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引用本文: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SUN Danni, HUANG Yong, ZHANG Jiabao, WANG Pei.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Citation: DAI Feifei, FU Xiang, CHEN Qiongnian, YU Suchu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a second-class hospital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戴菲菲,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抗感染药物治疗,Email:1115611708@qq.com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a second-class hospital in Shanghai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内分离病原细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G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以促进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  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每季度全院分离检出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检出病原细菌14 8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4 757株(32.05%),G菌10 087株(67.9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3.23%,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抑制剂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约99.0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出现耐碳青霉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2022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4.82%;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22.02%和74.34%,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70%。  结论  G菌耐药问题仍较为严重,特别是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有必要进行定期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
  • 白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蔹是最早用于疮痈、烫伤[1]治疗的药物,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资料显示,白蔹在皮肤创伤治疗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白蔹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白蔹还具有抗菌、抗病毒[2-6]、免疫调节及促进溃疡快速愈合等作用。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白蔹的质量标准只有定性分析而无定量分析。白蔹成分检测中发现其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活性成分[7],且白蔹中大黄素的定量测定方法文献资料[8-9]较少。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蔹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

    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6-201512,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为99.1%);甲醇(烟台远东精细有限公司,批号:160706)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246)为分析纯,硫酸(淄博市淄川区张庄化学试剂厂,批号:950626)为分析纯。白蔹饮片(安国市弘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1001),经淄博市中医院药品供应科主任魏星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Lab Alliance PC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学系统公司),紫外检测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LD310-2R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FA/J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RE-201D型恒温水浴锅、RE-201D型旋转蒸发器(郑州博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66-3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箱(江苏省南通县金余电器配件厂)。

    Apollo-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85:1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在此条件下,大黄素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无干扰,理论塔板数为2 000。对照品与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

    图  1  白蔹HPLC图
    A.对照品;B.供试品;1.大黄素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含量为99.1%)约10 mg,精密称定,置于1 0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9.91 μg /ml 的大黄素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5目筛的白蔹药材粉末,置烘箱内(70±2)℃,2 h烘干。精密称量30 g,用10倍量质量分数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水解2 h。过滤,取滤渣。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pH=7),烘干。称其质量,记录。再以8倍量体积的95%乙醇在82 ℃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蒸馏,浓缩至无醇味,加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即得供试品溶液。

    2.3.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各125、250、500、1 000、2 000、4 000 μl,分别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6种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依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53 962X − 966. 46,r = 0.999 7;结果表明大黄素在0.124~3.9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大黄素峰面积RSD为1.7%。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3.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按“2.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样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大黄素的峰面积,RSD为1.2%(n= 6),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在室温(10~30 ℃)下放置0、2.5、5、7.5、10、24 h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各20 μl进样测定,记录大黄素的峰面积,6次进样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RSD为1.5%。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次(批号:20170704)已知含量的白蔹药材样品9份,分别按相当于样品溶液中大黄素含量的80%(n=3)、100%(n=3)、120%(n=3)加入“2.3.1”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  1  白蔹药材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含有量(m/mg)加样量(m/mg)测得量(m/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
    0.2250.1800.399 96.799.72.5
    0.2250.1800.403 98.9
    0.2250.1800.409102.0
    0.2250.2250.446 98.2
    0.2250.2250.458103.6
    0.2250.2250.447 98.7
    0.2250.2700.503103.0
    0.2250.2700.494 99.6
    0.2250.2700.487 9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6   样品测定

    取不同批次白蔹药材样品,分别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连续进样3次,以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  2  白蔹样品大黄素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含量(μg/g)RSD(%)
    2017062217.8451.16
    2017062619.1132.07
    2017070415.0022.5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笔者所查文献[8-10]中,测量大黄素所用波长有254、290 nm等。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波长影响其重现性及灵敏度。通过对大黄素标准品甲醇溶液全波段(200~400 nm)紫外扫描可见:其在220、254、260、272、278 nm处均具有特征吸收。通过综合比较上述波长处大黄素峰的峰形及峰面积,220 nm处波长的峰形较好、干扰少、峰面积较大,故选定220 nm作为白蔹药材中大黄素的测定波长。

    3.1.2   流动相的选择

    大黄素的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具有一定的极性和酸性。所查文献中,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体系有多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流动相对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较大影响。故本实验在选择流动相时,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磷酸溶液[8-10],甲醇:0.5%磷酸溶液[11],甲醇:0.2%磷酸溶液,甲醇:0.02%磷酸溶液,甲醇:1% 冰醋酸[12]等不同溶剂系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时,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出峰时间较短,峰形较好。

    3.1.3   流速与进样量的选择

    在流动相及波长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流速(0.5~2.0 ml/min)对出峰时间的影响,当流速小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延长,使流动相的用量增加,会造成试剂的浪费;当流速大于1.0 ml/min时,保留时间缩短,但大黄素的峰会与杂质峰产生重叠,影响分离度及重现性。本实验选择1.0 ml/min作为流速。

    在样品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进样体积(10~30 μ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小于20 μl时,重现性及灵敏度均下降;大于20 μl时,杂质峰明显。当进样量为20 μl时,峰的对称性得到保证。因此,本实验选择20 μl为进样量。

    已有文献[8]对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及三氯甲烷萃取法。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方法稳定性差、步骤烦琐,且所用试剂毒性较大。本实验在上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大黄药材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10],通过4因素(粒度、溶剂剂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3水平的正交设计确定了白蔹中大黄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过5目筛的白蔹粉末,先用20%的硫酸在50 ℃条件下回流酸水解2 h,滤渣用纯化水洗至中性。再用8倍量体积的95%乙醇,水浴回流2 h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白蔹中含大黄素等游离蒽醌,还含有结合型蒽醌[13-14]。先进行酸水解,使结合型蒽醌水解,结果大黄素的含量有所提高。白蔹具有的抗菌性与其中的大黄素[15-16]有关,大黄素是白蔹的活性成分。本提取方法克服了以往相关文献报道方法的不足,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因此大黄素作为白蔹药材中指标成分有一定可行性,为完善白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是药品上市后安全、有效的保障[17],所以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相似性评价(外观检测和观感评估测试)、安全性评价(常规安全性检测)、适用性评价(薄层鉴别、HPLC、指标成分测定和药理实验)和最终制剂的质量标准。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要评价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是为了确保临床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图  1  2018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G菌构成比各季度检出折线图

    图  2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率折线图

    图  3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唑林耐药率折线图

    表  1  临床分离检出G菌菌株的分布情况

    菌株菌株数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3 05130.25
    肺炎克雷伯菌2 92929.04
    铜绿假单胞菌2 27922.59
    鲍曼不动杆菌1 58415.7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22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

    检测项目 大肠埃希菌
    n=393)
    肺炎克雷伯菌
    n=331)
    ESBL检测 43.23 19.50
    氨苄西林 78.64 100.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5.56 66.4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21 57.08
    头孢唑林 56.95 66.22
    头孢呋辛 64.52 55.57
    头孢曲松 53.41 62.41
    头孢他啶 26.48 60.59
    头孢吡肟 16.25 57.85
    头孢替坦 4.44 53.33
    头孢哌酮/舒巴坦 5.34 56.82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1.32 1.89
    氨曲南 32.87 60.00
    亚胺培南 2.51 55.76
    美罗培南 2.52 55.46
    厄他培南 2.92 58.07
    庆大霉素 29.43 50.70
    妥布霉素 10.06 47.54
    阿米卡星 2.17 32.99
    替加环素 0.31 4.62
    环丙沙星 58.91 60.83
    左氧氟沙星 58.88 60.57
    复方新诺明 41.07 39.58
    呋喃妥因 1.45 50.3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22年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检测项目 铜绿假单胞菌
    n=269)
    鲍曼不动杆菌
    n=289)
    氨苄西林 100.00 100.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98.83 62.1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5.10 70.88
    头孢唑林 100.00 100.00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98.83 71.93
    头孢他啶 6.44 72.10
    头孢吡肟 5.73 72.71
    头孢替坦 100.00 100.00
    头孢哌酮/舒巴坦 6.49 49.85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4.03
    氨曲南 19.69 100.00
    亚胺培南 22.02 72.10
    美罗培南 17.48 74.34
    厄他培南
    庆大霉素 17.28 67.03
    妥布霉素 18.68 66.36
    阿米卡星 0 60.83
    替加环素 3.37
    环丙沙星 26.41 73.61
    左氧氟沙星 24.13 72.05
    复方新诺明 98.83 23.79
    呋喃妥因 100.00 100.00
    注:“−”表示不适用。
    下载: 导出CSV
  • [1] 李继霞, 公衍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J]. 检验医学, 2013, 28(9):784-788.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9[EB/OL]. [2020-10-08]. https://www.cdc.gov/drugresistance/pdf/threats-report/2019-arthreats-report-508.Pdf.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EB/OL].(2015 -04 -10)[2020 -10 -08]. http://www.nhc.gov.cn/yzygj/s3585/201504/5fa7461c3d044cb6a93eb6cc6eece087.shtml.
    [4]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5(2):122-136. doi:  10.3760/cma.j.cn114452-20211118-00721
    [5] HU F P, GUO Y, YANG Y, et al. Resistance reported from 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 in 2022[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23, 38:1-7.
    [6] HU F P, CHEN S D, XU X G, et al. Emerg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clinical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from a teaching hospital in Shanghai, China[J]. J Med Microbiol, 2012, 61(1):132-136. doi:  10.1099/jmm.0.036483-0
    [7] 李翠翠, 胡同平.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11):1600-1604.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9.11.040
    [8] VEERARAGHAVAN B, SHANKAR C, KARUNASREE S, et al. 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dian experience[J]. Pathog Glob Health, 2017, 111(5):240-246. doi:  10.1080/20477724.2017.1340128
    [9] 杨雪, 刘琳, 张湘燕.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 31(4):430-434.
    [10] TIAN D X, PAN F, WANG C, et al. Resistance phenotype and clinic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among pediatric patients in Shanghai[J]. Infect Drug Resist, 2018, 11:1935-1943. doi:  10.2147/IDR.S175584
    [11] LIN D, CHEN J, YANG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J]. Open Med, 2018, 13:460-466. doi:  10.1515/med-2018-0070
    [12] 乔晓彧, 芦起. 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机制[J]. 临床儿科杂志, 2015, 33(10):907-911.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15.10.017
    [13] 王艳艳, 刘红, 杜昕, 等.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特性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1, 31(3):208-212.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1.03.004
    [14] 孙淑娟, 张才擎. 感染性疾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33-638.
    [15]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管理专家共识[J]. 医药导报,2023,42(1): 1-5.
  • [1] 郭灵怡, 刘艳超, 高路, 刘瑞瑶, 吕权真, 俞媛.  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36-142, 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2] 冯广伟, 张静, 刘阳熙, 崔敏.  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继发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2
    [3] 宋泽成, 马闪闪, 胡巧灵, 仲华, 王彦.  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抗氟康唑耐受白念珠菌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7-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47
    [4] 葛鹏程, 苏日古嘎, 任天舒, 党大胜.  硫酸黏菌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3
    [5] 徐飞, 陈瑾, 鲁育含, 李志勇.  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81-184, 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23
    [6] 冯志惠, 邓仪卿, 叶冰, 安培, 张宏, 张海军.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53-2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55
    [7] 尹小娟, 台力丽, 肖俊峰, 季波.  铜绿假单胞菌合并按蚊伊丽莎白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23-22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2
    [8] 钱淑雨, 李铁军.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9-42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5
    [9] 张晶晶, 索丽娜, 郑兆红.  8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7-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2039
    [10]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11] 黄韵, 张正银, 金英, 郑怡菁, 李铁军, 孙莉莉.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39-44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9
  • 加载中
图(3)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04
  • HTML全文浏览量:  1251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06
  • 修回日期:  2024-04-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2-20
  • 刊出日期:  2024-12-25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作者简介:

    戴菲菲,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抗感染药物治疗,Email:1115611708@qq.com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内分离病原细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G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以促进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  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每季度全院分离检出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检出病原细菌14 8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4 757株(32.05%),G菌10 087株(67.9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3.23%,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抑制剂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约99.0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出现耐碳青霉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2022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4.82%;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22.02%和74.34%,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70%。  结论  G菌耐药问题仍较为严重,特别是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有必要进行定期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

English Abstract

孙丹倪, 黄勇, 张嘉宝, 王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与药物治疗[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引用本文: 戴菲菲, 傅翔, 陈琼年, 俞苏纯. 上海某二级医院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SUN Danni, HUANG Yong, ZHANG Jiabao, WANG Pei.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0): 411-4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49
Citation: DAI Feifei, FU Xiang, CHEN Qiongnian, YU Suchu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a second-class hospital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12): 528-5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5
  •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挑战。近年来,在院内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G菌)占比远超革兰阳性菌(G+菌),其中耐药株日益增多[1],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CRE)、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XDR),甚至全耐药(PDR)菌株的出现(具体定义参考国际专家建议的暂行标准[2-3]),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更多困难。并且不同地区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菌流行分布有所不同,在2020年全国耐药监测报告中发现,各种耐药菌检出率排名前3位的地区中,北京市、上海市和河南省出现次数较多,如上海市、河南省及北京市是全国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N)检出率最高的3个地区[4]。作为上海市北部的区属某二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周边社区老年患者多,2022年起又承担着大量新冠患者救治任务,因此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

    本研究收集本院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细菌的分离检出数据,分析近年来院内耐药菌变化趋势,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也为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提供了数据基础。

    • 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本院临床分离的菌株,本次入院时间段内同一患者同一标本取第一次送检结果,并剔除重复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_compact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

    • 本院主要采用MIC法,K-B法辅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验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质控菌株有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等。

    • 使用院内检验系统、Excel软件等对每个季度分离菌株的类型和细菌耐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整理。

    • 菌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粪便、血液、尿液、分泌物、脓液和呼吸道标本等。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7.97%,呼吸道标本(咽拭子+痰液)阳性率33.04%,粪便标本阳性率4.59%,中段尿标本阳性率30.26%。

    • 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本院共分离检出细菌病原菌14 844株,其中G+菌4 757株(32.05%)、G菌10 087株(67.95%),G菌检出的菌株数是G+菌的2倍多。本院G菌和G+菌各季度检出率较平稳,分别为68.22%和31.78%。可以看出本院致病病原细菌以G菌为主,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 G菌中最为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G菌中占比30.25%)、肺炎克雷伯菌(G菌中占比29.04%)、铜绿假单胞菌(G菌中占比22.59%)和鲍曼不动杆菌(G菌中占比15.70%),如表1所示。

      表 1  临床分离检出G菌菌株的分布情况

      菌株菌株数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3 05130.25
      肺炎克雷伯菌2 92929.04
      铜绿假单胞菌2 27922.59
      鲍曼不动杆菌1 58415.70

      图1所示,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各季度检出G菌病原菌构成比和具体检出数值基本较为稳定(2022年第2季度本院成为疫情定点医院,标本数量较少,存在一定偶然性)。大肠埃希菌占总检出菌株数的20%左右,呈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15%左右,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于2020年第2季度起总体上超过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位居第一,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略低于肺炎克雷伯菌,近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上升较为明显,由2018年第3季度的4.96%上升至2023年第1季度的18.75%。

      图  1  2018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G菌构成比各季度检出折线图

    • 本院对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均进行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监测。2022年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43.23%和19.50%;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大肠杆菌(CR-EC)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92%和58.0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渐趋于平稳(图2);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QNR-EC)检出率为58.91%,头孢曲松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O-R KP)检出率为62.41%。但头孢唑林对上述两种肠杆菌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图3)。总体上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形势较大肠杆菌更为严峻,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除阿维巴坦)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50%,对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0%,仅对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较为敏感,具体数据详见表2

      图  2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率折线图

      图  3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唑林耐药率折线图

      表 2  2022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

      检测项目 大肠埃希菌
      n=393)
      肺炎克雷伯菌
      n=331)
      ESBL检测 43.23 19.50
      氨苄西林 78.64 100.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5.56 66.4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21 57.08
      头孢唑林 56.95 66.22
      头孢呋辛 64.52 55.57
      头孢曲松 53.41 62.41
      头孢他啶 26.48 60.59
      头孢吡肟 16.25 57.85
      头孢替坦 4.44 53.33
      头孢哌酮/舒巴坦 5.34 56.82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1.32 1.89
      氨曲南 32.87 60.00
      亚胺培南 2.51 55.76
      美罗培南 2.52 55.46
      厄他培南 2.92 58.07
      庆大霉素 29.43 50.70
      妥布霉素 10.06 47.54
      阿米卡星 2.17 32.99
      替加环素 0.31 4.62
      环丙沙星 58.91 60.83
      左氧氟沙星 58.88 60.57
      复方新诺明 41.07 39.58
      呋喃妥因 1.45 50.31
    • 2022年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为22.02%和74.34%,2020年耐药率上升,现趋于稳定(CR-PA检出率约25%,CR-AB检出率约8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26.4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检出率为74.3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20%,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60%,仅对替加环素敏感率高,具体数据详见表3

      表 3  2022年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检测项目 铜绿假单胞菌
      n=269)
      鲍曼不动杆菌
      n=289)
      氨苄西林 100.00 100.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98.83 62.1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5.10 70.88
      头孢唑林 100.00 100.00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98.83 71.93
      头孢他啶 6.44 72.10
      头孢吡肟 5.73 72.71
      头孢替坦 100.00 100.00
      头孢哌酮/舒巴坦 6.49 49.85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4.03
      氨曲南 19.69 100.00
      亚胺培南 22.02 72.10
      美罗培南 17.48 74.34
      厄他培南
      庆大霉素 17.28 67.03
      妥布霉素 18.68 66.36
      阿米卡星 0 60.83
      替加环素 3.37
      环丙沙星 26.41 73.61
      左氧氟沙星 24.13 72.05
      复方新诺明 98.83 23.79
      呋喃妥因 100.00 100.00
      注:“−”表示不适用。
    • 近5年本院检出数居于前列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2022年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与Chinet报道[5]基本一致。本院各季度细菌分离检出构成比基本稳定,反映出本院收治的患者及病种较为稳定,未出现院内感控问题。但细菌耐药仍较严重,特别是G 菌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MDR和XDR问题。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总体耐药率要高于Chinet报道[5]。大肠杆菌的耐药率与Chinet报道[5]大体一致。碳青霉烯类一直被称为治疗肠杆菌科多重耐药菌(尤其是ESBLs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对其的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6]。2022年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远高于2022年Chinet报告中的22.60%和24.20%,在2021年第2季度也开始出现对厄他培南耐药菌株,2023年第1季度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54.82%。

      目前提出4种CRE耐药机制:①产碳青霉烯酶(产KPC为主的A类碳青霉烯酶、以锌离子为活性中心的B类金属β-内酰胺酶和D类的OXA-48);②产AmpC酶或ESBLs合并外膜蛋白的丢失或改变;③结合位点的缺失、数量下降或亲和性降低/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④外排泵的高表达/细菌外排泵系统的改变。碳青霉烯酶又分为A类、B类和D类[7]。经研究表明,CRE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碳青霉烯酶,其中CR-KP最常见,其耐药机制与总体CRE一致并有相关研究[8-11]佐证。另外有研究表明,CR-KP重要的是有AcrAB-TolC外排泵,该泵是由外膜通道TolC、位于内膜的继发性主动转运体AcrB和周质蛋白AcrA三者构成的完整膜蛋白,该主动转运系统可有方向性的运输不同的化合物,使得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12]。CRE对目前临床上常应用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都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在应对泛耐药Kpn,有研究[13]提出增加药物敏感试验(CLSI未推荐)的种类,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有效选择。

      本院非发酵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临床上分布广泛,耐药形势极为严峻。CR-AB检出率要高于2022年Chinet监测[5]。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最主要病原菌,在院内广泛存在,且其抵抗力强、定植和污染多,可通过医务工作者的手和污染的医疗器械以及空气等引起院内感染,病死率高[14]。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增长过快,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75%。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细菌耐药未能有效改善,以及近年来出现CRE、MDR和XDR问题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临床警惕。在2020年第1季度本院细菌耐药有小幅度上升情况,可能与疫情爆发,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有一定相关性。

      前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有42种抗菌药物(不包括局部用药)被纳入其中,美罗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已被纳入第7批集中大量采购中。有专家对于碳青霉烯类纳入集采表示担忧,为此,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针对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集采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组织药学、感染、医保、政策及方法学专家共同撰写专家共识[15]。抗菌药物目录管理在药品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医疗机构应主动及时开展抗菌药物供应目录遴选和评估工作,确保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目录科学合理前提下,开展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遏制细菌耐药。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