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是由盐酸苯海拉明、醋酸地塞米松、樟脑、薄荷脑等制成,是长海医院院内特色制剂,临床使用多年,主治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病,疗效显著。原质量标准仅测定醋酸地塞米松含量,对反映药效的盐酸苯海拉明未建立质控方法。本研究建立测定复方苯海拉明乳膏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的HPLC法,为提高复方苯海拉明乳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20AD泵、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BM-20A控制器和LC solution工作站,日本岛津公司),XS205DU 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DL- 720A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等。
-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规格:20 g:盐酸苯海拉明200 mg与醋酸地塞米松10 mg,长海医院药学部自制,批号:201008、201104、201105);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含量99.2%,启东东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DH-201909101);甲醇为色谱纯,无水乙醇、磷酸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
色谱柱为ACE5C18S/N-A66766柱(150 mm×4.6 mm,5 µm,英国ACE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0∶30∶0.67,用磷酸调pH为6.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20 µl。
-
精密称取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1.976 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976 mg/ml的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储备液。
-
精密称取本品1 g(约相当于盐酸苯海拉明10 mg),置烧杯中,加甲醇约25 ml,置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其溶解,再置冰浴中冷却,滤过,滤液置100 ml量瓶中,同法提取3次,滤液并入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
按本品处方制备不含盐酸苯海拉明的空白乳膏,再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成阴性对照溶液。
-
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20 µl进样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相同的保留时间上有相同的色谱峰,出峰时间为7.8 min, 理论塔板数按盐酸苯海拉明峰计算大于8 000,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大于2.0;而阴性对照品在此处则无色谱峰,说明乳膏基质及其他成分在此色谱条件下对盐酸苯海拉明测定无干扰,表明方法专属性良好,结果见图1。
-
精密量取“2.2.1”项下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储备液1.0、2.0、3.0、4.0、5.0 ml分别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系列浓度为39.52、79.04、118.6、158.1、197.6 µg/ml的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系列溶液各20 µl,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16 944C+14 047,r=0.999 7。结果表明,盐酸苯海拉明在39.52~197.6 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精密吸取“2.4”项下浓度为79.04 µg/ml的对照品溶液20 µl,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按峰面积计算盐酸苯海拉明的日内精密度为0.82%(n=6)。
-
精密吸取“2.4”项下浓度为79.04 µg/ml的对照品溶液20 µl,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5 d,记录峰面积,计算日间精密度为1.08%(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取同一批号(201008)样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含量,计算得到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为100.2%,RSD为0.78%(n=6),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 h各进样1次,记录峰面积,计算得到盐酸苯海拉明的RSD为0.59%(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稳定。
-
精密称定9份不含盐酸苯海拉明的空白乳膏各1.0 g,置烧杯中,分别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适量,加甲醇约25 ml,置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其溶解,再置冰浴中冷却,滤过,滤液置100 ml量瓶中,同法提取3次,滤液并入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相当于标示量的80%、100%、120%的模拟样品各3份,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回收率。结果为盐酸苯海拉明的平均回收率100.5%(RSD=0.26%,n=9),见表1。
表 1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 \overline x $ ±s,n=9)加入量(m/mg) 测得量(m/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7.90 7.92±0.09 100.25±1.08 100.47 9.88 9.92±1.16 100.40±1.17 11.86 11.95±0.19 100.76±1.59 -
取3个批号的复方苯海拉明乳膏,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1.3%、99.83%和99.62%,结果见表2。
表 2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含量测定结果(
$ \overline x $ ±s, n=3)批号 含量(mg/g) RSD(%) 201008 10.13±0.11 1.12 201104 9.98±0.15 0.57 201105 9.96±0.22 0.66 -
盐酸苯海拉明测定的关键在于样品中盐酸苯海拉明的提取,盐酸苯海拉明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易溶,熔点为167~171℃。本实验比较了不同溶剂如水、乙醇、甲醇及其混合液对样品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用水为溶剂时,样品不溶,而采用甲醇作为溶剂提取回收率高,且样品溶液进入色谱系统不会有不溶物质析出。供试品为水包油型乳膏,其基质在常温下并不能充分溶解,本研究采用甲醇水浴加热至80℃左右,使供试品中的基质和盐酸苯海拉明完全溶解,再通过冰浴冷却除去乳膏剂中的基质,减少对盐酸苯海拉明的干扰和色谱柱的污染,从而获得相对理想的结果。
-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1-2],将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200~400 nm进行扫描,结果发现,盐酸苯海拉明对照品在25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但供试品在258 nm波长处受杂质峰的影响较大,而230 nm波长处盐酸苯海拉明不受杂质、辅料和溶剂的干扰,因此选择230 nm作为其检测波长。
-
本研究在测定盐酸苯海拉明时,经文献检索[3-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的收载,对文献和药典中提到的各种流动相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选用甲醇-水(70:30)作为流动相时,分离度较好,且出峰时间适中,但苯海拉明为碱性药物,色谱峰拖尾严重,加入三乙胺,可有效改善色谱峰峰型。
-
本实验旨在对原有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原质量标准中已有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测定方法,故本实验仅考察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测定方法。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asaay in 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cream by HPLC
-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乳膏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为ACE5C18S/N-A66766柱(150 mm×4.6 mm,5 µ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0:30:0.67,用磷酸调pH为6.5);检测波长设定230 nm;流速设定1.0 ml/min;乳膏经过提取净化后进样20 µl在室温下分析。 结果 盐酸苯海拉明在39.52~197.6 µ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25%,n=9),重复性结果显示RSD为0.78%(n=6),所测得盐酸苯海拉明乳膏含量结果为标示量的101.3%、99.83%、99.62%。 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复方苯海拉明乳膏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HPLC method of assay for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in 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cream. Method HPLC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ACE5C18S/N-A66766 column (150 mm×4.6 mm, 5 µm) with the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water-triethylamine (70:30:0.67, adjusting pH to 6.50 with phosphoric aci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30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The analyt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cream and 20 μl of sample was injected.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39.52-197.6 µg/ml (r=0.999 7).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was 100.5% (RSD=1.25%, n=9).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expressed using RSD with 0.78% (n=6). The results of assay were 101.3%, 99.83% and 99.62%.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accurate, sensitive, selective and repeatable, which can be applie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cream. -
Key words:
- 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cream /
-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
- HPLC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属于脊柱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脊柱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等,且发病率、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现阶段,临床多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OVCF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迅速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促进椎体形态和功能恢复,但其对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及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改善效果欠佳,故临床倡导PVP术后予以适当的干预以改善手术效果[1]。西医临床常用药物为碳酸钙D3,但有研究[2]指出其对部分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差,临床多与中医药物干预、锻炼等相结合对PVP术后OVCF患者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OVCF属“骨痿”范畴,主要病机为肾精不足、气滞血瘀所致骨质枯槁,肝肾阴虚证为其主要证型之一,应治以滋补肝肾,填精壮骨[3]。中药膏方含阿胶、枸杞子、鸡血藤、党参等,根据临床中药机制可见其有补肾填精、益气健脾、通络止痛等功效,但其对PVP术后OVC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4]。故设立本研究,以120例于我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中药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PVP术后OVCF患者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12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研究伦理研究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0~80岁,平均(66.27±2.15)岁;体质量指数(BMI)19~25 kg/m2,平均(22.35±0.41)kg/m2;骨质疏松病程1~5年,平均(2.51±0.22)年;骨折病程1~3周,平均(1.55±0.12)周;骨压缩程度[5]:轻度16例,中度30例,重度1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1~78岁,平均(66.18±2.20)岁;BMI 19~25 kg/m2,平均(22.41±0.42)kg/m2;骨质疏松病程1~5年,平均(2.48±0.20)年;骨折病程1~3周,平均(1.52±0.13)周;骨压缩程度:轻度15例,中度29例,重度16例。两组性别、年龄、BMI、骨质疏松病程、骨折病程、压缩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6]中肝肾阴虚证相关辩证标准,西医诊断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7]中OVCF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确诊者;②均为胸腰椎骨折,且是首次因OVCF就诊者;③无PVP相关禁忌,手术成功,且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者;④近3个月内未行特殊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期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⑤无脊髓损伤或神经根症状者等。
1.3 排除标准
①椎体爆裂性骨折、陈旧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肿瘤、感染等所致病理骨折者;②脊柱结核、骨肿瘤者;③继发性骨质疏松者;④精神障碍、认知能力或沟通能力障碍者;⑤伴严重器官障碍、急性腰扭伤、骨瘤骨转移、强直型脊柱炎、四肢新鲜骨折、软组织损伤者等。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咀嚼片[重庆海默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39,碳酸钙1.25 g(相当于钙0.50 g)、维生素D3 200 IU]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同时指导患者每天摄入适量豆类、瘦肉、牛奶、鱼类等优质蛋白(1.20~1.40 g/kg),进行适当的日光浴及行走锻炼(30 min以上)。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膏方(将阿胶、枸杞子、鸡血藤、党参各200 g,鹿角胶、茯苓、桑寄生、熟地黄、牛膝、丹参、威灵仙各150 g,龟板胶、白术、骨碎补、神曲各100 g,炙甘草60 g制成膏剂后即得)口服,开水调服,每次10 g,每日2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所用方法为改良八段锦第八式:躯体直立,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稍并拢,掌指向前,两膝关节屈曲135°~170°;两眼平视前方,微张口,平稳呼吸,全身放松2 min,紧接着保持原来体位尽可能屈膝下蹲,然后在双上臂伸直情况下慢慢上举到水平,慢慢随之站起(保持躯体直立下),至身体直立时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期间慢慢匀速吸气到最满并憋气),停顿10~15 s;两脚跟下落着地,双手臂随之顺势下落,回到膝关节屈曲位(期间慢慢匀速呼气);每次7个循环,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3年。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可将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分为临床治愈(腰部功能完全恢复,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射线可见压缩椎体恢复正常状态),显效(腰部功能没有完全恢复,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X射线可见压缩椎体恢复正常状态),有效(腰部功能没有完全恢复,临床症状、体征减轻,X射线可见大量骨痂形成,但未完全愈合),无效(腰部功能有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有减轻,但X射线可见几乎无骨痂形成)。临床治愈率=临床治愈例数/总例数;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率=无效例数/总例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5.2 不同时点腰背疼痛情况
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9]评估两组治疗1、3、6个月的腰背疼痛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腰背疼痛程度越严重。
1.5.3 骨密度(BMD)、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壁高度(AVBH)变化情况
以BMD测定仪(QDR 4500C,美国Hologic公司)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腰椎、股骨颈BMD;以X射线检查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Cobb角、AVBH。
1.5.4 骨代谢指标
抽取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以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罗氏Cobas e601,北京东方迈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血清I型原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 I)、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甲状旁腺素(PTH)水平。
1.5.5 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
记录两组随访时间及随访1年内、1~3年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同1例患者发生多次再骨折仅算1例。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IBM公司,美国)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bar x $ ±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而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0 44(73.33) 13(21.67) 3(5.00) 0(0.00) 60(100.00) 对照组 60 32(53.33) 20(33.33) 8(13.33) 0(0.00) 60(100.00) χ2 5.167 2.048 2.502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表2)。
表 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疼痛情况比较($\bar x $ ±s,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 60 7.55±0.37 2.47±0.33* 1.14±0.23** 对照组 60 7.52±0.35 3.51±0.51* 2.36±0.42** t 0.456 13.262 19.735 P >0.05 <0.05 <0.05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 2.3 两组患者BMD、Cobb角及AVBH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MD、Cobb角及AV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腰椎、股骨颈BMD及AVBH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obb角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 3 两组患者BMD、Cobb角及AVBH变化情况比较($\bar x $ ±s)时间 组别 例数 腰椎BMD(g/cm3) 股骨颈BMD(g/cm3) Cobb角(°) AVBH(%) 治疗前 观察组 60 0.70±0.07 0.68±0.06 23.09±2.51 53.93±7.26 对照组 60 0.69±0.08 0.67±0.07 23.11±2.49 54.04±7.44 t 0.729 0.840 0.044 0.082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 60 0.93±0.08* 0.93±0.07* 6.47±1.98* 96.56±9.41* 对照组 60 0.84±0.11* 0.85±0.08* 8.91±2.26* 85.73±8.04* t 5.125 5.829 6.290 6.778 *P<0.05,与治疗前比较 2.4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β-Cross I、N-MID Ost、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β-Cross I、N-MID Ost、PT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4)。
表 4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bar x $ ±s)时间 组别 例数 β-Cross I(ng/ml) N-MID Ost(ng/ml) PTH(pg/ml) 治疗前 观察组 60 0.79±0.13 42.10±9.53 62.28±9.42 对照组 60 0.78±0.14 41.98±9.52 62.25±9.39 t 0.405 0.069 0.017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 60 0.67±0.10* 36.15±5.46* 52.47±4.02* 对照组 60 0.73±0.12* 38.93±6.14* 57.45±5.72* t 2.975 2.621 5.518 *P<0.05,与治疗前比较 2.5 两组患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随访1年内、1~3年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内,观察组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表5)。
表 5 两组患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组别 例数 随访1年内发生率
[n(%)]随访1~3年内 合计
[n(%)]随访时间
($\bar x $±s, 年)发生率
[n(%)]观察组 60 2(3.33) 1.94±0.43 0(0.00) 2(3.33) 对照组 60 7(11.67) 1.86±0.72 5(8.33) 12(20.00) t/χ2 3.003 0.739 3.339 8.086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为临床常见的慢性骨代谢异常疾病,可见骨钙含量减少、骨量下降,极易出现骨折,OVCF为其临床常见类型。OVCF发病后可致患者出现椎体高度下降、疼痛、功能障碍等,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致残、致死,且其再发骨折风险高[10]。现阶段,微创PVP治疗为大多保守治疗无效的OVCF患者的主要选择,可恢复椎体力学强度、稳定骨折,但骨转换率及骨量流失未能纠正,且手术造成的内外骨膜血管损伤及制动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而影响患者预后[11]。故PVP术后予以适当的干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常用药物为碳酸钙D3,其可促进骨质形成而缓解骨质疏松程度,但其多偏重于抑制骨吸收,减轻骨质流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12-13]发现,中医药治疗PVP术后OVCF有一定成效,其既能抑制流失,又能促进成骨形成,在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防治再骨折发生等方面优势明显,现已备受临床医生青睐,但关于何种药物更佳尚无统一定论。
中医认为OVCF属“骨枯”、“骨萎”、“痹证”等范畴,肾中精气是骨生长发育的根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肾精亏虚、脾精不足所致骨骼失养;外伤导致筋脉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患者湿热寒邪侵袭、肾脾虚亏,容易加重气滞血瘀症状,使得骨骼和筋骨失去濡养,导致骨关节萎缩、活动不利等而诱发OVCF,故治疗应补肾壮骨、活血行气、舒经通络、消肿止痛[14]。中药膏方中的阿胶、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可补血益气、填精益髓,其中,龟鹿二仙胶中鹿角胶、龟板胶为主方,与党参、枸杞子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鸡血藤可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疏风止痛;党参可补中益气、生血行血;茯苓可利水消肿、益气健脾;桑寄生、熟地黄、骨碎补、牛膝可补肾壮骨;丹参、威灵仙、神曲可健脾和胃、消食调中,进而减轻膏方的厚腻;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同时调和诸药;全方可发挥补肾填精、益气健脾、通络止痛之功效[15-16]。同时八段锦作为一种由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其通过人体垂直方向的应力刺激成骨、下蹲平衡锻炼、膀胱经的经气疏通等可对OVCF患者产生舒筋活络的良好功效,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6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中药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PVP术后OVCF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疗效显著。
OVCF的发生发展与骨代谢及转换密切相关,其中,β-Cross I为骨吸收的重要指标,N-MID Ost为骨形成、骨转换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与数量变化,PTH则可加速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血清β-Cross I、N-MID Ost、PTH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转换成程度严重,可促进病情进展,不利于PVP术后腰部功能的恢复[17]。本研究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BMD及AVBH高于对照组,Cobb角、血清β-Cross I、N-MID Ost、PTH低于对照组,且随访3年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PVP术后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提高腰椎、股骨颈BMD及AVBH,降低Cobb角,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降低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PVP术后OVCF患者骨折愈合的本质为骨重建,该过程涉及局部微环境的构建、成骨细胞的活化、大量血管的生成等,而现代药理学研究[18-20]指出,中药膏方中的骨碎补含双氢黄酮苷、黄酮等成分,可提高BMD,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防止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发挥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进而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牛膝含牛膝竹节参皂苷,可发挥较好的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助于促进局部微环境的构建而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进而降低再骨折发生率。同时联合八段锦进行治疗,可有效疏通OVCF患者经络,促进机体气血运行通畅,进而可增强中药膏方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的作用,降低患者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而对照组由于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而未对患者采取中药膏方联合八段锦等治疗,故患者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综上,中药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PVP术后OVCF可降低其血清β-Cross I、N-MID Ost、PTH水平,调节机体骨代谢,有助于提高腰椎、股骨颈BMD及AVBH,降低Cobb角,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进而缓解患者腰背疼痛,降低PVP术后推体再骨折发生率,疗效显著。
-
表 1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 \overline x $ ±s,n=9)加入量(m/mg) 测得量(m/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7.90 7.92±0.09 100.25±1.08 100.47 9.88 9.92±1.16 100.40±1.17 11.86 11.95±0.19 100.76±1.59 表 2 复方苯海拉明乳膏含量测定结果(
$ \overline x $ ±s, n=3)批号 含量(mg/g) RSD(%) 201008 10.13±0.11 1.12 201104 9.98±0.15 0.57 201105 9.96±0.22 0.66 -
[1] 李云霞, 周娜, 王波云,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硼黄栓中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 31(7):100-104. doi: 10.3969/j.issn.2095-140X.2019.07.024 [2] 刘珊, 蒋琳兰, 谢新民, 等. HPLC法同时测定氯苯醇溶液中氯霉素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6, 27(27):3847-38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7.34 [3] 韩凌, 王新霞, 吕磊, 等. HPLC法同时测定多效防护霜中盐酸苯海拉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水杨酸辛酯的含量[J]. 药学实践杂志, 2019, 37(6):508-511.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6.007 [4] 杨涛, 靳婷, 王荣, 等. 建立快速检测制剂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的方法[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6):110-112. [5] 廖娴, 黄月纯, 丘振文, 等. HPLC法测定苯海拉明麻黄素滴鼻液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 14(5):33-35. [6] 白林, 范金钊, 蔡乐, 等. HPLC法测定盐酸苯海拉明乳膏的含量[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4, 11(6):348-350. [7] SABINS D, DIEP T, MCCARTAN P, et al.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in intravenous admixtures: a new look at an old drug[J]. Hosp Pharm,2019,54(5):330-334. doi: 10.1177/0018578718802586 [8]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