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印杰 陈永法

于熙, 王玉婷, 林厚文, 孙雅婷. 海绵共附生土曲霉的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2): 120-12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19
引用本文: 印杰, 陈永法.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3, 41(4): 259-2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YU Xi, WANG Yuting, LIN Houwen, SUN Yating.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ponge-associated Aspergillus terreu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2): 120-12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19
Citation: YIN Jie, CHEN Yongfa.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harmacis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Kirkpatrick evaluation model[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4): 259-2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Z05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印 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政策与法规,Tel:18351950131,Email:cpu_yinjie@163.com

    通讯作者: 陈永法,教授,研究方向:医药政策与法规、药品注册管理、药物经济学评价,Email:cyf99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5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harmacis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Kirkpatrick evaluation model

  • 摘要:   目的  构建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基于Kirkpatrick 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初始框架,运用Delphi 法确定指标体系。  结果  研究构建的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过程评估 4 个一级指标,培训方案、师资队伍、培训条件、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工作能力变化、职业态度变化、个人收益和组织收益 9 个二级指标,以及药学专业知识等 32 个三级指标。  结论  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培训活动进行全过程及跟踪评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为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设计、药师培训方案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 海绵是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其共附生微生物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海洋高盐、高压、低温、寡营养的生存环境下,海绵共附生微生物能够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良好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海绵共附生真菌是海绵化学多样性的重要来源[1]

    曲霉属 (Aspergillus sp)真菌分布广泛而且研究丰富。海洋曲霉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类[2]、生物碱类[3]、肽类[4]、萜类[5]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6]、抗菌[7]、抗病毒[4]等生物活性。本课题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是从我国南海西沙永兴岛海域的棕色扁海绵Phakellia fusca中分离得到的,属于散囊菌目(Eurotiales)发菌科(Tri-chocomaceaez)的一种真菌,在海洋动植物和陆地植物中均有分布。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8]、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9]、萜类化合物[10]、环肽类化合物[11]等。本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中共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8的结构见图1

    图  1  化合物1 ~ 8的化学结构式

    菌株来源于棕色扁海绵Phakellia fusca,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药物研究中心鉴定为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保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海洋药物研究中心(菌株编号152805)。

    Agilent 600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 Agilent 公司);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XBridge C18半制备型液相色谱柱(10 mm×250 mm,5 μm);快速制备色谱仪(法国Interchim公司);OSB-2100旋转蒸发仪(日本EYELA 公司);振荡培养箱(上海知楚)。薄层硅胶、200~300目柱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凝胶(瑞典GE Healthcare公司);色谱纯试剂(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分析纯有机试剂(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氘代试剂(剑桥同位素实验室)。

    Aspergillus terreus单菌落接种到装有100 ml PDB培养液的250 ml三角瓶中,28 ℃,220 r/min震荡培养3 d,以该发酵液10%的接种量接到装有500 ml的真菌2号培养液(甘露醇20 g,麦芽糖20 g,CaCO3 15 g,葡萄糖10 g,谷氨酸钠10 g,酵母提取物3 g,玉米浆1 g,KH2PO4 0.5 g,MgSO4·7H2O 0.3 g,海盐30 g,蒸馏水1 L)的1 L三角瓶中,28 ℃,220 r/min震荡培养10 d,获得菌株的发酵物。收集发酵液24 L,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浓缩后得到乙酸乙酯相浸膏9.3 g。

    乙酸乙酯相浸膏首先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1)作为溶剂进行洗脱,得到组分Fr.1~Fr.4。组分Fr.2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丙酮 = 100∶1~0∶100)分离得到组分Fr.2-1~Fr.2-9。组分Fr.2-5经反相中压柱色谱分离得到8个亚组分,其中Fr.2-5d经重结晶得到化合物3 (2.5 mg)。组分Fr.2-6经LH-20凝胶柱色谱和反相半制备HPLC(38%乙腈-水)分离得到化合物1 (3.5 mg, tR = 21.0 min)。化合物2 (3.5 mg, tR = 13.0 min)由组分Fr.2-7经反相半制备HPLC,以33%乙腈-水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得到。组分Fr.2-8以乙腈-水 (体积比10∶90~100∶0)为流动相,经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反相半制备HPLC(20%乙腈-水)分离得到化合物4 (2.0 mg, tR=30.0 min)、 化合物5 (4.0 mg, tR=28.0 min)和化合物6 (9.0 mg, tR=14.0 min)。Fr.3经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7个组分,其中Fr.3-3经反相半制备HPLC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7 (1.7 mg, tR=12.0 min)。组分Fr.3-4以20%~100%的乙腈-水为流动相,经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反相半制备HPLC(15%乙腈-水)分离得到化合物8 (18.0 mg, tR = 8.0 min)。

    化合物1为黄色粉末(甲醇),硫酸/香草醛显色为黄色,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466.15。1H NMR (600 MHz, CDCl3)中,δH 12.23 (1H, s)为氨基质子信号;一组邻位二取代的苯环质子信号δH 8.82 (1H, dd, J=8.5, 0.8 Hz, H-3), 7.89 (1H, dd, J=7.9, 1.3 Hz, H-6), 7.60 (1H, td, J=8.5, 1.3 Hz, H-4), 7.22 (1H, m, H-5),芳香质子信号δH 9.21 (1H, brs, H-9), 8.70 (1H, d, J=4.5 Hz, H-1′), 8.25 (1H, dt, J=8.0, 2.2 Hz, H-3′), 7.36 (1H, dd, J=8.0, 4.5 Hz, H-2′),提示3-取代吡啶环的存在;1个芳香质子信号δH 7.27 (1H, s, H-10′);4个甲氧基质子信号δH 3.97 (3H, s, 4″-OCH3), 3.91 (3H, s, 3″-OCH3), 3.90 (3H, s, 5″-OCH3), 3.82 (3H, s, 7″-OCH3)。13C NMR (150 MHz, CDCl3)共显示24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68.2, 167.2, 164.0为羰基碳信号;17个芳香碳信号;δC 61.3, 61.3, 56.5, 52.7为4个甲氧基碳信号。碳信号归属为:δC 168.2 (C-7)、167.2 (C-7′′)、164.0 (C-7′)、152.6 (C-4′)、151.5 (C-5′′)、149.3 (C-2′)、148.8 (C-3′′)、146.9 (C-4′′)、140.4 (C-2)、135.2 (C-6′)、133.6 (C-4)、130.3 (C-1′)、127.9 (C-6)、125.8 (C-2′′)、123.8 (C-5)、123.6 (C-5′)、121.8 (C-3)、120.4 (C-1′′)、119.0 (C-1)、108.8 (C-6′′)、61.3 (3″-OCH3)、61.3 (4″-OCH3)、56.5 (5″-OCH3)、52.7 (7″-OCH3)。该化合物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1]对照基本一致,确定化合物为methyl-3,4,5-trimethoxy-2-(2-(nicotinamido)benzamido) benzoate。

    化合物2为黄色粉末(甲醇),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457.14。1H NMR (600 MHz, DMSO-d6)中,δH 12.19 (1H, s, 3-NH), 11.10 (1H, s, 1′′-NH), 8.52 (1H, d, J = 8.1 Hz, 1′-NH)为氨基质子信号;1个芳香质子单峰信号δH 9.29 (1H, s, H-7);一组邻位二取代的苯环质子信号δH 8.44 (1H, d, J = 8.5 Hz, H-7′′), 7.92 (1H, dd, J = 7.9, 1.5 Hz, H-4′′), 7.63 (1H, td, J = 7.9, 1.5 Hz, H-6′′), 7.20 (1H, td, J = 7.6, 1.5 Hz, H-5′′);2个相邻的连接杂原子的次甲基质子信号δH 4.55 (1H, dd, J = 8.1, 2.9 Hz, H-2′), 4.41 (1H, m, H-4′);3个甲基质子信号δH 3.70 (3H, s, H-9′′), 3.52 (3H, s, H-9), 1.19 (3H, d, J = 6.4 Hz, H-5′)。13C NMR (150 MHz, DMSO-d6)共显示20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68.8, 167.3, 162.7, 159.5, 150.1为羰基碳信号;10个芳香碳信号;δC 65.9, 59.8为2个连杂原子的次甲基碳信号;δC 52.4, 28.6, 20.5为3个甲基碳信号,结合氢谱信号,确定有一个甲氧基和一个氮甲基。碳信号归属为:δC 168.8 (C-3′)、167.3 (C-8″)、162.7 (C-10)、159.5 (C-4)、151.2 (C-8a)、150.1 (C-2)、146.3 (C-7)、139.3 (C-2′′)、138.2 (C-6)、134.2 (C-6′′)、130.7 (C-4′′)、127.2 (C-4a)、123.4 (C-5′′)、120.7 (C-7′′)、117.1 (C-3′′)、65.9 (C-4′)、59.8 (C-2′)、52.4 (C-9″)、28.6 (C-9)、20.5 (C-5′)。该化合物的比旋光值为$[\alpha]_{\rm{D}}^{20} $+98 (c 0.1, MeOH)。该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2]对照基本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terrelumamide A。

    化合物3为白色结晶(甲醇),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323.13。1H-NMR (600 MHz, CDCl3)中,δH 7.2-7.5 (10H, m, H-3′-H-7′, H-3′′-H-7′′)为10个芳香质子信号,提示存在2个单取代苯基;2个亚甲基质子信号δH 4.20 (2H, brs, H-1′′), 3.94 (2H, brs, H-1′);1个甲氧基质子信号δH 3.92 (3H, s, 2-OCH3)。13C-NMR (150 MHz, CDCl3)共显示19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58.2为羰基碳信号;12个芳香碳信号;δC 34.0, 30.4为2个亚甲基碳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两个苄基基团;δC 61.8为甲基碳信号;δC 144.2, 140.6, 129.4为3个烯碳信号。碳信号归属为:δC 158.2 (C-5), 144.2 (C-6), 140.6 (C-2), 136.5 (C-2′′), 135.6 (C-1′), 129.6 (C-3′, 7′), 129.4 (C-3, 3′′, 7′′), 128.6 (C-4′, 6′), 127.8 (C-4′′, 6′′), 126.9 (C-5′, 5′′), 61.8 (2-OCH3), 34.0 (C-1′′), 30.4 (C-1′)。该化合物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3]对照基本一致,确定化合物为emeheterone。

    化合物4为黄色粉末(甲醇),硫酸/香草醛显色为紫色,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240.12。1H NMR (600 MHz, CD3OD)中,给出1个芳香质子信号δH 6.13 (1H, d, J = 0.7 Hz, H-5);3个次甲基氢信号δH 6.07 (1H, d, J = 3.0 Hz, H-8), 3.89 (1H, dt, J = 10.5, 3.0 Hz, H-9), 1.90 (1H, m, H-11);1个亚甲基质子信号δH 1.58 (1H, ddd, J = 12.2, 10.5, 4.6 Hz, H-10), 1.36 (1H, ddd, J = 12.2, 10.5, 3.0 Hz, H-10);3个甲基质子信号δH 2.28 (3H, s, H-7), 0.99 (3H, d, J = 6.7 Hz, H-13), 0.96 (3H, d, J = 6.7 Hz, H-12)。13C NMR (150 MHz, CD3OD)共显示12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55.0为羰基碳信号;4个芳香碳信号;δC 115.8, 70.5, 25.2为3个次甲基脂肪碳信号,结合对应的氢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1个缩醛碳信号和一个连氧次甲基碳信号;δC 40.4为亚甲基碳信号;δC 24.0, 21.8, 18.8为3个甲基碳信号。碳谱信号归属为:δC 157.9 (C-4)、155.0 (C-2)、143.5 (C-6)、132.7 (C-3)、115.8 (C-8)、95.0 (C-5)、70.5 (C-9)、40.4 (C-10)、25.2 (C-11)、24.0 (C-12)、21.8 (C-13)、18.8 (C-7)。该化合物的ECD曲线显示在217 nm处有负的Cotton 效应(Δε −5.86),其核磁和ECD数据与参考文献[14]对照基本一致,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8R, 9S)-dihydroisoflavipucine。

    化合物5为黄色结晶(甲醇),硫酸/香草醛显色为紫色,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240.12。1H NMR (600 MHz, CD3OD)中,给出1个芳香质子信号δH 6.13 (1H, d, J = 0.7 Hz, H-5);3个次甲基氢信号δH 6.06 (1H, d, J = 3.0 Hz, H-8), 3.90 (1H, dt, J = 10.5, 3.0 Hz, H-9), 1.90 (1H, m, H-11);1组亚甲基质子信号δH 1.56 (1H, ddd, J = 12.3, 10.5, 4.6 Hz, H-10), 1.36 (1H, ddd, J = 12.3, 10.5, 3.0 Hz, H-10);3个甲基质子信号δH 2.28 (3H, s, H-7), 0.99 (3H, d, J = 6.6 Hz, H-13), 0.95 (3H, d, J = 6.6 Hz, H-12)。13C NMR (150 MHz, CD3OD)共显示12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55.0为羰基碳信号;4个芳香碳信号;δC 115.8, 70.5, 25.2为3个次甲基碳信号,结合对应的氢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1个次甲二氧基碳信号和一个连氧次甲基碳信号;δC 40.5为亚甲基碳信号;δC 24.0, 21.8, 18.8为3个甲基碳信号。碳信号归属为:δC 157.8 (C-4)、155.0 (C-2)、143.4 (C-6)、132.8 (C-3)、115.8 (C-8)、95.1 (C-5)、70.5 (C-9)、40.5 (C-10)、25.2 (C-11)、24.0 (C-12)、21.8 (C-13)、18.8 (C-7)。该化合物的核磁数据与化合物4对比基本一致,ECD曲线显示在217 nm处有正的Cotton 效应(Δε +25.34),提示为化合物4的差向异构体。将此化合物的核磁和ECD数据与参考文献[14]对照基本一致,最终确定化合物为(8S, 9S)-dihydroisoflavipucine。

    化合物6为黄色粉末(甲醇),硫酸/香草醛溶液无明显显色,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245.12。1H NMR (600 MHz, CDCl3)中,给出1组单取代的苯环芳香质子信号δH 7.32 (2H, t, J = 7.5 Hz, H-5′), 7.26 (1H, t, J = 7.5 Hz, H-4′), 7.20 (2H, d, J = 7.5 Hz, H-6′);2个次甲基氢信号δH 4.25 (1H, dd, J=10.5, 2.9 Hz, H-9), 4.04 (1H, t, J = 7.8 Hz, H-6);4组亚甲基质子信号δH 3.65-3.50 (2H, m, H-3); 3.65-3.50 (1H, m, H-10), 2.76 (1H, dd, J=14.5, 10.5 Hz, H-10); 2.30 (1H, m, H-5), 1.88 (1H,m, H-5); 1.98 (2H, m, H-4)。13C NMR (150 MHz, CDCl3)共显示14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69.6, 165.3为酰胺羰基碳信号;6个芳香碳信号;δC 59.3, 56.4为2个连氮次甲基碳信号;δC 45.6, 37.0, 28.5, 22.7为4个亚甲基碳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片段。碳信号归属为:δC 169.6 (C-7)、165.3 (C-1)、136.1 (C-1′)、129.4 (C-2′)、129.4 (C-6′)、129.3 (C-3′)、129.3 (C-5′)、127.7 (C-4′)、59.3 (C-6)、56.4 (C-9)、45.6 (C-3)、37.0 (C-10)、28.5 (C-5)、22.7 (C-4)。该化合物的比旋光值为$[\alpha]_{\rm{D}}^{20} $-47 (c 0.1, MeOH),将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5]对照基本一致,最终确定化合物为cyclo(S-Pro-S-Phe)。

    化合物7为浅黄色粉末(甲醇),硫酸/香草醛显色不明显,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H]m/z 284.13。1H NMR (600 MHz, DMSO-d6)中给出2个氨基质子信号δH 10.83 (1H, s, H-1′), 7.71 (1H, s, H-8);1组邻二取代的苯环芳香质子信号δH 7.54 (1H, d, J = 8.0 Hz, H-5′), 7.30 (1H, d, J = 8.0 Hz, H-8′), 7.03 (1H, t, J = 7.3 Hz, H-7′), 6.94 (1H, t, J = 7.3 Hz, H-6′);1个芳香质子单峰信号δH 7.16 (1H, s, H-2′);2个次甲基氢信号δH 4.28 (1H, t, J = 5.0 Hz, H-9), 4.04 (1H, t, J = 8.5 Hz, H-6);4组亚甲基质子信号δH 3.36 (1H, m, H-3), 3.23 (1H, m, H-10), 3.21(1H, m, H-3), 3.05 (1H, m, H-10), 1.95 (1H, m, H-5), 1.66 (1H, m, H-4), 1.59 (1H, m, H-4), 1.36 (1H, m, H-5)。13C NMR (150 MHz, DMSO-d6)共显示16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169.0, 165.5为酰胺羰基碳信号;8个芳香碳信号;δC 58.4, 55.2为2个连氮次甲基碳信号;δC 44.6, 27.7, 25.8, 21.8为4个亚甲基碳信号。碳信号归属为:δC 169.0 (C-7)、165.5 (C-1)、136.0 (C-9′)、127.3 (C-4′)、124.4 (C-2′)、120.8 (C-7′)、118.6 (C-5′)、118.2 (C-6′)、111.2 (C-8′)、109.3 (C-3′)、58.4 (C-6)、55.2 (C-9)、44.6 (C-3)、27.7 (C-5)、25.8 (C-10)、21.8 (C-4)。将核磁数据与化合物6对比,化合物7中吲哚基取代了化合物6中的苯基。该化合物的比旋光值为$[\alpha]_{\rm{D}}^{20} $-90 (c 0.1, MeOH),将该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6]对照基本一致,最终确定化合物为brevianamide F。

    化合物8为棕黄色油状(甲醇),ESIMS给出的分子离子峰[M+Na]m/z 177.06。1H NMR (600 MHz, DMSO-d6)中,给出3个烯氢信号δH 6.72 (1H, m, H-7), 6.37 (1H, d, J = 15.8 Hz, H-6), 6.00 (1H, s, H-2),其中一对为反式烯氢;2个羟基信号δH 5.80 (1H, s, 5-OH), 5.68 (1H, s, 4-OH);2个连氧次甲基质子信号δH 4.50 (1H, m, H-4), 3.89 (1H, m, H-5);1个甲基质子信号δH 1.88 (3H, d, J = 6.3 Hz, H-8)。13C NMR (150 MHz, DMSO-d6)共显示8个碳信号,结合DEPT谱,推断δC 203.7为酮羰基碳信号;4个双键碳信号;δC 80.8, 76.4为2个连氧次甲基碳信号;δC 19.1为甲基碳信号。碳信号归属为:δC 203.7 (C-1)、168.5 (C-3)、139.4 (C-7)、125.5 (C-6)、124.8 (C-2)、80.8 (C-5)、76.4 (C-4)、19.1 (C-8)。该化合物的比旋光值为$[\alpha]_{\rm{D}}^{20} $+78 (c 0.1, MeOH),将该化合物核磁数据与参考文献[17]对照基本一致,确定化合物为terrein。

    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采用PBS缓冲液为反应体系,利用α-葡萄糖苷酶,以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特异性底物,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药,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α-葡萄糖苷酶空白组和PNPG空白组,评价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4.28 µmol/L。其他化合物没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另外,还对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采用DPPH的方法,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阳性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不明显。

    本研究从棕色扁海绵共附生真菌土曲霉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探索该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源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文献报道,化合物2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13],化合物45测试了多个肿瘤细胞系,均显示细胞毒活性不明显[15],化合物6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体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隐球菌等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6],化合物7对PaCa-2胰腺细胞的抗癌活性和抗菌活性都不明显[17],化合物8能够抑制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CR的血管生成素分泌,能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18]。为了更好的探究该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3显示了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4.28 µmol/L,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表  1  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框架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反应评估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的契合度、培训内容实用性、培训内容新颖性、课程体系完整合理
    师资队伍专业水平、语言表达、教学方法
    培训条件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场所与设施、培训资源充足性
    学习评估理论知识沟通基础知识、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药学专业知识、药物治疗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经济学知识
    实践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处方调剂能力、药学咨询能力、药物治疗评价能力、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
    行为评估工作能力变化药品管理水平、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药物信息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药物治疗管理水平
    职业态度变化对待患者态度、工作责任感、工作主动性
    结果评估个人收益自我满意度、个人职业发展
    组织收益上级/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咨询专家基本信息

    项目年龄/简历人数百分比(%)
    年龄(岁)30~39318.75
    40~49850.00
    50~59531.25
    学历本科318.75
    硕士318.75
    博士及以上1062.50
    职称中级531.25
    副高级637.50
    正高级531.25
    从事专业年限(年)10~201275.00
    20~3016.25
    >30318.7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第 1 轮专家评分情况

    能力指标标准差均值变异系数满分率(%)
    A 反应评估0.604.630.1388.24
    A1 培训方案0.504.560.1194.12
    A1.1 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的契合度0.504.560.1194.12
    A1.2 培训内容实用性0.334.880.0794.12
    A1.3 培训内容新颖性0.664.250.1682.35
    A1.4 课程体系完整合理0.704.380.1682.35
    A2 师资队伍0.394.810.0894.12
    A2.1 专业水平0.434.750.0994.12
    A2.2 语言表达0.704.440.1682.35
    A2.3 教学方法0.614.440.1488.24
    A3 培训条件0.754.060.1870.59
    A3.1 培训组织与管理0.734.190.1776.47
    A3.2 培训场所与设施0.753.940.1964.71
    A3.3 培训资源充足性0.664.060.1676.47
    B 学习评估0.614.560.1388.24
    B1 理论知识0.684.310.1682.35
    B1.1 沟通基础知识0.484.380.1194.12
    B1.2 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0.484.630.1094.12
    B1.3 药学专业知识0.564.250.1388.24
    B1.4 药物治疗学知识0.464.690.1094.12
    B1.5 临床医学知识0.564.250.1388.24
    B1.6 药物经济学知识0.603.630.1752.94
    B2 实践技能0.534.810.1188.24
    B2.1 沟通协调能力0.434.750.0994.12
    B2.2 处方调剂能力0.614.560.1388.24
    B2.3 药学咨询能力0.334.880.0794.12
    B2.4 药物治疗评价能力0.504.560.1194.12
    B2.5 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0.614.560.1388.24
    C 行为评估0.394.810.0894.12
    C1 工作能力变化0.464.690.1094.12
    C1.1 药品管理水平0.614.560.1388.24
    C1.2 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0.394.810.0894.12
    C1.3 药物信息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0.504.560.1194.12
    C1.4 药物治疗管理水平0.504.500.1194.12
    C2 职业态度变化0.464.690.1094.12
    C2.1 对待患者态度0.464.690.1094.12
    C2.2 工作责任感0.394.810.0894.12
    C2.3 工作主动性0.614.500.1488.24
    D 结果评估0.714.500.1682.35
    D1 个人收益0.434.750.0994.12
    D1.1 自我满意度0.504.560.1194.12
    D1.2 个人职业发展0.484.630.1094.12
    D2 组织收益0.584.310.1488.24
    D2.1 上级/部门满意度0.504.500.1194.12
    D2.2 患者满意度0.484.630.1094.1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指标内涵
    A 反应评估考察培训活动相关项目的质量
    A1 培训方案方案设置合理且有针对性,能够满足药师队伍梯次建设需要
    A1.1 培训内容与目标的契合度内容科学严谨,知识点覆盖全面,满足培训目标要求
    A1.2 培训内容实用性内容紧贴各类药师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
    A1.3 培训内容新颖性内容涵盖国内外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
    A1.4 课程体系完整合理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比例适当
    A2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及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
    A2.1 专业水平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用药实践经验
    A2.2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风趣、简练,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A2.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适宜,能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员自主学习
    A3 培训条件培训机构软硬件条件齐全,可满足药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
    A3.1 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
    A3.2 培训场所与设施机构具备基础教学条件,如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和完备的仪器设备等
    A3.3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且具针对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实训所接触病种应具多样性及代表性
    B 学习评估考核药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B1 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开展药学服务必需的基本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
    B1.1 沟通基础知识熟悉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等服务
    B1.2 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B1.3 药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与传统药物的药理学、药物化学等知识
    B1.4 药物治疗学知识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
    B1.5 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医学相关基础知识
    B2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开展药学服务必需的基本技能及相关专业技能
    B2.1 沟通协调能力善于交流,能促进相互理解且获得支持与配合
    B2.2 处方调剂能力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向患者交付药品时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B2.3 药学咨询能力解答关于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问题
    B2.4 药物治疗评价能力评价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B2.5 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对治疗指数低、毒副作用强的药物,能够基于TDM制定、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避免用药的盲目性
    C 行为评估考察药师在接受培训后实际工作行为的改进程度
    C1 工作能力变化药师在接受培训后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其服务水平
    C1.1 药品管理水平指导并监督药品采购、验收、储存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C1.2 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审核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按处方要求进行调配与核查
    C1.3 药物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为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对患者开展正确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
    C1.4 药物治疗管理水平用药过程中统筹规划、适时跟进、协调沟通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患者健康教育等,优化患者治疗效果
    C1.5 药学服务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各类方法(如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创新性改善药学服务
    C2 职业态度变化药师在接受培训后改进其对实际工作的认知与行为倾向
    C2.1 对待患者态度热心、耐心、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C2.2 工作责任感有强烈职业使命感,以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及健康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
    C2.3 工作主动性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积极提供服务,加强与医护患之间的联系
    D 结果评估考察接受培训后药师个人及其组织绩效的提高程度
    D1 个人收益考察药师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D1.1 自我满意度对理论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升的满意程度
    D1.2 个人职业发展对促进自身发展、提升执业技能和竞争力的满意程度
    D2 组织收益考察因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提高所带来的组织绩效提升情况
    D2.1 上级/部门满意度对药师工作效率、业务技能、医护患沟通能力等提升的满意程度
    D2.2 患者满意度对药师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2021-04-07].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18-11-21)[2021-04-07].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0378.htm.
    [3] KIRKPATRICK D L.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evidence vs. proof[J]. Train Dev J,1977,31(11):9-12.
    [4] 中国药师协会. 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 14(9):1-2.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9.001
    [5] BALDWIN T T, FORD K J. 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Pers Psychol,1988,41(1):63-105. doi:  10.1111/j.1744-6570.1988.tb00632.x
    [6] 医政医管局. 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2-26)[2021-03-02].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2/ea3b96d1ac094c47a1fc39cf00f3960e.shtml.
    [7] 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药师协会关于做好2020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EB/OL]. (2020-03-10)[2021-04-07]. http://jy.clponline.cn/webdev/web/index.php?r=news%2Fnewsdetail&id=327&fk_const_typeid=9.
    [8] 中国医院协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师制体系建设的通知[EB/OL]. (2016-11-25)[2021-04-07]. http://www.cha.org.cn/plus/view.php?aid=15129.
    [9] ASSELIN M, HARPER M. Revisiting the Delphi technique[J]. J Nurses Prof Dev,2014,30(1):11-15. doi:  10.1097/01.NND.0000434028.30432.34
    [10] 柯惠新, 黄京华, 沈浩.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6.
    [11] 陈永法, 王毓丰, 伍琳. “四品一械”检查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 36(18):2338-2343. doi:  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19.18.021
  • [1] 陈灿昕, 缪竹威, 缪朝玉.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17-12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1
    [2]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9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3] 姚小静, 计佩影, 陆峰, 施国荣, 傅翔.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尿液中曲马多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85-18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72
    [4] 肖农, 陆诗依, 唐文雅, 居敏俐, 徐刚锋, 杨明华.  中成药微生物计数法前处理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4
    [5] 游飘雪, 陈兰, 施艺玮, 王辉, 晁亮, 洪战英.  脑胶质瘤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构建及中药半枝莲药效评价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59-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4
    [6]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7]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8]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9] 王雪莲, 郑斯莉, 李志勇, 罗亨宇, 缪朝玉.  全身过表达人METRNL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8-202, 22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14
    [10]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谢志, 贾文彦, 尹东锋.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95-5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9
    [11] 温瑞睿, 许龙, 朱文静, 杨建伟.  浅谈国外药师主导开展戒烟服务的作用与挑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37-541, 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54
    [12] 崔晓林, 付晓菲, 杜艳红, 刘娟, 朱茜, 刘子祺.  临床药师参与吉瑞替尼致QTc间期延长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3-2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0
    [13]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14] 王鹏, 陈顺, 赵逸, 高守红, 王志鹏.  卡培他滨致小鼠手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5-388, 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13
  • HTML全文浏览量:  3128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5-14
  • 修回日期:  2021-06-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7-14
  • 刊出日期:  2023-04-25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Z052)
    作者简介:

    印 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政策与法规,Tel:18351950131,Email:cpu_yinjie@163.com

    通讯作者: 陈永法,教授,研究方向:医药政策与法规、药品注册管理、药物经济学评价,Email:cyf99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5

摘要:   目的  构建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基于Kirkpatrick 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初始框架,运用Delphi 法确定指标体系。  结果  研究构建的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过程评估 4 个一级指标,培训方案、师资队伍、培训条件、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工作能力变化、职业态度变化、个人收益和组织收益 9 个二级指标,以及药学专业知识等 32 个三级指标。  结论  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培训活动进行全过程及跟踪评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为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设计、药师培训方案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English Abstract

于熙, 王玉婷, 林厚文, 孙雅婷. 海绵共附生土曲霉的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2): 120-12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19
引用本文: 印杰, 陈永法.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3, 41(4): 259-2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YU Xi, WANG Yuting, LIN Houwen, SUN Yating.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ponge-associated Aspergillus terreu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2): 120-12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7019
Citation: YIN Jie, CHEN Yongfa.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harmacis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Kirkpatrick evaluation model[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4): 259-2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056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1]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均明确指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作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2],药学服务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由此,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强化药学人员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加快药学服务转型、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当务之急。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是药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能够在客观衡量培训质量与效益的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引导药师培训工作进行目标化调整,进而优化药师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以学分积累为主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多侧重于重在参与及基础知识,往往忽略对培训方案或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转化等内容进行评价,系统性匮乏且对完善培训工作的指导性较弱。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系统全面的且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期为药师培训效果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 药师培训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为药师自我提升及培训工作不断优化提供依据,因而对药师培训活动进行过程及跟踪评价,并对相关评价主体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予以系统分析,从而确定培训价值和质量至关重要。1959 年, Kirkpatrick 提出四层评估模型[3] ,该模型分别在培训效果评价的针对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成为目前影响最大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效果评价工具。具体而言,该模型根据培训效果评价的深度和难度分为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结果层(Result)四 个递进层次,将质量考核与评估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符合药师培训效果系统性评价要求。此外,Kirkpatrick 评估模型还可为培训组织者提供来自学员上级、同事等不同评估主体的反馈信息,满足药师培训活动持续改进需求。基于 Kirkpatrick 评估模型与药师培训评价的内在契合性,本研究以 Kirkpatrick 评估模型为基础,初步确定了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

    •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后,研究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我国各类药师培训实践特点及专家访谈意见,初步构建了药师培训效果评价的具体指标,见表1

      表 1  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框架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反应评估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的契合度、培训内容实用性、培训内容新颖性、课程体系完整合理
      师资队伍专业水平、语言表达、教学方法
      培训条件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场所与设施、培训资源充足性
      学习评估理论知识沟通基础知识、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药学专业知识、药物治疗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经济学知识
      实践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处方调剂能力、药学咨询能力、药物治疗评价能力、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
      行为评估工作能力变化药品管理水平、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药物信息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药物治疗管理水平
      职业态度变化对待患者态度、工作责任感、工作主动性
      结果评估个人收益自我满意度、个人职业发展
      组织收益上级/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 反应评估主要考察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其反馈信息可推动后续培训项目的修正与完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培训方案针对性不足、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及培训条件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师培训同质性,导致现有药师培训质量良莠不齐。为保证本阶段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应用性,研究根据上述药师培训效果影响因素梳理结果拟定了反应评估的主要评估对象,即“培训方案” “师资队伍” “培训条件”。三级指标的设计主要依据培训管理与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展开,通过详细测量药师对培训方案设置、师资水平和软硬件配备情况的主观感受,从而评定培训基地开展药师培训的客观条件及其培训水平。

    • 学习评估主要考核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为顺应我国药学服务转型需求与政策发展导向,切实促进药师药学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研究分别围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方面开展评价指标筛选。其中,参考中国药师协会于 2017 年 6 月发布的《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4],“理论知识”下主要纳入包括“药物治疗学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指标,与保障药学服务实践顺利开展的人文知识指标“沟通基础知识”;同样,“实践技能”下的三级指标设置除基于药师基本职责纳入“处方调剂能力”等专业必备技能外,还考虑纳入人文胜任力指标,即“沟通协调能力”。

    • 行为评估主要考察学员在接受培训后实际工作行为的改进程度。依据培训迁移理论[5],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转化既包括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应用于实践的直接迁移,也包括将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所学内容(通常与培训主题不直接相关)应用于实践的间接迁移。由此,研究将行为评估细分为“工作能力变化”与“职业态度变化”。结合各类药师药学服务能力建设要求[6-8],三级指标分别从临床合理用药知识、技能及内驱力等角度予以拟定。

    • 结果评估主要衡量培训创造的各类效益与成果。研究将该阶段评估重点归纳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两方面,并尝试通过在二级指标下设置“自我满意度” “上级/部门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等与培训项目有较高相关性的结果型指标,进而实现药师自评与上级、同事、患者评价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Delphi 法一般要求遴选的专家为研究对象领域的“知情人士”[9],即在相关领域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本研究的专家遴选标准为:①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③具有药学专业领域10年以上工作经验;④具有积极完成本调研的主观意愿。研究最终选取 16 名符合要求的受访专家,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药学部负责人 2 名,高校教授、副教授 10 名,政府药学服务相关工作负责人 2 名,药师协会负责人 1 名,医药企业负责人 1 名。研究方向覆盖药学教育、药事管理等专业领域,深刻了解各类药师岗位特点、需求以及各类药师培训内容等,具备良好的学科与区域代表性,专家基本情况具体见表2。本研究中,专家权威系数为 0.80,表明参与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靠。

      表 2  咨询专家基本信息

      项目年龄/简历人数百分比(%)
      年龄(岁)30~39318.75
      40~49850.00
      50~59531.25
      学历本科318.75
      硕士318.75
      博士及以上1062.50
      职称中级531.25
      副高级637.50
      正高级531.25
      从事专业年限(年)10~201275.00
      20~3016.25
      >30318.75
    • 根据初始指标体系编制第 1 轮专家咨询问卷,问卷中指标重要性程度依据 Likert 五分量表法分别分为非常重要(5 分)、比较重要(4 分)、重要(3 分)、不太重要(2 分)、不重要(1 分)[10]。专家根据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如果专家认为某个指标内涵描述不准确,可在“修改意见”一栏内提出建议;如果认为有尚未考虑到的指标,可在“新增指标建议”一栏中填写建议增加的指标及其内涵[11]。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与回收专家咨询问卷,第 1 轮专家咨询结束后,专家评分统计结果见表3。以指标重要性专家赋值均值≥3.5,满分比≥60%,变异系数≤20% 作为筛选标准,结合数理统计结果与专家意见,指标增删及其内涵调整情况如下:①删除1个三级指标:满分率未达到标准的“药物经济学知识”指标(52.94%)。②新增1个三级指标:反映药师在接受培训后,能够运用各类方法(如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创新性改善药学服务的“药学服务创新能力”指标。③更名1个三级指标:将“培训资源充足性”指标更名为“教学资源”,并在指标内涵中增加教学资源针对性的表述。

      表 3  第 1 轮专家评分情况

      能力指标标准差均值变异系数满分率(%)
      A 反应评估0.604.630.1388.24
      A1 培训方案0.504.560.1194.12
      A1.1 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的契合度0.504.560.1194.12
      A1.2 培训内容实用性0.334.880.0794.12
      A1.3 培训内容新颖性0.664.250.1682.35
      A1.4 课程体系完整合理0.704.380.1682.35
      A2 师资队伍0.394.810.0894.12
      A2.1 专业水平0.434.750.0994.12
      A2.2 语言表达0.704.440.1682.35
      A2.3 教学方法0.614.440.1488.24
      A3 培训条件0.754.060.1870.59
      A3.1 培训组织与管理0.734.190.1776.47
      A3.2 培训场所与设施0.753.940.1964.71
      A3.3 培训资源充足性0.664.060.1676.47
      B 学习评估0.614.560.1388.24
      B1 理论知识0.684.310.1682.35
      B1.1 沟通基础知识0.484.380.1194.12
      B1.2 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0.484.630.1094.12
      B1.3 药学专业知识0.564.250.1388.24
      B1.4 药物治疗学知识0.464.690.1094.12
      B1.5 临床医学知识0.564.250.1388.24
      B1.6 药物经济学知识0.603.630.1752.94
      B2 实践技能0.534.810.1188.24
      B2.1 沟通协调能力0.434.750.0994.12
      B2.2 处方调剂能力0.614.560.1388.24
      B2.3 药学咨询能力0.334.880.0794.12
      B2.4 药物治疗评价能力0.504.560.1194.12
      B2.5 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0.614.560.1388.24
      C 行为评估0.394.810.0894.12
      C1 工作能力变化0.464.690.1094.12
      C1.1 药品管理水平0.614.560.1388.24
      C1.2 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0.394.810.0894.12
      C1.3 药物信息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0.504.560.1194.12
      C1.4 药物治疗管理水平0.504.500.1194.12
      C2 职业态度变化0.464.690.1094.12
      C2.1 对待患者态度0.464.690.1094.12
      C2.2 工作责任感0.394.810.0894.12
      C2.3 工作主动性0.614.500.1488.24
      D 结果评估0.714.500.1682.35
      D1 个人收益0.434.750.0994.12
      D1.1 自我满意度0.504.560.1194.12
      D1.2 个人职业发展0.484.630.1094.12
      D2 组织收益0.584.310.1488.24
      D2.1 上级/部门满意度0.504.500.1194.12
      D2.2 患者满意度0.484.630.1094.12

      在修正指标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并进行第 2 轮专家咨询。在这一轮中,专家对各级指标未提出修正建议,且对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极差小于 2 分,研究认为拟定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经修改已达成共识,专家意见趋于统一。采用同样的指标筛选标准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发现,各项指标均满足筛选条件。

    • 本研究最终确立的药师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 32 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及指标内涵见表4

      表 4  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指标内涵
      A 反应评估考察培训活动相关项目的质量
      A1 培训方案方案设置合理且有针对性,能够满足药师队伍梯次建设需要
      A1.1 培训内容与目标的契合度内容科学严谨,知识点覆盖全面,满足培训目标要求
      A1.2 培训内容实用性内容紧贴各类药师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
      A1.3 培训内容新颖性内容涵盖国内外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
      A1.4 课程体系完整合理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比例适当
      A2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及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
      A2.1 专业水平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用药实践经验
      A2.2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风趣、简练,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A2.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适宜,能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员自主学习
      A3 培训条件培训机构软硬件条件齐全,可满足药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
      A3.1 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
      A3.2 培训场所与设施机构具备基础教学条件,如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和完备的仪器设备等
      A3.3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且具针对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实训所接触病种应具多样性及代表性
      B 学习评估考核药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B1 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开展药学服务必需的基本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
      B1.1 沟通基础知识熟悉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等服务
      B1.2 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B1.3 药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与传统药物的药理学、药物化学等知识
      B1.4 药物治疗学知识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
      B1.5 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医学相关基础知识
      B2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开展药学服务必需的基本技能及相关专业技能
      B2.1 沟通协调能力善于交流,能促进相互理解且获得支持与配合
      B2.2 处方调剂能力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向患者交付药品时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B2.3 药学咨询能力解答关于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问题
      B2.4 药物治疗评价能力评价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B2.5 药物个体化治疗水平对治疗指数低、毒副作用强的药物,能够基于TDM制定、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避免用药的盲目性
      C 行为评估考察药师在接受培训后实际工作行为的改进程度
      C1 工作能力变化药师在接受培训后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其服务水平
      C1.1 药品管理水平指导并监督药品采购、验收、储存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C1.2 处方审核和调配水平审核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按处方要求进行调配与核查
      C1.3 药物咨询及用药指导水平为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对患者开展正确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
      C1.4 药物治疗管理水平用药过程中统筹规划、适时跟进、协调沟通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患者健康教育等,优化患者治疗效果
      C1.5 药学服务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各类方法(如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创新性改善药学服务
      C2 职业态度变化药师在接受培训后改进其对实际工作的认知与行为倾向
      C2.1 对待患者态度热心、耐心、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C2.2 工作责任感有强烈职业使命感,以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及健康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
      C2.3 工作主动性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积极提供服务,加强与医护患之间的联系
      D 结果评估考察接受培训后药师个人及其组织绩效的提高程度
      D1 个人收益考察药师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D1.1 自我满意度对理论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升的满意程度
      D1.2 个人职业发展对促进自身发展、提升执业技能和竞争力的满意程度
      D2 组织收益考察因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提高所带来的组织绩效提升情况
      D2.1 上级/部门满意度对药师工作效率、业务技能、医护患沟通能力等提升的满意程度
      D2.2 患者满意度对药师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经统计,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第 2 轮专家咨询总体肯德尔协调系数值为 0.410,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说明专家对调整后评价指标的协调程度高;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0.07,最大为 0.19,均在可接受范围,即认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符合要求,咨询结果可信度高。

    • 研究构建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我国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所需考量的详细内容,实际应用时应尽可能兼顾行政成本(即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评价信息量及可操作性等要素。具体而言,为在反应层评价环节获取高附加值信息,建议培训组织根据药师在填写调查问卷的主观心态和理解程度进行问卷设计,从而激发其填答兴趣,增强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学习层评价多采用前后评估法以直观衡量教学成果,对药师能力的前期考核建议由药师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自主评估,既节约了培训组织者试题设计等行政成本,还能充分发挥单位深度掌握学员基本情况的优势,提高前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行为层及结果层开展的跟踪评价应尽量避免单纯采用考核形式,建议辅以行为观察、文件查阅等更为“隐蔽”的形式,从而强化对药师实际药学服务能力考察的客观真实性。此外,培训效果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培训成果顺利实现转化,因而有必要根据培训项目的运行流程,与相关主体进行及时反馈与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的作用。例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定期将反应层或学习层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组织者或培训教师,以便根据药师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教学工作,进而提高培训项目的整体运行质量。

    •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判药师培训效果的必备工具,本研究以Kirkpatrick 评估模型为基础,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维度进行指标的筛选和修正,构建了多维度全流程的药师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对药师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此外,本指标体系还可为培训组织者提供药师培训工作的完善方向与侧重点,从而推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药学服务能力建设进程。但由于受到时间、人力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完全来源于理论研究和专家咨询,有待通过实证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与优化,从而在药师培训评价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