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23年  第41卷  第10期

封面 目录
显示方式:
综述
以抗炎为潜在靶点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研究进展
史小飞, 陈弋, 向科发, 张慧敏, 高越, 刘霞
2023, 41(10): 581-585, 62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9068
摘要(8563) HTML (2973) PDF (1262KB)(85)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慢性肾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了DN的发病和进展。针对特定炎症介质(转录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几种抗炎策略在DN模型中显示出其是一个有利因素,重点综述炎症在DN发生和进展中的相关机制,并简单讨论基于炎症来预防或治疗DN的新策略。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方宇昕, 李育, 刘宝姝, 董国强
2023, 41(10): 586-59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47
摘要(6913) HTML (3237) PDF (1584KB)(63)
摘要: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形式。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蛋白多糖,其在正常成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肝细胞癌中特异性表达上调,因此,GPC3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可靠靶点。综述了GPC3通过Wnt、YAP、hedgehog等信号通路调节癌症发展,总结了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肿瘤疫苗、免疫毒素、CAR-T细胞、光敏剂治疗等GPC3靶向治疗方法,并对未来基于GPC3的肝细胞癌治疗策略进行展望。
论著
载PROTAC分子白蛋白纳米粒的构建及对胶质瘤细胞NAD+代谢的抑制
王宏播, 郭灵怡, 迟文雅, 卞康晴, 周文铂, 俞媛
2023, 41(10): 594-59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27
摘要(3240) HTML (1115) PDF (1330KB)(31)
摘要:
  目的  制备载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的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处方,考察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的抑制。  方法  以热驱动法制备载NPT-B2的白蛋白纳米粒并表征,建立NPT-B2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以CCK8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考察NPT-B2和白蛋白纳米粒(B2-BSA-NPs)对胶质瘤细胞的增值活性抑制作用,及肿瘤细胞限速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降解。  结果  HPLC方法线性良好,精密度、回收率符合测定要求。纳米粒粒径为55.48 nm、电位−12.9 mV,包封率94.74%,载药量8.61%。NPT-B2对胶质瘤细胞的IC50为61.16 nmol/L,同时具有NAMPT降解作用。B2-BSA-NPs对胶质瘤细胞的IC50为41.21 nmol/L,对NAMPT具有非常显著降解效果。  结论  构建了载PROTAC分子的白蛋白纳米粒,优化处方提高药物包封率,改善PROTAC分子水溶性差的问题,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NAD+能量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关藤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董雨龙, 娄成, 陈熙昀, 魏炜, 陶晨洁, 韩琴, 袁振刚
2023, 41(10): 600-60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2049
摘要(5342) HTML (1323) PDF (4784KB)(25)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通关藤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ADME平台筛选通关藤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获得HCC数据芯片GSE147888并筛选表达差异显著基因;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HCC疾病相关靶点;Venny在线对上述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和PPI网络图;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GEPIA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在HCC生存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Proteinatlas数据库分析基因在HCC组织中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将排名前5的靶蛋白与对应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  共筛选通关藤活性成分5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基因12个。通关藤治疗HCC的重要成分有野黄芩素四甲醚、通关苷元、芥子酸、苦绳苷元、山奈酚等,关键基因有JUN、MMP9、PTGS2等。GO、KEGG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涉及基因沉默调节、炎症反应调节等过程,主要富集在IL-17、TNF等信号通路。生存分析显示ESR1、MMP1、MMP9、JUN、PPARG在高低风险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R1和MMP9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药物活性成分与靶蛋白可稳定结合。  结论  研究体现了中草药通关藤治疗HCC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通关藤在HCC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吡喃鎓衍生物N2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邓忠宇, 郭士槿, 郭熠凡, 冯峻程, 吕权真, 邱丽娟
2023, 41(10): 610-6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35
摘要(3706) HTML (1563) PDF (1880KB)(10)
摘要:
  目的   研究N2系列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方法   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化合物N2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在菌丝和被膜诱导条件下考察N2化合物对白念珠菌菌丝和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  结果   N2化合物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有明显抗真菌活性; N2化合物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生长和被膜的形成;N2化合物可以通过损伤白念珠菌细胞膜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  结论   N2化合物具有较为广泛的抗真菌谱,能起到明显的体外抗真菌效果,对真菌菌丝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N2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潜力,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指导进一步改造。筛选获得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N2化合物,为抗真菌药物研发和解决真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王吉荣, 史小飞, 种育晖, 贾令茹, 万雪莹, 李睿旻
2023, 41(10): 616-6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22
摘要(6096) HTML (2003) PDF (3923KB)(41)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胰腺癌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OMIM、GeneCards、STRING、DAVID等在线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一系列网络图、 筛选核心靶点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  共筛选得到药组活性成分35个,相关靶点190个,胰腺癌靶点1 566个以及白术-半夏-茯苓治疗胰腺癌的交集靶点76个。这些交集靶点主要参与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癌症通路、乙型肝炎、大肠癌、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胰腺癌以及MAPK 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术-半夏-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与胰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间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  结论  白术-半夏-茯苓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白术-半夏-茯苓配伍治疗胰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报告
海军某部学员浅部真菌感染及用药调查分析
张惺, 王瑞娜, 吴昌贵, 吴香钰, 刘昱, 张大志, 仲华
2023, 41(10): 625-62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7024
摘要(2685) HTML (987) PDF (923KB)(16)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军某部学员对浅部真菌病的了解及发病情况,并观察一种新型药物对浅部真菌病的疗效。  方法  对某部学员2020年1月至7月期间浅部真菌发病、用药和复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提供新药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并观察疗效。  结果  该部学员普遍对浅部真菌感染缺乏了解和重视;在日常学习、工作及训练期间,浅部真菌发病率为52%,其中76.2%的患者浅部真菌感染复发;使用新药硝酸硫康唑后,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应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使学员了解浅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时就诊并合理用药,结合学校、医院、学员等多方面的管理,提高浅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以减少对学员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药物与临床
药物基因多态性对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影响
谢小云, 黄爱文, 李莉, 江彦, 蔡佳松
2023, 41(10): 629-633, 64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87
摘要(2983) HTML (1312) PDF (1339KB)(19)
摘要:
  目的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开展替格瑞洛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期发现可以预测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因素,为患者制定替格瑞洛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对福建省某院2018年收治的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汉族ACS患者进行DNA检测、血小板功能及聚集率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入组患者的SLCO1B1UGT2B7P2Y12PEAR1ITGA2BITGB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效果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LCO1B1 rs2306283 G等位基因可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至少携带一个突变基因G的患者(AG型+GG型)平均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携带野生纯合子AA型的患者(8.07%±6.17%比13.88%±6.39%,P≤0.05)。而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LCO1B1 rs2306283 G等位基因并不是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独立变量(P>0.05)。  结论  在福建省汉族ACS患者中,与替格瑞洛转运受体、作用靶点以及血小板膜受体相关的基因(包括SLOC1B1UGT2B7P2Y12PEAR1ITGA2BITGB3)单核苷酸多态性不会显著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这为不宜使用氯吡格雷的基因缺陷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严重程度与血浆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分析
刘艳平, 王志鹏, 崔莉莉, 许封菁, 张蒙伟, 高守红
2023, 41(10): 634-63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8129
摘要(3738) HTML (1412) PDF (928KB)(16)
摘要:
  目的  检测并分析服用卡培他滨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主要炎症因子(IL-1β、IL-6、IL-10、IL-12、IL-17、IL-23、TNF-α、IFN-γ、CPR和CCL-5)与手足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35例服用卡培他滨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根据手足综合征分级诊断标准对其轻重程度进行划分,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各炎症因子的含量。  结果  所有炎症因子的标准曲线呈线性(r>0.9900),并测定了不同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其中,TNF-α 含量水平变化较为明显,且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  不同的炎症因子在不同分级的手足综合征患者血浆中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且TNF-α 炎症因子含量水平与其发生手足综合症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石庭伟, 肖慧, 刘茂莉, 周洁, 朱玉霖
2023, 41(10): 638-64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87
摘要(3732) HTML (1446) PDF (969KB)(9)
摘要:
  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各81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术前(T0)、术后24 h(T1)及48 h(T2)的MoCA评分,T0、术后第1天(T3)、2天(T4)的术后相关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Cor、NE水平及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T3、T4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