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药学服务(CPC)是以社区药师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基于医药专业知识及技能、药事管理法规和沟通能力,为大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社区药物治疗相关的服务,确保社区药物治疗合理,以提高人群寿命、生存质量。社区药师参与慢性疾病管理,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艾滋病毒/艾滋病、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会有所改善[1]。CPC在预防和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家庭医生在开展药物治疗方面需要药师的药学服务支持。目前,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药学服务的实践仅限少数城区。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郊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社区药师加入团队的态度和对CPC的认识,并分析开展CPC所面临的障碍,为今后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
在2020年7月至9月期间,通过微信工作群转发的方式向崇明区18家乡镇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了一份在线填写的问卷。这些人员分布在全区各个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卫医师。纳入标准是受访者在编在岗。问卷收集整理后使用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态度和障碍数据进行分析。参与调查是完全自愿的,在线问卷被设置所有参与者只能填写一次调查。该在线问卷没有收集参与者的IP地址,是完全匿名的。
-
调查问卷认知部分采用沈美团队[3]的研究,另外编制了家庭医生团队对CPC开展的障碍认同部分。该问卷在长兴镇的10名家庭医生成员中进行了初步测试,以验证问卷的内容、标准相关和结构效度,问卷经过修订后向全区发出。
-
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算频数和构成比,用χ2检验不同专业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检验水平为α=0.05。
-
共有555人回应了调查,其中,女性351人(63.24%)。全科医生187人(33.69%),护士226人(40.72%),公卫医师142人(25.59%)。工作5~9年的共196人(35.31%)。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63%,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40.36%和33.33%,详见表1。
表 1 被调查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基本特征 人数(%) 性别 男 204(36.76) 女 351(63.24) 工作年限(年) <5 128(23.06) 5~9 196(35.31) 10~14 156(28.11) 15~19 54(9.73) >20 21(3.78) 专业 全科 187(33.69) 护理 226(40.72) 公卫 142(25.59) 学历 中专 85(15.32) 大专 189(34.05) 本科及以上 281(50.63) 职称 初级 224(40.36) 中级 185(33.33) 高级 146(26.31) -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医生团队三类成员在对 CPC 认知上的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对象对CPC的认知情况详见表2。
表 2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n=555)
调查内容 家庭医生 护士 公卫 Χ2 P 您了解CPC吗? 73.331 P<0.001 未听过 46(24.60) 126(51.22) 84(68.85) 听过,不了解 85(45.45) 86(34.96) 18(14.75) 了解 44(23.53) 20(8.13) 14(11.48) 熟悉 12(6.42) 14(5.69) 6(4.92) 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CPC的?(多选) 15.909* P=0.025 医生同事 10(5.35) 8(3.25) 3(2.46) 护士同事 25(13.37) 32(13.01) 22(18.03) 药师同事 32(17.11) 20(8.13) 12(9.84) 网络、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 0(0) 5(2.03) 0(0) 医学专业期刊等其他渠道 5(2.67) 1(0.41) 0(0) 您是否了解社区药师工作内容和职责? 43.134 P<0.001 未听过 86(45.99) 110(44.72) 49(40.16) 听过,不了解 29(15.51) 75(30.49) 55(45.08) 了解 65(34.76) 58(23.58) 14(11.48) 熟悉 7(3.74) 3(1.22) 4(3.28) 您认为社区药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多选) 295.169 P<0.001 药品供应 175(93.58) 235(95.53) 122(100) 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 126(67.38) 222(90.24) 84(68.85) 药品调剂 168(89.84) 202(82.11) 95(77.87) 开展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 114(60.96) 228(92.68) 86(70.4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 168(89.84) 200(81.30) 121(99.18)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89(47.59) 165(67.07) 176(144.26) 开展药学查房 56(29.95) 184(74.80) 25(20.49) 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 54(28.88) 165(67.07) 36(29.51) 指导病房(区)护士请领、使用与管理药品 86(45.99) 144(58.54) 58(47.54) 提供药学咨询服务 126(67.38) 126(51.22) 99(81.15) 举办合理用药讲座与宣传 139(74.33) 205(83.33) 106(86.89) 为社区居民上门用药指导 101(54.01) 145(58.94) 54(44.26) 为医护提供药品与药学信息 104(55.61) 122(49.59) 65(53.28) 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社区慢病管理涉药服务 89(47.59) 153(62.20) 84(68.85) 做相关科研工作 48(25.66) 174(70.73) 20(16.39) 您认为目前CPC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60.098 P<0.001 举步维艰 57(30.48) 76(30.89) 68(55.74) 能正常运转 45(24.06) 52(21.14) 32(26.23) 配合很好 56(29.95) 48(19.51) 21(17.21) 不清楚 29(15.51) 70(28.46) 1(0.82) 您认为CPC人员中较好的专业背景是什么? 58.752 P<0.001 医学为主 36(19.25) 65(26.42) 65(53.28) 药学为主 99(52.94) 125(50.81) 55(45.08) 其他 52(27.81) 56(22.76) 2(1.64) 您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是否会主动知会药师? 56.362 P<0.001 会 26(13.90) 19(7.72) 22(18.033) 无所谓 36(19.25) 42(17.07) 55(45.08) 不会 125(66.84) 185(75.20) 45(36.89) 注:*表示Fisher确切概率结果。 -
结果显示,有67.38% 全科医生和81.42% 的护士认为“社区药师人员不足”是CPC开展的障碍,而认为“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是CPC开展的障碍的依次为全科医生(54.55%)、护士(69.03%)、公卫医师(60.56%)。其他障碍所占比例见表3。
表 3 CPC开展的障碍(n/%)
障碍 全科医生 护士 公卫医师 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 102(54.55) 156(69.03) 86(60.56) 社区药师人员不足 126(67.38) 184(81.42) 75(52.82) 社区药师专业技能不足 84(44.92) 65(28.76) 68(47.89) 社区药师时间有限 56(29.95) 79(34.96) 42(29.58) CPC需要很大投入 76(40.64) 68(30.09) 102(71.83) 病人期望不高 38(20.32) 88(38.94) 21(14.79) 同事不认可 45(24.06) 35(15.49) 36(25.35) 缺少更多的研究证据 86(45.99) 96(42.48) 64(45.07) 超越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范围 24(12.83) 66(29.20) 52(36.62) 其他 22(11.76) 50(22.12) 12(8.45) 总计 187 226 142 -
研究结果显示,126名(51.22%)护士和84名(68.85%)公卫医师“未听过”CPC,说明该区大部分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认知度是较低的。家庭医生主要是通过药师同事(17.11%)那里了解CPC的,而公卫医师主要从护士那里了解,这说明药师与全科医生沟通的较多,而与护士以及公卫医师接触较少,以至于他们对CPC不是很了解。社区药师在工作实践中应加强与护士和公卫医师的合作,向他们普及CPC知识,改变他们对传统的药学服务观念[4]。只有11.48%的公卫医师和23.58%的护士对于社区药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解,而全科医生相对较多占比34.76%,这进一步说明大部分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药师的工作内容是比较模糊的。社区药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去,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专业功能。另外,超过1/3的全科医生和护士以及超多一半的公卫医师认为目前CPC工作的开展情况举步维艰,这说明CPC在该地区开展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认为“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是CPC开展障碍的全科医生有102人(54.55%)、护士156人(69.03%)、公卫医师86人(60.56%);认为“社区药师人员不足”是CPC开展障碍的全科医生有126人(67.38%)、护士184人(81.42%)、公卫医师75人(52.82%)。这表明财力缺乏和人力不足是CPC开展的两大主要障碍,因此为了提升CPC的可及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的支出,可以以信息化手段改善CPC,例如建立社区智慧药房,设置在线药师等[5],也可以通过电话的形式开展服务。姜兵武[6]和林秋晓[7]等研究发现,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对CPC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CPC和社区药师队伍建设的支持。
相比于城区,CPC在郊区开展是有困难的,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人才的引进都不及城区,而且由于郊区群众居住地分散,农民忙于田间地头,这使得CPC开展相对较难。鉴于此,为了CPC在城郊的发展,社区药师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巩固临床基础知识、药学专业知识,努力增加药学专业知识储备和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法规意识,提高沟通能力[8]。另外,卫健部门应加强对CPC的重视和政策扶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梯队建设,鼓励社区药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逐步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构成[9],多学科发挥基层医疗保健作用。
本次调查最大的局限性是基于微信平台展开,因此,本研究可能会有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结合研究者所在单位现状,长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人员共有9人,学历分布情况为中专4人、大专4人、本科1人、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仅有2名,所有药学人员均没有参加过社区药学培训,而社区药学照护实践经验更是不足。因此,本研究结果中家庭医生团队认为“社区药师人员不足”是CPC开展障碍的比例较高的结论是较为可信的,另外“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是CPC开展障碍的比例较高的结论也同样可信,正是由于卫生健康部门的忽视导致了基层社区药学人员缺乏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素质停滞不前,也使得社区药学人员无心开展社区药学实践。另外本中心全科医生团队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比较排斥的,认为药学人员少、学历低等,加入团队工作的时机尚不成熟,这在本调查中也得以体现。
我们的调研结果对于郊区的社区药师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和努力方向有指导意义,对于郊区卫健部门整合医疗资源,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郊区居民就医满意度及药物治疗效果也有积极意义,对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经验。
Analysis of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arriers to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among family doctor team members in Shanghai suburb
-
摘要:
目的 评估上海市崇明区家庭医生团队对药师加入提供社区药学服务(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CPC)的认知,并分析其中的障碍,为创建适宜郊区特点的CPC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在2020年7月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通过微信工作群转发的方式向崇明区18家乡镇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了一份在线填写的问卷。问卷收集整理后,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态度和障碍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在参与研究的555名被调查者中,女性351人(63.24%),全科医生187人(33.69%),护士226人(40.72%),公卫医师142人(25.59%)。家庭医生团队三类成员在对 CPC 认知上的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6名(51.22%)护士和84名(68.85%)公卫医师“未听过”CPC,11.48%的公卫医师和23.58%的护士对于社区药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解,而全科医生相对较多,占比34.76%。有34.22%全科医生对“CPC可以改善病人的药效”持有“不同意的态度”。“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和“社区药师人员不足”是CPC开展的主要障碍。 结论 崇明地区家庭医生团队对CPC的态度是保守的,公卫医生和护士对CPC的认识很低。由于财政投入和人力的不足限制了CPC的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arriers of family doctor team members in chongm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to pharmacists joining the team and providing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resour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management mode with appropriate suburban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In a cross-section study conducted in 2020,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provided to family doctor teams in 18 townships in Chongming District through group WeChat.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arrier of family physician team members to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Results Among the 555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351 (63.24%) were female, 187 general practitioners (33.69%), 226 nurses (40.72%), and 142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25.59%).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PC cognition among the three classes of family doctor team members (P<0.05). 126 nurses (51.22%) and 84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68.85%) claimed never heard of CPC. 11.48%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and 23.58% nurses were familiar with the work content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mmunity clinical pharmacists.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wed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34.76%. 34.22%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held a "disagree attitude" against that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improve the medication efficacy for patient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the health sector" and "insufficient community pharmacists" we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Conclusion The attitude of family doctors in Chongming area to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was conservative. Public healthcare persons and nurses had a low awareness to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was limited by the lack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manpower. -
Key words:
- family doctor team /
- community pharmaceutical care /
- cognitive /
- attitude /
- community pharmacists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改变,功能性便秘(FC)发生率逐年攀升,并具有顽固性、复发性的特点,无根治特效药[1],目前临床上对于便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按摩、膳食调理等,但都存在依从性低、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2],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具有迫切需求。黑蒜是一种发酵大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酵一定时间制得[3]。黑蒜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黑精、蛋白质、多酚、含硫化合物等[4],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肥胖[5-9]等作用,近年,黑蒜在通便相关的药食同源产品研发领域应用较多,但关于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研究较少,抗便秘功效成分更不明确,相关产品进一步研发与推广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且黑蒜用于抗便秘每日需服用20 g以上[10],易导致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等问题。有研究发现大蒜多糖具有一定抗便秘作用[11],而大蒜在加工成黑蒜的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可增加数倍[12-13],可合理推测黑蒜多糖可能具有更显著的抗便秘作用,是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建立复方地芬诺酯(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为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黑蒜(批号:20231030,上海明可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果糖口服液(规格:667 mg/ml,批号:2211004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复方地芬诺酯片(2.5 mg/片,批号:210804,仁和堂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1.2 实验试剂
D-无水葡萄糖(批号:S22J12H137237,源叶生物);无水乙醇(批号:P2708277,泰坦科技);生理盐水(批号:230327042,雷根生物);4%多聚甲醛(批号:HP184401,博光生物);浓硫酸(批号:
20230420)、 丙酮(批号:20230807 )、石油醚(批号:20220507 )均购自国药集团;三氯乙酸(批号:C14990699)、活性炭粉(批号:C14853603)、阿拉伯树胶粉(批号:C15109301)、苯酚(批号:C15031044)均购自麦克林生化;所有水均为超纯水机所制一级水。1.3 实验仪器
鼓风干燥箱DAG-924(满贤经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III(明杰仪器);万分之一天平JA1003(恒平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HWS-12(一恒仪器);高速离心机M18G(创宜生物);旋转蒸发器RE-52AA(亚荣仪器);超纯水机Smart-S(和泰仪器)。
1.4 实验动物
SPF级C57雄性小鼠,体重18 ~22 g,许可证号: SCXK(浙)2019-00004,杭州子源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黑蒜多糖的提取
取10 g黑蒜,按下列步骤处理: ①脱脂:剥去外壳,研磨成泥,85%乙醇水溶液(V/V)浸渍,常温静置8 h,抽滤,滤渣用85%乙醇水溶液洗涤2次,置于烘箱60℃挥干至无醇味,充分研磨获得脱脂黑蒜粉。②水提:所得脱脂黑蒜粉用80℃热水浸提1 h,料液比为1∶50,抽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2。③脱蛋白:在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10%三氯乙酸水溶液,充分混匀,4℃静置10 h,离心取上清液。④醇沉: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调节乙醇水溶液浓度为80%,充分混匀,4℃静置12 h,离心取沉淀。⑤干燥:挥干有机溶剂,烘箱60℃干燥,去除残留溶剂,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14]测定多糖含量。
2.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D-无水葡萄糖适量,配置为0.05、0.1、0.2、0.3、0.4、0.5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吸取250 μl于离心管中,依次加入6%苯酚溶液150 μl、浓硫酸625 μl,迅速振摇,静置反应30 min,吸取200 μl于96孔板,设置3个复孔,测量490 nm处吸光度。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
2.2.2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适量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加入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多糖溶液,根据酶标仪检测范围进行稀释。吸取250 μl多糖溶液于96孔板中,按照2.2.1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计算样品中多糖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黑蒜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计算公式:黑蒜多糖得率(%)=
$ \dfrac{W2}{W1}\times 100\text{%} $ 黑蒜多糖纯度(%)=
$ \dfrac{C\times V\times D}{W2}\times 100\text{%} $ 式中:
$ W $ 1为黑蒜质量(g);$ W $ 2为黑蒜多糖粉末质量;$ C $ 为样品中多糖的质量浓度(mg/ml);$ V $ 为提取溶剂体积(ml);$ D $ 为样品稀释倍数。2.3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及配置
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含量为667 mg/ml,正常成人用药量15 ml/d[15],换算可得小鼠的用药剂量为4 g/(kg·d)。量取乳果糖口服液6 ml,加蒸馏水14 ml,配置成200 mg/ml的乳果糖口服液。
CO.D混悬液:参考贾红慧等[16]研究结果,选用5 mg/kg剂量CO.D造模,模型稳定、灵敏。取CO.D 4片,研磨成细粉,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0.5 mg/ml的 CO.D混悬液,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溶液:参考胡淼等[17]研究结果,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选用0.25、0.5、1 g/kg。称取0.5、1、2 g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分别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25、50、100 mg/ml的黑蒜多糖溶液。
墨汁[18]:阿拉伯树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料液比为1∶8。加入5 g活性炭粉末,混合均匀,重复煮沸3次,冷却后定容至100 ml,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含药墨汁:取适量受试药,加入墨汁,配制成与上述受试药剂量相同的含药墨汁。
2.4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4.1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小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正常饮食饮水。给药前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按照0.1 ml/10 g灌胃给药。①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和黑蒜多糖组小鼠分别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和黑蒜多糖溶液。1次/d,连续给药1周,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一般状态。②造模: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自由饮水,空白组小鼠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CO.D溶液。③给药: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灌胃墨汁,其它组小鼠灌胃相应含药墨汁。25 min后处死,剖取小鼠小肠(幽门至盲肠上端),平铺成直线,测量小肠总长度和墨汁推进距离,避免拉伸小肠,影响实验结果。
计算公式:小肠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距离(cm)/小肠总长度(cm)×100%
2.4.2 小鼠排便实验
分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同“2.4.1”项下实验方法,给药后,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出黑便的时间、6 h内排出黑便的数量及重量,并进行粪便含水量测定,同时观察粪便性状。含水量测定方法为:将小鼠新鲜粪便置于提前干燥、称重的容器中,称重,于烘箱中干燥至重量不再变化,计算粪便含水量。
计算公式:粪便含水量(%)=
$ \dfrac{M1-M2}{M1}\times 100\text{%} $ 式中:M1为干燥前粪便质量(g),M2为干燥后粪便质量(g)。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 \bar{X} $ ±S)表示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显著,P<0.001表示差异极显著。3. 结果与分析
3.1 黑蒜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精密称量所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质量为0.832 g,代入公式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得率为8.32%。以葡萄糖浓度(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可得回归方程为Y=
2.2829 X+0.0764 ,相关系数r=0.9982 ,线性关系较好,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纯度为58.23%。3.2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增长,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黑蒜多糖不会对正常小鼠体重产生影响。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饮食正常,状态良好,无腹泻等不良反应,为后续实验提供前提保证。
表 1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组别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排便实验 初始体重
(m/g)最终体重
(m/g)初始体重
(m/g)最终体重
(m/g)空白组 21.28±1.15 22.23±1.19 21.80±1.02 22.90±0.61 模型组 21.20±1.36 22.24±1.22 21.58±1.00 22.64±0.84 阳性组 21.17±1.18 22.31±1.28 21.42±1.01 22.81±0.91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21.44±1.32 22.38±1.54 21.98±1.20 23.02±1.20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21.06±1.13 22.16±0.77 21.59±1.10 22.38±1.08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21.42±1.15 22.54±1.26 21.79±1.29 22.85±0.98 3.3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墨汁推进率极显著减小,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墨汁推进率均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4.75%、56.95%、95.25%,表明黑蒜多糖对FC模型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且成剂量依赖性。
表 2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组别 碳末推进距离
(l/cm)小肠总长度
(l/cm)墨汁推进率
(%)空白组 28.86±3.25 34.87±1.60 82.90±9.97 模型组 9.60±0.73*** 34.09±2.31 29.50±1.35*** 阳性组 26.94±3.55### 34.15±1.60 79.00±9.92###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12.58±1.15### 34.35±1.67 36.80±4.42#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16.01±2.06### 34.48±3.18 46.30±4.19###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19.95±1.60### 34.66±1.96 57.60±4.06###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P<0.001,与模型组比较。 3.4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极显著延长,6 h排便粒数显著减少,6 h排便重量极显著减少,粪便含水量极显著降低,粪便呈球形或短椭圆形,部分串联,质地干硬,颜色普遍偏黑,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均极显著缩短,分别缩短了42.55%、44.99%、45.81%;6 h排便重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42%、78.95%、78.95%;粪便含水量极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9.96%、32.78%和35.82%,粪便呈长椭圆形,质地较软,颜色为深棕色,无腹泻现象;除黑蒜多糖低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增加了31.45%和32.52%。表明黑蒜多糖可能通过增大FC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发挥促排便作用,各剂量组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表 3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及粪便含水量的影响组别 首黑便时间
(t/min)6 h排便数
(粒)6 h排便湿重
(m/g)6 h排便干重
(m/g)含水量
(%)空白组 111.50±8.98 16.50±3.51 0.46±0.10 0.22±0.04 52.16±2.53 模型组 241.50±19.54*** 11.13±2.75** 0.19±0.02*** 0.13±0.01*** 32.58±2.35*** 阳性组 121.50±110.81### 15.13±4.09# 0.41±0.12### 0.20±0.06## 50.06±1.83### 黑蒜多糖低剂量组 138.75±10.79### 13.75±2.71 0.32±0.08## 0.19±0.42# 42.34±2.27### 黑蒜多糖中剂量组 132.88±8.34### 14.63±3.66# 0.34±0.10## 0.19±0.05## 43.26±2.68### 黑蒜多糖高剂量组 130.88±9.09### 14.75±3.73# 0.34±0.12## 0.19±0.05## 44.25±6.72###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 4. 讨论
CO.D是一种止泻药,可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上的肠黏膜感受器抑制肠道运动,减慢排便进程,减少排便次数,同时肠内容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可促进肠内容物水分的重吸收,降低粪便含水量,是常用的FC小鼠模型造模药[19]。因此,本研究建立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CO.D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有研究显示成人每日服用约2 g黑蒜多糖便可达到较好疗效,用量仅为黑蒜的1/10[10]。给药期间小鼠状态良好、体重正常,未产生腹泻等副作用。因此,黑蒜多糖用于FC治疗可有效规避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前景广阔。此外,有相关研究发现,采用CO.D 10 mg/kg和15 mg/kg灌胃造模(大鼠)都存在停药后恢复的情况[20],提示我们使用CO.D进行慢性便秘造模,在造模成功后的治疗给药阶段也需要持续用药,以维持药效。目前该便秘模型的建立没有统一标准,后续可对造模时间、造模剂量进行优化,为更深入的黑蒜多糖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FC是典型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卡哈尔间质细胞(ICCs)数量、功能以及分布异常、肠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氧化应激指标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21-22]。大蒜多糖主要为果聚糖,占干重的65%,在发酵生成黑蒜的过程中,果聚糖因高温作用大量降解为低聚果糖(FOS)、果糖等小分子糖[23]。FOS在国际营养学界被称作“具有优良难消化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还是典型的“超强双歧因子”。因其无法被肠道吸收,可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分解利用,短时间内促进双歧杆菌增殖10~100倍,分解生成的有机酸,可有效调节肠道pH,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24]。双歧杆菌还可抑制有害肠道病菌生长、抵抗病原菌感染、产生维生素并促进矿物质吸收以维持肠道健康,有研究表明人体双歧杆菌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是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25]。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黑蒜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结构,为后续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此外,便秘成因复杂,可结合具体的证型如脾虚、血虚、阳虚、津亏等便秘模型进一步探究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的有效性。
-
表 1 被调查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基本特征 人数(%) 性别 男 204(36.76) 女 351(63.24) 工作年限(年) <5 128(23.06) 5~9 196(35.31) 10~14 156(28.11) 15~19 54(9.73) >20 21(3.78) 专业 全科 187(33.69) 护理 226(40.72) 公卫 142(25.59) 学历 中专 85(15.32) 大专 189(34.05) 本科及以上 281(50.63) 职称 初级 224(40.36) 中级 185(33.33) 高级 146(26.31) 表 2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n=555)
调查内容 家庭医生 护士 公卫 Χ2 P 您了解CPC吗? 73.331 P<0.001 未听过 46(24.60) 126(51.22) 84(68.85) 听过,不了解 85(45.45) 86(34.96) 18(14.75) 了解 44(23.53) 20(8.13) 14(11.48) 熟悉 12(6.42) 14(5.69) 6(4.92) 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CPC的?(多选) 15.909* P=0.025 医生同事 10(5.35) 8(3.25) 3(2.46) 护士同事 25(13.37) 32(13.01) 22(18.03) 药师同事 32(17.11) 20(8.13) 12(9.84) 网络、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 0(0) 5(2.03) 0(0) 医学专业期刊等其他渠道 5(2.67) 1(0.41) 0(0) 您是否了解社区药师工作内容和职责? 43.134 P<0.001 未听过 86(45.99) 110(44.72) 49(40.16) 听过,不了解 29(15.51) 75(30.49) 55(45.08) 了解 65(34.76) 58(23.58) 14(11.48) 熟悉 7(3.74) 3(1.22) 4(3.28) 您认为社区药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多选) 295.169 P<0.001 药品供应 175(93.58) 235(95.53) 122(100) 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 126(67.38) 222(90.24) 84(68.85) 药品调剂 168(89.84) 202(82.11) 95(77.87) 开展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 114(60.96) 228(92.68) 86(70.4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 168(89.84) 200(81.30) 121(99.18)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89(47.59) 165(67.07) 176(144.26) 开展药学查房 56(29.95) 184(74.80) 25(20.49) 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 54(28.88) 165(67.07) 36(29.51) 指导病房(区)护士请领、使用与管理药品 86(45.99) 144(58.54) 58(47.54) 提供药学咨询服务 126(67.38) 126(51.22) 99(81.15) 举办合理用药讲座与宣传 139(74.33) 205(83.33) 106(86.89) 为社区居民上门用药指导 101(54.01) 145(58.94) 54(44.26) 为医护提供药品与药学信息 104(55.61) 122(49.59) 65(53.28) 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社区慢病管理涉药服务 89(47.59) 153(62.20) 84(68.85) 做相关科研工作 48(25.66) 174(70.73) 20(16.39) 您认为目前CPC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60.098 P<0.001 举步维艰 57(30.48) 76(30.89) 68(55.74) 能正常运转 45(24.06) 52(21.14) 32(26.23) 配合很好 56(29.95) 48(19.51) 21(17.21) 不清楚 29(15.51) 70(28.46) 1(0.82) 您认为CPC人员中较好的专业背景是什么? 58.752 P<0.001 医学为主 36(19.25) 65(26.42) 65(53.28) 药学为主 99(52.94) 125(50.81) 55(45.08) 其他 52(27.81) 56(22.76) 2(1.64) 您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是否会主动知会药师? 56.362 P<0.001 会 26(13.90) 19(7.72) 22(18.033) 无所谓 36(19.25) 42(17.07) 55(45.08) 不会 125(66.84) 185(75.20) 45(36.89) 注:*表示Fisher确切概率结果。 表 3 CPC开展的障碍(n/%)
障碍 全科医生 护士 公卫医师 卫健部门的投资不足 102(54.55) 156(69.03) 86(60.56) 社区药师人员不足 126(67.38) 184(81.42) 75(52.82) 社区药师专业技能不足 84(44.92) 65(28.76) 68(47.89) 社区药师时间有限 56(29.95) 79(34.96) 42(29.58) CPC需要很大投入 76(40.64) 68(30.09) 102(71.83) 病人期望不高 38(20.32) 88(38.94) 21(14.79) 同事不认可 45(24.06) 35(15.49) 36(25.35) 缺少更多的研究证据 86(45.99) 96(42.48) 64(45.07) 超越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范围 24(12.83) 66(29.20) 52(36.62) 其他 22(11.76) 50(22.12) 12(8.45) 总计 187 226 142 -
[1] NEWMAN T V, SAN-JUAN-RODRIGUEZ A, PAREKH N, et al. Impact of community pharmacist-led interventions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n clinical,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J]. Res Social Adm Pharm,2020,16(9):1155-1165. doi: 10.1016/j.sapharm.2019.12.016 [2] LIU S, LUO P, TANG M, et al. Providing pharmacy service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J]. Int J Clin Pharm,2020,42(2):299-304. doi: 10.1007/s11096-020-01017-0 [3] 沈美, 卞俊, 陈淑琴, 等. 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认知、评价和需求调查[J]. 中国药房, 2018, 29(13):1841-184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13.27 [4] 季玲, 彭德荣, 管佳佳. 上海彭浦新村社区药学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 上海医药, 2019, 40(20):18-20. doi: 10.3969/j.issn.1006-1533.2019.20.006 [5] 宫芳芳, 孙喜琢, 曹伟灵, 等. 信息化助力社区药学服务新模式[J]. 中国医院, 2017, 21(11):19-21. doi: 10.3969/j.issn.1671-0592.2017.11.008 [6] 姜兵武, 陈新彤, 亓靖华, 等. 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事, 2017, 31(4):430-434. [7] 林秋晓, 夏晨, 刘秋琼, 等. 广州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与药学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 2017, 28(12):1591-15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7.12.03 [8] 沈美, 顾洪安, 王忠壮. 上海市首批社区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后药学服务的现况[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8, 18(4):265-269. [9] 景日泽, 方海. 基于供需视角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25):3131-31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