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哮喘是一种可分为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3个阶段的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1],其中,以扩张患儿气管、减轻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为主要治疗原则的哮喘阶段为急性发作期,常会致使患儿出现胸闷、咳嗽等问题[2]。频繁的急性发作会导致哮喘患儿的生活、学习等均受到影响,并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肺功能损伤,影响机体发育。为解决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以上问题,常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可减少患者抗体合成、增强患者抗炎能力等作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而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则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喘息型)所致支气管痉挛的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3]。笔者为系统分析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方法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并探究其是否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作以下内容阐述。
-
收集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分为两组:34例应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4例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入组对象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中有关于小儿哮喘的疾病标准。②对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者。③14 d内未曾使用过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或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②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意识、视听、交流、理解等障碍者。④支气管异物者。观察组:女16例,男18例;年龄4~13岁,平均(8.47±1.15)岁;急性发作时间1~8 h,平均为(5.47±0.52)h。对照组:女15例,男19例;年龄4~14岁,平均(8.75±1.09)岁;急性发作时间1~9 h,平均为(5.32±0.54)h。比较以上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齐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已知情同意。
-
医务工作者对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均行传统治疗,包括祛痰、止咳、吸氧、抗感染、解痉挛等。
-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方法:对患儿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批准文号:H20090514;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进行相应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揿,若患儿病情较重或效果不佳可增至每次2揿,每日3次,单次维持吸入时长为5 min。疗程4周,之后患儿继续进行传统治疗。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患儿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批准文号:H20090903;Astrazeneca pty ltd)和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进行相应雾化吸入治疗,其中,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儿一致,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0.5 mg,若患儿症状严重或效果不佳时可增至每次1 mg,每日3次,单次维持吸入时长为5 min。疗程4周,之后对患儿继续进行传统治疗。
-
观察评测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IL-6、TNF-α、hs-CRP、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调节性B细胞比例、喘憋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用药前、用药4周后于患者晨起(9点前)空腹时作肘静脉血抽取及血清分离操作,IL-6、TNF-α、hs-CRP均应用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相应检测。
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均应用肺功能测试仪作有效检测;通过CD19-efluro450 设门,应用全血直接计数法对调节性B细胞比例进行分析。
跟踪随访两组患者2年,观察患儿治疗前和随访结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生长激素(GH)、身高和体重],其中,GH采用ELISA法和美国DRG公司提供的相关试剂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IL-6、TNF-α、hs-CRP、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调节性B细胞比例、喘憋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生长发育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以(
$\overline x \pm s$ )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观察组用药4周后的IL-6、TNF-α、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IL-6(ng/ml) TNF-α(pg/ml) hs-CRP(mg/L)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174.56±24.35 24.26±2.83 14.45±2.27 对照组 n=34 174.21±24.74 24.71±2.69 14.37±2.25 t 0.059 0.672 0.146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127.84±15.37 8.23±1.21 8.14±1.42 对照组 n=34 145.62±19.48 15.51±1.62 11.18±1.75 t 4.178 20.994 7.866 P <0.01 <0.01 <0.01 -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L,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最大呼吸流量(V/L) IS最大呼气量(V/L)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72.54±8.17 72.65±3.45 对照组 n=34 72.76±8.14 72.91±3.34 t 0.111 0.316 P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94.75±9.91 94.55±6.94 对照组 n=34 87.74±9.53 87.58±5.57 t 2.973 4.567 P <0.01 <0.01 -
观察组用药4周后的调节性B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 3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调节性B细胞比例的变化(%,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调节性B细胞比例(%)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14.07±2.45 对照组 n=34 14.22±2.43 t 0.253 P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11.42±1.41 对照组 n=34 13.08±1.95 t 4.022 P <0.01 -
观察组用药4周后的喘憋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t/d,
$\overline x \pm s$ )组别 喘憋消失
时间气促缓解
时间湿啰音消失
时间咳嗽消失
时间观察组(n=34) 2.75±0.47 2.28±0.42 4.05±0.72 5.27±0.48 对照组(n=34) 5.04±0.78 3.11±0.67 6.17±0.94 7.17±0.65 t 14.663 6.120 10.440 13.7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
观察组随访结束后的生长激素水平、身高和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 5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和随访结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
生长发育
指标观察组(n=34) 对照组(n=34) 治疗前 随访结束后 治疗前 随访结束后 生长激素
(ng/ml)12.97±3.59 10.34±2.19*# 13.08±3.63 11.55±2.42* 身高
(l/cm)105.29±9.63 112.26±9.92*# 105.37±9.52 117.61±10.57* 体重
(m/kg)26.29±2.17 32.01±3.82*# 26.41±2.08 34.29±4.76*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儿童哮喘是一种病因多与环境问题、过敏食物、自身免疫异常、内分泌、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的儿科常见病[5],急性发作时的轻度反应一般以胸闷、发作性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为主[6]。针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往医务工作者常予以化痰、止咳、抗感染、吸氧等基础治疗[7]。如本文表2、表4所示,单独应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效果不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联用治疗。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可对患儿局部气道产生直接作用的高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患儿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充血、支气管水肿等症状,减少患儿气管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并有助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稳定。而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则是一种可在短时间内减轻患儿哮喘症状的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增强患儿的激素效能,改善激素受体活性,提升其肺功能[8]。以上两种药物均为现阶段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首选用药,临床常通过雾化吸入方式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以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来控制患儿的哮喘症状。该方法具有口咽部刺激小、不良反应少、持续时间长、起效快等特点[9],可迅速达到解痉平喘、消炎祛痰等的治疗目的[10]。与儿童哮喘发展过程有关的炎性细胞因子一般包括IL-6、TNF-α、hs-CRP等,IL-6是一种可对生物机体炎症、免疫力造成影响的多效性细胞因子;TNF-α是一种可对机体产生免疫调节、炎症、细胞毒性、血管生成、生长抑制等影响的多效性细胞因子;hs-CRP是一种由肝细胞分泌、可对机体炎症状态进行敏感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11]。如本文表1所示,观察组用药4周后的IL-6、TNF-α、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后,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此结论与吴玲玲一文[12]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同时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还可提升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学指标。如文中表3所示,观察组用药4周后的调节性B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调节性B细胞是一种可对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动态平衡进行参与维持的B细胞亚群,其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可对患儿免疫调节功能产生间接作用,一旦比例下降,说明其免疫功能活化效果提升[13]。但是观察组随访结束后的GH水平、身高和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关,该类药物可抑制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和表达,并可对患者胶原蛋白与软骨细胞增生合成产生影响,其中,生长激素是患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且有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14]。
综上所述,将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儿童哮喘治疗中,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与免疫功能,但是会对患儿治疗结束后2年内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与2012年儿童哮喘管理项目研究得出的新结论较为一致,同时该研究指出吸入糖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儿童成年后的身高,因此,上述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udesonide on childhood asthma and its influenc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1 to 2 years after the treatment
-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儿童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用药后1~2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68例儿童哮喘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并持续用药,分为两组:34例应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4例应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调节性B细胞比例、喘憋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并对比随访2年后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 用药结束,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调节性B细胞比例、喘憋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结束后的生长激素水平、身高和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疗法可缓解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加快临床症状的消失,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
关键词:
- 调节性B细胞 /
-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
-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
- 生长发育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udesonide suspension for inha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sthma and its influenc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1-2 years. Methods The 68 children with asth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Every patient had acute attacks and received continued medication. 34 patients treated with salbutamol sulfate inhaled aerosol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34 patients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suspension combined with salbutamol sulfate aerosol were classifi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aximum respiratory flow, IS 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regulatory B cell ratio, wheezing disappearance time, shortness of breath relief time, wet rales disappearing time, cough disappearing time, and the two year follow-up indicator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medication, IL-6, TNF-α, hs-CRP, regulatory B cell ratio, wheezing disappearance time, shortness of breath relief time, moist rales disappearance time, and cough disappearance time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The maximum respiratory flow and IS 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GH level, height, and weight obtained from two year follow 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Budesonide suspension combined with salbutamol sulfate aerosol inhalation therapy can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and accelerate the disappeara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but it will affec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o a certain extent. -
白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蔹是最早用于疮痈、烫伤[1]治疗的药物,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资料显示,白蔹在皮肤创伤治疗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白蔹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白蔹还具有抗菌、抗病毒[2-6]、免疫调节及促进溃疡快速愈合等作用。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白蔹的质量标准只有定性分析而无定量分析。白蔹成分检测中发现其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活性成分[7],且白蔹中大黄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文献资料[8-9]较少。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蔹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
1. 试药与仪器
1.1 试药
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6-201512,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为99.1%);甲醇(烟台远东精细有限公司,批号:160706)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246)为分析纯,硫酸(淄博市淄川区张庄化学试剂厂,批号:950626)为分析纯。白蔹饮片(安国市弘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1001),经淄博市中医院药品供应科主任魏星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1.2 仪器
Lab Alliance PC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学系统公司),紫外检测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LD310-2R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FA/J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RE-201D型恒温水浴锅、RE-201D型旋转蒸发器(郑州博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66-3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箱(江苏省南通县金余电器配件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Apollo-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85:1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在此条件下,大黄素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无干扰,理论塔板数为2 000。对照品与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含量为99.1%)约10 mg,精密称定,置于1 0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9.91 μg /ml 的大黄素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5目筛的白蔹药材粉末,置烘箱内(70±2)℃,2 h烘干。精密称量30 g,用10倍量质量分数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水解2 h。过滤,取滤渣。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pH=7),烘干。称其质量,记录。再以8倍量体积的95%乙醇在82 ℃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蒸馏,浓缩至无醇味,加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各125、250、500、1 000、2 000、4 000 μl,分别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6种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依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53 962X − 966. 46,r = 0.999 7;结果表明大黄素在0.124~3.9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大黄素峰面积RSD为1.7%。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3.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按“2.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样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大黄素的峰面积,RSD为1.2%(n= 6),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在室温(10~30 ℃)下放置0、2.5、5、7.5、10、24 h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各20 μl进样测定,记录大黄素的峰面积,6次进样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RSD为1.5%。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次(批号:20170704)已知含量的白蔹药材样品9份,分别按相当于样品溶液中大黄素含量的80%(n=3)、100%(n=3)、120%(n=3)加入“2.3.1”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 1 白蔹药材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样品含有量(m/mg) 加样量(m/mg) 测得量(m/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0.225 0.180 0.399 96.7 99.7 2.5 0.225 0.180 0.403 98.9 0.225 0.180 0.409 102.0 0.225 0.225 0.446 98.2 0.225 0.225 0.458 103.6 0.225 0.225 0.447 98.7 0.225 0.270 0.503 103.0 0.225 0.270 0.494 99.6 0.225 0.270 0.487 97.0 2.3.6 样品测定
取不同批次白蔹药材样品,分别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连续进样3次,以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 2 白蔹样品大黄素含量测定结果(n=3)批号 含量(μg/g) RSD(%) 20170622 17.845 1.16 20170626 19.113 2.07 20170704 15.002 2.50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笔者所查文献[8-10]中,测量大黄素所用波长有254、290 nm等。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波长影响其重现性及灵敏度。通过对大黄素标准品甲醇溶液全波段(200~400 nm)紫外扫描可见:其在220、254、260、272、278 nm处均具有特征吸收。通过综合比较上述波长处大黄素峰的峰形及峰面积,220 nm处波长的峰形较好、干扰少、峰面积较大,故选定220 nm作为白蔹药材中大黄素的测定波长。
3.1.2 流动相的选择
大黄素的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具有一定的极性和酸性。所查文献中,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体系有多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流动相对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较大影响。故本实验在选择流动相时,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磷酸溶液[8-10],甲醇:0.5%磷酸溶液[11],甲醇:0.2%磷酸溶液,甲醇:0.02%磷酸溶液,甲醇:1% 冰醋酸[12]等不同溶剂系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时,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出峰时间较短,峰形较好。
3.1.3 流速与进样量的选择
在流动相及波长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流速(0.5~2.0 ml/min)对出峰时间的影响,当流速小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延长,使流动相的用量增加,会造成试剂的浪费;当流速大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缩短,但大黄素的峰会与杂质峰产生重叠,影响分离度及重现性。本实验选择1.0 ml/min作为流速。
在样品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进样体积(10~30 μ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小于20 μl时,重现性及灵敏度均下降;大于20 μl时,杂质峰明显。当进样量为20 μl时,峰的对称性得到保证。因此,本实验选择20 μl为进样量。
3.2 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已有文献[8]对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及三氯甲烷萃取法。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方法稳定性差、步骤烦琐,且所用试剂毒性较大。本实验在上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大黄药材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10],通过4因素(粒度、溶剂剂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3水平的正交设计确定了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过5目筛的白蔹粉末,先用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酸水解2 h,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再用8倍量体积的95%乙醇,水浴回流2 h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白蔹中含大黄素等游离蒽醌,还含有结合型蒽醌[13-14]。先进行酸水解,使结合型蒽醌水解,结果大黄素的含量有所提高。白蔹具有的抗菌性与其中的大黄素[15-16]有关,大黄素是白蔹的活性成分。本提取方法克服了以往相关文献报道方法的不足,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因此大黄素作为白蔹药材中指标成分有一定可行性,为完善白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17],所以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相似性评价(外观检测和观感评估测试)、安全性评价(常规安全性检测)、适用性评价(薄层鉴别、HPLC、指标成分测定和药理实验)和最终制剂的质量标准。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要评价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是为了确保临床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表 1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IL-6(ng/ml) TNF-α(pg/ml) hs-CRP(mg/L)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174.56±24.35 24.26±2.83 14.45±2.27 对照组 n=34 174.21±24.74 24.71±2.69 14.37±2.25 t 0.059 0.672 0.146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127.84±15.37 8.23±1.21 8.14±1.42 对照组 n=34 145.62±19.48 15.51±1.62 11.18±1.75 t 4.178 20.994 7.866 P <0.01 <0.01 <0.01 表 2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L,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最大呼吸流量(V/L) IS最大呼气量(V/L)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72.54±8.17 72.65±3.45 对照组 n=34 72.76±8.14 72.91±3.34 t 0.111 0.316 P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94.75±9.91 94.55±6.94 对照组 n=34 87.74±9.53 87.58±5.57 t 2.973 4.567 P <0.01 <0.01 表 3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调节性B细胞比例的变化(%,
$\overline x \pm s$ )组别 例数 调节性B细胞比例(%) 治疗前 观察组 n=34 14.07±2.45 对照组 n=34 14.22±2.43 t 0.253 P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n=34 11.42±1.41 对照组 n=34 13.08±1.95 t 4.022 P <0.01 表 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t/d,
$\overline x \pm s$ )组别 喘憋消失
时间气促缓解
时间湿啰音消失
时间咳嗽消失
时间观察组(n=34) 2.75±0.47 2.28±0.42 4.05±0.72 5.27±0.48 对照组(n=34) 5.04±0.78 3.11±0.67 6.17±0.94 7.17±0.65 t 14.663 6.120 10.440 13.7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 5 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和随访结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
生长发育
指标观察组(n=34) 对照组(n=34) 治疗前 随访结束后 治疗前 随访结束后 生长激素
(ng/ml)12.97±3.59 10.34±2.19*# 13.08±3.63 11.55±2.42* 身高
(l/cm)105.29±9.63 112.26±9.92*# 105.37±9.52 117.61±10.57* 体重
(m/kg)26.29±2.17 32.01±3.82*# 26.41±2.08 34.29±4.76*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1] 田晓曦.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布地奈德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0):1168-1170.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8.10.023 [2] 盛玮, 田玉珍. 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 药物评价研究, 2018, 41(4):620-623. [3] 李秋珍. 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z2):144.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8.z2.144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二)(2008年修订)[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 24(2):22. [5] 牟京辉, 邵明军, 刘传合, 等. 中国城市支气管哮喘儿童与非支气管哮喘儿童食物过敏患病情况比较[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 33(9):684-687. [6] 刘调侠, 李延琴.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儿科药学杂志, 2017, 23(6):27-30. [7] 管锡富.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4):759-761. [8] 林寒梅.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5):796-797. [9] 蒋俊, 刘挺. 健脾化痰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12):3056-3059. [10] 张龙英, 姚其娟. 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J]. 江苏医药, 2015, 41(10):1221-1222. [11] 唐钧, 林建伯. SAA、hs-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18, 33(6):499-5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6.008 [12] 吴玲玲. 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哮喘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191-194. [13] 王跃飞, 林邦长, 何哲航, 等. 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B细胞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4):3319-3322. [14] 郑桂芬, 乔晓红, 卢双龙, 等.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22):1705-170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2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