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3卷 第4期
2015, 33(4): 289-292,32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1
摘要:
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很好地模拟人体小肠生理环境,准确预测药物在肠道内的转运和代谢情况,增强体外细胞模型与整体动物实验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近年来在评价口服药物吸收方面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药研发过程中评价药物口服吸收的热点。综述体外模拟肠道环境的细胞共培养模型,并对其应用于口服药物研发的体外评价吸收做出展望。
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很好地模拟人体小肠生理环境,准确预测药物在肠道内的转运和代谢情况,增强体外细胞模型与整体动物实验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近年来在评价口服药物吸收方面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药研发过程中评价药物口服吸收的热点。综述体外模拟肠道环境的细胞共培养模型,并对其应用于口服药物研发的体外评价吸收做出展望。
2015, 33(4): 293-297,34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2
摘要:
群体药动学运用经典的药动学原理结合统计学方法,以稀疏数据预测患者血药浓度,可达到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和指导临床个性化给药的目的。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实例综述群体药动学应用于治疗窗窄的药物、个体差异大的药物、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群体药动学运用经典的药动学原理结合统计学方法,以稀疏数据预测患者血药浓度,可达到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和指导临床个性化给药的目的。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实例综述群体药动学应用于治疗窗窄的药物、个体差异大的药物、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15, 33(4): 298-30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3
摘要:
酪氨酸-DNA磷酸二酯酶Ⅰ(tyrosyl-DNA-phosphodiesterase Ⅰ,TdpⅠ)是一个具有催化3'磷酸酪氨酸键水解活性的蛋白质,该键在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 Ⅰ, TopⅠ)与DNA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由于TdpⅠ具有修复TopⅠ-DNA复合物、抵消TopⅠ抑制剂作用的功能,因而与TopⅠ共同被认作是潜在治疗靶标。TdpⅠ抑制剂不仅与TopⅠ抑制剂(喜树碱类)起到协同作用,还能增强博来霉素、TopⅡ抑制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以及DNA烷化剂作用。综述目前报道的TdpⅠ抑制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酪氨酸-DNA磷酸二酯酶Ⅰ(tyrosyl-DNA-phosphodiesterase Ⅰ,TdpⅠ)是一个具有催化3'磷酸酪氨酸键水解活性的蛋白质,该键在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 Ⅰ, TopⅠ)与DNA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由于TdpⅠ具有修复TopⅠ-DNA复合物、抵消TopⅠ抑制剂作用的功能,因而与TopⅠ共同被认作是潜在治疗靶标。TdpⅠ抑制剂不仅与TopⅠ抑制剂(喜树碱类)起到协同作用,还能增强博来霉素、TopⅡ抑制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以及DNA烷化剂作用。综述目前报道的TdpⅠ抑制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2015, 33(4): 303-308,37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4
摘要: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s,Tops)是参与调节细胞内DNA复制、转录、重组和修复等过程的必需酶。Tops分为TopⅠ和TopⅡ,两者通过DNA切断和连接,维持DNA正常拓扑结构和代谢过程。由于Tops在DNA代谢过程的重要作用,干扰Tops的催化活性或者诱导产生Tops介导的DNA损伤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Tops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抗肿瘤靶点之一。综述近年来Tops双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s,Tops)是参与调节细胞内DNA复制、转录、重组和修复等过程的必需酶。Tops分为TopⅠ和TopⅡ,两者通过DNA切断和连接,维持DNA正常拓扑结构和代谢过程。由于Tops在DNA代谢过程的重要作用,干扰Tops的催化活性或者诱导产生Tops介导的DNA损伤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Tops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抗肿瘤靶点之一。综述近年来Tops双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015, 33(4): 309-312,37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5
摘要: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亦称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广泛表达。该类受体在疼痛的信号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人们发现以nAChRs不同亚单位作为靶点的激动剂在多种急性和慢性疼痛模型上显示良好效果,对于发展新型低成瘾性的镇痛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nAChRs阳性变构调节剂为进一步提高该类药物的镇痛效能和拓展治疗窗提供了新思路。综述近几年nAChRs与镇痛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亦称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广泛表达。该类受体在疼痛的信号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人们发现以nAChRs不同亚单位作为靶点的激动剂在多种急性和慢性疼痛模型上显示良好效果,对于发展新型低成瘾性的镇痛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nAChRs阳性变构调节剂为进一步提高该类药物的镇痛效能和拓展治疗窗提供了新思路。综述近几年nAChRs与镇痛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2015, 33(4): 313-315,32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6
摘要:
目的 介绍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方法 综述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结果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学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结论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其药理作用便于更深入地了解该类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前景,为该领域药物开发提供思路和启示。
目的 介绍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方法 综述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结果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学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结论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其药理作用便于更深入地了解该类化合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前景,为该领域药物开发提供思路和启示。
2015, 33(4): 316-318,35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培养基诱导HepG2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对照组、荔枝核皂苷组、荔枝核黄酮组、罗格列酮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观察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结果 HepG2细胞在10-6mol/L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最为明显。以此条件构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该模型给予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葡糖含量未能显著降低。 结论 本研究提示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目的 探讨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培养基诱导HepG2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对照组、荔枝核皂苷组、荔枝核黄酮组、罗格列酮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观察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结果 HepG2细胞在10-6mol/L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最为明显。以此条件构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该模型给予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葡糖含量未能显著降低。 结论 本研究提示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2015, 33(4): 319-32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8
摘要: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胰岛素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初步考察其降糖效果。 方法 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用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处方工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用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对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对其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 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6±1.88) nm;Zeta电位(33.1±0.3) mV;包封率(37.92±2.11)%;载药量(5.42±0.3)%;24 h累计释放率63.83%。皮下注射给药8 h,糖尿病大鼠血糖较单纯注射胰岛素组下降平缓,且药效持久。 结论 优化后的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好、粒径较小,为研究胰岛素的新型给药途径奠定了基础。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胰岛素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初步考察其降糖效果。 方法 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用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处方工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用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对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对其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 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6±1.88) nm;Zeta电位(33.1±0.3) mV;包封率(37.92±2.11)%;载药量(5.42±0.3)%;24 h累计释放率63.83%。皮下注射给药8 h,糖尿病大鼠血糖较单纯注射胰岛素组下降平缓,且药效持久。 结论 优化后的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好、粒径较小,为研究胰岛素的新型给药途径奠定了基础。
2015, 33(4): 324-32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09
摘要:
目的 研究瓜蒌子油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ICR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瓜蒌子油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每周监测小鼠体重及血糖,末次给药18 h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用化学比色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含量;另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对瓜蒌子油进行单次给药的糖耐量测定。 结果 给予瓜蒌子油不同剂量(5、10、20 ml/kg)的各组小鼠体重增长略有加快,并使血糖值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能显著升高模型小鼠的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TC、TG、NO和NOS含量;从糖耐量试验看,瓜蒌子油不同剂量组小鼠喂以淀粉后各时段血糖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结论 瓜蒌子油具有降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的NO和NOS水平有关。
目的 研究瓜蒌子油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ICR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瓜蒌子油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每周监测小鼠体重及血糖,末次给药18 h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用化学比色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含量;另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对瓜蒌子油进行单次给药的糖耐量测定。 结果 给予瓜蒌子油不同剂量(5、10、20 ml/kg)的各组小鼠体重增长略有加快,并使血糖值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能显著升高模型小鼠的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TC、TG、NO和NOS含量;从糖耐量试验看,瓜蒌子油不同剂量组小鼠喂以淀粉后各时段血糖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结论 瓜蒌子油具有降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的NO和NOS水平有关。
2015, 33(4): 328-330,35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纳米银对氟康唑不同敏感型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实验测定纳米银与氟康唑的协同抗真菌作用。 结果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对敏感菌与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与氟康唑合用对白色念珠菌能产生协同作用。 结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在体外的抗真菌作用有差异,但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纳米银对氟康唑不同敏感型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实验测定纳米银与氟康唑的协同抗真菌作用。 结果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对敏感菌与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与氟康唑合用对白色念珠菌能产生协同作用。 结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在体外的抗真菌作用有差异,但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2015, 33(4): 331-33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1
摘要:
目的 开展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工作。 方法 以3,4-亚甲二氧基苯乙胺和2,5-二甲氧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和氧化等反应。 结果与结论 完成了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确定了其最佳合成路线,总收率为73%。
目的 开展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工作。 方法 以3,4-亚甲二氧基苯乙胺和2,5-二甲氧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和氧化等反应。 结果与结论 完成了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确定了其最佳合成路线,总收率为73%。
2015, 33(4): 334-33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2
摘要:
目的 针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原研药质量相同的一类仿冒药,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原研药及仿冒药为工具药,建立基于两者所用药用辅料的差异,用于鉴别络活喜仿冒药的方法。 方法 收集络活喜片剂常用辅料的拉曼光谱,采用相似度算法及特征峰查找待检样品中辅料,若待检样品的辅料与原研药辅料不同则判为仿冒药;若待检品辅料与原研药辅料相同,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仿冒药与原研药。 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络活喜仿冒药。
目的 针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原研药质量相同的一类仿冒药,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原研药及仿冒药为工具药,建立基于两者所用药用辅料的差异,用于鉴别络活喜仿冒药的方法。 方法 收集络活喜片剂常用辅料的拉曼光谱,采用相似度算法及特征峰查找待检样品中辅料,若待检样品的辅料与原研药辅料不同则判为仿冒药;若待检品辅料与原研药辅料相同,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仿冒药与原研药。 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络活喜仿冒药。
2015, 33(4): 338-340,36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3
摘要:
目的 优选葛花异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葛花异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花中总黄酮及鸢尾苷、鸢尾苷元含量。在对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结果 葛花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入12倍量70%乙醇提取90 min,第2次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60 min。 结论 优选的葛花异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目的 优选葛花异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葛花异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花中总黄酮及鸢尾苷、鸢尾苷元含量。在对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结果 葛花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入12倍量70%乙醇提取90 min,第2次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60 min。 结论 优选的葛花异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2015, 33(4): 341-34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4
摘要:
目的 探索用七氟醚麻醉发育期小鼠是否会引起成长过程中学习记忆障碍。 方法 实验包括122只新生鼠(出生后7 d)。其中72只分别经七氟醚1.0或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麻醉或吸入40% O2 2 h,4周或12周行水迷宫实验,记录训练各天潜伏期和游泳速度,以及探索期平台滞留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另外50只小鼠用于测定七氟醚麻醉(1.0或0.5 MAC)过程(0、1、2 h)中动脉血血气分析。 结果 新生鼠在整个麻醉过程中,pH值、PaCO2、PaO2和SaO2均保持稳定,P>0.05。麻醉后4周,训练期后3 d,对照组小鼠潜伏期明显低于麻醉组,且后2 d,0.5 MAC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1.0 MAC组。探索期,对照组小鼠平台停留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均明显高于2组麻醉组。麻醉后12周,1.0 MAC组小鼠在训练第5天潜伏期仍明显延长。探索期,对照组小鼠平台停留时间和(或)平台穿越次数均明显高于麻醉组。 结论 七氟醚麻醉引起新生鼠成长过程中学习与记忆障碍,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且随时间推移减弱。
目的 探索用七氟醚麻醉发育期小鼠是否会引起成长过程中学习记忆障碍。 方法 实验包括122只新生鼠(出生后7 d)。其中72只分别经七氟醚1.0或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麻醉或吸入40% O2 2 h,4周或12周行水迷宫实验,记录训练各天潜伏期和游泳速度,以及探索期平台滞留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另外50只小鼠用于测定七氟醚麻醉(1.0或0.5 MAC)过程(0、1、2 h)中动脉血血气分析。 结果 新生鼠在整个麻醉过程中,pH值、PaCO2、PaO2和SaO2均保持稳定,P>0.05。麻醉后4周,训练期后3 d,对照组小鼠潜伏期明显低于麻醉组,且后2 d,0.5 MAC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1.0 MAC组。探索期,对照组小鼠平台停留时间和平台穿越次数均明显高于2组麻醉组。麻醉后12周,1.0 MAC组小鼠在训练第5天潜伏期仍明显延长。探索期,对照组小鼠平台停留时间和(或)平台穿越次数均明显高于麻醉组。 结论 七氟醚麻醉引起新生鼠成长过程中学习与记忆障碍,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且随时间推移减弱。
2015, 33(4): 347-35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5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救互救药品包装的颜色和标识(色标)对用药者提示效应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方法 采用经典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研究范式,组成了2(启动类别)×3(色标类别)的被试内混合设计,考察自救互救药品包装色标特征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是否有影响。 结果 1有/无启动色标的再认判断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关启动反应时1 475.12 ms,相关启动反应时1 387.18 ms(t=2.264,P=0.02)。2色标类别因素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影响,F=9.945,P<0.001。其中,色标1、3启动效应存在,色标2未产生明显的启动效应。3色标内涵属性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色标2反应时长顺序为:使用指令判断<一级类别判断<二级类别判断,与判断任务的难易程度相一致。使用指令的启动效应显著,一级、二级分类无启动效应,但相关启动时比无关启动时的一级分类正确判断反应时明显下降,约为96.86 ms。 结论 自救互救药品的色标设计整体启动效应明显,色标的特征规律对色标的识记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目的 探讨自救互救药品包装的颜色和标识(色标)对用药者提示效应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方法 采用经典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研究范式,组成了2(启动类别)×3(色标类别)的被试内混合设计,考察自救互救药品包装色标特征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是否有影响。 结果 1有/无启动色标的再认判断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关启动反应时1 475.12 ms,相关启动反应时1 387.18 ms(t=2.264,P=0.02)。2色标类别因素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影响,F=9.945,P<0.001。其中,色标1、3启动效应存在,色标2未产生明显的启动效应。3色标内涵属性对再认判断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色标2反应时长顺序为:使用指令判断<一级类别判断<二级类别判断,与判断任务的难易程度相一致。使用指令的启动效应显著,一级、二级分类无启动效应,但相关启动时比无关启动时的一级分类正确判断反应时明显下降,约为96.86 ms。 结论 自救互救药品的色标设计整体启动效应明显,色标的特征规律对色标的识记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2015, 33(4): 351-35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6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 方法 对某院2009年门诊和急诊处方数据进行抽样,将药品按通用名和ATC编码进行分类,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先验(Apriori)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 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在人均用药品种数、人均抗菌药物品种数、患者年龄、性别上均存在差异。门诊处方中的5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明显关联;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关联规则更多。 结论 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门诊更为集中和频繁,注射剂型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的情况更为普遍,急诊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更需加强。
目的 探讨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 方法 对某院2009年门诊和急诊处方数据进行抽样,将药品按通用名和ATC编码进行分类,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先验(Apriori)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 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在人均用药品种数、人均抗菌药物品种数、患者年龄、性别上均存在差异。门诊处方中的5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明显关联;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关联规则更多。 结论 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门诊更为集中和频繁,注射剂型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的情况更为普遍,急诊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更需加强。
2015, 33(4): 356-35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7
摘要:
目的 建立猫人参药材中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5 ℃,紫外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5 μl,运行时间35 min。 结果 积雪草酸与周围干扰峰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25.3~506.0 μg/ml, r=0.999 6;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3% (n=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9%, n=6),猫人参中积雪草酸的含量为0.751 mg/g。 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测定结果准确、实用性强,可用于猫人参药材中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猫人参药材中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5 ℃,紫外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5 μl,运行时间35 min。 结果 积雪草酸与周围干扰峰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25.3~506.0 μg/ml, r=0.999 6;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3% (n=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9%, n=6),猫人参中积雪草酸的含量为0.751 mg/g。 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测定结果准确、实用性强,可用于猫人参药材中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
2015, 33(4): 359-36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8
摘要:
目的 以芦丁为模型药物,探讨新药片剂制备及药效学评价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流程和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槐米中的芦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米中芦丁含量及芦丁精制品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丁片含量;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实验考察芦丁的药效;利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芦丁片剂。 结果与结论 本实验完成了槐米的质量评价,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纯化、含量测定,芦丁药效学考察及芦丁片处方工艺研究等内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实践了芦丁临床前研究的部分内容。
目的 以芦丁为模型药物,探讨新药片剂制备及药效学评价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流程和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槐米中的芦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米中芦丁含量及芦丁精制品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丁片含量;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实验考察芦丁的药效;利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芦丁片剂。 结果与结论 本实验完成了槐米的质量评价,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纯化、含量测定,芦丁药效学考察及芦丁片处方工艺研究等内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实践了芦丁临床前研究的部分内容。
2015, 33(4): 363-3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19
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T细胞受体(TCR)表型不同则该病的侵袭性、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明显不同,伴HPS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短。 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罕见,早期骨髓形态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及早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T细胞受体(TCR)表型不同则该病的侵袭性、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明显不同,伴HPS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短。 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罕见,早期骨髓形态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及早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2015, 33(4): 366-36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20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药学监护的方法。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通过学习文献和指南,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用药建议,开展药学服务。 结果 临床药师的建议被采纳,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制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药学监护的方法。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通过学习文献和指南,分析评价治疗方案,提出用药建议,开展药学服务。 结果 临床药师的建议被采纳,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制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2015, 33(4): 370-37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21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免疫调节对治疗该病的意义。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免疫力低下且反复发作的AECOPD患者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对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及免疫力调节提供了建议并给予理论支持。 结果 临床药师给出合理化用药建议,使抗感染方案更加合理有效。 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免疫调节对治疗该病的意义。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免疫力低下且反复发作的AECOPD患者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对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及免疫力调节提供了建议并给予理论支持。 结果 临床药师给出合理化用药建议,使抗感染方案更加合理有效。 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
2015, 33(4): 373-37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22
摘要:
奥拉帕尼(olaparib)是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种多聚腺苷二磷酸酯核糖聚合酶强抑制剂,通过抑制基因同源重组缺陷,合成杀灭突变的癌细胞,可用于治疗有特异性DNA修复缺陷的癌症,是治疗2种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缺损的晚期卵巢癌药物。奥拉帕尼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又不损害正常细胞,较之传统的化疗手段,其不良反应小得多。
奥拉帕尼(olaparib)是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种多聚腺苷二磷酸酯核糖聚合酶强抑制剂,通过抑制基因同源重组缺陷,合成杀灭突变的癌细胞,可用于治疗有特异性DNA修复缺陷的癌症,是治疗2种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缺损的晚期卵巢癌药物。奥拉帕尼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又不损害正常细胞,较之传统的化疗手段,其不良反应小得多。
2015, 33(4): 376-37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23
摘要:
目的 对门诊、急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门诊、急诊10%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各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布,并评价其合理性。 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3 600张,涉及9大类,共43种抗菌药物,总体超说明书使用率为22.00%;超说明书处方数量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13 206张),超说明书使用率最高的为硝基咪唑类(73.45%);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超频次(55.64%)、超剂量(52.60%),口服药品超剂量最为显著(72.46%),与之相比,注射剂主要表现为超给药频次(82.18%)、超溶媒(38.80%)。 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少有合理依据,总体亟待规范。
目的 对门诊、急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门诊、急诊10%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各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布,并评价其合理性。 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3 600张,涉及9大类,共43种抗菌药物,总体超说明书使用率为22.00%;超说明书处方数量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13 206张),超说明书使用率最高的为硝基咪唑类(73.45%);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超频次(55.64%)、超剂量(52.60%),口服药品超剂量最为显著(72.46%),与之相比,注射剂主要表现为超给药频次(82.18%)、超溶媒(38.80%)。 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少有合理依据,总体亟待规范。
2015, 33(4): 380-382,38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5.04.024
摘要:
目的 通过荟萃(Meta)分析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慢性湿疹的疗效。 方法 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RCT文献9篇,共计83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15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较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目的 通过荟萃(Meta)分析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慢性湿疹的疗效。 方法 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RCT文献9篇,共计83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15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较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