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张强, 李静, 刘越, 储晓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制痂酊治疗Ⅱ度烧伤的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引用本文: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ZHANG Qiang, LI Jing, LIU Yue, CHU Xiaoq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edicoscab tincture in treating second-degree burn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Citation: YE Caifa, CAI Yuehui, ZENG Qiping, CAO Yixiang, CHEN Jinshan.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基金项目: 医院青年苗圃课题(16Y024);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专项校管课题(NO.XB201708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叶财发,初级药师,研究方向: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273796753@qq.com

    通讯作者: 陈锦珊,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cjs1223@souhu.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

  •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多糖组分。  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经苯酚-硫酸法处理后,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另外,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多糖水解产物,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krosmasil-C 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以乙腈-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18:82)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分析4批次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的单糖组分。  结果  D-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在21~10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07X + 0.010 5,r = 0.998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1.57)% (n=6);4 批样品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为14.24、21.09、17.85、18.17 mg/ml;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个单糖组成,各个单糖峰面积比约为9.10:0.26:1.00:3.02:4.14:2.1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 丙戊酸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全身和部分发作类型的癫痫,同时,丙戊酸钠也可用于治疗与双向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1]。丙戊酸钠中毒可能偶然发生,也可能是有意而为之,尤其是对有自残意图的患者[2]。急性丙戊酸钠中毒通常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肝酶升高、血氨升高和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等。严重过量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3]。本文报道一例丙戊酸钠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为临床救治药物中毒患者中如何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22岁,身高165 cm,体重55 kg。因“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片)60片4 h”入院。入院前4 h患者因情绪激动自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g/片)60片(准确计数)后依次出现少语,乏力,嗜睡,但无明显呕吐。

    患者自2年前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mg qd、丙戊酸钠缓释片0.5g qn,规律服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等慢性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史,偶有饮酒。

    急诊查体:血压145/91 mmHg,心率127次/min,体温37.4℃,呼吸频率2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未及明显包块,无明显肌紧张。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47 mg/L,白细胞6.82×109/L,血小板38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0.52%,谷丙转氨酶12.7 U/L,结合胆红素2.0 μmol/L,血氨24 μmol/L,白蛋白41 g/L,血红蛋白133 g/L,血总淀粉酶106.8 U/L,血钾3.3 mmol/L,血肌酐63 μmol/L,乳酸3.8 mmol/L,尿隐血1+。肺部CT:两肺下叶炎症。

    急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307.8 mg/L。立即予以洗胃催吐,洗胃容量为20 000 ml,无明显药物碎屑洗出。同时给与纳洛酮促醒、呋塞米利尿、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奥美拉唑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ICU继续治疗。入院诊断:急性丙戊酸钠中毒,肺部感染,双向情感障碍。

    患者转入时嗜睡乏力,鼻导管吸氧。有文献报道,如果急性摄入丙戊酸钠超过200 mg/kg或血药浓度大于180 mg /L的患者,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发生震颤、躁动、脑水肿等神经功能损伤[4]。考虑到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较高,临床医生开放中心静脉通路,行连续静脉-静脉透析-滤过治疗(CVVHDF),处理前急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317.4 mg/L,CVVHDF模式,血流速度160 ml/min,脱水速度110 ml/h,透析液2000 ml/h。首次CVVHDF后,立即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50.3 mg/L,仍然偏高,CVVHDF后约8 h查血药浓度为260.9 mg/L,药师建议行CVVHDF联合血液灌注加速药物的清除。

    入院第2天,患者神志清,精神软,乏力状,气平,心律齐,血氨67 μmol/L,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34.8 g/L,余未见明显异常,针对血氨升高,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 qd,继续补液、护胃、保肝等治疗。并行血液灌流治疗3 h,低分子肝素体外抗凝,血流速度160 ml/min。血液灌流后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97.7 mg/L。第3天,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227.8 mg/L,血氨116.5 μmol/L,白蛋白28 g/L,总蛋白56 g/L,临床药师建议补充人血白蛋白,血总淀粉酶139.9 U/L,关注胰腺炎可能。患者诉入院以来没有大便,腹部听诊器检查提示肠鸣音较弱,临床药师结合患者血氨较高,建议医生使用乳果糖口服液,20 ml tid。患者精神状态可,神志清,精神软,考虑到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剂量过大,组织器官可能存在药物蓄积,故继续行CVVHDF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后,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73.5 mg/L。第4天,查血药浓度65 mg/L,血氨96 μmol/L,入院第5天血药浓度41 mg/L,血氨28 μmol/L,精神状态可,神志清,嗜睡情况明显好转,转出ICU。在住院期间,除白蛋白短暂降低,血氨升高外,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出院。

    近年来急诊各种药物过量患者呈现上升趋势,服用药物也越来越复杂。临床上能开展的血药浓度监测较少。而近年来开展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免疫法,具有简便、快速,临床实用性强等特点[5]

    丙戊酸钠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血药浓度50 mg/L时蛋白结合率约为94%,血药浓度100 mg/L时,蛋白结合率为80%~85%,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和肝、肾、肠、脑等组织,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包括与葡萄糖醛酸共价结合和β氧化酶氧化等过程,后大部分经肾脏排泄。丙戊酸钠为小分子化合物,水溶性较强,蛋白结合率高,考虑到患者吞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剂量过大,且血药浓度较高,文献报道急性摄入丙戊酸钠过多,血药浓度大于180 mg/L常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震颤、躁动、脑水肿等神经功能损伤,丙戊酸钠组织器官药物浓度高可能损伤肝、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4]。有文献报道大鼠口服丙戊酸钠半数致死量折算到人的半数致死量为0.13~0.16 g/kg[6],按照患者60 kg计算,半数致死剂量约为8~10 g,极限致死剂量为15 g左右,该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总量达到30 g,具有积极抢救的意义。

    过量服用丙戊酸钠虽无特效解毒剂,但亦无洗胃禁忌证。专家共识认为,对无特效解毒剂的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即使已超过6 h仍可考虑洗胃[7],丙戊酸钠缓释片服药10 h可溶出80%左右[8],其说明书亦指出洗胃治疗在药物摄入后10~12 h内仍然有效果,故临床药师认为对该患者进行洗胃处理很合理且必要。

    丙戊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中溶解后呈弱碱性,pH7.5~9.0,加强利尿可促进丙戊酸钠的排出。临床药师结合丙戊酸钠理化性质、药动学特点,建议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液灌流相结合的方法清除药物。文献表明,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以加快丙戊酸的消除。在一项病例研究中,血液透析使丙戊酸半衰期从治疗前13 h减少到治疗后1.7 h,并在治疗4 h内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9]。当血清丙戊酸钠浓度降至50 ~ 100 mg /L (350 ~ 700 mmol/L)时,可停止体外治疗。

    在本例中,临床医生紧急开放中心静脉通路,行CVVHDF治疗,快速稳定降低患者血液中游离态丙戊酸钠浓度。经10 h CVVHDF治疗,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从317 mg/L降低至150 mg/L,8 h后血药浓度又反跳至261 mg/L。血液净化一次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能出现反跳现象[10],缘于组织器官药物浓度依然较大,药物重新分布导致血药浓度再次上升。临床药师考虑到丙戊酸钠蛋白结合率高,而CRRT主要用于高水溶性、小分子、低蛋白结合率的毒物清除,对结合态丙戊酸钠清除效果不佳,故建议在CRRT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主要用于高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毒物,树脂灌流器对蛋白结合和脂溶性分子清除较好,经3 h血液灌流,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从261 mg/L降低至97.7 mg/L,清除效果较显著。在体内,丙戊酸钠以游离状态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药效,因丙戊酸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血浆蛋白含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游离丙戊酸钠浓度,进而影响药效或产生毒性不良反应[11]。有研究证实等量丙戊酸钠随血浆蛋白的增加,游离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下降趋势[12],当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时适当补充白蛋白可以减小丙戊酸钠的毒副作用。

    丙戊酸钠导致的血氨升高及相关的高氨血症性脑病时有报道[4],可表现为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嗜睡等,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氨变化。患者入院第二天血氨升高,达67 μmol/L,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 qd。本药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鸟氨酸涉及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的解毒全过程;门冬氨酸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以利于修复被损伤的肝细胞[13]。入院第三天患者诉入院以来无大便,且血氨升至116.5 μmol/L,故临床药师建议口服乳果糖,乳果糖为渗透性轻泻剂,在小肠内不被水解吸收,其渗透性使水和电解质保留于肠腔,本药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成乳酸、醋酸,使肠内渗透压进一步升高,粪便容量增大,刺激肠蠕动,产生导泄作用。结肠内生成的乳酸和醋酸可以使肠腔pH值降低,形成不利于分解蛋白质的细菌生存、繁殖的酸性内环境,从而减少氨的产生,酸性环境还可使NH3转变为NH4+,解离状态的NH4+脂溶性小,肠道难以吸收而随粪便排出,当结肠内pH值从7.0降至5.0时,结肠黏膜不仅不吸收氨入血,反而从血液中向结肠排出氨[14]。乳果糖在治疗便秘的同时可以降低血氨。

  • 图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色谱图

    A.供试品溶液;B. 对照品溶液;1.PMP;2. D-甘露糖;3. D-盐酸氨基葡萄糖;4. D-半乳糖醛酸;5. D-葡萄糖;6.半乳糖;7. L-阿拉伯糖

    表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加入量 (μg)葡萄糖加入量 (μg)吸光度测定量 (μ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
    30.5031.500.44562.00100.00100.451.57
    30.5031.500.44261.67 99.46
    30.5031.500.45763.33102.15
    30.5031.500.45663.67102.69
    30.5031.500.44161.33 98.92
    30.5031.500.45361.67 99.4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复方首乌藤合剂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总多糖含量/(mg/ml)平均值/(mg/ml)RSD/(%)
    20190621114.2414.240.25
    20190621114.20
    20190621114.27
    20190613221.0921.090.66
    20190613220.95
    20190613221.23
    20190613317.7617.850.66
    20190613317.80
    20190613317.98
    2019062418.1518.170.58
    2019062418.07
    2019062418.28
    下载: 导出CSV
  • [1] 张荣, 王庆芬, 田文君, 等. 复方首乌藤合剂中药材的鉴别和大黄素的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 2008, 23(1):117-118. doi:  10.3969/j.issn.1006-0103.2008.01.049
    [2] 曾棋平, 曹毅祥, 黄丽珊, 等.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薄层鉴别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 药学实践杂志, 2016, 34(5):424-42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6.05.011
    [3] 杨勇. 首乌藤加味治疗失眠58例[J]. 光明中医, 2011, 26(11):2236-2237.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1.011.036
    [4] 胡献国. 用合欢治疗失眠的验方5则[J]. 求医问药, 2009(7):53.
    [5] 刘立萍. 灵芝多糖的药理学作用(摘要)[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第七次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重庆, 2014: 129-130.
    [6] 张云峰, 叶小芳. 牛膝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杂志, 2007, 26(4):29-30. doi:  10.3969/j.issn.1004-6704.2007.04.012
    [7] 蔡小辉, 曾棋平, 王艺红, 等.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 17(6):427-431.
    [8] 王庆芬. 刺参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及其核苷类物质的分析[D]. 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 2017.
    [9] 宋佳, 张振秋, 李峰. 柱前衍生HPLC对鹿茸多糖中单糖组成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9):2227-2230.
    [10] 张华锋, 张杰, 刘炯, 等. 首乌藤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解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8):5-8.
    [11] 夏洁, 舒畅, 王庆, 等. 合欢皮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8, 37(5):89-94. doi:  10.3969/j.issn.2095-7386.2018.05.016
    [12] 徐丽媛, 李志猛, 杨蕾, 等. 菟丝子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8):548-551.
    [13] 王艳杰, 吴勃岩, 梁颖, 等. 五味子多糖提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分析[J]. 中医药信息, 2009, 26(6):30-32.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09.06.014
    [14] 李秋红. 菟丝子等十三味中药最佳炒制工艺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 24-60.
    [15] 孙晓春, 颜军, 何钢, 等. 川芎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测定[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1):56-60. doi:  10.3969/j.issn.1000-2650.2011.01.011
  • [1] 吴海韵, 杨甜, 张弛, 梁文仪, 苏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7
    [2]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7-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3] 张淑秀, 袁伯川, 杜丽娜, 金义光.  多糖用于放射性核素清除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60
    [4] 姚小静, 计佩影, 陆峰, 施国荣, 傅翔.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尿液中曲马多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72
    [5] 肖农, 陆诗依, 唐文雅, 居敏俐, 徐刚锋, 杨明华.  中成药微生物计数法前处理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4
    [6]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7] 陈方剑, 赵娟娟, 叶侃倜, 孙煜昕, 刘继勇, 杨骏.  血通胶囊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2-86, 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3
    [8] 冯志惠, 邓仪卿, 叶冰, 安培, 张宏, 张海军.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53-2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55
    [9] 邹思, 吴岩斌, 吴锦忠, 吴建国, 黄家兴.  虎奶菇菌核多糖功能化纳米硒抗疲劳功效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26-4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72
    [10]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谢志, 贾文彦, 尹东锋.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95-5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9
    [11]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2] 赖立勇, 夏天爽, 徐圣焱, 蒋益萍, 岳小强, 辛海量.  中药青蒿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03-210, 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1012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38
  • HTML全文浏览量:  2482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06
  • 修回日期:  2019-12-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3
  • 刊出日期:  2020-03-01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基金项目:  医院青年苗圃课题(16Y024);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专项校管课题(NO.XB2017080)
    作者简介:

    叶财发,初级药师,研究方向: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273796753@qq.com

    通讯作者: 陈锦珊,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cjs1223@souhu.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多糖组分。  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经苯酚-硫酸法处理后,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另外,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多糖水解产物,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krosmasil-C 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以乙腈-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18:82)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分析4批次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的单糖组分。  结果  D-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在21~10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07X + 0.010 5,r = 0.998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1.57)% (n=6);4 批样品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为14.24、21.09、17.85、18.17 mg/ml;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个单糖组成,各个单糖峰面积比约为9.10:0.26:1.00:3.02:4.14:2.1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English Abstract

张强, 李静, 刘越, 储晓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制痂酊治疗Ⅱ度烧伤的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引用本文: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ZHANG Qiang, LI Jing, LIU Yue, CHU Xiaoq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edicoscab tincture in treating second-degree burn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14
Citation: YE Caifa, CAI Yuehui, ZENG Qiping, CAO Yixiang, CHEN Jinshan.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 复方首乌藤合剂是我院研制的特色制剂,主要由首乌藤、合欢皮、菟丝子、五味子、续断、蔓荆子、川芎、煅牡蛎八味药材配制而成,方中首乌藤为君药,合欢皮为臣药,菟丝子、五味子、续断为佐药,川芎、蔓荆子、煅牡蛎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养心安神解郁、滋阴养肝、行血活气之功效,临床应用于神经衰弱性失眠、眩晕及脑外伤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1]。目前,该制剂的质量标准中主要控制其总黄酮、二苯乙烯苷含量[2],未包含多糖含量控制,相关研究表明,多糖具有预防、改善、治疗失眠的作用,且滋阴养肝效果明显[3-6]。因此,探究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及多糖组成很有必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制剂粗多糖的组成及总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复方首乌藤合剂为本院自制(规格:40 ml,批号:201906132,201906133,201906211,20190624);D-甘露糖(批号:140651-201504,质量分数99.4%)、D-盐酸氨基葡萄糖(批号:140649-201606,质量分数100%)、半乳糖(批号:160226-201506,质量分数100%)、D-葡萄糖(批号:110833-201707,质量分数99.9%)、D-半乳糖醛酸(批号:111646-201702,质量分数95.1%),L-阿拉伯糖(批号:111506-200202,质量分数100%)、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三氟乙酸(TFA)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三氯甲烷、正丁醇、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水为本院自制纯化水。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NIC UV-2102 PCS,日本岛津);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DAD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电子分析天平(AUX220,日本岛津);磁力加热搅拌器(KQY78-1,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系列,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电动离心机(LD5-2A,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电热鼓风干燥箱(101A-1E,上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清洗器(KQ-500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50,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

    • 精密吸取25 ml复方首乌藤合剂,加入氯仿-正丁醇混合液(氯仿:正丁醇=5:1)20 ml,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 min,离心20 min(50 Hz,4000 r/min),回收上清液,去除蛋白质及有机溶剂;乙醇沉淀:向上清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95%的乙醇,保持乙醇浓度在70%以上,静置过夜。离心15 min,收集沉淀物,80 ℃真空干燥3 h,得到相应批号的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粉末。

    • 精密称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D-无水葡萄糖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备用。

    • 精密称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粉末0.1 g,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得供试品原液;再精密吸取3 ml供试品原液至1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即为供试品溶液。

    •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6.0 ml,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即得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4%的苯酚溶液1.0 ml,振荡摇匀,然后加入7 ml浓硫酸,立即摇匀,100 ℃水浴15 min,然后冰浴15 min,冷却至室温。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在400~550 nm范围内扫描光谱。结果发现,对照品溶液在486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486 nm。

    • 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0、0.2、0.4、0.6、0.8、1.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然后各精密吸取1.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4%的苯酚溶液1.0 ml,振荡摇匀,然后加入7 ml浓硫酸,立即摇匀,100 ℃水浴15 min,然后冰浴15 min,冷却至室温,在48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Y)。以Y为纵坐标,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 0.007X + 0.0105,r = 0.9982。

    • 精密量取“2.2.1”项下的对照品溶液1.0 ml,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连续测定6次,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多糖含量,求RSD。结果得到RSD为0.24% (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批号:20190624)1.0 ml,置10 ml量瓶中,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在显色后0、10、20、40、60、80、100、120 min分别测定吸光度,求RSD。结果得到RSD为3.54% (n=7),表明该制剂多糖提取液在显色后120 min内稳定性良好。

    • 取复方首乌藤合剂(批号:20190624)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结果测得6份供试品溶液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8.23 mg/ml,RSD为0.33%(n=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精密量取已知浓度为61 μg/ml的供试品溶液(批号:20190624)6份,每份0.5 ml,各加入0.5 ml浓度为63 μg/ml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操作,于48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RSD为1.57% (见表1)。

      表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加入量 (μg)葡萄糖加入量 (μg)吸光度测定量 (μ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
      30.5031.500.44562.00100.00100.451.57
      30.5031.500.44261.67 99.46
      30.5031.500.45763.33102.15
      30.5031.500.45663.67102.69
      30.5031.500.44161.33 98.92
      30.5031.500.45361.67 99.46
    •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用外标法计算总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结果见表2

      表 2  复方首乌藤合剂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总多糖含量/(mg/ml)平均值/(mg/ml)RSD/(%)
      20190621114.2414.240.25
      20190621114.20
      20190621114.27
      20190613221.0921.090.66
      20190613220.95
      20190613221.23
      20190613317.7617.850.66
      20190613317.80
      20190613317.98
      2019062418.1518.170.58
      2019062418.07
      2019062418.28
    • 称取各单糖对照品: D-甘露糖、D-盐酸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D-无水葡萄糖、半乳糖、L-阿拉伯糖等各约10 m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5 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 取多糖粉末(批号:20190624)150 mg,精密称定,置于10 ml 具塞试管中,加水 3 ml,再加TFA3 ml,封管于110 ℃烘箱中水解1 h,取出,放冷,水浴蒸干,用甲醇1 ml溶解,蒸干,重复处理 3 次以除去残留的 TFA,残渣加水溶解[9],转移至 5 ml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 取上述 6种单糖对照品溶液各50 μl置于同一10 ml EP管中,供试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 EP管中,分别加入 1.0 ml 0.5 mol/L的PMP/甲醇溶液和1.0 ml 0.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70 ℃水浴50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1.0 ml 0.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2 ml氯仿萃取,取上清液,重复处理 3 次,除去未反应的PMP,0. 22 μm 滤膜滤过[9],即得。

    • 色谱柱:Agilent Exted-C18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A) -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B)等度洗脱(A:B=16:8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

    • 精密吸取适量“2.5.2”项下供试品溶液及“2.5.1”项下对照品溶液,按照“2.5.3”项下衍生方法进行衍生,按照“2.5.4”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别得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图1),从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识别出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 种单糖。

      图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色谱图

      根据5次各单糖的峰面积比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9.10:0.26:1.00:3.02:4.14:2.12,可见甘露糖的峰面积占比接近50%,提示甘露糖可能是复方首乌藤合剂发挥特殊药效的原因之一。

    • 采用苯酚-硫酸法预实验时,发现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如无水浴和冰浴处理,可能造成供试品过热且结果不稳定;若冰浴后无冷却至室温操作,吸光度结果偏小,故本实验选择先水浴,再冰浴,冷却至室温来避免以上情况出现。

    • 在考察流动相时,发现乙腈比例大于25%时,各个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达不到要求;另外,如采用梯度洗脱方法,色谱峰6(半乳糖)与7(阿拉伯糖)之间分离度达不到要求,故选择等度洗脱。综合考虑,选择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等度洗脱作为本实验流动相。

    • 复方首乌藤合剂是由首乌藤、合欢皮、菟丝子、五味子、续断、蔓荆子、川芎、煅牡蛎八味药材配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甘露糖的峰面积占比接近50%。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首乌藤中单糖成分以阿拉伯糖及半乳糖为主[10];合欢皮多糖较高,但未对单糖组分进行分析 [11];菟丝子多糖的主要组成是甘露糖,且含量最高[12];五味子以葡萄糖为主,甘露糖含量低[13];蔓荆子多糖含量较低[14];川芎多糖以葡萄糖及半乳糖为主[15]。综上可知,甘露糖可能主要来源于菟丝子,葡萄糖可能主要来源于五味子、川芎,阿拉伯糖可能主要来源于首乌藤。

    • 综上所述,采用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较为准确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该制剂多糖水解产物中的单糖组分,上述方法可为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