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脏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免疫抑制效果,临床医师和药师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
百令胶囊是一种上市多年的补益中成药,其原料为中药冬虫夏草中分离出的中华束丝孢菌的发酵菌粉,其主要化学成分有虫草生物碱、多糖、氨基酸、麦角甾醇、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D-甘露醇等,这些成分是补肺肾、益精气等功效[1-2]的物质基础。临床上对虫草制剂保护肾脏的作用研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其主要机制为,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细胞生长因子、改善脂质代谢、抑制肾组织早期炎症反应和减少肾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多个靶点来抑制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3-4]。近年来,虫草制剂作为免疫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回顾性研究分析了60例肾移植受者应用百令胶囊在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毒性、减轻肝功能损害等方面的资料。
-
将2018−2020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就诊的6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在基础免疫抑制剂方案相同的情况下,按是否加用百令胶囊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6±8.8)岁,18例服用CsA(瑞士诺华制药公司),17例服用FK506(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2±7.1)岁,12例服用CsA加百令胶囊,13例服用FK506加百令胶囊。
-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起口服CsA 4.5 mg/(kg·d)或FK506 0.1 mg /(kg·d);泼尼松自40 mg/d,之后每天递减5 mg至20 mg/d,维持,1年后减为10 mg/d,维持;治疗组术后3 d开始增加口服百令胶囊1 g,tid。所有患者均根据血肌酐(SCr)水平和CsA或FK506的血药浓度进行用药剂量调整。百令胶囊的剂量在1年内基本保持不变。
-
患者肾移植术后4周内,每周常规空腹检测2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血尿酸(UA)等,术后 8~12周期间每周常规空腹检测以上指标至少1次,12~24周期间每2周检测1次上述指标,24~ 48周每4周检测上述指标1次,上述检测均在同一医疗机构内完成。用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量(24 h-UPro)、UA、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观察比较肾移植24、48周后的肾功能;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24 h-UPro、总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分别测定肾移植24、48周后的肝功能。并分别进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等血常规检查。
-
各组数据以(
$ \bar{x}\pm s $ )表示,行两组间对应指标的 t检验;两组间对应指标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两组SCr和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UPro、UA、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在48周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表 1 术后24、48周两组肾功能和尿常规比较(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SCr(μmol/L) BUN(mmol/L) 24 h-UPro(μg) UA(μmol/L) 尿红细胞 (个/μl) 尿白细胞(个/μl) 对照组 35 24周 98.21±23.46 7.72±2.81 0.18±0.02 455.96±121.17 11.36±3.89 8.72±1.39 35 48周 95.82±28.13 7.88±1.99 0.19±0.02 477.62±98.91 20.46±1.77 9.61±2.97 治疗组 25 24周 97.44±25.25 7.69±2.55 0.18±0.02 403.74±131.23* 11.47±1.33 6.36±1.59 25 48周 96.57±26.17 7.84±2.12 0.17±0.02* 382.57±118.32* 11.83±2.01* 5.39±1.22** *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两组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在肾移植术后的 24周前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此两项在肾移植48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数在移植 24~48周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术后24、48周两组血常规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白细胞(×1012/L) 红细胞(×1012/L) 淋巴细胞(×109/L) 血小板(×109/L) 对照组 35 24周 7.21±1.45 4.56±1.17 2.49±0.80 211.55±50.42 35 48周 6.82±2.11 4.42±0.91 3.01±0.91 211.34±70.59 治疗组 25 24周 7.04±2.26 4.64±1.29 3.05±1.21* 215.70±66.24 25 48周 7.27±1.17* 4.97±1.12* 3.47±1.08* 206.10±59.84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治疗组AST、ALT、血总胆红素及血直接胆红素值、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TP、血清白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 3 术后24、48周两组肝功能、血清蛋白及胆红素比较(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肝转氨酶(U/L) 血清蛋白(g/L) 胆红素(μmol/L) 胆固醇(mmol/L) AST ALT TP ALB TBIL DBIL TC 对照组 35 24周 22.42±6.12 27.35±7.08 60.62±14.81 38.19±9.50 14.82±3.61 4.77±1.56 4.62±0.59 35 48周 21.55±5.71 29.69±5.96 63.33±15.44 40.55±6.57 12.71±2.97 4.51±0.96 4.85±0.66 治疗组 25 24周 14.89±6.22* 25.88±6.79 62.07±15.12 40.33±6.99 13.09±2.57 5.01±1.43 4.33±0.71 25 48周 13.92±3.29* 19.8.9±6.1.4* 66.46±18.43* 44.17±8.58* 9.78±2.69** 3.81±1.23* 4.21±0.82* *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治疗组CsA及FK506用量在48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5。
表 4 术后1~48周两组免疫抑制剂FK506的用量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1周 4周 12周 24周 48周 对照组 17 0.10±0.02 0.10±0.02 0.09±0.03 0.09±0.01 0.08±0.02 治疗组 12 0.10±0.01 0.10±0.03 0.09±0.02 0.08±0.02 0.07±0.01*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5 术后1~48周两组免疫抑制剂CsA的用量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1周 4周 12周 24周 48周 对照组 18 4.5±0.9 4.5±1.5 4.3±1.2 4.2±1.3 3.5±1.2 治疗组 13 4.5±1.0 4.5±1.1 4.2±1.3 4.0±1.5 3.3±1.1*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CsA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土壤中一种真菌的活性代谢物,英国于1978年首次将其应用于临床肾移植,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从链霉菌属中分离出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减少或阻断外科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产生,阻断T细胞活化,且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也是肾脏移植患者的首选免疫抑制药物。但二者的缺点是均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肾毒性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影响较大[5-6]。CsA多见肾小球血栓、肾小管受阻、蛋白尿、管型尿等肾毒性;FK506也存在潜在肾毒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建议监测包括SCr、肌酐清除率及排尿量等肾功能指标。
在本研究中,肾移植术后患者在用药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SCr、BUN等方面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使用百令胶囊后,患者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24 h-UPro显著低于未使用者,说明使用百令胶囊者的移植肾脏得到了一定保护,肾炎症状、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也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用药24周后的治疗组比对照组UA显著减少,提示百令胶囊在预防或者减少肾移植术后发生痛风并发症方面有潜在益处。
本研究进一步提示,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术后的前24周内血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术后早期,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冲击应用强有效地抑制了机体造血系统的活力,而此时使用百令胶囊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善免疫抑制剂造成的骨髓抑制反应。但在术后用药48周后,治疗组血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百令胶囊促进造血功能的长期效果得以体现。从术后用药24周后的淋巴细胞指标来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这可能与百令胶囊刺激造血干细胞的产生、分化[7]有关。另有研究表明,天然药物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发酵菌及其制剂中均含有虫草多糖、生物碱、腺苷、麦角甾醇、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D-甘露醇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8-9],这些成分中有些是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前体,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产生,促进其生长、增殖,有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快速恢复,因此具有显著的促生血作用[10]。另外,百令胶囊中还有一些活性成分,例如,腺苷可以通过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刺激活化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一种作用较广的免疫增强剂;同时,其对淋巴细胞转化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具有双向免疫调节效应[11]。另有研究报道,冬虫夏草及其制剂在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尿蛋白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联合西药治疗肾脏疾病过程中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今在临床上已被广范用于肾脏疾病的保护性治疗[12-13]。
长期的免疫抑制剂如CsA、FK506的使用亦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严密监测肝功能情况。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数据表明,百令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显著改善,如可促进胆红素分泌和排泄,这提示冬虫夏草制剂对肝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冬虫夏草制剂中维生素与多胺类及其他成分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5]。核苷酸和核苷能促进肠道正常的发育、成熟和修复,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和肝脏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意义[14]。肾移植患者使用百令胶囊还可以减轻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肝毒性,加快有害物质的清除,减轻肝细胞损伤,并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本次研究中,治疗组TP、血清白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冬虫夏草菌粉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和肽类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纠正血浆氨基酸紊乱,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转化以及白介素-1生成等免疫抑制作用呈正相关[15]。
两组免疫抑制剂用量比较提示,在肾移植术后前24周内基础免疫抑制剂CsA及FK506的用量无明显差异,在术后的前3个月内,是受者与供者器官的激烈较量期,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必须用足,两组的用量与基础用量的差异均不是很大,这期间的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调整也极为谨慎。肾移植48周后,从免疫抑制剂CsA、FK506的用量来看,两组用量均比初始量明显降低,这是根据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监测而进行的剂量调整。两种药物的治疗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百令胶囊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Clinical effect of Bailing capsule on patient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本院)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百令胶囊的临床效果,探讨百令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及其他机体系统的影响。 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抽调2018−2020年于本院就诊的6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用药资料,依照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给药方案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霉酚酸酯(MMF)联合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25例:MMF联合CsA或FK506同时联合百令胶囊。术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尿酸等;随访并分别记录1、4、12、24、48周免疫抑制剂CsA和FK506的使用量。 结果 治疗组尿中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在肾移植术后12~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术后24~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sA或FK506的用量在术后48周之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百令胶囊能有效减轻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状,并具有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量等效果,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免疫调节剂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ailing capsule on renal function and other organ systems in 60 patient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No. 910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enal allograft in 2018−2020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 In 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MF + CsA or FK50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MF + CsA or FK506 + Bailing capsule. Blood and urine routine,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and uric acid were measured after operation. The dosag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was recorded in stages at 48 weeks. Results The urinary red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blood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nd alanine transaminase, serum uric acid,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erum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12-48 week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that in the lymphocyt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24-48 week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e dosage of CsA and FK50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8 weeks. Conclusion Bailing capsule could protect liver and kidney, stimulate hematopoiesis, improve hypoalbuminemia 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immunosuppressant, which could be an ideal immunomodulator. -
Key words:
- Bailing capsule /
- tacrolimus /
- cyclosporine A /
- renal transplantation /
- immunoregulation
-
心脏瓣膜病为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脏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工瓣膜置换术是中-重度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获得了良好而持久的临床结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人工心脏瓣膜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易发生血栓栓塞和出血,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变;生物瓣置换患者不必终身抗凝,但生物瓣寿命问题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需面临二次手术。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血栓、感染、应激性溃疡(SU)等多种并发症,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复杂[2]。患者术后需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该药个体用药差异大,需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剂量。尤其对于机械瓣膜置换者更要终身进行抗凝治疗,患者常因对抗凝治疗认识不足而影响用药依从性。鉴于此,临床药师通过协助医生对该类患者进行用药方案的制订、调整,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抗凝治疗的用药教育对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药学服务的5个切入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监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值对华法林的剂量进行调整,并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药学监护。关于此类患者的INR目标范围,参考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当前我国抗凝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对于机械瓣置换患者的INR监测值,主动脉瓣单瓣置换为1.8~2.2,二尖瓣单瓣置换为2.0~2.5,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为2.0~2.5,三尖瓣机械瓣置换为2.5~3.0;生物瓣置换患者为1.8~2.2[3-4]。
病例1:患者,男,50岁,因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狭窄入院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机械瓣)+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根据PT及INR值监测结果对华法林剂量进行调整。患者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INR目标范围为1.8~2.2,术后PT、INR监测结果及华法林用量见表1。患者术后5天INR为1.04,医师予华法林片4.5 mg qd。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5],中国人华法林的初始剂量为1~3 mg,而该患者初始给予4.5 mg的负荷剂量,初期可能会因过度抗凝而加大栓塞风险,临床药师建议给予华法林片3 mg qd,医师接受。华法林作用发生缓慢,当日PT及INR复查结果反映的是2天前服药的效果,应根据凝血指标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INR<目标值下限:华法林加量,每次增加1/4片;INR>目标值上限:华法林减量,每次减少1/4片。该患者术后9天时INR2.65,超过目标值上限,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将剂量减为2.25 mg qd,继续监测PT和INR,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皮下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衄、便血、黑便等症状及时告知医师及药师,并密切关注患者粪隐血、粪转铁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患者术后11天INR2.79,仍未达标,华法林片继续减量至1.5 mg qd,患者术后13天INR2.01达标,抗凝治疗期间未出现出血相关症状。
表 1 病例1凝血功能监测及华法林剂量调整情况术后天数 剂量(m/mg) PT(t/s) INR d5 4.5 13.8 1.04 d6 3 − − d7 3 21.0 1.85 d8 3 − − d9 2.25 27.9 2.65 d10 2.25 − − d11 1.5 28.6 2.79 d12 1.5 − − d13 1.5 22.5 2.01 病例2:患者,女,69岁,因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后入院拟行介入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12年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入院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考虑到此次入院计划行三尖瓣置换术,故入院后停用华法林,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5],行外科手术患者可不采用桥接,华法林停药后术前INR可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INR<1.5),患者查INR为1.89,因计划次日手术,为减少患者出血风险临床药师建议临时给予维生素K120 mg im,降低INR,医师接受。患者次日行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置换术,术后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患者术后PT、INR值监测结果及华法林用量见表2。患者三尖瓣介入置换术,INR目标范围为2.5~3.0,术后8天INR2.19,华法林1.5 mg qd,已使用4 d,仍在目标值下限,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华法林加量0.75 mg,医师接受,予华法林2.25 mg qd,继续监测PT、INR值及患者抗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症状及指标。患者术后10天INR达3.38,考虑到INR>3.0,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停用华法林2 d,拟于第3天减量0.75 mg,医师按照此方案给药。患者于术后16天INR2.70达标,继续予以华法林1.5 mg qd,至术后18天患者INR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患者出院继续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表 2 病例2凝血功能监测及华法林剂量调整情况术后天数 剂量(m/mg) PT(t/s) INR d4 1.5 13.6 1.04 d5 1.5 − − d6 1.5 15.0 1.17 d7 1.5 − − d8 2.25 24.3 2.19 d9 2.25 − − d10 2.25 28.2 2.67 d11 2.25 − − d12 − 35.0 3.38 d13 − − − d14 1.5 15.5 1.22 d15 1.5 − − d16 1.5 28.5 2.70 d17 1.5 − − d18 1.5 28.0 2.65 2. 感染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监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感染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临床药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监护:①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能的污染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6],临床药师应提醒医生于术前0.5~1 h应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用药疗程要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可根据情况延至术后一段时间,如48 h[6]。②术后感染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心内膜感染等感染[7],临床药师应关注患者是否有咳嗽、发热、创面脓性分泌物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提示感染发生的症状及指标,及时提醒医师进行相关标本微生物送检、胸部X线等检查,发生感染时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订与调整方面为医师提供建议。③注意抗菌药物联用的影响:某些抗菌药物与华法林合用可能会存在相互作用,如头孢哌酮、红霉素、甲硝唑、喹诺酮类抗菌药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利福平可抑制其抗凝作用[8],因此临床药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药学监护,减少抗菌药物与华法林联用对抗凝治疗的影响,同时注意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皮疹、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病例3:患者,男,60岁,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入院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1 h,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钠注射剂1.5 g预防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及给药时机合理。术后1天患者体温37.5 ℃,双肺呼吸音清晰,血白细胞计数18.7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86×109/L、中性粒细胞95.2%,怀疑感染可能,取血、痰标本培养,继续予头孢呋辛钠注射剂1.5 g bid ivgtt。术后3天体温37.8 ℃,血白细胞计数22.65×109/L,中性粒细胞96.8%,考虑头孢呋辛钠已用3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仍较高,协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换用头孢美唑钠注射剂1 g bid ivgtt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 qd ivgtt,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临床药师提醒医师盐酸莫西沙星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严密监控患者的PT/INR值,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相关症状及指标变化。术后5天患者体温36.6 ℃,痰培养、血培养结果无致病菌生长,血白细胞计数18.61×109/L、中性粒细胞85.7%,指标有所下降,继续原用药方案。术后6天体温36.6 ℃,血白细胞计数17.97×109/L、中性粒细胞80.4%。术后9天体温36.5 ℃,血白细胞计数9.17×109/L、中性粒细胞64.0%,指标正常。抗菌药物应用期间临床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同时注意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医师适时停用抗菌药物。患者术后13天(出院)无相关感染症状,血常规正常,期间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3.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与药学监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给药是常用药之一,与支气管舒张剂联用可协同增效,推荐术前3~7 d、术后3~7 d应用[9]。临床药师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吸气时手指按住出气口并紧闭口唇以使药液尽可能进入肺部,用力深吸气并屏气3~5 s以吸入完全;呼气时手指从出气口移开,并将喷气口移开口唇以减少痰液喷射到药液中,缓慢呼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声音嘶哑,临床药师应教育患者注意用药后漱口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应激性溃疡预防与药学监护
应激性溃疡(SU)为机体在严重创伤,各种困难、复杂的手术,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肠道黏膜溃疡病变,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使病死率增加。机械通气超过48 h或接受体外生命支持、凝血机制障碍或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原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等危险因素会增加SU发生及并发出血的风险[10]。心脏瓣膜置换术属于复杂手术,且涉及到接受体外生命支持、机械通气超过48 h、使用抗凝药等危险因素,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进行SU预防,制定合适的SU预防用药方案、及时判断消化道出血发生并选择有效治疗措施是临床药师关注的重点。SU预防方案建议将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首选预防药物,在原发病发生后应用标准剂量,q12h,ivgtt,至少连续3 d[11]。临床药师应嘱患者留意是否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并监测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等提示SU并发出血的情况,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治疗,同时协助医师权衡患者出血及不良事件风险,把握停药指征,避免过度使用SU预防药物。
病例4:患者,男,53岁,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入院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返回监护病房,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 bid ivgtt预防SU。临床药师叮嘱护士注意泮托拉唑钠溶解和稀释后应在4 h内用完,滴注时要求15~60 min内滴完。术后3 d,患者一般情况可,转入普通病房,临床医师继续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 bid ivgtt。根据相关文献及指南,当患者病情好转或转入普通病房,可耐受肠内营养或已进食,应将SU预防药物静脉给药换为口服给药,并逐渐停药[10,12]。考虑到该患者病情平稳,已转至普通病房,能正常进食,经前期监护患者未出现提示SU并发出血的情况,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将PPI由静脉用药调整为口服用药,医师接受,更改医嘱:停用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 qd po,继续监测出血相关症状及指标,至患者出院情况稳定。
5. 出院患者华法林使用的用药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华法林与多种药物、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其抗凝作用的个体差异也与患者的依从性相关[8],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详尽的用药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华法林的正确使用及自我监测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①使患者了解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重要性,强调每天需按时服用华法林,如忘记,当晚12:00之前想起可补吃,若第2天想起则不可再吃。②告知患者需定期监测PT和INR值使其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出院后第一周每3天检查一次,以后每周检查一次,结果连续3次在目标范围内可再延长至每2周一次,以此类推,最长不可超过3个月检查一次,若不在目标范围应咨询医师或药师进行剂量调整。③叮嘱患者日常留意是否出现牙龈易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出血症状及无缘由剧烈头痛、四肢麻木、肢端水肿等血栓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复查PT、INR,并向医师或药师咨询。④使患者知晓华法林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出现其他疾病需用药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进行药物选择;叮嘱患者避免大量摄入菠菜、西芹、卷心菜、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⑤使患者知晓外伤、感染、发热、呕吐、腹泻等异常的生理状态会影响华法林的治疗,若发生上述情况需及时就诊;如需行创伤性手术或检查(如拔牙、胃镜等)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华法林。
总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且华法林等药物个体用药差异大、需根据监测指标调整剂量,临床药学服务十分必要。临床药师可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PT、INR值监测及华法林的剂量调整,感染监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应激性溃疡预防与药学监护,出院患者华法林用药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与医生、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以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表 1 术后24、48周两组肾功能和尿常规比较(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SCr(μmol/L) BUN(mmol/L) 24 h-UPro(μg) UA(μmol/L) 尿红细胞 (个/μl) 尿白细胞(个/μl) 对照组 35 24周 98.21±23.46 7.72±2.81 0.18±0.02 455.96±121.17 11.36±3.89 8.72±1.39 35 48周 95.82±28.13 7.88±1.99 0.19±0.02 477.62±98.91 20.46±1.77 9.61±2.97 治疗组 25 24周 97.44±25.25 7.69±2.55 0.18±0.02 403.74±131.23* 11.47±1.33 6.36±1.59 25 48周 96.57±26.17 7.84±2.12 0.17±0.02* 382.57±118.32* 11.83±2.01* 5.39±1.22** *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 2 术后24、48周两组血常规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白细胞(×1012/L) 红细胞(×1012/L) 淋巴细胞(×109/L) 血小板(×109/L) 对照组 35 24周 7.21±1.45 4.56±1.17 2.49±0.80 211.55±50.42 35 48周 6.82±2.11 4.42±0.91 3.01±0.91 211.34±70.59 治疗组 25 24周 7.04±2.26 4.64±1.29 3.05±1.21* 215.70±66.24 25 48周 7.27±1.17* 4.97±1.12* 3.47±1.08* 206.10±59.84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3 术后24、48周两组肝功能、血清蛋白及胆红素比较(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肝转氨酶(U/L) 血清蛋白(g/L) 胆红素(μmol/L) 胆固醇(mmol/L) AST ALT TP ALB TBIL DBIL TC 对照组 35 24周 22.42±6.12 27.35±7.08 60.62±14.81 38.19±9.50 14.82±3.61 4.77±1.56 4.62±0.59 35 48周 21.55±5.71 29.69±5.96 63.33±15.44 40.55±6.57 12.71±2.97 4.51±0.96 4.85±0.66 治疗组 25 24周 14.89±6.22* 25.88±6.79 62.07±15.12 40.33±6.99 13.09±2.57 5.01±1.43 4.33±0.71 25 48周 13.92±3.29* 19.8.9±6.1.4* 66.46±18.43* 44.17±8.58* 9.78±2.69** 3.81±1.23* 4.21±0.82* *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 4 术后1~48周两组免疫抑制剂FK506的用量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1周 4周 12周 24周 48周 对照组 17 0.10±0.02 0.10±0.02 0.09±0.03 0.09±0.01 0.08±0.02 治疗组 12 0.10±0.01 0.10±0.03 0.09±0.02 0.08±0.02 0.07±0.01*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5 术后1~48周两组免疫抑制剂CsA的用量比较 (
$ \bar{x}\pm s $ )组别 例数 1周 4周 12周 24周 48周 对照组 18 4.5±0.9 4.5±1.5 4.3±1.2 4.2±1.3 3.5±1.2 治疗组 13 4.5±1.0 4.5±1.1 4.2±1.3 4.0±1.5 3.3±1.1*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1] 祝明, 金樟照, 陈勇, 等. 百令胶囊的指纹图谱鉴别研究[J]. 中成药, 2007, 29(9):1254-1256. [2] 付宝慧, 王颖. 虫草菌丝体与天然虫草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0):7,9. [3] 刘晓利, 吴玉梅. 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5, 55(46):98-100. [4] 陈仁慈, 项洁琼, 陈洪宇. 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 18(2):141-146. [5] 石炳毅, 袁铭.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 版)[J]. 器官移植, 2016, 7(5):327-331. [6] LINDHOLM A, DAHLQVIST R, GROTH G G,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yclosporine concentration in relation to it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oxicity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Br J Clin Pharmacol, 1990, 30(3): 443-452. [7] KAHAN B D, KARLIX J L, FERGUSON R M, et al. Pharmacodynam ics,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multiple doses of FTY720 in stable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study[J]. Transplantation, 2003, 76(7):1079-1084. doi: 10.1097/01.TP.0000084822.01372.AC [8] 王征, 刘建利. 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草药杂志, 2009, 40(7):1157-1160. [9] 邓跃毅, 陈以平, 贺学林, 等. 冬虫夏草制剂延缓慢性肾衰竭的机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 2(7):381-383. [10] YU L, ZHAO J, ZHU Q, et al. Macrophage biospec ificex trac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 for hypothesis of mimunological active components in Cordyceps sinensi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4(12):439-443. [11] 朱运锋, 谌贻璞, 芮宏亮, 等. 虫草菌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 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7(38):2667-2671. doi: 10.3760/j.issn:0376-2491.2007.38.002 [12] 刘春燕, 陈云霞, 苏俊平, 等. 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45(1):52-54. [13] 钟广芝, 胡鹏飞. 百令胶囊联合环磷酰胺和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 31(7):1028-1031. [14] 郑瑜倩, 程巧鸳, 祝明. HPLC同时测定百令胶囊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5):61-64. [15] SHAHED A R, KMI S I, SHOSKES D A. Down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and inflammatory genes by Cordyceps sinensis extract in rat kidney folloing ischemia/reperfusion[J]. Transplant Proc, 2001, 33(6):2986-2987. doi: 10.1016/S0041-1345(01)022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