    槲皮素 Y=19 667X+370.71 0.999 2 20~700 0.02 0.10
    木犀草素 Y=33 076X–177.98 0.999 7 12~200 0.005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批号感冒安颗粒含量测定结果($\bar x $±s, n=3)

    批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
    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
    110418479.83±1.990.410.855±0.0040.4920.54±0.251.2314.83±0.050.313.46±0.061.70
    110704198.98±3.011.520.596±0.0061.0511.79±0.201.6815.31±0.130.864.51±0.010.19
    11102532.23±0.260.830.993±0.0121.2613.31±0.000.026.53±0.040.555.15±0.081.58
    11112169.18±1.031.510.499±0.0061.2613.36±0.211.568.04±0.141.695.65±0.071.19
    11113067.53±0.270.400.533±0.0081.5713.36±0.211.547.48±0.121.625.42±0.061.15
    111221275.38±3.611.310.291±0.0020.7311.44±0.020.2115.74±0.020.146.51±0.020.24
    120131264.55±0.510.191.825±0.0120.6820.29±0.040.1713.66±0.021.523.78±0.010.26
    120201239.19±1.550.650.593±0.0101.7618.95±0.060.3318.41±0.211.163.86±0.030.81
    120207109.20±2.141.970.503±0.0040.8318.00±0.211.166.72±0.081.224.21±0.020.37
    120214108.93±0.590.540.461±0.0020.4517.67±0.100.016.32±0.081.194.73±0.010.1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5种黄酮化合物的质谱检测参数

    黄酮化合物母离子产物离子碰撞电压
    U/ V)
    碰撞能量
    U/ eV)
    芦丁609.1300.119038
    金丝桃苷463.0300.117025
    异槲皮苷463.0300.117025
    槲皮素301.0151.013019
    木犀草素285.0132.915037
    下载: 导出CSV
  • [1] NACHBAGAUER R, PALESE P. Is a Universal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Possible? Annu Rev Med[J]. 2020, 27(71): 315-327.
    [2] XIONG Y B, LI N X, DUAN N F,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influenza: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J]. Front Pharmacol, 2020, 11:575803. doi:  10.3389/fphar.2020.575803
    [3] PENG Y Y, CHEN Z, LI H M,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for influenz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Front Pharmacol, 2022, 13:848770. doi:  10.3389/fphar.2022.848770
    [4] YANG M R, WANG Y, YUE Y M,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s effective agents against influenza virus-induced pneumonia[J]. Biomedecine Pharmacother, 2022, 153:113523. doi:  10.1016/j.biopha.2022.113523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30.
    [6] WANG Z Y, XIA Q, LIU X, et al.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quality control and future research of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a review[J]. J Ethnopharmacol, 2018, 210:318-339. doi:  10.1016/j.jep.2017.08.040
    [7] 冯颖, 何俊, 刘虹, 等. 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3):572-574. doi:  10.3969/j.issn.1008-0805.2013.03.023
    [8] 林闪闪, 王梦娇, 许金国, 等. 桑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3, 54(15):5112-5127.
    [9] 毛祈萍, 何明珍, 黄小方, 等.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紫苏化学成分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37(1):282-291,259.
    [10] PETRILLO A D, ORRÙ G, FAIS A, et al. Quercetin and its derivates as antiviral potential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Phytother Res, 2022, 36(1):266-278. doi:  10.1002/ptr.7309
    [11] MORIMOTO R, HANADA A, MATSUBARA C, et al. Anti-influenza A virus activity of flavonoids in vitro: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J]. J Nat Med, 2023, 77(1):219-227. doi:  10.1007/s11418-022-01660-z
    [12] KIM Y, NARAYANAN S, CHANG K O.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 by plant-derived isoquercetin[J]. Antiviral Res, 2010, 88(2):227-235. doi:  10.1016/j.antiviral.2010.08.016
    [13] LIU Z K, ZHAO J P, LI W C, et al. Computational scree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nti-influenza effects of quercetin and chlorogenic aci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Sci Rep, 2016, 6:19095. doi:  10.1038/srep19095
    [14] ZIMA V, RADILOVÁ K, KOŽÍŠEK M, et al. Unraveling the anti-influenza effect of flavonoid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luteolin and its congeners as potent influenza endonuclease inhibitors[J]. Eur J Med Chem, 2020, 208:112754. doi:  10.1016/j.ejmech.2020.112754
    [15] 袁文琳, 宋洪杰, 高鸿彬, 等. 正交试验法优选感冒安颗粒总黄酮提取工艺[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3(11):1272-1273.
    [16] 宋洪杰, 谢江, 高鸿彬, 等. 感冒安颗粒总有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 9(4):298-300. doi:  10.3969/j.issn.1671-2838.2009.04.013
    [17] 陈方剑, 宋洪杰, 高鸿彬, 等. 用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 12(6):427-430.
  • [1] 徐璐璐, 刘爱军.  丹参白术方“异病同治”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43-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27
    [2]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9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3] 向兴, 张慧卿, 张琪金, 刘银沁, 黄宝康.  飞机草中医药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19
    [4] 吴海韵, 杨甜, 张弛, 梁文仪, 苏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7
    [5] 江冼芮, 段雅倩, 刘畅, 张成中.  淫羊藿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60
    [6] 冯一帆, 严啸东, 张文彬, 李炳锋, 郭美丽.  菸花苷长期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7038
    [7] 乔方良, 蒋益萍, 夏天爽, 刘爱军, 赵凯, 辛海量.  对萼猕猴桃苷E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7001
    [8] 陈金涛, 乔子婴, 马明华, 张若曦, 王振伟, 年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芪清疏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71-47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4
    [9]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10] 张成中, 朱雪艳, 卜其涛, 王宏瑞, 黄宝康.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预测鸡骨草特征图谱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50-35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48
    [11]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12] 陈炳辰, 佟达丰, 万苗, 闫飞虎, 姚建忠.  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紫杉醇脂肪酸酯前药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41-3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82
  • 加载中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383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4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3-16
  • 修回日期:  2024-06-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9-20
  • 刊出日期:  2024-09-25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作者简介:

    陈方剑,硕士研究生,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物新制剂新技术研究,Tel:17321310127,Email:ngchenfangjian@126.com

    通讯作者: 宋洪杰,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制剂质量控制,Email:h_jsong@126.com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MS/MS方法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成分含量。  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150 mm×4.6 mm,5 μm,100 Å),流动相为甲醇(A)-0.1 %甲酸(B),梯度洗脱(0~20 min,35% A;20~40 min,45% A),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 ℃;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源(ESI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5种黄酮检测的离子对:芦丁m/z 609.1→300.1、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m/z 463.0→300.1、槲皮素m/z 301.0→151.0、木犀草素m/z 285.0→132.9。  结果  5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63 %~102.81 %之间,RSD范围在0.67 %~2.07 %。10 批感冒安颗粒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2.23~479.83、0.291~1.825、11.44~20.54、6.32~18.41、3.46~6.51 μg/g。  结论  建立的HPLC-MS/MS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合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English Abstract

王新霞, 刘祉君, 吕磊, 张爽, 高守红. 鬼针草降压作用研究及展望[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21
引用本文: 陈方剑, 骆锦前, 王志君, 胡叶帅, 孙煜昕, 宋洪杰. HPLC-MS/MS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量[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402-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WANG Xinxia, LIU Zhijun, LYU Lei, ZHANG Shuang, GAO Shouhong.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from Bidens pilosa L. and i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21
Citation: CHEN Fangjian, LUO Jinqian, WANG Zhijun, HU Yeshuai, SUN Yuxin, SONG Hongji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flavonoids in Ganmao’an granules by HPLC-MS/M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9): 402-40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30
  • 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其高毒力和突变率,该病毒仍然是对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多达65 万人死于季节性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1]。传统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导致的感染(如呼吸道肺炎和支气管炎)已成为中国临床上常规治疗策略,发挥了独特的医疗优势[2,3]

    感冒安颗粒是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拳参、桑叶、紫苏和荆芥等七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临床应用30 多年,具有疏散风邪,解表退热功能,其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已得到很好的临床验证,特别是在病毒感染初期的治疗效果尤其显著,但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清楚。目前,建立了TLC法对方中的板蓝根和连翘两味药材进行特征鉴别;同时对方中各药味的共有成分绿原酸和齐墩果酸也建立了TLC鉴别方法。在含量限度方面,则建立了制剂中连翘酯苷A的HPLC法。尽管这些获批的标准已用于制剂常规质量控制,但尚需进一步进行质量评价,以期更客观、准确地反映感冒安颗粒的临床疗效。

    由于中药复方复杂的化学成分,它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而实现的。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宿主免疫反应损伤(如细胞因子风暴所致的炎性损伤和ROS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的结果[2,4]。为了研究感冒安颗粒临床效果的药效物质基础,我们对组方各药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文献追踪,发现方中药味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如异槲皮苷、芦丁、木樨草素及木樨草苷等[5-9]。而黄酮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0,11]。异槲皮苷抑制流感病毒A和B的复制,与抗病毒药amantadine或者oseltamivir合用可抑制它们导致的耐药病毒出现[12]。槲皮素与流感病毒A H1N1(A/PR/8/34)的神经酰胺酶的结合与zanamivir相当,体内研究也证实了其抗流感病毒能力,可作为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先导化合物[13]。Zima研究认为木犀草素及其同源物是强效流感核酸内切酶抑制剂,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流感作用[14]。鉴于此,本研究在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基础上[15],采用HPLC-MS/MS方法建立5 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方法,不仅为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学,也为进一步研究感冒安颗粒防治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机制奠定物质基础。

    • Agilent Technologies 6410 Triple Quad LC/MS仪,配以Triple Quad B.02.01(B2043.12)数据处理软件(美国安捷伦公司);XS205DU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DL-720A超声波清洗器(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

    • 感冒安颗粒(本院院内制剂,批号110418、110704、111025、111121、111130、111221、120131、120201、120207、120214);芦丁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UV法测定,含量以92.5 %计,批号:100080-200707);金丝桃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含量以93.9 %计,批号:111521-201004);木犀草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1520-200504);槲皮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00081-200406);异槲皮苷对照品(成都曼斯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纯度>99.0 %,批号:MUST-10021901);甲醇为色谱纯;甲酸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 分别取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对照品各适量,用甲醇溶解,摇匀,各配制成500 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5种对照品贮备液适量,稀释成浓度如下:分别含芦丁0.25、0.50、1.00、2.00、4.00、6.00、8.00 μg/ml,金丝桃苷0.002、0.008、0.020、0.032、0.044、0.056、0.080 μg/ml,异槲皮苷0.03、0.10、0.25、0.45、0.65、0.95、2.00 μg/ml,槲皮素0.02、0.10、0.20、0.30、0.40、0.60、0.70 μg/ml,木犀草素0.012、0.026、0.040、0.054、0.082、0.096、0.200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 按已优化的黄酮提取方法进行[15]。取样品约0.5 g,精密称定,置量瓶中,加70 %甲醇35 ml,超声提取30 min,放冷,过滤,滤液加70 %甲醇溶液定容至50 ml,摇匀,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即得。

    • 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 18(4.6 mm×150 mm,5 μm,100 Å)色谱柱;甲醇(A)- 0.1 %甲酸(B)作为流动相,按0~20 min,35 % A;20~40 min,45 % A梯度洗脱。

      质谱条件:电喷雾负离子化(ESI)源:毛细管电压 3.0 kV;气体温度 350 ℃,气体流速 10 L/min,雾化气压 35 psi。多反应模式(MRM)监测。5种黄酮检测的离子对:芦丁m/z 609.1→300.1、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m/z 463.0→300.1、槲皮素m/z 301.0→151.0、木犀草素m/z 285.0→132.9。

    • 采用上述色谱条件,每个待测化合物对照品用70%甲醇溶液进行系列稀释,分别以信噪比(S/N)等于3和10确定各自的检测限和定量限。结果见表1

      表 1  5种黄酮成分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

      黄酮化合物 线性方程 相关系数
      r
      线性范围
      (ng/ml)
      检测限
      (ng/ml)
      定量限
      (ng/ml)
      芦丁 Y=24 527X–162.17 0.999 7 250~8 000 0.025 0.50
      金丝桃苷 Y=34 123X1.7381 0.999 1 2~80 0.005 0.01
      异槲皮苷 Y=29 935X+1 597.80 0.999 1 30 ~2 000 0.02 0.50
      槲皮素 Y=19 667X+370.71 0.999 2 20~700 0.02 0.10
      木犀草素 Y=33 076X–177.98 0.999 7 12~200 0.005 0.01
    • 精密量取“2.1.1”项下配制的5 种黄酮成分的对照品混合溶液,照“2.2”项下进样测定,记录各待测组分的峰面积积分值。横坐标为黄酮成分质量浓度(X,ng/ml),纵坐标为峰面积(Y),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表明5 种黄酮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批号120131),照“2.2”项下操作,进样,连续测定5 次和连续测定5 d,记录各待测组分的峰面积积分值,计算日内、日间RSD。结果显示,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09 %、1.42 %、1.69 %、0.86 %、1.27 %(n=5),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85 %、1.76 %、1.43 %、2.01 %、1.90 %(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取同一批号样品(批号120131)5 份,各0.5 g,精密称定,照“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2.2”项下操作,进样,测定峰面积积分值,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260.16、1.84、19.76、13.39、3.73 μg/g(n=5),RSD分别为1.51 %、1.73 %、0.90 %、1.44 %、1.68 %(n=5),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120131)9 份,每份约0.5 g,精密称定,各精密加入对照品贮备液适量,使已知样品中加入的相当对照品量分别含芦丁140.00 μg、金丝桃苷0.90 μg、异槲皮苷10.00 μg、槲皮素7.00 μg、木犀草素1.90 μg的各对照品贮备液,按“2.1.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2.2”项下操作,进样,测定峰面积积分值,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06%、101.60%、100.63%、102.81%、101.80%(n=9),RSD分别为1.56%、1.93%、0.67%、2.07%、1.84%(n=9)。

    • 取10 个批号的感冒安颗粒,分别按“2.1.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2.2”项下操作,进样,测定峰面积积分值,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 2  不同批号感冒安颗粒含量测定结果($\bar x $±s, n=3)

      批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
      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含量(μg/g)RSD(%)
      110418479.83±1.990.410.855±0.0040.4920.54±0.251.2314.83±0.050.313.46±0.061.70
      110704198.98±3.011.520.596±0.0061.0511.79±0.201.6815.31±0.130.864.51±0.010.19
      11102532.23±0.260.830.993±0.0121.2613.31±0.000.026.53±0.040.555.15±0.081.58
      11112169.18±1.031.510.499±0.0061.2613.36±0.211.568.04±0.141.695.65±0.071.19
      11113067.53±0.270.400.533±0.0081.5713.36±0.211.547.48±0.121.625.42±0.061.15
      111221275.38±3.611.310.291±0.0020.7311.44±0.020.2115.74±0.020.146.51±0.020.24
      120131264.55±0.510.191.825±0.0120.6820.29±0.040.1713.66±0.021.523.78±0.010.26
      120201239.19±1.550.650.593±0.0101.7618.95±0.060.3318.41±0.211.163.86±0.030.81
      120207109.20±2.141.970.503±0.0040.8318.00±0.211.166.72±0.081.224.21±0.020.37
      120214108.93±0.590.540.461±0.0020.4517.67±0.100.016.32±0.081.194.73±0.010.11
    • 为了获得良好的MS结果,优化了检测的离子模式、碎裂电压、碰撞能量等参数,以获得高灵敏度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结果显示,ESI采用负离子模式可使待测的黄酮成分有更高的灵敏度。对照品混合液经产物离子扫描显示,芦丁的主要碎片为m/z:300.1、271.0;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主要碎片为m/z:300.1、270.8;槲皮素的主要碎片为m/z:178.6、151.0、120.9、106.9;木犀草素的主要碎片为m/z:150.9、132.9、106.8。依据定量碎片离子选择原则,从远离母离子、裂解方式稳定、碎片离子有足够的丰度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选择的碎裂电压、碰撞能量和定量离子如表3所示。由于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是结构异构体,它们有相同分子离子峰[M-H] m/z 463,MS/MS图谱中有相同的产物离子峰m/z 300,这两个化合物通过比较两者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进行定位。

      表 3  5种黄酮化合物的质谱检测参数

      黄酮化合物母离子产物离子碰撞电压
      U/ V)
      碰撞能量
      U/ eV)
      芦丁609.1300.119038
      金丝桃苷463.0300.117025
      异槲皮苷463.0300.117025
      槲皮素301.0151.013019
      木犀草素285.0132.915037
    • 采用已优化的测定条件,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类成分通过与各自标准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MS谱图的比较得以鉴别和确认,结果见图1。由于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芦丁均是以槲皮素为苷元,结合不同的糖而形成,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还具有相同的分子量,它们的保留时间非常相近。采用HPLC-UV或二极管阵列检测的方法专属性不强,待测成分间相互干扰,很难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本研究采用MS/MS-MRM模式测定,实现了准确定量的目的。

      图  1  感冒安颗粒提取液5 种黄酮成分的MRM色谱图

    • 本研究采用经优化的超声提取法提取感冒安颗粒中黄酮成分,用所建立的LC-MS/MS方法测定了10 个批号样品,结果显示,每批样品中均为芦丁含量最高,金丝桃苷含量最低;批间样品同种黄酮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感冒安颗粒质量的稳定性,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对其中的主要黄酮成分可以考虑设定最低限度要求。感冒安颗粒是经传统水提醇沉工艺制得的稠膏制粒而成,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制剂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成分[16],工艺提取过程中的高温、偏低的pH值可能导致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等苷类黄酮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本研究将3种黄酮苷对照品及生产工艺获得的稠膏经2 % HCl溶液在80 ℃水浴加热处理30 min,进行HPLC-MS/MS分析,处理后的稠膏样品中金丝桃苷和芦丁含量降低,异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增加;在3种黄酮苷对照品水解液中,均有槲皮素产生;除此之外,芦丁对照品溶液水解还出现了异槲皮苷。由此可以推测,感冒安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能导致黄酮类成分的水解和转化。

      本研究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了感冒安颗粒中5 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所建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均已得到确证,达到了同时测定多种结构相似的黄酮类成分的目的,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方法学依据。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感冒安颗粒中含有多种酚酸类成分[17],本研究又测定了其中的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共同作用于流感病毒在宿主内复制的多环节,或者改善流感病毒对机体的炎性损伤,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充分发挥其多途径和多靶点作用优势,为其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