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阳正气胶囊是由广藿香、姜半夏、土木香、陈皮、丁香、肉桂、苍术、白术、茯苓等十七味中药制成的胶囊剂,主要用于治疗暑天感寒受湿、腹痛吐泻、胸膈胀痛、头痛恶寒、肢体酸重。纯阳正气胶囊是药典中收录的纯阳正气丸[1]的改良剂型,现代医学多用于改善肠胃功能、止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其处方来源于晚清医书《饲鹤亭集方》,其中的陈皮理气健脾,活性成分橙皮苷可调节肠道菌群[2]、抑制肠道炎症[3];肉桂能改善消化系统,活性成分桂皮醛抗溃疡、抗菌[4];丁香温中、暖肾、降逆,活性成分丁香酚抑菌、镇痛[5];各处方药材药性相辅相成。纯阳正气胶囊参照纯阳正气丸在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项下均只有橙皮苷的测定,不能全面评价该制剂的质量。多组分的定量分析已成为中成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6-7]。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对纯阳正气胶囊中的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这3个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为纯阳正气胶囊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
Agilent1260 Infinity型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XS205DU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KQ-6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纯阳正气胶囊(批号:200901、201201、210201、211001,八加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橙皮苷对照品(批号:110721-202019)、桂皮醛对照品(批号:110710-201821)、丁香酚对照品(批号:110725-201917)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色谱纯,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 mm×150 mm,4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程序为0 ~5 min,15%乙腈;5 ~10 min,15%~25%乙腈;10 ~12 min,25%~ 50%乙腈;12 ~16 min,50%~15%乙腈;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8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
-
取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浓度为1125、510、991 μg/ml的标准储备液。精密吸取橙皮苷储备液5 ml、桂皮醛储备液1.25 ml、丁香酚储备液4 ml置于同一25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制成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适量,加甲醇稀释制成含橙皮苷36 μg/ml、桂皮醛4.08 μg/ml和丁香酚25.37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
取本品10粒内容物研磨均匀,取粉末约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20 min,放冷至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
按纯阳正气胶囊处方及制剂工艺,分别制成缺陈皮、缺肉桂和缺丁香的阴性样品,取阴性样品按“2.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
分别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及相关参数。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保留时间依次为6.983、10.399、11.729 min,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塔板数按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峰计算分别为54733、59111和83997,且阴性样品在对照品相应位置没有吸收峰,表明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结果见图1。
-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0.4、0.8、1.6、3.2、6.4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对浓度X(μg/ml)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表 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成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浓度范围(μg/ml) 橙皮苷 Y=17.995 X−8.5625 0.999 9 9.00~144.00 桂皮醛 Y=85.799 X−4.5451 0.999 9 1.02~ 16.32 丁香酚 Y=11.864 X−8.1321 0.999 9 6.34~101.48 -
取“2.2”项下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21%、1.14%、0.96%(n=6),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
取“2.3”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批号:210201),分别于0、2、4、6、8、12、24 h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8%、1.38%、2.7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
取同一批次的纯阳正气胶囊(批号:210201)6份,按“2.3”项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含量。结果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4、0.45、3.06 mg/g,RSD分别为1.43%、1.71%、1.63%(n=6),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次的纯阳正气胶囊9份(批号:210201),每份约0.1 g,分别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储备液适量,配制成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回收率溶液,每个浓度3份,按“2.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操作,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回收率。结果显示,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98.0%、101.2%,RSD值分别为2.3%、1.6%、2.3%(n=9)。
-
取4批样品,分别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 2 4批次样品含量测定结果(mg/g,n=3)
批号 橙皮苷 桂皮醛 丁香酚 200901 5.04 0.63 3.62 201201 6.30 0.88 3.33 210201 4.14 0.45 3.06 211001 4.56 0.81 3.74 -
对于流动相的选择,本实验参考相关研究分别考察了乙腈-0.5%磷酸溶液[8]、甲醇-水[9]、乙腈-水[10]作为流动相时对橙皮苷、桂皮醛、丁香酚色谱峰的影响。其中,乙腈-0.5%磷酸流动相无法使3种成分分离;甲醇-水流动相峰形矮且不尖锐,基线不平稳;乙腈-水流动相效果最佳,3种成分分离度均大于1.5,峰形良好。对于检测波长的选择,DAD检测器全波长扫描显示橙皮苷、桂皮醛、丁香酚分别在282、290、28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种成分最大吸收波长相近,故选择284 nm作为检测波长,不影响3种成分的吸收。
-
纯阳正气丸对橙皮苷的含量测定采用了加热回流的方法,因此本实验分别考察了回流和超声两种提取方式。加热回流提取时桂皮醛含量的RSD较大,回收率差,考虑桂皮醛属于易挥发性物质[11],受温度影响大,文献[12]报道也多以超声提取为主,最终选择以超声作为提取方式,分别考察了超声时间和提取溶剂。分别比较20、30、40 min超声的提取效果,20 min为最佳提取时间;考虑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分别比较了甲醇、乙醇、稀乙醇和50%乙醇的提取效果,结果显示甲醇提取时指标成分含量较高,且无峰干扰,提取效果好。最后确定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20 min的提取方法,简单便捷、结果准确。
-
对4批纯阳正气胶囊中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批次样品橙皮苷和桂皮醛的含量差异较大,丁香酚的含量波动较小,这有可能与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药材的质量有关,这提示我们在制订含量限度的时候除了要控制工艺,还要充分考虑药材对终产品的影响,本次试验只测定了4批不同批次的纯阳正气胶囊样品,后续将增加更多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测定研究,提升纯阳正气胶囊的质量标准。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constituents in Chunyang Zhengqi capsules by HPLC
-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纯阳正气胶囊中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含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Ⅱ 120 EC-C18(4.6 mm×150 mm,4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 结果 方法学验证表明,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3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0%~101.9%之间,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均<3.0%,符合方法学要求。 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纯阳正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hesperidin, cinnamaldehyde and eugenol in Chunyang Zhengqi capsul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The column was Agilent PorosheⅡ 120 EC-C18 (4.6 mm×150 mm, 4 μm). The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water with gradient elution.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84 nm. Results The methodological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hesperidin, cinnamaldehyde and eugenol had a good linearity (r≥0.999 9). The precisions were less than 2.0%.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between 98.0% and 101.9%. The st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RSD were also less than 3.0%,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thod validation.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stable, reproducible and accurate, which could be us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hunyang Zhengqi capsules. -
Key words:
- Chunyang Zhengqi capsules /
- hesperidin /
- cinnamaldehyde /
- eugenol /
- content determination
-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之一[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BPH的患病率逐年升高[2],据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5 110万BPH患病病例,而到2019年增长至9 400万[3]。我国成年男性的BPH的总体患病率为41.1%[4],2019年我国BPH新发病例数已达283万例[5]。BPH的组织学特征是前列腺移行区的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费力、残余尿增多等为主的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PH患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于早期BPH患者,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一线治疗方案,而随着BPH病程的进展,药物治疗是缓解下尿路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的首选方式。其中,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是BPH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对2019年至2023年样本医院中BPH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费用负担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是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等政策的实施对此类药物使用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后续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 数据来源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全国医药信息网(CMEI)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上报药品使用数据的样本医院,共892家,其中,三级医院645家、二级医院247家。根据药理作用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将BPH治疗药物分为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中药制剂和植物制剂等。其中,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膀胱颈和前列腺部尿道部位的平滑肌表面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松弛平滑肌,从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有效缓解下尿路症状[7]。对于大多数BPH患者,临床医生推荐α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通常在首次治疗后数日内即可改善症状,同时长期服用此药对于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影响。而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所需的5α-还原酶,起到阻断双氢睾酮生成的作用,从而降低体内双氢睾酮的含量[8]。此类药物能够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症状和尿流率,达到减缓BPH进展的效果。该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减小前列腺体积,降低患者前列腺手术的需求。此外,需注意5α-还原酶抑制剂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发挥缩小前列腺体积的作用,在治疗6~12个月后症状缓解最明显,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可能疗效不佳。目前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均是临床应用治疗BPH的主流种类药物,可单独或联合应用[9]。本研究参照《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0]纳入以下9种BPH治疗药物:其中6种为α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萘哌地尔、赛洛多辛)。另外3种为5α还原酶抑制剂,包括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非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5年样本医院使用BPH治疗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使用数量、年度使用金额等信息。以WHO推荐及相关药品说明书为参照确定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据此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及排序比(B/A)。DDDs=某药物的消耗总剂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表明临床上该药使用频率越高。DDDc =某药物使用总金额/该药的DDDs,DDDc越大表明患者每日用药的经济压力越大。B/A=某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该药的DDDs排序(A),B/A可以反映某药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其比值接近1.0,表明同步性较好,B/A>1表明该药物较便宜,B/A<1则表明该药物较昂贵。
2. 结果
2.1 BPH治疗药物的品种及配备情况
2019至2023年监测到样本医院使用的BPH治疗药物共9种(通用名称及政策属性详见表1)。其中8种(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罗辛、萘哌地尔、赛洛多辛、非那雄胺、爱普列特)属于2023版国家医保目录收录品种[11],但仅有3种药物(坦索罗辛、特拉唑嗪、非那雄胺)共4种规格被纳入了2018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特拉唑嗪、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和赛洛多辛分别进入第二、三、五、九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9种BPH治疗药物在样本医院的配备情况如图1所示,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作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配备率最高,分别达98.77%、95.40%和61.88%。
表 1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使用BPH治疗药物的品种及政策属性情况编号 药品分类及通用名称 基药目录
(2018版)医保目录
(2023版)集采批次
(执行时间)α受体阻滞剂 1 多沙唑嗪 否 常规 − 2 阿夫唑嗪 否 常规 − 3 特拉唑嗪 是 常规 第二批
(2020.06 )4 坦索罗辛 是 常规 第三批
(2020.11 )5 萘哌地尔 否 常规 − 6 赛洛多辛 否 常规 第九批
(2024.03 )5α还原酶抑制剂 7 非那雄胺 是 常规 第三批
(2020.11 )8 度他雄胺 否 − 第五批
(2021.10 )9 爱普列特 否 常规 − 2.2 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情况及增速情况见图2和图3。如图2所示,近5年BPH治疗药物使用总金额呈现大幅下降后平稳上升的趋势,其中,2021年总使用金额增速最低,为−41.88%,这可能与样本医院中配备使用最广泛的坦索罗辛、非那雄胺中选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2020年11月执行)有关;2021年之后,BPH治疗药物使用金额增速平稳上升,增速由3.49%上升至7.88%。2019年度,样本医院α受体阻滞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58.4万元,5α还原酶抑制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35.3万元,两者比例接近6∶4。而至2023年度,样本医院α受体阻滞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36.8万元,5α还原酶抑制剂的院均使用金额约为15.1万元,两者比例已接近7∶3。从图3中可以看出,2021年前,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总体使用金额分列第1名和第2名,且远高于其他药品。2021至2023年,随着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使用金额的骤降,多沙唑嗪的使用金额位居第1名,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使用金额分别位居第2和第3名,爱普列特的使用金额位居第4名,且其呈逐年上升趋势。
2.3 BPH治疗药物的DDDs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s及排序情况见表2、图4。由表2和图4可知,近5年来BPH治疗药物的DDDs整体呈上升趋势。此外,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DDDs持续排名前2位,且总占比均超过了78%,可见这两种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表 2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DDDs及排序药品名称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DDDs 构成比
(%)排序 DDDs 构成比
(%)排序 DDDs 构成比
(%)排序 DDDs 构成比
(%)排序 DDDs 构成比
(%)排序 多沙唑嗪 1 907 077.13 5.50 3 2 100 947.00 6.28 3 3 289 605.50 8.53 3 3 690 188.75 8.73 3 4 114 056.88 8.65 3 阿夫唑嗪 124 031.18 0.36 8 117 393.68 0.35 8 130 039.91 0.34 8 104 712.44 0.25 8 105 023.69 0.22 8 特拉唑嗪 1 574 817.40 4.54 4 1 691 404.90 5.06 4 1 853 448.60 4.81 5 1 974 935.80 4.67 5 1 969 612.80 4.14 5 坦索罗辛 22 579 954.25 65.08 1 20 873 691.00 62.42 1 22 967 517.25 59.59 1 25 198 064.50 59.64 1 28 186 101.00 59.29 1 赛洛多辛 164 500.00 0.47 7 361 285.75 1.08 6 689 508.75 1.79 6 870 313.50 2.06 6 1 082 145.75 2.28 6 萘哌地尔 307 684.50 0.89 6 250 103.00 0.75 7 232 475.00 0.60 7 177 454.50 0.42 7 202 812.50 0.43 7 非那雄胺 6 535 203.25 18.84 2 6 541 707.03 19.56 2 7 435 363.85 19.29 2 8 170 399.73 19.34 2 9 552 451.93 20.09 2 度他雄胺 11 072.50 0.03 9 9 112.50 0.03 9 16 852.50 0.04 9 21 650.00 0.05 9 16 776.67 0.04 9 爱普列特 1 488 867.50 4.29 5 1 492 525.00 4.46 5 1 930 231.25 5.01 4 2 041 418.75 4.83 4 2 308 650.00 4.86 4 2.4 BPH治疗药物的DDDc及B/A
2019至2023年不同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c及排序情况,详见表3和图5。由表3所示,近5年坦索罗辛的B/A值显著高于其他BPH治疗药物,可见该药品经济性较好。除多沙唑嗪和萘哌地尔外,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D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特拉唑嗪、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和度他雄胺的DDDc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可能与它们中选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有关。由图5可知,近5年来坦索罗辛的DDDc降幅最大,高达78.37%,其次是特拉唑嗪,达77.44%。此外,由于赛洛多辛中选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2024年3月执行),其执行影响在本研究数据中尚未体现。
表 3 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DDDc(元)、排序及B/A药品名称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DDDc 排序 B/A 多沙唑嗪 4.28 6 2.0 4.28 6 2.0 4.38 6 2.0 4.55 6 2.0 4.55 5 1.7 阿夫唑嗪 4.80 5 0.6 4.79 5 0.6 4.78 5 0.6 4.76 4 0.5 4.73 4 0.5 特拉唑嗪 3.61 8 2.0 1.99 9 2.3 1.08 9 1.8 1.01 8 1.6 0.81 9 1.8 坦索罗辛 4.13 7 7.0 3.65 7 7.0 1.09 8 8.0 0.95 9 9.0 0.89 8 8.0 赛洛多辛 8.18 2 0.3 8.27 2 0.3 8.32 1 0.2 8.23 1 0.2 7.98 1 0.2 萘哌地尔 2.12 9 1.5 2.05 8 1.1 2.10 7 1.0 2.00 7 1.0 2.15 7 1.0 非那雄胺 14.20 1 0.5 12.51 1 0.5 7.12 2 1.0 6.36 2 1.0 5.79 3 1.5 度他雄胺 7.50 3 0.3 7.50 3 0.3 6.92 3 0.3 4.71 5 0.6 3.31 6 0.7 爱普列特 6.02 4 0.8 6.01 4 0.8 6.00 4 1.0 5.99 3 0.8 5.98 2 0.5 3. 讨论
3.1 BPH治疗药物使用集中度较高
近5年,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DDDs在BPH治疗药物中持续排名第一、二位,多沙唑嗪的DDDs持续排在第三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作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配备率较高;②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的原研药品(商品名分别为哈乐和保列治)皆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患者和临床医师接受程度较高。此外,两种药物常规剂量均为1天给药1次,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③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皆中选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坦索罗辛近五年来DDDc降幅为所有入选药品最高,达78.37%,非那雄胺DDDc降幅为59.20%;④多沙唑嗪作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效果,临床上也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类型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因此对于BPH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12]。研究表明,同类型的BPH治疗药物在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效果上未发现明显差异[13,14],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可综合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对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及药物的禁忌证等因素。
3.2 集采后BPH治疗药物中选品种DDDc显著下降,呈现“量升价降”的趋势
本研究显示,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BPH治疗药物中选品类DDDc显著降低,即该药品价格显著下降,未中标品类的DDDc保持相对稳定。近5年来,特拉唑嗪DDDc由3.61元降至0.81元,坦索罗辛DDDc由4.13元降至0.89元,非那雄胺DDDc由14.20元降至5.79元,度他雄胺DDDc由7.50元降至3.31元,同时上述药品DDDs呈升高趋势,B/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集采后药品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更高。由此可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BPH实际治疗费用明显节省,这一结论在近5年来BPH治疗药物使用总金额明显下降中也有体现,在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纳入集采后,2021年BPH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相比2020年下降41.88%。
4. 总结
综上所述,从2019至2023年样本医院BPH治疗药物的使用数据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及临床应用,B/A在各自品类中位居第一的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经济性角度来看,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两类主流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BPH治疗药物的用药总金额出现显著下降,国家带量采购与谈判等政策切实降低了患者使用BPH治疗药物的经济负担。
由于CEMI数据库信息源有限,本研究纳入药物未区分病种,可能有部分适应证较广药物用量存在误差;且未纳入中医药及植物类药物,及临床常用于对症治疗的M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未来还需继续收集基于具体适应证的BPH治疗药物品种使用情况,对临床药物的联合使用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
表 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成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浓度范围(μg/ml) 橙皮苷 Y=17.995 X−8.5625 0.999 9 9.00~144.00 桂皮醛 Y=85.799 X−4.5451 0.999 9 1.02~ 16.32 丁香酚 Y=11.864 X−8.1321 0.999 9 6.34~101.48 表 2 4批次样品含量测定结果(mg/g,n=3)
批号 橙皮苷 桂皮醛 丁香酚 200901 5.04 0.63 3.62 201201 6.30 0.88 3.33 210201 4.14 0.45 3.06 211001 4.56 0.81 3.74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094. [2] 张蔚. 二氢黄酮苷及异黄酮苷与人体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 张恒, 饶坤林, 向韩. 橙皮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6, 14(10):1097-1100. [4] 张利青, 张占刚, 付岩, 等. 桂皮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23):4568-4572. [5] 孔晓军, 刘希望, 李剑勇, 等. 丁香酚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3):508-511. [6] 吴博, 王铁柱, 拜年, 等.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酮康唑软膏中三组分的含量[J]. 药学实践杂志, 2021, 39(2):152-156. [7] 徐阳, 单柏宇, 徐伟男, 等. HPLC-DAD法同时测定宁泌泰胶囊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6):1042-1047. [8] 李柯, 杨蕾, 孟令嘉, 等. RP-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清浊散中3种成分的含量[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0, 23(8):744-747. [9] 王也, 裘国丽, 黄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桂儿脐贴中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J]. 中国药业, 2011, 20(10):43-44. [10] 刘光斌, 毛和平, 姜芳宁, 等. HPLC法测定和胃散中桂皮醛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7):67-68. [11] 冯有龙, 房方, 尚姝, 等. HPLC法测定泽桂癃爽胶囊中桂皮醛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 21(1):55-57. [12] 石燕飞. HPLC法测定纯阳正气胶囊中橙皮苷和桂皮醛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4, 30(5):412-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