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茶即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 T. Wang,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俗称藤茶、白茶等。其产地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1]。我国壮族和瑶族百姓,以及产地居民将其幼嫩茎叶经揉制、干燥制成保健茶,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疮疖等症,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3]。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为藤茶中主要的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既往研究证实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解酒保肝、抗病原微生物及调血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4-5]。牛蒡子(Fructus arctii)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和解毒消肿的功效[6-7]。笔者通过研究藤茶不同产地、部位、加工工艺的二氢杨梅素含量,进一步完善藤茶的质量标准。评价优选藤茶与牛蒡子配伍的清咽功效,为进一步开发清咽功能保健食品提供实验依据。
-
藤茶植物原料于2018年6~8月采自湖南、湖北、福建、贵州不同乡镇,所有采集的原植物均经药学高级工程师雷雨博士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的茎叶部位。不同植株采收间隔不小于300 m,单株不同采收方式及部位分为人工采收(芽尖、嫩叶、粗老叶、茶梗)、机器采收;藤茶(批号:20180620,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牛蒡子(批号:171101,安国市深豪药业有限公司);藤茶牛蒡子浓缩液:取采收地为贵州江口县的芽尖部位优选藤茶及牛蒡子的复配样品105.0 g(藤茶63.0 g,牛蒡子42.0 g),常压、温度80 ℃,提取2次,每次各用1 050 ml无菌水浸泡30 min,将提取液合并浓缩至70 ml,以下简称“复配样品”;二氢杨梅素对照品(99.57 %,MMST-1803150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Fisher Chemical);纯水(MLMP-1-20T,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优普系列超纯水器);磷酸(90 %,BCBD9465,Fluka);乙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碘伏(山东利尔康牌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90,DAD检测器);超声波仪器(上海睿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QHAMS型精密十万分之一天平;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XR-YLS-25A型电动耳肿打孔器(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微量加样器(Hamilton)。
-
SPF级SD大鼠,雄性,体重(185 ± 15)g,10周龄,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08]。SPF级BALB/c小鼠,雄性,体重(20 ± 2)g,6周龄,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08]。实验动物饲养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SPF级动物室 [许可证号:SYXK(京)2017-0038]。分笼饲养,控制室温(25 ± 2)℃,自由摄食、饮水。维持饲料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08] 生产。
-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 5 µm);甲醇−0.05 %磷酸水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1 nm;柱温25 ℃;进样量10 µl;运行时间20 min;理论塔板数按二氢杨梅素计算不低于3 000。二氢杨梅素保留时间为8.37 min,如图1所示获得样品色谱图。
-
精密称定二氢杨梅素对照品12.72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0.45 µm滤膜过滤,制得1.272 mg/ml储备液。
-
样品拆袋,混合均匀,粉碎。精密称定样品约0.05 g于100 ml容量瓶中,加70 %乙醇,超声提取30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加入70 %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经0.45 µm微孔滤膜过滤后,供液相色谱分析用。
-
采用逐级稀释法,量取适量二氢杨梅素储备液,至于10 ml容量瓶中,加70 %乙醇定容,制得浓度分别为0.019 9、0.039 8、0.079 5、0.159、0.318 mg/ml。以进样浓度(mg/ml)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固定进样量为10 µl,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 = 165 202 X + 482.04(r = 0.999),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照品在0.019 9~0.31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精密吸取二氢杨梅素系列对照品溶液0.079 5 mg/ml,按规定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每次进样10 µl,记录二氢杨梅素的峰面积值,重复6次进样峰面积的RSD为0.60 %,表明该方法的仪器精密度良好。
-
称取同一样品6份,按照“2.2.2”项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重复性试验,二氢杨梅素平均含量为14.23%,RSD为1.24 %,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 h进行测定,二氢杨梅素峰面积RSD为1.41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该方法稳定性良好。
-
按9份样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1.2倍,1.0倍,0.8倍,分别准确加入二氢杨梅素对照品。按照“2.2.2”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液,HPLC进样检测,计算加样回收率。该样品二氢杨梅素的加样回收率在95.04 %~100.4 %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7.53 %,RSD为2.00 %,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良好,具体结果见表1。
表 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加样回收率的试样结果(
$n=9 $ )样品
(m/mg)原有量
(m/mg)加入量
(m/mg)测得量
(m/m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50.48 6.977 5.010 11.77 95.67 97.53 2.000 50.00 6.902 5.560 12.39 98.71 50.97 6.980 5.460 12.46 100.4 49.64 6.816 6.670 13.38 98.41 49.81 6.935 6.830 13.61 97.74 50.09 6.918 6.810 13.39 95.04 49.59 6.834 8.120 14.94 99.83 50.61 6.854 8.250 14.78 96.07 50.05 6.961 8.300 14.92 95.89 综上,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提取和分析方法能够满足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定量分析的要求。
-
计量资料以(
$\bar{x}\pm s$ )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学意义水平设定为P < 0.05表示显著性差异,P < 0.01表示极显著性差异,均证明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供试品溶液进样10 µl,通过回归方程计算不同采收点藤茶芽尖部位的二氢杨梅素含量。结果17批样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介于18.60 %~37.69 %之间,含量较高的采样点在湖南省八大公山、贵州省江口县、贵州省罗场乡,较低的采样点多为湖北及福建一带。具体见表2。
表 2 不同采收点芽尖部位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bar{x}\pm s$ ,$ n=6 $ )采样点 含量(%) 不同地区含量(%) 湖北恩施 20.80±1.2 24.33±8.1 湖北来凤1 18.60±1.1 湖北来凤2 33.60±1.0 福建将乐1 30.30±0.6 29.47±1.2 福建将乐2 28.63±0.9 湖南八大公 37.69±0.5 31.66±5.0 湖南张家界1 33.67±0.3 湖南张家界2 29.83±0.9 湖南张家界3 30.39±1.2 湖南张家界4 30.43±0.6 湖南武陵山1 22.83±0.5 湖南武陵山2 36.81±0.8 贵州江口1 35.50±0.6 32.26±2.9 贵州江口2 31.40±0.8 贵州江口3 30.60±0.7 贵州罗场1 35.11±1.0 贵州罗场2 28.69±0.5 相对于湖南省张家界各采收点差异范围(29.83 %~33.67 %),贵州省江口县(30.60 %~35.50 %)、贵州省罗场乡(28.69 %~35.11 %)、湖北省来凤县(18.60 %~33.60 %)、湖南省武陵山地区(22.83 %~36.81 %),藤茶芽尖部位中DMY含量出现较大浮动。贵州省总体采收藤茶芽尖含量水平最高,其次为湖南省。
-
自然晒干法指将新鲜采集的样品摊开,于阳光下晒至全干;自然阴干法指新鲜采集的样品摊开,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晾至全干。选择总体含量较高且含量趋于平稳的贵州省江口县2号采收地样品,利用人工采收手法收集同一植株的芽尖、嫩叶、粗老叶及茶梗样品,同时利用机器采收同一植株样本。而后利用不同干燥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含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同一采收地点不同部位及加工方式二氢杨梅素含量(
$\bar{x}\pm s$ ,$ n=6 $ )采收部位 自然晒干含量(%) 自然阴干含量(%) 芽尖 35.85±0.4 32.22±0.8 嫩叶 26.22±0.5 28.32±0.6 粗老叶 15.84±0.5 16.02±0.5 茶梗 15.32±0.2 15.47±0.2 机器采收 20.40±1.0 20.77±0.9 注:1.采收地点为贵州省江口县2号点。2.芽尖部位用自然晒干加工方式其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35.85 %。 -
受试动物精神状态、行为活动、摄食摄水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复配样品前后,各剂量组大鼠、小鼠的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大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38、0.75、2.25 g/kg复配样品原药材折算浓缩液灌胃,同时设空白对照组0 g/kg。经口给予大鼠复配样品36 d,实验结束前8 d,用脱毛器脱去大鼠两侧腹股沟处的毛,乙醚麻醉大鼠,碘伏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大鼠两侧腹股沟皮肤,植入经高压灭菌并烘干、称重的棉球,缝合切口,继续给予复配样品。实验结束当天,给予复配样品1 h后,断颈处死大鼠,在原缝合处剪开皮肤,剥离并取出棉球肉芽组织,置于已称重的洁净平皿中,恒温干燥箱60 ℃开盖干燥1 h后称重,计算肉芽肿净重量。
由表4可见,经口给予大鼠复配样品36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0.75 g/kg)和高剂量组(2.25 g/kg)大鼠肉芽肿净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剂量下的复配样品可显著改善大鼠棉球植入致炎率。
表 4 大鼠棉球植入实验肉芽肿净量(
$\bar{x}\pm s$ ,$n=12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肉芽肿(m/mg) 空白对照组 0.00 428.2±65.4 低剂量组 0.38 392.3±45.3 中剂量组 0.75 372.6±58.9* 高剂量组 2.25 347.3±20.9** *P < 0.05,**P <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小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75、1.50、4.50 g/kg复配样品原药材折算浓缩液灌胃,同时设空白对照组0 g/kg。经口给予大鼠复配样品36 d,实验结束当天,吸取二甲苯20 µl,滴加在小鼠右耳外侧面耳郭的中央,让其自由扩散,30 min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 mm直径打孔器在两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并称重,以两耳重量之差为耳郭肿胀值,计算耳郭肿胀率。
由表5可见,经口给予小鼠复配样品36 d后,各剂量组小鼠耳郭肿胀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5 小鼠耳肿胀实验耳郭肿胀率(
$\bar{x}\pm s$ ,$n=15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耳郭肿胀率(%) 空白对照组 0.00 74.8±24.3 低剂量组 0.75 64.2±11.9 中剂量组 1.50 59.8±13.8* 高剂量组 4.50 53.7±7.8** *P < 0.05,**P <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本研究考察了湖北、湖南、贵州、福建等不同产地藤茶有效成分二氢杨梅素的含量,采样点所在地为显齿蛇葡萄主产区[8-9],其中种植于贵州省江口县的藤茶无论在不同产地功效成分含量还是同一产地不同植株含量稳定性上都相对较好。藤茶以芽尖嫩叶多为佳,粗老叶、茶梗较多会影响藤茶整体品质和功效。该研究数据可作为企业收购原料参考指标,用于判定藤茶产品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情况,为生产及研发提供依据。
经口给予本配伍样品36 d后,高剂量组大鼠肉芽肿净量及小鼠耳郭肿胀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该复配样品对大、小鼠体重增长均无不良影响。据结果判定大鼠棉球植入结果及小鼠耳肿胀治疗效果均呈阳性,可认定该配伍样品具有清咽功能。综上所述,该藤茶及牛蒡子配伍样品在动物致炎模型中发挥了消炎作用。
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加大群众患急慢性咽炎的概率,具有清咽功能保健食品的开发需求迫在眉睫[10],本着中医药主张未病先治的理论,笔者将继续对本配伍药效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Therapeutic effects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dihydromyricetin in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fructus arctiine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产地、部位及加工工艺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差异,及优选藤茶与牛蒡子配伍药效学研究。 方法 二氢杨梅素高效液相方法学验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 磷酸(30∶7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柱温25 ℃。配伍药效验证方法采用大鼠棉球植入致炎及小鼠耳肿胀致炎模型,对大鼠棉球植入实验肉芽肿净量及小鼠耳肿胀率进行观察。 结果 方法学验证二氢杨梅素在0.019 9~0.31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95.04 %~100.4 %之间,样品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重复性较好。配伍药效学验证高剂量优选藤茶与牛蒡子配伍可致大鼠肉芽肿净量及小鼠耳肿胀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二氢杨梅素在不同产地、部位及加工工艺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贵州省江口县自然晒干的芽尖部位藤茶含量最高。藤茶与牛蒡子配伍可显著改善咽部症状,减轻致炎程度,共同协同达到清咽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 differences of Dihydromyricetin in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from different origins, parts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by optimiz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with Fructus arctiine. Methods The HPLC separation of Dihydromyricetin was performed on an Agilent ZORBAX SB-C18 column with methanol, 0.05 % phosphoric acid (30∶70) as the mobile phase.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91 nm,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C. Compatibility efficacy verific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e inflammation model caused by cotton ball implantation in rats and ear swelling in mice. The net granulomatosis in the rats with cotton ball implantation and the swelling rate of mouse ears were recorded. Results Dihydromyricetin had a good liner recovery between 0.019 9-0.318 mg/ml (r=0.999). The extracted recovery was in the range of 95.04 %-100.4 %. The sample was stable within 24 h. This method had good repeatability. The combination of optimized high-dose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with Fructus arcti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net granuloma in rats and ear swelling rate in mice compared to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The content of dihydromyricetin varies greatly with different origins, parts,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mong them, the natural sun-dried vine tea in Jiangkou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The combination use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and Fructus Arctiine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pharyngeal symptoms, reduce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and achie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earing pharynx. -
Key words:
- throat clearing /
-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
- Fructus arctiine /
- Dihydromyricetin /
- HPLC
-
阿弗他溃疡(RAU)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发病率高,约占口腔黏膜病的20%[1],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女性居多,春、冬季发病率较高[2]。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溃疡,呈假膜覆盖的凹陷面,中间为白色炎症,边缘红肿。目前病因病机尚不明确[3],被广泛接受的诱发因素有气候环境、食物营养、心理精神和免疫因素等[4],研究发现口腔溃疡的发病可能与口腔微生物密切相关[5],可通过纠正口腔菌群平衡达到加速愈合、控制炎症、抑制复发。经过前期研究,选用硫酸新霉素,针对口腔菌群中异常增多的G−菌;克霉唑对引起口腔黏膜疾病的白念珠菌针对性强;选用不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奥硝唑作为抗厌氧菌药物;达克罗宁作为局麻药,黏膜穿透性强,局麻时间长;采用冰片作为创口收敛剂,兼具抗炎、消肿、改善气味的功能;甘草次酸作为抗炎剂,与糖皮质激素相比长期使用副作用较低。以上6种成分之间无配伍禁忌,其中硫酸新霉素和克霉唑口服均不吸收,安全性高[4]。采用物理凝聚法分散水不溶性成分,通过溶剂浇铸法制备膜剂[6-9]。本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单因素考察对不同成膜材料的黏附时间、溶蚀时间等9项考察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出最合适的成膜材料;采用层次分析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优选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兼顾使用舒适性和生产适用性的同时,重点筛选出黏附性好且缓释时间较长的成膜材料配比。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E240精密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磁力搅拌器(宁波市鄞州群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托盘天平(福州天平仪器厂);DHG-9145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水浴恒温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OS2O-Pro型搅拌器(北京大龙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拉力测试仪(和晟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游标卡尺(上海台海工量具有限公司)。
1.2 材料
聚乙烯醇178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318);羧甲基纤维素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412);海藻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90810);羟丙基纤维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415);羟丙甲基纤维素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318);明胶(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517);水胶体敷料(康维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9F04020)。硫酸新霉素(南京都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80312);克霉唑(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518);奥硝唑(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522);盐酸达克罗宁(苏州裕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70215);甘草次酸(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冰片(亳州寿言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021)。
2. 方法与结果
2.1 成膜材料单因素考察
取聚乙烯醇1788(PVA-1788)、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GEL)各3 g置于60 ml水中搅拌1 h,然后加热至60 ℃,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成膜材料凝胶,采用溶剂浇铸法铺展于培养皿中,置60 ℃烘箱烘干。从外观、拉伸性能、厚度、成膜时间、脱模效果、溶胀系数、溶蚀时间、黏附力和黏附时间9个方面进行评价。
2.1.1 外观评价
膜剂成品外观评价标准:①气泡:无气泡得5分;少量气泡,易除去,得4分;少量气泡,经1 h静置可除去,得3分;需大于1 h静置、抽真空、离心等方法才能将气泡除去,得2分;采用各种方法处理后膜剂中仍存在大量气泡得1分;气泡较多,干燥后无法成完整膜剂得0分。②颜色:无色透明得5分;半透明得4分;半透明且带有黄色或其他较浅颜色得3分;半透明且有絮状、颗粒状纹路得2分;呈不透明颜色,且有絮状、颗粒状纹路得1分;外观颜色较深、纹理较多、不透明得0分。③柔软度:柔软、不卷曲得5分;柔软稍有卷曲得4分;反向卷曲后缓慢恢复原来形状得3分;膜较硬,卷曲后快速恢复原来形状得2分;卷曲可能碎裂,得1分;硬度较大无法制得膜剂得0分。从表1和图1可知,PVA-1788和HPC颜色透明,气泡较少,柔软度较好,外观较其他材料好。
表 1 成膜材料的外观评价成膜材料 气泡 颜色 柔软度 总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PVA-1788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C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MC 无 5 透明 5 厚、硬 2 12 MC 大量 2 白色 4 较硬 3 9 SA 少量 4 黄色 2 厚、硬 2 8 CMC-Na 少量 4 白色 5 很柔软 5 14 GEL 无 5 淡黄色 4 厚、硬 2 11 注:PVA-1788:聚乙烯醇1788;HPC:羟丙基纤维素;HPMC:羟丙甲基纤维素;MC:甲基纤维素;SA:海藻酸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GEL:明胶 2.1.2 膜剂拉伸性能的考察
取各实验组膜剂1片(2 cm×1 cm),利用拉力测试仪测量各实验组膜剂的拉伸长度与断点力,通过拉伸长度/断点力的比值判断拉伸性能,数值越大,可拉伸距离越大,膜剂拉断所需力相对越小,与口腔黏膜贴敷时顺应性越高。以拉伸长度/断点力比值的最大值作为100%,采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各实验组测定3次求平均值。结果见表2,PVA-1788的拉伸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材料。
表 2 成膜材料的拉伸性能评价成膜材料 拉伸长度
(l/mm)断点力
(f/kg)拉伸长度/
断点力评分
(分)PVA-1788 24.24 2.137 11.34 100 HPC 4.935 1.644 3.002 26.47 HPMC 0.925 4.063 0.227 0.020 MC 2.180 7.443 0.293 0.026 SA 2.638 4.566 0.578 0.051 CMC-Na 2.611 7.772 0.336 0.030 GEL 0.436 2.056 0.212 0.019 2.1.3 膜剂厚度测定
分别从各实验组中选取10片膜剂,用游标卡尺测量总厚度,计算每片膜剂的平均厚度,取平均厚度的倒数,以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实验组膜剂进行评分。由表3可知,制备的膜剂中,HPC厚度最薄,MC最厚,其余各组差异较小,膜剂越薄口腔黏膜舒适性越好。
表 3 各试验组成膜材料的厚度、成膜时间和脱膜效果成膜材料 膜剂厚度 成膜时间 脱膜效果 测定值
(l/mm)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面积
(s/cm2)评分
(分)PVA-1788 0.13 76.92 240 60.0 54.0 100 HPC 0.10 100.00 330 42.9 43.2 80 HPMC 0.11 90.91 143 100.0 54.0 100 MC 0.15 66.67 258 55.7 54.0 100 SA 0.11 90.91 195 72.9 54.0 100 CMC-Na 0.12 83.33 255 55.7 54.0 100 GEL 0.12 83.33 238 60.0 27.0 50 2.1.4 成膜时间考察
对各实验组的成膜时间进行测定,取成膜时间的倒数,以倒数的最大值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成膜材料进行评分,成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结果见表3。
2.1.5 脱膜效果考察
以剥离最大面积的膜的面积占培养皿(半径4.3 cm)的百分比作为评判标准,以完全脱模为100%。结果见表3,PVA-1788、HPMC、MC、SA、CMC-Na可以直接撕取完整膜剂,脱模较容易。
2.1.6 溶胀试验
称取0.4 g氯化钠、0.795 g氯化钙、0.4 g氯化钾、1.0 g尿素、0.78 g磷酸钠、0.005 g硫化钠,加热水400 ml溶解,放冷后转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用纯化水稀释至刻度,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即得人工唾液。取各试验组膜剂1片(1 cm×1 cm),称量记为m,将膜剂放入培养皿中称重记为W0。将膜剂润湿黏附于培养皿中,加入人工唾液[10-11],分别在10、30、60、120、240 min时,倒去人工唾液,称量培养皿加膜剂的质量Wi。计算公式如下:溶胀系数=(Wi−W0)/m×100%;每组平行3次,求各时间点溶胀系数的平均值,以各组溶胀系数最大的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4中结果可知,CMC-Na溶胀系数最大。
表 4 成膜材料的溶胀系数成膜材料 溶胀系数(%) 评分
(分)10 min 30 min 60 min 120 min 240 min 480 min PVA-1788 396 429 549* 312 0 — 18.35 HPC 731 936* 806 447 0 — 31.28 HPMC 641 1028* 579 10 0 — 34.36 MC 811 884 1170 1456* 1660 1528 55.48 SA 1489 2468* 2232 283 0 — 82.49 CMC-Na 1023 1670 2262 2849 2992* 2357 100 GEL 622 548 553 759* 627 0 25.37 注:*表示各试验组最大溶胀系数,—表示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2.1.7 溶蚀试验
取1片膜剂(1 cm×1 cm)称重记为m,称取2 ml EP管称重记为n。将膜剂润湿黏贴在EP管下缘。在EP管中加入2 ml人工唾液,在37 ℃恒温振荡器中以100 r/min振荡10 min,倒出液体,称重记为W0,然后重新加入2 ml纯化水并恒温振荡20 min,如此重复10次,于各时间点倒出管内液体后称重,依次记为Wi。以相邻时间点重量差异计算溶蚀速率,公式如下:溶蚀速率=[(Wi−Wi−1)/20(W0−m−n)]×100%。以各组溶蚀时间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结果见表5,MC溶蚀时间较长,在200 min内未出现明显溶蚀减重,溶蚀系数出现负数是由于溶胀增重略大于溶蚀损失,这将阻碍药效成分随着膜剂溶蚀的释放。CMC-Na溶蚀速率较小,其溶蚀时间可长达180 min,缓释性能显著优于其他成膜材料,较适合制备缓释膜剂。
表 5 成膜材料的溶蚀系数成膜材料 连续时间点的平均溶蚀百分率(%) 溶蚀时间
(t/min)每分钟溶
蚀速率(%)评分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PVA-1788 24.62 36.92 20.00 18.46 0.00 — — — — — 80 1.25 40 HPC 37.50 24.04 38.46 0.00 — — — — — — 60 1.67 30 HPMC 54.55 45.45 0.00 — — — — — — — 40 2.5 20 MC 0.00 −12.26 0.94 −6.60 −2.83 0.00 −3.77 6.60 −3.77 7.55 200 −0.07 100 SA 49.07 50.93 0.00 — — — — — — — 40 2.5 20 CMC-Na −17.71 −2.21 4.79 15.46 26.19 37.14 20.88 14.20 1.26 0.00 180 0.56 90 GEL 100.0 0.00 — — — — — — — — 20 5.0 10 注:“—”代表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2.1.8 黏附力考察
黏附膜剂黏附力测定[10]:取两块同样大小的橡皮,分别固定于天平托盘上及玻璃板下方,调节高度和重量使上下橡皮相互接触时天平平衡。取膜剂(1 cm×1 cm)预先用人工唾液润湿,黏于下橡皮表面,将上橡皮与膜剂接触,天平空托盘加50 g砝码使上下橡皮自然按压膜剂90 s,移去50 g砝码,在下橡皮固定的托盘里依次加入重量逐渐增加的砝码,以5 s内上、下橡皮分离为标准,所加砝码的重量即为黏附力。将各组黏附力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6可知,MC的黏附力最好,其次是PVA-1788。
表 6 成膜材料的黏附时间成膜材料 黏附力 黏附时间 称重
(m/g)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PVA-1788 121 88.97 100 100 HPC 100 73.53 60 60 HPMC 40 29.41 50 50 MC 136 100 85 85 SA 119 87.5 80 80 CMC-Na 90 66.18 38 38 GEL 6.7 0.05 5 5 2.1.9 黏附时间考察
取水胶体敷料(2 cm×2 cm)粘贴于500 ml烧杯内侧,用人工唾液润湿膜剂(1 cm×1 cm),将膜剂按压在水胶体敷料上约20 s,在膜剂表面覆盖一层1 cm×1 cm薄塑料膜用以降低溶蚀对黏附时间的干扰,在烧杯中加入人工唾液,液面没过膜剂。在恒温37 ℃,150 r/min搅拌,于300 min内监测黏附时间[12],各组试验组取3片计算平均值。将各组黏附时间的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6可知,PVA-1788的黏附时间最长,可达100 min。
2.2 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成膜材料进行综合评价
2.2.1 根据膜剂考察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两两比较优先矩阵
根据“2.1”项下9个考察指标对缓释膜剂的贡献度,设计两两比较矩阵,见表7。
表 7 各目标按照两两比较重要程度建立指标层矩阵指标 外观 厚度 拉伸
性能脱模
效果成膜
时间黏附
时间黏附
力溶胀
系数溶蚀
速度外观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厚度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拉伸性能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脱模效果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成膜时间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黏附时间 2 2 2 2 2 1 1 0.5 0.5 黏附力 2 2 2 2 2 1 1 0.5 0.5 溶胀系数 3 3 3 3 3 2 2 1 1 溶蚀速度 4 4 4 4 4 2 2 1 1 2.2.2 层次分析法(AHP)各考察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
根据各指标对比的优先矩阵(表3)及公式(1)计算初始权重系数Wi′:
$$ \mathrm{W}_{t}'=\sqrt{\mathrm{a}_{1} \times \mathrm{a}_{2} \times \mathrm{a}_{3} \cdots \mathrm{a}_{m}} \text{} $$ (1) 式中m为受检验层次目标数,a1~am为矩阵两两比较的评分,经计算各指标成分初始权重系数分别为:W1′=0.65042、W2′=0.65042、W3′=0.65042、W4′=0.65042、W5′=0.65042、W6′=1.25992、W7′=1.25992、W8′=2.14765、W9′=2.51984。
按照公式(2)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i,
$${\rm{W}}_i= \displaystyle\frac{{\rm{W}}_i'}{\sum\limits_{j=1}^{m}}{{\rm{W}}_i'}$$ (2) 得各指标成分权重系数W1=0.06230、W2=0.06230、W3=0.06230、W4=0.06230、W5=0.06230、W6=0.12069、W7=0.12069、W8=0.20572、W9=0.24138。
2.2.3 一致性检验
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定义CR=CI/RI作为衡量所得权重系数是否合理的指标,一致性指标CI=(λmax−m)/(m−1),式中m为次级目标数,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lambda_{m=x}=1 / m {\sum\limits_{j=1}^{m}}\left[{\sum\limits_{j=1}^{m}}\left(a_{j j} \times W_{j}\right)+W_{j}\right]$ ,当矩阵阶数=9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5。经计算λmax=9.0153;则CI=(λmax−m)/(m−1)=0.00192;CR=CI/RI=0.00192/1.45=0.00132;CR<0.1则表明9项指标优先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故所得权重系数有效,结果具有一致性。2.2.4 考察指标综合评价
根据单因素考察所得出的评分(表1~6),结合层次分析法权重系数,对成膜材料性能进行综合评分,其中,CMC-Na和PVA-1788综合评分最高,分别为87.45和64.49。详见表8。
表 8 成膜材料综合评分结果成膜材料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评分
(分)PVA-1788 6.23 4.79 6.23 3.70 6.23 12.10 10.74 3.77 10.73 64.49 HPC 6.23 6.23 1.65 2.69 4.98 7.24 8.87 6.44 8.05 52.38 HPMC 4.98 5.66 0.125 6.23 6.23 5.98 3.55 7.07 5.36 45.19 MC 3.74 4.15 0.161 3.45 6.23 9.20 10.56 11.42 0.00 48.90 SA 3.32 5.66 0.317 4.55 6.23 4.37 7.99 16.97 5.36 54.78 CMC-Na 5.82 5.19 0.185 3.48 6.23 9.77 12.07 20.57 24.14 87.45 GEL 4.57 5.19 0.117 3.74 3.12 0.57 0.595 5.222 2.68 25.80 通过单因素考察各种成膜材料,筛选出CMC-Na和PVA-1788,两种膜剂基质各有优点。CMC-Na溶胀系数大、溶蚀时间长,可改善其他基质较快溶解的缺点。PVA-1788黏附力大、黏附时间长,是良好的黏附性材料,可改善膜剂外观和柔软度,提高成膜效率和成品率。
2.3 缓释膜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采用物理凝聚法结合溶剂浇铸法设计膜剂制备工艺如下:取1.56 g的PVA-1788加入12.5 ml水,以300 r/min搅拌30 min,后加热至60 ℃搅拌至完全溶解,得PVA-1788凝胶。取4.68 g的CMC-Na加入117 ml水,以800 r/min在45 ℃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CMC-Na凝胶。将两种凝胶搅拌混合均匀,作为溶液①;分别取硫酸新霉素、盐酸达克罗宁、甘草次酸,分别加入40 ml水溶解,作为溶液②;取克霉唑、奥硝唑与冰片加入30 ml无水乙醇搅拌至溶解,作为溶液③;将溶液②、③缓慢加入45 ℃溶液①中,边加边以1 000 r/min搅拌,得质地均匀的含药混悬凝胶,静置消泡。
取凝胶16 g,浇铸铺展于半径为4.3 cm的培养皿中。取一份立即放置于烘箱中60 ℃干燥5 h;另取一份凝胶放置4 ℃冰箱12 h后转移至烘箱中60 ℃干燥5 h。待完全干燥后,将膜剂分割成2 cm×1 cm 小片,即得口腔膜剂,结果见图2。物理凝聚法制备的凝胶趁热烘干制得膜剂表面为乳白色不透明,颜色均匀。而物理凝聚法制备的凝胶经低温放置12 h制得膜剂烘干后可看到颗粒较小的沉淀,说明在低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形成较大结晶,影响膜剂质量,趁热烘干可抑制水不溶性药物的析出。
2.4 成膜材料配比的正交试验
2.4.1 正交试验设计
在筛选出CMC-Na和PVA-1788作为成膜材料的基础上配伍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可提高膜剂的柔软度和脱膜效果,用量为成膜材料质量的0.5%~2%。按“2.3”方法制备膜剂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9。
表 9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 A因素PVA-1788
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1 1 1 0.5 2 2 2 1 3 3 3 2 2.4.2 正交试验结果
以外观、厚度、拉伸性能、脱膜效果、成膜时间、溶胀系数、溶蚀速率、黏附时间、黏附力9个方面为评价指标,按照单因素考察的试验方法,结合“2.2.2”项下层次分析法各考察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表10),通过方差分析(表11)和直观分析(表12)优选膜剂成膜材料的最佳比例。
表 10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结果组别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综合评分
(分)1 5.40 6.23 1.58 5.19 4.36 12.07 9.06 12.45 17.24 73.58 2 5.40 6.23 3.50 5.19 3.74 12.07 10.56 14.92 17.24 78.85 3 4.98 6.23 2.63 5.56 3.74 4.83 11.31 20.57 24.14 83.99 4 5.82 6.23 6.23 5.99 3.12 3.22 8.30 7.77 20.69 67.37 5 5.40 6.23 2.44 4.58 6.23 12.07 8.30 11.48 24.14 80.87 6 4.15 5.19 0.67 5.66 3.74 12.07 12.07 16.05 20.69 80.29 7 5.82 6.23 4.36 5.77 6.23 12.07 6.03 7.46 20.69 74.66 8 6.23 5.19 0.58 5.37 4.98 12.07 9.05 9.99 20.69 74.16 9 5.39 6.23 0.96 6.23 4.36 12.07 5.28 9.95 24.14 74.61 表 11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方差分析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P PVA-1788用量(m/g) 0.003 2 3.000 19.000 >0.05 CMC-Na用量(m/g) 0.009 2 9.000 19.000 >0.05 甘油用量(%) 0.006 2 6.000 19.000 >0.05 误差 0.00 2 表 12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直观分析序号 A因素PVA-
1788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综合评分
(分)1 1 1 1 73.58 2 1 2 2 78.85 3 1 3 3 83.99 4 2 1 2 67.37 5 2 2 3 80.87 6 2 3 1 80.29 7 3 1 3 74.66 8 3 2 1 74.159 9 3 3 2 74.61 K1 0.850* 0.781 0.816 K2 0.821 0.838 0.798 K3 0.804 0.855* 0.861* R 0.046 0.074 0.063 注:*表示各因素最优水平条件 从正交试验方差结果显示,PVA-1788用量、CMC-Na用量、甘油用量对综合评分的贡献无显著性差异,三者用量配比需通过直观分析结果进行合理分配,正交试验直观分析显示,CMC-Na用量对综合评分影响较大,其次是甘油的用量,PVA-1788用量对综合评分影响较小。最优条件为A1B3C3,即最佳配比为:PVA-1788与CMC-Na的比例为1∶3,甘油用量为成膜材料用量的2%,与正交试验第3组试验条件一致,综合评分为83.99。
2.5 自制膜剂与市售膜剂的比较
按照“2.4.2”项下最优配比制备口腔溃疡缓释膜剂(D),依次进行外观评价、厚度、拉伸性能、溶胀速率、溶蚀速率、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的测定,方法见“2.1”项下,并与市售复方庆大霉素膜(A)、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B)及某医院院内制剂(C)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3,外观情况见图3。
表 13 自制膜剂与市售膜剂在不同考察项目的比较考察项目 复方庆大霉素膜(A)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B) 某医院院内制剂(C) 自制膜剂(D) 气泡 无 无 较多 无 颜色 浅蓝 黄色 浅黄色 白色 柔软度 很柔软 很柔软 较硬 软硬
适中平均拉伸长度(l/mm) 18.844 7.010 0.998 3.443 平均断点力(f/kg) 0.472 1.513 1.190 1.306 平均厚度(l/mm) 0.110 0.120 0.180 0.130 最大溶胀系数(%) 492.5 539.0 1898.1 1939.6 溶蚀时间(t/min) 60.0 60.0 140.0 120.0 黏附力(m/g) 40.0 45.0 5.0 55.0 黏附时间(t/min) 17.3 20.7 53.3 101.7 3. 讨论
以往对制剂进行研究一般仅以其中1~2种考察指标对制剂的性能进行评价,而考察指标的重要程度则常以主观设定权重,这样评价一种制剂性能的优劣不仅不全面,而且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往往评价重点考察指标的同时无法兼顾一般的考察指标。正如本课题筛选成膜材料需根据膜剂制备目标综合考察外观、厚度、拉伸性能、成膜时间、脱膜效果、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系数和溶蚀时间9个方面的考察指标,面对种类繁多、重要程度各不相同的考察指标,再采用以往的主观评价显得逻辑混乱且无说服力。因此,本课题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层不同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将不同重要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科学合理的权重系数,以降低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使评价更加全面、合理、客观。通过成膜材料单因素考察可知PVA-1788的弹性、拉伸性能、黏附力和黏附时间优于其他成膜材料,CNC-Na能使得膜剂吸水溶胀逐渐转变成凝胶状,提高膜剂的溶蚀时间。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出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为PVA-1788:CNC-Na为3∶1,并加入两者用量2%的甘油。
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形成混悬液的方法,可制得10 μm以下的微粒。本试验将不溶于水的克霉唑、奥硝唑和冰片溶于无水乙醇中,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水溶液中,使药物快速分散成极小的微粒,再利用成膜材料水凝胶的高黏度,抑制结晶增大和沉淀,并采用溶剂浇铸法迅速铺展和干燥,在药物微粒在尚未形成较大结晶前即完成膜剂的干燥,使不溶性药物均匀嵌入膜剂中。
自制膜剂为白色,外观均匀,无气泡,弹性适中,质地柔软,厚度较薄,气味清香,口味微甜,患者顺应性高,在口腔内使用舒适性好。市售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色素含量过高,溶蚀较快,使用后口感较差,对口腔有严重染色现象。市售复方庆大霉素膜具有较大的柔软度和拉伸长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过于柔软,在口腔中易发生皱缩和折叠,在口腔粘贴过程中失败率较高。此外市售两种膜剂的黏附时间和溶蚀时间均较短,实际使用时无法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某医院院内制剂成膜材料为CMC-Na,因此具有较大的溶胀系数和较长的溶蚀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单纯使用CMC-Na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气泡较多、拉伸性能较差、厚度较大、质地较硬等,其中最大的缺陷是CMC-Na初始黏附性较差,在试验过程中初始贴敷成功率较低,极易掉落,需要较长时间吸水溶胀形成凝胶后,才具有一定黏附性。本试验自制膜剂采用PVA-1788与CMC-Na配伍,使膜剂同时具备了较长的黏附时间和溶蚀时间,从黏附和缓释两方面确保膜剂对溃疡创面的滞留,改善了膜剂的外观、柔软度和拉伸性能,起到长效物理隔离和治疗作用。
-
表 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加样回收率的试样结果(
$n=9 $ )样品
(m/mg)原有量
(m/mg)加入量
(m/mg)测得量
(m/m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50.48 6.977 5.010 11.77 95.67 97.53 2.000 50.00 6.902 5.560 12.39 98.71 50.97 6.980 5.460 12.46 100.4 49.64 6.816 6.670 13.38 98.41 49.81 6.935 6.830 13.61 97.74 50.09 6.918 6.810 13.39 95.04 49.59 6.834 8.120 14.94 99.83 50.61 6.854 8.250 14.78 96.07 50.05 6.961 8.300 14.92 95.89 表 2 不同采收点芽尖部位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bar{x}\pm s$ ,$ n=6 $ )采样点 含量(%) 不同地区含量(%) 湖北恩施 20.80±1.2 24.33±8.1 湖北来凤1 18.60±1.1 湖北来凤2 33.60±1.0 福建将乐1 30.30±0.6 29.47±1.2 福建将乐2 28.63±0.9 湖南八大公 37.69±0.5 31.66±5.0 湖南张家界1 33.67±0.3 湖南张家界2 29.83±0.9 湖南张家界3 30.39±1.2 湖南张家界4 30.43±0.6 湖南武陵山1 22.83±0.5 湖南武陵山2 36.81±0.8 贵州江口1 35.50±0.6 32.26±2.9 贵州江口2 31.40±0.8 贵州江口3 30.60±0.7 贵州罗场1 35.11±1.0 贵州罗场2 28.69±0.5 表 3 同一采收地点不同部位及加工方式二氢杨梅素含量(
$\bar{x}\pm s$ ,$ n=6 $ )采收部位 自然晒干含量(%) 自然阴干含量(%) 芽尖 35.85±0.4 32.22±0.8 嫩叶 26.22±0.5 28.32±0.6 粗老叶 15.84±0.5 16.02±0.5 茶梗 15.32±0.2 15.47±0.2 机器采收 20.40±1.0 20.77±0.9 注:1.采收地点为贵州省江口县2号点。2.芽尖部位用自然晒干加工方式其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35.85 %。 表 4 大鼠棉球植入实验肉芽肿净量(
$\bar{x}\pm s$ ,$n=12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肉芽肿(m/mg) 空白对照组 0.00 428.2±65.4 低剂量组 0.38 392.3±45.3 中剂量组 0.75 372.6±58.9* 高剂量组 2.25 347.3±20.9** *P < 0.05,**P <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表 5 小鼠耳肿胀实验耳郭肿胀率(
$\bar{x}\pm s$ ,$n=15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耳郭肿胀率(%) 空白对照组 0.00 74.8±24.3 低剂量组 0.75 64.2±11.9 中剂量组 1.50 59.8±13.8* 高剂量组 4.50 53.7±7.8** *P < 0.05,**P <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1] 王丹丹, 王文清, 施春阳, 等.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变异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5, 38(9):1995-1998. [2] 何桂霞, 裴刚, 杨伟丽, 等. HPLC测定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的二氢杨酶素含量[J]. 中成药, 2004(3):40-42. [3] 王家胜, 何磊磊, 张妮, 等. 不同产地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测定[J]. 中成药, 2014, 36(1):145-147.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1.035 [4] 陈图锋, 高文华, 唐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含量[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1):28-30. [5] 侯小龙, 王文清, 施春阳, 等. 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5, 46(4):603-609. [6] 张淑雅, 王小萍, 陈昕, 等. 牛蒡苷抗炎和解热作用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 2013, 36(6):422-425. [7] 黄少花, 黄礼德, 刘胜, 等. 牛蒡子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1):7-9. doi: 10.3969/j.issn.1001-5817.2012.01.003 [8] 黄虹, 罗水忠, 黄兆祥. 显齿蛇葡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1(2):134-136. [9] 郑道君, 刘国民. 中国藤茶资源的研发概况[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6):136-142. doi: 10.3969/j.issn.1672-6251.2006.06.049 [10] 罗亚星. 清咽润喉类保健食品的作用机制与研究现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11(24):9177-9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