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引用本文: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LIU Dong, HUA Zhihui, HAO Zhe, QU Jun, WANG Lijun, LI Mingchun.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mprovement of Dilong Shenmai oral liqui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Citation: LIU Dong, HUA Zhihui, HAO Zhe, QU Jun, WANG Lijun, LI Mingchun.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mprovement of Dilong Shenmai oral liqui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基金项目: 军队医疗机构制剂标准提高科研专项课题(14ZJZ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 栋,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liudong13673546650@163.com

    通讯作者: 王丽军,学士,副主任药师,Email:153wlj@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284.1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mprovement of Dilong Shenmai oral liquid

  • 摘要:   目的  完善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地龙参麦口服液中黄芪、麦冬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羟苯乙酯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  结果  TLC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和羟苯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81~58.06 μg/ml (r=0.999 9)、25.29~252.94 μg/ml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 (RSD为1.02%)和99.72% (RSD为0.7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更全面有效地控制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
  • 全球与中国患病前十的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7种[1]。对比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药品消耗总金额,全球排在前十的药品都是抗肿瘤、抗风湿、哮喘、降糖、降脂等与慢性疾病相匹配的治疗药物,而我国大多是中成药及抗菌药,近几年由于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及疫情的影响,抗肿瘤和免疫机能调节药等也相继进入前十[2]。从近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卫生费用情况可以看到,政府卫生支出逐年增长,个人卫生支出的费用也在逐年增长[3]。2021年国家医保局对29个省份的68家定点医疗机构检查中发现,由于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涉嫌违规金额8531万元,占涉嫌违法违规总金额的17%,不合理用药形式严峻[4]。医保基金面临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加重了社会和个人负担。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由美国起源并逐渐发展成熟,近些年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疾病分组理念并进行深入研究,DRGs不但能促进成本管理降低医疗费用增加,在控制住院天数、促进医院间费用平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5]。为了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药学学科发展,本院药师借助DRGs相关评价指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了基于事前拦截、事中干预、事后评估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模式来规范临床用药合理使用。

    伴随DRGs改革和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需要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同时加强成本管控,提升运行效率。药物治疗是医疗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用药体系,制定药学临床路径,实现临床用药精细化管理,优化药品目录,是提升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药品费用,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临床药师通过事前审核和事中干预,结合DRGs的精细化管理,可以给医师提供更合理的用药策略。在时间效率方面,已有部分研究显示结合DRGs指标的药师干预建议可以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次均住院费用,提高病床的周转率[6]。在费用效率方面,随着药品带量采购及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通过DRGs政策宣讲和药学科普等措施,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7]

    确保临床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经济、适宜,是药师应尽的职责。临床路径是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管理工具[8]。制定针对DRGs的药学临床路径,不但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降低药品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9-10]

    本院自2007年组建首批临床药师团队以来,致力于完善院内合理用药工作,住院药占比持续下降,至今已降至16%左右。从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开始[11],本院在合理用药工作中逐渐引入DRGs评价方式,并以此指导各项工作,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DRGs的合理用药管理体系,现就本院合理用药管理实践做一些经验探讨。

    本院药品品种的引进是通过去行政审议的事前拦截方式,具体而言:首先,由临床科室书面提出药品引进申请,申请需由科室临床治疗小组三人以上签字;随后,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药物治疗与本院实际情况,经充分调研与分析,提出初筛意见,由药事管理办公室会议投票进行初筛;其次,办公室会结果提交到药物治疗专家小组会议,小组会根据临床用药实际,结合办公室意见,形成初审;最终,提交药事会最终表决审议。

    本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共设8个药物治疗专家组:抗菌药物专家小组、神经类药物专家小组、心血管药物专家小组、消化营养药专家小组、抗肿瘤免疫专家小组、中药类药物专家小组、内科系统专家小组和外科系统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成员由相近专业科室的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组成。针对药事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药品引进中的问题,可充分发挥专家组的职能作用,药品引进“去行政化”。

    整个药品引进流程中,药学部门负责人及机关科室人员全部不参与投票,药品引进标准严格遵循6个引进原则:①限额原则:控制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总品规数不超过1500种。如果科室基药占比未达标,则只能引进基药。②类别原则:药品目录中非基药数量不能超过基药数量。对于国家或军队重点监控药品以及不符合DRGs收费改革要求中以最低的价格达到最好治疗效果的一类药品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类药品,原则上不引进,且总品规数严格控制在5%以下。③优先原则:集采药品无条件引进,国家基本药物优先,国谈药品相对优先。④政策原则:执行省标,执行“一品双规”原则,严格执行两目录,即医保目录和军队伤病员合理用药目录。⑤品种选择原则:引进的品种在治疗上必须无替代,或在同类品种中有优势,或者用于科室新技术新业务使用。⑥价格取低原则:同质量层次,价格取低;不同质量层次,原研和非原研品规价差应超过30%。

    本院合理用药监管是通过药事办公室每周反馈及警示的事中干预方式,具体而言:开会前,首先由信息药师分别调取近3个月及近1年的药品消耗数据,包括近一季度各科室的DRGs指标情况、近1年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耗金额排名前50药品情况等,分别转交给门诊和住院的临床药师。随后,临床药师从数据中筛选异常药品,主要是针对医院药品消耗排名靠前、异军突起、与DRGs指标变化相关的重点药品,包括医保超限用药等,进一步进行点评分析。分析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随时向医生反馈沟通。最终,每周汇总药品不合理使用情况提交药事办公室会议。开会时,药事办公室会议根据前期调研沟通情况对医生及药品厂商进行警示,第一次发现不合理情况给予警告,第二次发现则在1周内限制药品使用。开会后,药事办公室会议决议内容会在院内网公示。监管流程如图1

    图  1  药事办公室监管机制流程图

    药事办公室会负责解决药事会闭会期间药品日常监管以及药事会决议落实等相关的一切事宜,每周固定时间召开。通过对医生的反馈,可以及时让临床医生了解到当前用药问题,以及监管重点,通过对厂商代表的警示可以让他们了解本院合理用药监管规则,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例如,尼可地尔作为冠脉微血管疾病的主要首选药物,本院有注射用尼可地尔和尼可地尔片两个品规,而注射用尼可地尔在科室药品消耗排名中异常靠前,该药与尼可地尔片剂相比经济性较差,因此建议应依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合适剂型。信息药师首先根据DRGs数据变化,把问题定位到冠脉疾病相关诊断用药,根据该诊断相关的治疗药品使用量排名情况,发现尼可地尔的使用可能存在异常,临床药师进一步用自主研发的曲线分析软件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确认发现注射用尼可地尔消耗存在异常增高现象,通过对相关医嘱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最终结果提交药事办公室审议,药事办公室会对医生、厂商进行警示或限制使用,警示后药品用量明显下降。图2显示了在2024年7月15日至8月11日期间的一次异常增长及干预情况。

    图  2  注射用尼可地尔消耗曲线

    主动合理用药数据晾晒目的是把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跟科室充分沟通,与临床医生达成共识,以便形成合理用药文化,共同提高医院用药水平。实施过程包括数据横向对比挖掘、药事沟通材料反馈、阶段汇报宣讲三部分。一是对各科室DRGs指标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结合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挖掘科室在药品使用方面的问题与短板;二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形成合理用药分析材料,与临床科室主任沟通,同时临床科室主任填写反馈意见表;三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广泛性,派出临床药师或药剂科高级职称药师深入科室一线进行宣讲授课。通过建立主动合理用药数据晾晒机制,主动与科室主任进行沟通,针对临床科室改进过程中的痛点问题积极做好药学参谋,临床科室对药剂科合理用药工作的认同度有很大提升。最终查房材料作为临床经验在院周会进行通报分享。

    例如,2021年我院心外科病例组合指数(CMI)为10.1,结合DRGs数据分析提示,科室的主要治疗疾病如冠状动脉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复杂手术及大血管手术,治疗时间短,药品消耗相对较低,说明科室疾病治疗难度高、病情复杂,体现了领先的治疗水平。但是也有少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或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药品使用费用及整体费用相对较高。针对该情况,一方面,药师对使用量大、费用高,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重点药物、重点医生进行分析,写入查房材料,排名晾晒。另一方面,药师对心外科提出了白蛋白与人工胶体交替补充血容量,使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替代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等用药改进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费用消耗有明显下降。

    在基于DRGs的合理用药监管体系的管理下,本院CMI、药品消耗指数、药占比等合理用药指标均持续改善。沈阳市医保局反馈给我院的数据中,本院CMI值呈持续上升态势,但药品消耗指数、单日单床药费、药占比等指数均在下降(表1)。说明本院救治疾病的难度和高难度救治患者的比例在地区上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医疗费用消耗却低于平均水平。进一步调取全部住院患者指标,其中平均住院天数由2018年的9.83 d降至2023年的7.74 d,住院均次药费由2018年的5 204.69元降至2023年的3 556.50元,总体医疗效率有很大提升。

    表  1  部分DRGs指标情况
    年份 药品消耗
    指数
    同比 CMI值 同比 单日单床
    药费(元)
    环比 药占比
    (%)
    环比
    2018 1.01 −0.65 1.92 +0.19 440 +20 15.34 −4.05
    2019 1.02 +0.01 2.07 +0.15 457 +17 15.28 −0.06
    2020 0.95 −0.07 2.17 +0.10 407 −50 15.01 −0.27
    2021 0.95 0 2.17 0 429 +22 16.01 +1.00
    2022 0.96 +0.01 2.28 +0.11 443 +14 15.40 −0.61
    2023 0.86 −0.10 2.49 +0.21 366 −77 12.61 −2.7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参照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本院医保局2021年反馈的重点科室辅助用药药费排名居中,除肿瘤内科由于患者量大幅增加,总辅助药金额有一定上升外,次均费用及辅助药占比都同比大幅下降,用药率排名靠后,同比2020年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合理用药趋势较好(表2)。

    表  2  2021年本院重点科室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及同级别医院排名
    科系 同级别专科数 总辅助药费(万元) 次均辅助药费(万元) 辅助药费比重 辅助药用药率
    排名 药费 同比(%) 排名 药费 同比(%) 排名 比重 同比(%) 排名 用药率 同比(%)
    神经内科 30 17 178 −66 22 1138 −43 27 17% −4 23 46% −32
    循环内科 29 13 97 −55 9 1270 −36 5 28% 2 17 45% −11
    肿瘤内科 24 19 22 19 19 683 −32 24 1% −2 24 10% −16
    骨科 21 13 37 −48 13 1206 −19 21 7% −3 17 23% −1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DRGs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医保管理服务水平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支付方式改革也迫使合理用药考核替代药占比考核。为此,本院以DRGs指标为合理用药导向,以DRGs数据分析作为发掘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基础,结合药品引进去行政化,日常合理用药监管,主动数据晾晒等方式,建立合理用药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用药水平提升。

      控制药品费用是合理用药的方向之一,也是DRGs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药品引进的去行政化,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医院药品目录内的药品都是临床必需,设立的引进原则可以从源头上过滤掉不符合经济性的药品。日常合理用药监管从DRGs数据挖掘作为起点,能精准定位到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而充分利用药事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推动药事监管的落实。一方面通过内部限制使用,限制不合理用药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药企的警示,促进药企逐步从重销量到重规范的转变。主动合理用药数据晾晒以DRGs指标作为准绳,更能让临床科室认可药师的工作,促进临床科室医生逐步从经验用药到精准用药的转变,让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合理用药文化。

    合理用药管理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逐步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流程、信息手段的利用加持和日益成长的药师团队,同时还需要一个高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体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DRGs指标能够贴近临床实际情况,并能够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与安全等多个角度反应科室综合水平。合理利用DRGs支付工具,对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有很大促进。在目前国家不断推进医保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药师需要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结合医院内部力量,运用好DRGs支付工具,真正给患者提供获益,实现合理用药健康发展。

  • 图  1  黄芪TLC图

    1~3.供试品;4.黄芪对照药材;5.黄芪甲苷对照品;6.阴性对照溶液

    图  2  麦冬TLC图

    1.麦冬对照药材;2~4.供试品;5.阴性对照溶液

    图  3  五味子TLC图

    1~3.供试品;4.五味子对照药材;5.五味子醇甲对照品;6.阴性对照溶液

    图  4  地龙参麦口服液HPLC图

    A.混合对照品;B.供试品;C.缺羟苯乙酯的阴性对照;D.缺五味子的阴性对照;1.羟苯乙酯;2.五味子醇甲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9)

    成分样品量(m/mg)加入量(m/mg)测得量(m/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羟苯乙酯 0.468 80.252 90.717 698.3899.720.76
    0.468 80.252 90.719 198.97
    0.468 80.252 90.721 9100.08
    0.468 80.505 90.976 3100.32
    0.468 80.505 90.970 999.25
    0.468 80.505 90.972 699.58
    0.468 80.758 81.231 9100.57
    0.468 80.758 81.232 2100.61
    0.468 80.758 81.225 399.70
    五味子醇甲0.115 60.058 10.172 698.1199.351.02
    0.115 60.058 10.172 798.28
    0.115 60.058 10.173 299.14
    0.115 60.116 10.230 098.54
    0.115 60.116 10.230 699.05
    0.115 60.116 10.232 6100.78
    0.115 60.174 20.288 599.25
    0.115 60.174 20.291 1100.75
    0.115 60.174 20.290 2100.2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3, mg/ml)

    样品批号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
    1609030.437 10.102 6
    1701120.531 90.106 1
    1703280.468 80.115 6
    下载: 导出CSV
  • [1] 刘清源, 冯志祥, 张正臣, 等. 健心乐口服液对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河南医药信息, 1999(5):46-47.
    [2] 刘清源, 冯志祥, 张正臣. 健心乐口服液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 16(2):27-28.
    [3] 郑夺, 张婷, 陈冠, 等.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养心颗粒制备工艺[J]. 药物分析杂志, 2015, 35(7):1218-1222.
    [4] 王发英, 吴查青, 陈张金, 等. 复方鱼腥草合剂中3个有效成分及防腐剂的含量测定[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8, 35(3):399-403.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 一部, 四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66, 155, 302, 通则0502.
    [6] 申琳, 曲佳, 孙永跃. 脉康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药房, 2016, 27(21):3000-30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1.40
    [7] 于春艳, 邱世鑫, 包晗, 等. 延胡索与常见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J]. 甘肃医药, 2018, 37(10):932-933.
    [8] 刘莉, 李婷婷, 王欣, 等. 安神补心片的薄层色谱鉴别[J]. 中国药业, 2019, 28(19):43-45. doi:  10.3969/j.issn.1006-4931.2019.19.013
    [9] 周亚萍, 谈瑄忠, 毛春芹, 等. 芪术益气润肠颗粒质量控制方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3):67-71.
    [10] 王艳, 胡娟妮, 赵勇, 等. 补中益气丸中黄芪甲苷转移率异常干扰因素研究[J]. 中国药师, 2013, 16(8):1156-1159. doi:  10.3969/j.issn.1008-049X.2013.08.023
    [11] 韩宵, 闫春风, 朱磊, 等. HPLC-ELSD测定益心舒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g1, Re, Rb1, Rd和黄芪甲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6):68-71.
    [12] 叶隽, 陈斌, 余岳林,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8个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37(6):968-974.
    [13] 沈秋莲, 杨育儒, 王庆芬, 等. 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7, 21(4):623-626.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7.04.009
  • [1] 迟文雅, 袁艳, 李伟林, 吴茼妤, 俞媛.  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藜芦醇脂质体的水凝胶支架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67-7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34
    [2] 李想, 陆鸿远, 张明玉, 高欢, 姚东, 许子华.  米格列醇激活UCP1介导棕色脂肪改善冷暴露小鼠损伤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5,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5
    [3] 吴若南, 叶爽, 李墨晨轩, 缪震元, 罗川.  冬凌草甲素磺酰脲衍生物的设计与抗炎活性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48
    [4] 魏雨辰, 田家盛, 王道鑫, 凌期盛, 王治, 缪朝玉.  烟酰胺单核苷酸口服给药对高血压大鼠的影响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5): 1-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2006
    [5] 郭灵怡, 刘艳超, 高路, 刘瑞瑶, 吕权真, 俞媛.  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36-142, 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6]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7-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7] 崔亚玲, 吴琼, 马良煜, 胡北, 姚东, 许子华.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中肌醇烟酸酯皮肤药动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6-9, 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6
    [8]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92-9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9] 吴海韵, 杨甜, 张弛, 梁文仪, 苏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7
    [10] 毛智毅, 王筱燕, 陈晓颖, 汤逸斐.  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体脂成分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05-30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32
    [11]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12]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13] 陈炳辰, 佟达丰, 万苗, 闫飞虎, 姚建忠.  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紫杉醇脂肪酸酯前药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41-3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82
    [14] 陈炳辰, 王思真, 郭贝贝, 杨峰.  紫杉醇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其脂质体的制备与处方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79-384, 41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2
  • 加载中
图(4)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500
  • HTML全文浏览量:  2455
  • PDF下载量:  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29
  • 修回日期:  2020-05-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2
  • 刊出日期:  2021-01-25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基金项目:  军队医疗机构制剂标准提高科研专项课题(14ZJZ02)
    作者简介:

    刘 栋,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liudong13673546650@163.com

    通讯作者: 王丽军,学士,副主任药师,Email:153wlj@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284.1

摘要:   目的  完善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地龙参麦口服液中黄芪、麦冬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羟苯乙酯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  结果  TLC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和羟苯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81~58.06 μg/ml (r=0.999 9)、25.29~252.94 μg/ml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 (RSD为1.02%)和99.72% (RSD为0.7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更全面有效地控制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

English Abstract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引用本文: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LIU Dong, HUA Zhihui, HAO Zhe, QU Jun, WANG Lijun, LI Mingchun.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mprovement of Dilong Shenmai oral liqui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Citation: LIU Dong, HUA Zhihui, HAO Zhe, QU Jun, WANG Lijun, LI Mingchun.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improvement of Dilong Shenmai oral liqui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 地龙参麦口服液(曾用名:健心乐口服液)是由地龙、红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等五味中药材加工制成的复方非标准制剂,具有利尿、降压、强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效[1-2],在临床上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慌、胸闷、胸痛及各种心律失常,并有利水、抗凝、营养心肌之功效。原质量标准制定年代久远,只有检查项,不能全面控制制剂质量。根据全军医疗机构制剂标准提高课题要求,增加了麦冬、黄芪和五味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五味子醇甲是方中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之一,能够保护心肌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供体心的保存时间[3];羟苯乙酯为方中的化学防腐剂,具有广谱抑菌作用,但过量使用会产生变态反应以及类激素作用[4]。为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制剂中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防腐剂羟苯乙酯的含量,为提高和完善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 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SPD-10A型紫外检测器、手动进样器、LC-solutionLite色谱工作站(日本Shimadzu公司);BT125D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ZF-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 黄芪甲苷对照品(含量:95.8%,批号:110781-201314)、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含量:99.9%,批号:110857-201513)、羟苯乙酯对照品(批号:100847-201604,含量:99.9%)、黄芪对照药材(批号:121462-201304)、麦冬对照药材(批号:121013-201310)、五味子对照药材(批号:120922-201309)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地龙参麦口服液(批号:170926、171208、180312)和阴性样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自制;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取本品30 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3次,每次20 ml,再用水洗涤2次,每次20 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缺黄芪的阴性样品,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取黄芪对照药材2.0 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60 ml,加热回流30 min,放冷,滤过,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TLC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水(25∶11∶3)10 ℃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1

      图  1  黄芪TLC图

    • 取本品20 ml,加30%盐酸溶液3 ml,加热煮沸5 min,放冷,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30 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缺麦冬的阴性样品,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取麦冬对照药材2 g,加水50 ml,煎煮30 min,滤过,滤液加30%盐酸溶液6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TLC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丙酮(1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2

      图  2  麦冬TLC图

    • 取本品30 ml,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30 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缺五味子的阴性样品,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0 g,加二氯甲烷3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 ml含1 mg五味子醇甲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TLC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10∶7∶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3

      图  3  五味子TLC图

    • 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35%A;10~20 min,35%A→47%A;20~30 min,47%A→55%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 (1)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各适量,加甲醇溶解并定容,制成每1 ml含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分别为505.89、116.12 µg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2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即得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质量浓度分别为101.18、23.22 µ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样品2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50%甲醇溶液定容,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阴性对照溶液:分别取缺羟苯乙酯、缺五味子的阴性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见图4。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保留时间处出峰,阴性对照溶液对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的测定无干扰。

      图  4  地龙参麦口服液HPLC图

    • 精密量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储备液0.5、1.0、2.0、3.0、4.0、5.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50%甲醇溶液定容,摇匀,进样,记录峰面积。以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羟苯乙酯回归方程为Y=58 559.18X−90 593.32 (r=0.999 9),五味子醇甲回归方程为Y=27 155.08X−7 196.072 (r=0.999 9)。结果表明,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29~252.94、5.81~58.06 μg/ml。

    • 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测定6次,记录峰面积。结果显示,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2%、0.4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2、4、8、12、24 h时按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显示,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03%、0.8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4 h内稳定性良好。

    • 取同一批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样品含量。结果显示,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68 8、0.115 6 mg/ml,RSD分别为0.75%、0.85%(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170328)1.0 ml,共9份,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各加入低、中、高质量的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9)

      成分样品量(m/mg)加入量(m/mg)测得量(m/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羟苯乙酯 0.468 80.252 90.717 698.3899.720.76
      0.468 80.252 90.719 198.97
      0.468 80.252 90.721 9100.08
      0.468 80.505 90.976 3100.32
      0.468 80.505 90.970 999.25
      0.468 80.505 90.972 699.58
      0.468 80.758 81.231 9100.57
      0.468 80.758 81.232 2100.61
      0.468 80.758 81.225 399.70
      五味子醇甲0.115 60.058 10.172 698.1199.351.02
      0.115 60.058 10.172 798.28
      0.115 60.058 10.173 299.14
      0.115 60.116 10.230 098.54
      0.115 60.116 10.230 699.05
      0.115 60.116 10.232 6100.78
      0.115 60.174 20.288 599.25
      0.115 60.174 20.291 1100.75
      0.115 60.174 20.290 2100.23
    • 取3批样品各适量,分别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样品含量,结果见表2

      表 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3, mg/ml)

      样品批号羟苯乙酯五味子醇甲
      1609030.437 10.102 6
      1701120.531 90.106 1
      1703280.468 80.115 6
    • 黄芪TLC鉴别时,样品的正丁醇提取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既可以除去酸性、酚类非指标成分,又能促进其他黄芪皂苷转化成黄芪甲苷,增加黄芪甲苷的量[9-11],提高鉴别效果。

      试验过程中,曾进行过红参和地龙的薄层鉴别研究。在对红参的鉴别中,采用不同的展开系统阴性均出现干扰;而在地龙的研究中采用不同供试品处理方法、不同的展开系统均无法显示出地龙的特征性斑点,故质量标准中舍弃了对红参和地龙的薄层鉴别。

    • 本试验考察了甲醇-水、乙腈-0.1%磷酸溶液和乙腈-水3种不同的流动相体系,在满足基线平稳、指标峰分离度良好、峰型对称度好的基础上,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出发,选用乙腈-水体系。但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极性有一定差别,故采用梯度洗脱法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由紫外吸收图谱可知,羟苯乙酯和五味子醇甲在254 nm附近均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54 nm作为检测波长,操作更加简单、普适性更强[12]

      试验中考察了水、甲醇、乙醇、稀乙醇和5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结果显示50%甲醇作溶剂时,指标成分无干扰,提取率高。

      本研究曾尝试测定红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将样品采用直接过滤法、蒸干后甲醇超声法、正丁醇萃取法等均无法有效检测出红参中的有效成分,故最终放弃对红参的含量测定。

    •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81【合剂】项下规定羟苯酯类防腐剂的用量不得超过0.05%,但所有抑菌剂都有一定的毒性,添加到制剂中的抑菌剂应是在抑菌效力测试试验基础上的最低有效量[13]。样品处方中羟苯乙酯的用量为0.05%,但3批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羟苯乙酯的含量差异较大,因而把羟苯乙酯含量也作为质量控制项符合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