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因此,对骨质疏松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研究是骨科领域的重点[1]。骨质疏松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雌激素、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实践证明上述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但是不良反应较多,容易诱发免疫反应及血管扩张,不利于预后的恢复[2]。近年来,诸多研究中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确,能够作用于人体刺激新骨形成,且刺激成骨细胞增殖,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代谢的平衡,增加骨密度,进而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组织营养微循环,有效发挥抗炎镇痛效用,明显促进了患者的身体恢复[3-4]。但关于复方骨肽注射液应用于腰椎骨质疏松的腰椎功能恢复以及整体治疗有效率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选取了96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复方骨肽注射液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对患者中医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上应用与推广复方骨肽注射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被分为甲组(接受钙尔奇D治疗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和乙组(接受钙尔奇D治疗),各48例。纳入条件:①患者符合胸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的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临床研究;③患者均有运动后加重腰背疼痛症状;④患者对本研究的药物不过敏。排除条件:①患者伴有其他因素导致的腰椎骨折;②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伴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④患者存在精神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
甲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8~80岁,平均(71.23±3.05)岁;病程3~11年,平均(6.01±0.58)年。乙组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59~80岁,平均(71.44±3.69)岁;病程3~12年,平均(6.36±0.57)年。两组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①检测出骨密度较同年龄、性别、种族的成人骨峰值低于1个标准为正常;②检查出骨密度低于1~2.5个标准,判定为骨量减少;③若检测出骨密度降低超过2.5个标准,则为骨质疏松;在判定严重骨质疏松时,若患者符合以上标准,且同时伴有一处骨折即可。
-
乙组患者在确诊疾病后,接受钙尔奇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29,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口服600 mg/次,2次/d。
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接受复方骨肽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004,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用法:将10 ml药液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两组连续治疗45 d后,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
-
(1)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背痛手术评分[6],依据腰背痛中医症状评分表对患者实施判定,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的腰背痛评分标准:≥16分为优,11~15分为良,6~10分为可,0~5分为差。内容包含: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感、腰背部疼痛感、下肢疼痛与麻木感、工作与生活能力、下肢功能、临床症状等,评分越高,则意味着身体恢复越好。
(2)对比两组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采集血清样本,使用免疫分析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NP)水平。
(3)分析两组经过治疗后的骨质疏松程度[7],按照日本慈惠医大标准进行评估,腰3椎体骨小梁可分为4个等级,即0~3级,其中,0级代表骨小梁正常,3级代表纵行的骨小梁变模糊,而水平的骨量消失明显。
(4)使用骨密度检测仪,对两组用药前、后的骨密度指标进行对比。
(5)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两组的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8],使用方法: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为10 cm的横线,一端用0表示(无痛),另一端用10表示(剧烈疼痛),指导患者凭借主观感受进行标记;使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9](JOA)对患者的腰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包含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活动等,总分29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
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连续性资料采用(
$\bar x \pm s$ )描述,t检验进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n(%)]描述,χ2检验进行分析,单向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优于乙组(P<0.05,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n=48,
$\bar x \pm s$ ,分)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11.36±1.48 19.44±2.44*# 19.616 <0.05 乙组 11.66±1.69 14.33±2.01* 7.044 <0.05 t 0.767 11.199 P >0.01 <0.05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组患者治疗后BALP、PIINP水平低于乙组(P<0.05,表2)。
表 2 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指标比较(n=48,
$\bar x \pm s$ )骨代谢指标 甲组 乙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ALP(U/L) 368.34±25.07 211.69±19.55*# 368.96±24.88 289.23±20.52* PIINP(ng/ml) 58.44±13.55 38.11±5.02*# 58.66±13.58 46.63±4.58* t 85.518 59.581 75.845 79.942 P <0.05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同等级骨质疏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低于乙组(P<0.05,表3)。
表 3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比较[例数(%)]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甲组(n=48) 28(58.33) 13(27.08) 5(10.42) 2(4.17)* 乙组(n=48) 20(41.67) 11(22.92) 9(18.75) 8(16.67) *P<0.05,与乙组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骨密度水平高于乙组(表4)。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比较(n=48,
$\bar x \pm s$ ,g/cm2)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0.82±0.23 0.97±0.22* 3.625 <0.05 乙组 0.81±0.22 0.87±0.18 1.462 >0.01 t 0.218 2.437 − − P >0.01 <0.05 − −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
治疗后,甲组的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乙组(P<0.05),见表5。
表 5 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n=45,
$\bar x \pm s$ ,分)组别 VAS JO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7.38±0.35 3.19±0.41*# 16.01±2.32 25.66±1.44* 乙组 7.44±0.32 4.01±0.39* 15.66±3.15 21.22±1.88* t 0.877 10.040 0.620 12.990 P >0.01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量低而导致骨骼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9]。绝经后女性中也有较大部分可发生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吸收速度明显高于骨质生成的速度,引发了骨质的丢失有关[10]。
-
机体内的胶原蛋白三重螺旋分子结构会跟随人的年龄增长而水解,当遭到重大破坏时,钙盐无法有效沉积,可导致骨矿流失增加,引起骨代谢异常发生。钙尔奇D中含有的钙质属于骨矿化的底物,可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继而提高骨钙内环境的稳定性,也利于骨形成速度的增加,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折的发生[11]。当前钙尔奇D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例如,治疗妊娠期妇女缺钙、佝偻病等。有研究[12]指出,钙尔奇D可以促进骨胶原的合成,有效抑制胶原的降解,显著增加骨密度,且对骨微结构进行改善。
-
骨肽注射液中含有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无机钙、有机钙、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且同时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作用于人体后,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也能够促进骨代谢水平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骨形成,且钙、磷代谢、骨代谢平衡改善明显,明显促进骨折的愈合[13]。另外,该药物能够将关节周围的组织营养微循环加以改善,能起到消炎镇痛的效用。
-
骨密度是当前临床上用以评估骨骼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反映了骨质疏松的程度,且可以预测骨折的危险性,血清骨钙素属于成骨细胞合成以及分泌的元素,具有不受骨吸收因素影响的特点,稳定性较强,因此,临床上应用该指标对成骨细胞活动、骨细胞活动状态进行判定[14]。有研究[15]指出,机体的骨更新率高时,则血清骨钙素水平增加明显,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为低转换型,故而血清骨钙素水平增加的幅度一般。BALP、PIINP是反应骨代谢的生化指标,能够评价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PIINP是骨组织中的唯一胶原,占骨基质的90%以上,能够有效反映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而BALP属于ALP同工酶之一,属于成骨细胞,可以较为敏感地反映骨质疏松情况。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乙组患者BALP、PINP、骨密度水平均较甲组高(P<0.05)。钙尔奇D可以促进胶原合成,抑制胶原的降解,继而增加了骨密度,改善了骨结构。复方骨肽注射液作为一种复方制剂,含有较多有益成分,且含丰富的骨生长因子,对骨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两者联合能够更好地刺激骨细胞增殖,加快细胞的生长,故而促进了骨密度增加。
-
骨痛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骨痛的患者被迫减少了日常活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评分、VAS、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钙尔奇D治疗较单纯钙尔奇D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中医症状评分、VAS、JOA评分改善更好。在维生素D补充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较大程度地改善了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水平,缓解了临床症状,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此外,复方骨肽注射液中的成分还能够发挥消肿止痛作用,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改善骨代谢、骨密度指标及骨质疏松程度,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应用推广。
Effect of compound bone peptide injection 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thoracolumbar spine, bone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sm
-
摘要:
目的 分析复方骨肽注射液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钙尔奇D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和乙组(钙尔奇D治疗),各4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骨代谢、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 结果 治疗后,甲组的中医症状评分、JOA评分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NP)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例甲组低于乙组(P<0.05),骨密度水平甲组高于乙组(P<0.05);VAS甲组低于乙组(P<0.05)。 结论 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骨密度水平,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pound bone peptide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Methods 96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ith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receiving calcine D with compound bone peptide injection) and group B (receiving calcine D treatment) with 4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CM symptom scores, bone metabolism, degree of osteoporosis, bone density level,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lumbar spine disease treatment score (JO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mptom score and JOA score in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levels of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and 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 (PIINP)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grade 3 osteoporosis ratio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level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with compound bone peptide injectio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bone metabolism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relieved pain and promoted the recovery of lumbar function.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改变,功能性便秘(FC)发生率逐年攀升,并具有顽固性、复发性的特点,无根治特效药[1],目前临床上对于便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按摩、膳食调理等,但都存在依从性低、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2],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具有迫切需求。黑蒜是一种发酵大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酵一定时间制得[3]。黑蒜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黑精、蛋白质、多酚、含硫化合物等[4],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肥胖[5-9]等作用,近年,黑蒜在通便相关的药食同源产品研发领域应用较多,但关于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研究较少,抗便秘功效成分更不明确,相关产品进一步研发与推广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且黑蒜用于抗便秘每日需服用20 g以上[10],易导致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等问题。有研究发现大蒜多糖具有一定抗便秘作用[11],而大蒜在加工成黑蒜的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可增加数倍[12-13],可合理推测黑蒜多糖可能具有更显著的抗便秘作用,是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建立复方地芬诺酯(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为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黑蒜(批号:20231030,上海明可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果糖口服液(规格:667 mg/ml,批号:2211004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复方地芬诺酯片(2.5 mg/片,批号:210804,仁和堂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1.2 实验试剂
D-无水葡萄糖(批号:S22J12H137237,源叶生物);无水乙醇(批号:P2708277,泰坦科技);生理盐水(批号:230327042,雷根生物);4%多聚甲醛(批号:HP184401,博光生物);浓硫酸(批号:
20230420)、 丙酮(批号:20230807 )、石油醚(批号:20220507 )均购自国药集团;三氯乙酸(批号:C14990699)、活性炭粉(批号:C14853603)、阿拉伯树胶粉(批号:C15109301)、苯酚(批号:C15031044)均购自麦克林生化;所有水均为超纯水机所制一级水。1.3 实验仪器
鼓风干燥箱DAG-924(满贤经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III(明杰仪器);万分之一天平JA1003(恒平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HWS-12(一恒仪器);高速离心机M18G(创宜生物);旋转蒸发器RE-52AA(亚荣仪器);超纯水机Smart-S(和泰仪器)。
1.4 实验动物
SPF级C57雄性小鼠,体重18 ~22 g,许可证号: SCXK(浙)2019-00004,杭州子源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黑蒜多糖的提取
取10 g黑蒜,按下列步骤处理: ①脱脂:剥去外壳,研磨成泥,85%乙醇水溶液(V/V)浸渍,常温静置8 h,抽滤,滤渣用85%乙醇水溶液洗涤2次,置于烘箱60℃挥干至无醇味,充分研磨获得脱脂黑蒜粉。②水提:所得脱脂黑蒜粉用80℃热水浸提1 h,料液比为1∶50,抽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2。③脱蛋白:在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10%三氯乙酸水溶液,充分混匀,4℃静置10 h,离心取上清液。④醇沉: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调节乙醇水溶液浓度为80%,充分混匀,4℃静置12 h,离心取沉淀。⑤干燥:挥干有机溶剂,烘箱60℃干燥,去除残留溶剂,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14]测定多糖含量。
2.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D-无水葡萄糖适量,配置为0.05、0.1、0.2、0.3、0.4、0.5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吸取250 μl于离心管中,依次加入6%苯酚溶液150 μl、浓硫酸625 μl,迅速振摇,静置反应30 min,吸取200 μl于96孔板,设置3个复孔,测量490 nm处吸光度。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
2.2.2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适量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加入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多糖溶液,根据酶标仪检测范围进行稀释。吸取250 μl多糖溶液于96孔板中,按照2.2.1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计算样品中多糖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黑蒜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计算公式:黑蒜多糖得率(%)=
$ \dfrac{W2}{W1}\times 100\text{%} $ 黑蒜多糖纯度(%)=
$ \dfrac{C\times V\times D}{W2}\times 100\text{%} $ 式中:
$ W $ 1为黑蒜质量(g);$ W $ 2为黑蒜多糖粉末质量;$ C $ 为样品中多糖的质量浓度(mg/ml);$ V $ 为提取溶剂体积(ml);$ D $ 为样品稀释倍数。2.3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及配置
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含量为667 mg/ml,正常成人用药量15 ml/d[15],换算可得小鼠的用药剂量为4 g/(kg·d)。量取乳果糖口服液6 ml,加蒸馏水14 ml,配置成200 mg/ml的乳果糖口服液。
CO.D混悬液:参考贾红慧等[16]研究结果,选用5 mg/kg剂量CO.D造模,模型稳定、灵敏。取CO.D 4片,研磨成细粉,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0.5 mg/ml的 CO.D混悬液,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溶液:参考胡淼等[17]研究结果,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选用0.25、0.5、1 g/kg。称取0.5、1、2 g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分别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25、50、100 mg/ml的黑蒜多糖溶液。
墨汁[18]:阿拉伯树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料液比为1∶8。加入5 g活性炭粉末,混合均匀,重复煮沸3次,冷却后定容至100 ml,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含药墨汁:取适量受试药,加入墨汁,配制成与上述受试药剂量相同的含药墨汁。
2.4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4.1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小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正常饮食饮水。给药前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按照0.1 ml/10 g灌胃给药。①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和黑蒜多糖组小鼠分别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和黑蒜多糖溶液。1次/d,连续给药1周,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一般状态。②造模: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自由饮水,空白组小鼠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CO.D溶液。③给药: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灌胃墨汁,其它组小鼠灌胃相应含药墨汁。25 min后处死,剖取小鼠小肠(幽门至盲肠上端),平铺成直线,测量小肠总长度和墨汁推进距离,避免拉伸小肠,影响实验结果。
计算公式:小肠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距离(cm)/小肠总长度(cm)×100%
2.4.2 小鼠排便实验
分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同“2.4.1”项下实验方法,给药后,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出黑便的时间、6 h内排出黑便的数量及重量,并进行粪便含水量测定,同时观察粪便性状。含水量测定方法为:将小鼠新鲜粪便置于提前干燥、称重的容器中,称重,于烘箱中干燥至重量不再变化,计算粪便含水量。
计算公式:粪便含水量(%)=
$ \dfrac{M1-M2}{M1}\times 100\text{%} $ 式中:M1为干燥前粪便质量(g),M2为干燥后粪便质量(g)。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 \bar{X} $ ±S)表示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显著,P<0.001表示差异极显著。3. 结果与分析
3.1 黑蒜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精密称量所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质量为0.832 g,代入公式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得率为8.32%。以葡萄糖浓度(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可得回归方程为Y=
2.2829 X+0.0764 ,相关系数r=0.9982 ,线性关系较好,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纯度为58.23%。3.2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增长,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黑蒜多糖不会对正常小鼠体重产生影响。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饮食正常,状态良好,无腹泻等不良反应,为后续实验提供前提保证。
表 1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组别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排便实验 初始体重
(m/g)最终体重
(m/g)初始体重
(m/g)最终体重
(m/g)空白组 21.28±1.15 22.23±1.19 21.80±1.02 22.90±0.61 模型组 21.20±1.36 22.24±1.22 21.58±1.00 22.64±0.84 阳性组 21.17±1.18 22.31±1.28 21.42±1.01 22.81±0.91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21.44±1.32 22.38±1.54 21.98±1.20 23.02±1.20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21.06±1.13 22.16±0.77 21.59±1.10 22.38±1.08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21.42±1.15 22.54±1.26 21.79±1.29 22.85±0.98 3.3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墨汁推进率极显著减小,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墨汁推进率均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4.75%、56.95%、95.25%,表明黑蒜多糖对FC模型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且成剂量依赖性。
表 2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组别 碳末推进距离
(l/cm)小肠总长度
(l/cm)墨汁推进率
(%)空白组 28.86±3.25 34.87±1.60 82.90±9.97 模型组 9.60±0.73*** 34.09±2.31 29.50±1.35*** 阳性组 26.94±3.55### 34.15±1.60 79.00±9.92###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12.58±1.15### 34.35±1.67 36.80±4.42#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16.01±2.06### 34.48±3.18 46.30±4.19###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19.95±1.60### 34.66±1.96 57.60±4.06###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P<0.001,与模型组比较。 3.4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极显著延长,6 h排便粒数显著减少,6 h排便重量极显著减少,粪便含水量极显著降低,粪便呈球形或短椭圆形,部分串联,质地干硬,颜色普遍偏黑,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均极显著缩短,分别缩短了42.55%、44.99%、45.81%;6 h排便重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42%、78.95%、78.95%;粪便含水量极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9.96%、32.78%和35.82%,粪便呈长椭圆形,质地较软,颜色为深棕色,无腹泻现象;除黑蒜多糖低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增加了31.45%和32.52%。表明黑蒜多糖可能通过增大FC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发挥促排便作用,各剂量组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表 3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及粪便含水量的影响组别 首黑便时间
(t/min)6 h排便数
(粒)6 h排便湿重
(m/g)6 h排便干重
(m/g)含水量
(%)空白组 111.50±8.98 16.50±3.51 0.46±0.10 0.22±0.04 52.16±2.53 模型组 241.50±19.54*** 11.13±2.75** 0.19±0.02*** 0.13±0.01*** 32.58±2.35*** 阳性组 121.50±110.81### 15.13±4.09# 0.41±0.12### 0.20±0.06## 50.06±1.83### 黑蒜多糖低剂量组 138.75±10.79### 13.75±2.71 0.32±0.08## 0.19±0.42# 42.34±2.27### 黑蒜多糖中剂量组 132.88±8.34### 14.63±3.66# 0.34±0.10## 0.19±0.05## 43.26±2.68### 黑蒜多糖高剂量组 130.88±9.09### 14.75±3.73# 0.34±0.12## 0.19±0.05## 44.25±6.72###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 4. 讨论
CO.D是一种止泻药,可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上的肠黏膜感受器抑制肠道运动,减慢排便进程,减少排便次数,同时肠内容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可促进肠内容物水分的重吸收,降低粪便含水量,是常用的FC小鼠模型造模药[19]。因此,本研究建立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CO.D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有研究显示成人每日服用约2 g黑蒜多糖便可达到较好疗效,用量仅为黑蒜的1/10[10]。给药期间小鼠状态良好、体重正常,未产生腹泻等副作用。因此,黑蒜多糖用于FC治疗可有效规避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前景广阔。此外,有相关研究发现,采用CO.D 10 mg/kg和15 mg/kg灌胃造模(大鼠)都存在停药后恢复的情况[20],提示我们使用CO.D进行慢性便秘造模,在造模成功后的治疗给药阶段也需要持续用药,以维持药效。目前该便秘模型的建立没有统一标准,后续可对造模时间、造模剂量进行优化,为更深入的黑蒜多糖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FC是典型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卡哈尔间质细胞(ICCs)数量、功能以及分布异常、肠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氧化应激指标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21-22]。大蒜多糖主要为果聚糖,占干重的65%,在发酵生成黑蒜的过程中,果聚糖因高温作用大量降解为低聚果糖(FOS)、果糖等小分子糖[23]。FOS在国际营养学界被称作“具有优良难消化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还是典型的“超强双歧因子”。因其无法被肠道吸收,可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分解利用,短时间内促进双歧杆菌增殖10~100倍,分解生成的有机酸,可有效调节肠道pH,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24]。双歧杆菌还可抑制有害肠道病菌生长、抵抗病原菌感染、产生维生素并促进矿物质吸收以维持肠道健康,有研究表明人体双歧杆菌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是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25]。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黑蒜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结构,为后续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此外,便秘成因复杂,可结合具体的证型如脾虚、血虚、阳虚、津亏等便秘模型进一步探究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的有效性。
-
表 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n=48,
$\bar x \pm s$ ,分)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11.36±1.48 19.44±2.44*# 19.616 <0.05 乙组 11.66±1.69 14.33±2.01* 7.044 <0.05 t 0.767 11.199 P >0.01 <0.05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表 2 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指标比较(n=48,
$\bar x \pm s$ )骨代谢指标 甲组 乙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ALP(U/L) 368.34±25.07 211.69±19.55*# 368.96±24.88 289.23±20.52* PIINP(ng/ml) 58.44±13.55 38.11±5.02*# 58.66±13.58 46.63±4.58* t 85.518 59.581 75.845 79.942 P <0.05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表 3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比较[例数(%)]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甲组(n=48) 28(58.33) 13(27.08) 5(10.42) 2(4.17)* 乙组(n=48) 20(41.67) 11(22.92) 9(18.75) 8(16.67) *P<0.05,与乙组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比较(n=48,
$\bar x \pm s$ ,g/cm2)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0.82±0.23 0.97±0.22* 3.625 <0.05 乙组 0.81±0.22 0.87±0.18 1.462 >0.01 t 0.218 2.437 − − P >0.01 <0.05 − −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表 5 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n=45,
$\bar x \pm s$ ,分)组别 VAS JO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7.38±0.35 3.19±0.41*# 16.01±2.32 25.66±1.44* 乙组 7.44±0.32 4.01±0.39* 15.66±3.15 21.22±1.88* t 0.877 10.040 0.620 12.990 P >0.01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1] 杨小彬, 郝定均, 贺园, 等.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12):1060-1067.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9.12.002 [2] 强华, 迟成, 王国栋, 等. Fabric pod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胸腰支具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8):1172-117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1081 [3] DU J P, FAN Y, LIU J J, et al. The analysis of MSTMOVCF (Multi-segment thoracolumbar mil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surgery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based on ASTL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J]. Sci Rep,2018,8(1):8185. doi: 10.1038/s41598-018-26562-7 [4] 曾昭洋, 胡文斌, 魏学玲, 等. 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体质及辨证分型分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2):435-438.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8.02.077 [5] 马远征, 王以朋, 刘强, 等.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8, 24(12):1541-1567. [6] 陈昕彦, 李湘, 于萌, 等. 唑来膦酸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的应用观察[J]. 颈腰痛杂志, 2018, 39(2):154-157. [7] 李海亚, 黄山, 张敬堂. 骨肽注射液联合早期训练对促进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愈合和改善腕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8, 24(1):64-67, 78.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18.01.015 [8] WAN R J, LIU S 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AOspineA3/A4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J]. Medicine,2020,99(31):e21276. doi: 10.1097/MD.0000000000021276 [9] 姜燕, 付斌. 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3):344-346. [10] 孙英飞, 褚开伟, 李中实. 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 47(4):406-407. [11] 梁柱, 田凤玲, 孙丽英, 等. PVP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探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z1):103.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8.z1.093 [12] 章雪芳, 杨小彬, 郝定均, 等.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11):1288-12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03 [13] 申建兴, 辛健. 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6):1481-1485. [14] ZHANG J, FAN Y, HE X, et al. Bracing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as not effective[J]. Clin Interv Aging,2019,14:265-270. doi: 10.2147/CIA.S192821 [15] 李中锋, 彭冉东, 邓强, 等. 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残留痛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8, 31(11):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