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采用冠脉内注射扩心血管药物是目前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1]。但在此种PPCI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心肌血流再灌注损伤,未能从术中获得最大效益[2]。麝香保心丸有益气活血,芳香温通,行气化瘀的功效[3]。现代临床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改善心肌供血[4-7]。故本研究拟在行PPCI术后的STEMI患者中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否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水平,改善短期预后情况。同时,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中西医治疗思路,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资料。
-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PPCI术的STEMI患者151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18~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62.34±10.66)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近5周内其他心肌梗死病史、对注射用尼可地尔或药理性质相似(如硝酸酯类)药物过敏、严重低血压或优化药物治疗不能纠正的心源性休克、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
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组(B组)、麝香保心丸+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组(C组),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替格瑞洛180 mg(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486)[8]。A组于PPCI术中在指引导丝通过IRA狭窄病变处且未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之前,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生理盐水2~4 mg(按体重标准:体重≥60 kg为4 mg,<60 kg为2 mg), 推注结束30 s后再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支架;B组于PPCI术中在指引导丝通过IRA狭窄病变处且未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之前,冠脉内注入注射用尼可地尔2~4 mg(用药量按体重标准如前所述),(生产企业: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2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69),推注结束30 s后再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支架;C组在PPCI术前口服麝香保心丸2粒,于冠状动脉内注入注射用尼可地尔2~4 mg(用药量如前所述),并于PPCI术后24 h内按“2粒,3次/d”剂量开始口服应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丸重22.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068,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3组患者术后按STEMI支架置入常规用药,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以及其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的常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等。
-
①在术中开始记录术中即刻cTFC值、术后TIMI 3级血流例数、术后2 h内常规十二导心电图ST段回落>50%例数。②在院期间完善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③认真记录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及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或原有心力衰竭加重、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④收集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CCS分级及MACE发生情况,主要为心血管死亡、新发心衰或原有心衰加重、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
采用SPSS19.0软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用(
$ \bar x$ ±s)或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所有理论数T≥5的用Pearson卡方检验,有理论数T<1的则用Fisher精确检验。 -
将A组、B组、C组术前各项基础资料进行比较,3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型利钠肽(BNP)、随机血糖(RBG)、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吸烟史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 1 3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男性[例(%)] 43(84.3) 41(82.0) 42(84.0) 0.944 年龄(岁,$ \bar x$±s) 63.27±10.47 61.86±11.11 61.86±10.39 0.364 高血压病[例(%)] 29(56.9) 33(66.0) 27(54.0) 0.444 糖尿病[例(%)] 13(25.5) 16(32.0) 13(26.0) 0.721 吸烟[例(%)] 27(52.9) 26(52.0) 29(58.0) 0.810 RBG(mmol/L,$ \bar x$±s) 8.05±2.55 8.60±2.58 8.53±2.18 0.464 LDL-C(mmol/L,$ \bar x$±s) 3.12±0.89 3.26±0.97 3.14±0.82 0.691 BNP[μg/L,M(Q1,Q3)] 268.7(140.9,531.62) 284.2(168.1,706.47) 266.9(112.2,660.5) 0.721 NEUT[×109/L,M(Q1,Q3)] 9.5(6.18,12.91) 9.89(3.5,12.52) 9.14(3.67,21.025) 0.916 Killip分级[例(%)] 0.726 Ⅰ级 28(54.9) 26(52.0) 31(62.0) Ⅱ级 19(37.3) 22(44.0) 16(32.0) Ⅲ级 4(7.8) 2(4.0) 3(6.0) -
对比3组术中PPCI基线资料,记录3组术中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等级、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栓评分、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情况、术中血栓抽吸情况、支架置入支数、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O-to-B)、进入胸痛中心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O-to-B),发现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 2 3组患者PPCI相关资料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病变血管数(支,$\bar x $±s) 2.16±0.78 2.22±0.76 1.90±0.81 0.102 梗死相关血管[例(%)] 0.795 LAD 28(54.9) 26(52.0) 22(44.0) LCX 5(9.8) 7(14.0) 8(16.0) RCA 18(35.3) 17(34.0) 20(40.0) TIMI血流分级[例(%)] 0.945 0~1级 24 22 26 2级 20 20 18 3级 7 8 6 IRA血栓评分[例(%)] 0.812 0~2分 32 34 34 3~4分 19 16 16 置入支架(枚,$\bar x $±s) 1.22±0.50 1.18±0.39 1.22±0.43 0.810 替罗非班[例(%)] 27(52.9) 31(62.0) 30(60.0) 0.624 血栓抽吸[例(%)] 3(5.9) 4(8.0) 7(14.0) 0.346 SO-to-B(t/h) 4.88±2.05 4.93±2.53 5.11±2.03 0.863 DO-to-B(t/min) 87.82±16.04 92.80±18.42 85.38±18.46 0.105 注:LAD为左前降支,LCX为左回旋支,RCA为右冠状动脉。 -
将3组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TIMI3级血流的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均较高,且C组患者TIMI血流为3级的比例均高于A、B两组,考虑3组患者均于术中开通IRA,在大血管水平已得到血流灌注,C组患者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另外两组,有优于A、B组的倾向;对比3组患者的cTF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cTFC值低于A、B两组,提示C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优于A、B两组;比较术后2 h心电图回落>50%(STR)比例,3组患者在STR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CK-MB峰值及在院期间LVEF和LVEDD,3组患者无差异,详见表3。
表 3 3组患者P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TIMI3级血流
[例(%)]38(74.5) 39(78.0) 47(94.0) 0.77 cTFC(帧) 26.88±9.55 24.69±8.82 21.48±7.34 0.011 STR 36(70.0) 39(78.0) 46(92.0) 0.024 CK-MB峰值[U/L,M(Q1,Q3)] 207.0(116.0,297.0) 190.0(102.5,332.2) 199.0(133.5,199.0) 0.813 LVEF(%,$ \bar x$±s) 57.85±5.78 58.59±6.53 58.51±5,787 0.632 LVEDD(%,$ \bar x$±s) 50.30±4.69 51.15±4.06 51.29±4.66 0.487 注:cTFC为校正的TIMI帧数,校正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栓评分、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和球囊扩张次数;CK-MB为肌酸激酵同工酶;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对比3组患者在院期间MACE事件,主要记录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血管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的发生率,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组患者3个月,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心绞痛分级,术后3个月内C组患者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MACE发生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表5。
表 4 3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平均住院天数 9.35±1.98 8.82±1.62 9.52±1.66 0.122 住院期间MACE[例(%)] 心力衰竭 19(37.3) 20(40.0) 17(34.0) 0.824 严重心律失常 9(17.6) 8(16.0) 4(8.0) 0.327 心血管死亡 1(2.0) 0(0.0) 2(4.0) 0.358 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0(0.0) 0(0.0) 1(2.0) 0.362 表 5 3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心绞痛等级及MACE比较[例(%)]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心绞痛CCS分级 0.000 无心绞痛 0(0.0) 0(0.0) 8(16.0) Ⅰ级 19(37.3) 30(60.0) 32(64.0) Ⅱ级 28(54.9) 18(36.0) 10(20.0) Ⅲ级 4(7.8) 2(4.0) 0(0.0) 慢性心力衰竭 14(27.5) 19(38.0) 12(24.0) 0.280 心血管死亡 2(3.9) 0(0.0) 0(0.0) 0.137 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1(2.0) 0(0.0) 0(0.0) 0.373 -
根据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用药情况的比较,发现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
校正的TIMI帧数(cTFC)已作为对冠状动脉再通后心肌血流再灌注情况的评价指标。cTFC是指造影剂染色从靶血管近端至该血管末梢显影所耗的曝光帧数,常以前降支为(36.2±2.6)帧,回旋支为(22.2±4.1)帧,右冠状动脉为(20.4±3.0)帧作为评估参数[9],能够较为客观地通过PCI术后再灌注血管的血流充盈及流速情况评估是否出现再灌注后心肌血流灌注障碍。目前对再灌注后心肌血流灌注障碍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可能与心肌细胞中的自由基与钙超载现象、栓塞、炎性因子作用、内皮细胞缺血性损伤、机械性压迫等有关。
尼可地尔作为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是临床上第一个有硝酸酯样作用且有效的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可扩张100 μm以下的冠状动脉血管,减轻微循环阻力[10],对梗死心肌能起到缺血预处理,减少氧自由基[11]和钙超载现象[12-13],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前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的方式能预防性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其机制均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有关[1]。
麝香保心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蜍、冰片等研制而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效[3]。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对内皮素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从而保护血管内皮[14];同时,能降低受试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水平, 可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血流动力,能显著抑制梗死心肌中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血小板黏附和微血管血栓形成,长期服用该药具有抑制心室重塑的作用,且对患者安全可耐受[15-16]。
单独使用麝香保心丸[17]或尼可地尔对心肌血流灌注均有改善作用,在本研究组中将两药联合使用且尼可地尔采用冠脉内注射的方式,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并缩短药效发挥的时间。在本研究中,单独使用冠脉内注入尼可地尔组与麝香保心丸联合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组均有使cTFC下降趋势,明显减少慢血流发生率,两组在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低血压、出血等并发症。此外,与单独使用冠脉内注入尼可地尔组比较,cTFC值在联用组的患者中更具优势,预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更充分,且该组患者STR及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分级也存在进一步获益情况,进一步证实了麝香保心丸联合冠脉内尼可地尔可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面积、保护心肌预后。
The effects of Shexiang Baoxin pills combined with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nicorandil on myocardial blood perfusion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for STEMI patients after PPCI
-
摘要: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的STEMI患者共151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1例、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组(B组)50例和麝香保心丸+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组 (C组)50例。比较术中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指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等级和MACE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B、C组在术中即刻cTFC、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指数均优于A组(P<0.05),C组结果优于B组;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分级C组优于A、B组(P<0.05)。 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够改善STEMI患者行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近期预后。 -
关键词:
- 麝香保心丸 /
- 尼可地尔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 校正TIMI帧数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combined with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nicorandil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51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PCI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os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andomization method, 51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group A), 50 patients with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nicorandil (group B) and 50 patients received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nicorandil plus oral Shexiang Baoxin pills (group C). Intra-operative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cTFC), postoperative TIMI grade 3 blood flow ratio, 2-hour ECG ST segment fallback >50% index,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ngina and MACE within 3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TFC, 2 hours postoperative ECG ST segment fall >50% index in group B and C were better than group A (P<0.05). The results from group C were better than group B. Group C exhibited better results than group B and C in post-operative angina pectoris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Conclusion Shexiang Baoxin pills combined with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of nicorandil can improve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Key words:
- Shexiang Baoxin pills /
- nicorandil /
- STEMI /
-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典型特征是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和骨微环境被破坏[1]。骨稳态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骨稳态是指成骨细胞行使的骨形成功能和破骨细胞行使的骨吸收功能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2]。破骨细胞分化及其功能的过度活化是导致骨稳态失衡的重要因素[3]。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32%[4]。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是骨吸收抑制剂,其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干扰骨形成进程。因而发掘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迫切需要的。
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需要重组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持续刺激[5]。M-CSF增加了早期BMMs的增殖,RANKL与受体RANK结合激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进而激活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和NF-κB抑制物激酶(IKKs),活化的ASK1和IKKs磷酸化JNK、ERK和P38以及NF-κB特异性抑制因子IκB特定部位的丝氨酸,激活MAPK和NF-κB信号。活化的MAPK和NF-κB使c-Fos、NFATc1表达增加,促进DC-STAMP、ATP6V0d2、TRAP、CTSK等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导致破骨细胞分化[6]。研究表明,减弱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能够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7]。
冬虫夏草是一味传统中药,有增强免疫、抗炎、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作用[8]。先前的研究表明,富含锶的冬虫夏草菌丝发酵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是提高了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但是该研究仅基于整体水平解释了冬虫夏草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对冬虫夏草的菌种也未作鉴定,并且野生的冬虫夏草提取液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也未见报道[9-11]。本研究旨在探讨冬虫夏草提取液(CSE)对去卵巢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为CSE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
SPF级雌性C57BL/6小鼠(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12周龄24只,6周龄7只,体质量20~22 g,合格证号:SCXK(沪)2018-0006。本实验经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JZLLSC2019-0194),且遵循中国伦理委员会指导原则。
1.2 试剂
α-MEM培养基(美国Hyclone,批号:SH30265.01);胎牛血清(美国Gbico,批号:10099-141);重组小鼠RANKL、M-CSF蛋白(美国R&D,批号:462-TEC-010、416-ML-010);TRAP染色试剂盒(浙江卓腾生物公司);RNAiso Plus、TB Green(日本Takara,批号:9109、RR420B);p-JNK、JNK、p-ERK1/2、ERK1/2、p-P38、P38和GAPDH兔单克隆抗体(美国CST,批号:4668、9252、4370、4695、4511、8690、5174);山羊抗兔IgG H&L (IRDye® 800CW)预吸附二抗(美国Abcam,批号:ab216773);冬虫夏草(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羟基磷灰石涂板/96孔板(美国Corning,批号:3989);小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ELISA试剂盒(上海生工,批号:D721140、D721126、D721049)。
1.3 仪器
371型细胞培养箱(美国Thermo);Cytation 5多功能酶标仪(美国Bio-Tek);CFX96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SA型近红外双色激光成像系统(美国odyssey);TI-SR型倒置显微镜(日本Nikon);RM2016型病理切片机(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JB-P5型包埋机(武汉俊杰)。
2. 方法
2.1 CSE制备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药材产地为青海玉树,购自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经海军军医大学黄宝康教授鉴定。提取详情见引文[12]。
2.2 BMMs分离与培养
选取6周龄C57BL/6小鼠,使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双侧股骨和胫骨,使用PBS将骨髓从骨髓腔中冲出,收集PBS并离心,弃上清液,使用α-MEM培养基重悬,于T75培养瓶内(含10%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及30 ng/ml M-CSF完全培养基)培养3 d。使用PBS清洗去除未贴壁细胞,加入适量新鲜完全培养基,直至细胞数量达到5×106个[13]。
2.3 CCK-8法检测BMMs细胞活性
在96孔板中,BMMs以8×103个/孔的密度接种,孵育过夜;分别加入0、0.125、0.25、0.5、1、2、4 mg/ml CSE干预处理,培养48 h或96 h,加入CCK-8检测液,37 ℃孵育1 h后在波长480 nm处检测吸光度。
2.4 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实验
在96孔板中,BMMs以6×103个/孔的密度接种,孵育过夜;分别加入0、0.5、1、2 mg/ml CSE干预处理,同时加入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阴性对照组不加入RANKL;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至第5天对破骨细胞进行TRAP染色。
将同样密度的BMMs接种于96孔板,孵育过夜;记过夜后为第1天,分别于第1、3、5天加入1 mg/ml CSE干预处理,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至第7天(仅加药1次,之后更换培养基均不加CSE),进行TRAP染色[14]。
2.5 F-actin环染色和骨吸收实验
在96孔板中,BMMs以6×103个/孔的密度接种,孵育过夜;分别加入0、0.5、1、2 mg/ml CSE干预处理,同时加入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第5天用鬼笔环肽和DAPI分别对F-actin环和细胞核进行染色。
骨吸收实验:BMMs以5×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孵育过夜;加入含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完全培养基,每2 d换液,至第4天出现小的破骨样细胞,胰酶消化以8×103个/孔密度重新接种至羟基磷灰石涂板内,并且加入0、0.5、1、2 mg/ml CSE处理。培养3 d后,用次氯酸钠洗去细胞,PBS清洗后晾干,于光学显微镜下拍照,统计每个孔的骨陷窝面积[15]。
2.6 q-PCR检测
在12孔板中,BMMs以5×104个/孔的密度接种,孵育过夜;分别加入0、0.5、1、2 mg/ml CSE干预处理,同时加入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至第5天。抽提RNA,逆转录后使用q-PCR检测DC-STAMP、ATP6V0d2、TRAP、CTSK、NFATc1基因的表达,引物序列详情见引文[16]。
2.7 蛋白印迹法检测
在6孔板中,BMMs以5×105个/孔的密度接种,孵育过夜;使用无血清的α-MEM培养基饥饿细胞1 h,实验组更换含1 mg/ml的CSE的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更换含相同体积PBS的完全培养基,孵育3 h;均使用50 ng/ml RANKL刺激5、10、20、30、60 min,未被刺激的细胞作为0 min。刺激完成后,抽提总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转膜、5%脱脂奶粉封闭1 h,4 ℃下一抗孵育过夜,室温下荧光素偶联的二抗孵育1 h,用odyssey成像系统扫膜,分析JNK(1∶2000)、p-JNK(1∶2000)、ERK(1∶2000)、p-ERK(1∶2000)、P38(1∶2000)、p-P38(1∶2000)的表达。
2.8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在24只12周龄小鼠中随机挑选6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小鼠使用异氟烷气麻,去除背部毛发,切开皮肤和背膜,使卵巢暴露,切除双侧卵巢并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结扎、缝合(假手术组仅切开背部皮肤和腹膜)[14]。术后1周,按照文献报道方法[17],将卵巢切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OVX组)、CSE低剂量组、CSE高剂量组,每组6只。术后7 d开始给药,由预实验确定给药浓度为312.5和625 mg/kg,按照每只200 μl/d连续灌胃给药6周。
2.9 HE染色和TRAP染色
小鼠处死后取双侧股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脱钙处理,之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成4 μm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TRAP染色。统计破骨细胞数量/骨表面积(N. Oc/BS)、破骨细胞面积/骨表面积(Oc. S/BS)和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
2.10 ELISA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
小鼠处死前统一摘除小鼠左眼取血,将全血收集并在4 ℃静置30 min,之后在4 ℃下2 000 r/min离心20 min,吸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中保存。按照Elisa试剂盒《用户操作手册》检测血清中TRAP、ALP、BGP含量。
2.11 统计学方法
使用Image J统计破骨细胞面积和个数、F-actin环面积和环内核数、骨陷窝面积、蛋白条带灰度值、N. Oc/BS、Oc. S/BS和BV/TV。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bar x $ ±s)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3.1 CSE对BMMs细胞活力的影响
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CSE浓度范围在0.125~4 mg/ml时,48 h内和96 h内CSE对BMMs无细胞毒性(图1)。据此结果选择0.5、1、2 mg/ml作为之后的细胞实验浓度。
3.2 CSE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TRAP染色显示,与空白组比较,RANKL组的BMMs分化为成熟的TRAP阳性多核巨噬细胞(有完整的圆形状细胞形态且细胞核数目≥3)。与RANKL组比较,CSE不同剂量组的TRAP阳性多核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的方式下降,并且破骨细胞的大小也被显著抑制(图2A-C)。结果表明CSE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也阻碍了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融合。
在RANKL持续刺激的BMMs中按时段加入CS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0 d组的BMMs几乎全部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数量多,且形状完整。与0 d组比较,给予CSE1~3 d组的BMMs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的数量最少,3~5 d组其次,5~7 d组最多(图2D、2E、2F)。结果表明CSE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任一阶段均有作用,在早期阶段作用最为明显。
3.3 CSE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F-actin环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鬼笔环肽和DAPI染色显示,RANKL组的F-actin环形成完整,数量多且面积大,环内细胞核数量多。与RANKL组比较,CSE不同剂量组的F-actin环数量和大小均下降,环内细胞核数量也明显减少(图3A、3B、3C)。
骨板吸收显示,RANKL组未被吸收面积为70%, 1 mg/ml CSE组未被吸收面积为85%,2 mg/ml CSE组为95%,与RANKL组比较,不同剂量的CSE均有效的减少了骨板吸收的面积(图3D、3E)。结果表明CSE显著抑制了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
3.4 CSE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q-PCR结果显示,与RANKL组比较,CSE中、高剂量组显著性地抑制了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TRAP、CTSK、ATP6V0d2、DC-STAMP和NFATc1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图4)。这与CSE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结果相一致。
3.5 CSE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APK通路的影响
Wsetern-blot结果显示,RANKL组各时间段JNK、ERK和P38蛋白磷酸化显著。与RANKL组比较, CSE组p-JNK蛋白表达在第10~30 min明显下降,p-ERK蛋白表达在第20~60 min明显下降和p-P38蛋白表达在第10~60 min明显下降,见图5。结果表明在破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CSE作用于MAPK通路JNK、ERK和P38的磷酸化。
3.6 CSE对卵巢切除小鼠的影响
HE和TRAP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小鼠的骨小梁数目和面积明显减少(BV/TV值下降)且间距变大,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数量增多、面积变大(N. Oc/BS、Oc. S/BS值上升)。与OVX组比较,CSE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的骨小梁数目和面积均增加(BV/TV值上升)且间距减小,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面积变小(N. Oc/BS、Oc. S/BS值下降),见图6。结果表明,CSE可以增加卵巢切除小鼠骨小梁数目,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解骨量流失。
3.7 CSE对TRAP、ALP、BGP含量的影响
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小鼠血清中的TRAP含量明显增加,BGP含量明显减少,ALP含量无明显变化;CSE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RAP、BGP含量无明显变化, ALP含量明显增加。与OVX组比较,CSE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ALP、BGP含量明显增加,TRAP含量明显减少(图7)。结果表明,CSE可以调节骨代谢相关指标,具有平衡骨稳态作用。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骨重建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绝经造成的骨质疏松占骨质疏松症的绝大部分。研究表明,雌激素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维持至关重要,因雌激素缺失致使RANKL介导的信号通路过度活化,进而使破骨细胞功能异常,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18]。因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途径[19]。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CSE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生成,同时对OVX小鼠的骨质流失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在RANKL的刺激下,BMMs中的MAPK通路被激活,进而刺激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19-21]。NFATc1和DC-STAMP是破骨细胞分化和前体破骨细胞融合的主要调控者,TRAP、CTSK、ATP6V0d2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特异性指标[22-23]。本研究表明,CSE显著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而且在破骨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是抑制JNK、ERK和P38的激活,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F-actin环是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在骨面上极化,使骨架重排,F-actin紧密排列形成的一个环,是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的先决条件。因而阻碍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融合,能够有效抑制F-actin环的形成和骨吸收功能[24]。本研究发现CSE显著性地抑制F-actin环的形成,并降低了环内细胞核数以及骨陷窝面积,这表明CSE阻碍了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融合和骨吸收功能,与CSE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其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
我们构建了去卵巢小鼠模型模拟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经CSE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HE和TRAP染色对小鼠股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分析以及ELISA检测血清中ALP、TRAP、BGP含量。TRAP是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其血清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的活性[25]。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由成骨细胞分泌,能有效地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27]。BGP由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绝大部分的BGP随成骨细胞矿化在骨基质中沉积,仅有一小部分进入到血液循环[14]。血液中的BGP是成骨细胞分泌完成后直接进入血液,并非是破骨细胞降解骨基质而进入血液,因而检测血液中的BGP含量,对评判机体经药物治疗后变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结果显示,CSE能有效缓解骨量丢失,表现在CSE各剂量组小鼠的骨小梁数量增多,间距减少,以及骨表面破骨细胞数量和面积减少,表明了CSE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量流失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CSE提高了血清中ALP含量,使BGP和TRAP含量回归正常水平,说明其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减弱骨吸收功能,具有缓解骨量流失和调节骨代谢作用。
总之,本研究发现CSE在体外抑制了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其可能机制部分归因于CSE抑制了级联信号中ERK、JNK和P38的激活,在体内有效的缓解了因卵巢切除造成的骨量丢失,这为CSE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初步的药理学证据。
-
表 1 3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男性[例(%)] 43(84.3) 41(82.0) 42(84.0) 0.944 年龄(岁, $ \bar x$ ±s)63.27±10.47 61.86±11.11 61.86±10.39 0.364 高血压病[例(%)] 29(56.9) 33(66.0) 27(54.0) 0.444 糖尿病[例(%)] 13(25.5) 16(32.0) 13(26.0) 0.721 吸烟[例(%)] 27(52.9) 26(52.0) 29(58.0) 0.810 RBG(mmol/L, $ \bar x$ ±s)8.05±2.55 8.60±2.58 8.53±2.18 0.464 LDL-C(mmol/L, $ \bar x$ ±s)3.12±0.89 3.26±0.97 3.14±0.82 0.691 BNP[μg/L,M(Q1,Q3)] 268.7(140.9,531.62) 284.2(168.1,706.47) 266.9(112.2,660.5) 0.721 NEUT[×109/L,M(Q1,Q3)] 9.5(6.18,12.91) 9.89(3.5,12.52) 9.14(3.67,21.025) 0.916 Killip分级[例(%)] 0.726 Ⅰ级 28(54.9) 26(52.0) 31(62.0) Ⅱ级 19(37.3) 22(44.0) 16(32.0) Ⅲ级 4(7.8) 2(4.0) 3(6.0) 表 2 3组患者PPCI相关资料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病变血管数(支, $\bar x $ ±s)2.16±0.78 2.22±0.76 1.90±0.81 0.102 梗死相关血管[例(%)] 0.795 LAD 28(54.9) 26(52.0) 22(44.0) LCX 5(9.8) 7(14.0) 8(16.0) RCA 18(35.3) 17(34.0) 20(40.0) TIMI血流分级[例(%)] 0.945 0~1级 24 22 26 2级 20 20 18 3级 7 8 6 IRA血栓评分[例(%)] 0.812 0~2分 32 34 34 3~4分 19 16 16 置入支架(枚, $\bar x $ ±s)1.22±0.50 1.18±0.39 1.22±0.43 0.810 替罗非班[例(%)] 27(52.9) 31(62.0) 30(60.0) 0.624 血栓抽吸[例(%)] 3(5.9) 4(8.0) 7(14.0) 0.346 SO-to-B(t/h) 4.88±2.05 4.93±2.53 5.11±2.03 0.863 DO-to-B(t/min) 87.82±16.04 92.80±18.42 85.38±18.46 0.105 注:LAD为左前降支,LCX为左回旋支,RCA为右冠状动脉。 表 3 3组患者P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TIMI3级血流
[例(%)]38(74.5) 39(78.0) 47(94.0) 0.77 cTFC(帧) 26.88±9.55 24.69±8.82 21.48±7.34 0.011 STR 36(70.0) 39(78.0) 46(92.0) 0.024 CK-MB峰值[U/L,M(Q1,Q3)] 207.0(116.0,297.0) 190.0(102.5,332.2) 199.0(133.5,199.0) 0.813 LVEF(%, $ \bar x$ ±s)57.85±5.78 58.59±6.53 58.51±5,787 0.632 LVEDD(%, $ \bar x$ ±s)50.30±4.69 51.15±4.06 51.29±4.66 0.487 注:cTFC为校正的TIMI帧数,校正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栓评分、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和球囊扩张次数;CK-MB为肌酸激酵同工酶;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表 4 3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比较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平均住院天数 9.35±1.98 8.82±1.62 9.52±1.66 0.122 住院期间MACE[例(%)] 心力衰竭 19(37.3) 20(40.0) 17(34.0) 0.824 严重心律失常 9(17.6) 8(16.0) 4(8.0) 0.327 心血管死亡 1(2.0) 0(0.0) 2(4.0) 0.358 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0(0.0) 0(0.0) 1(2.0) 0.362 表 5 3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心绞痛等级及MACE比较[例(%)]
观察项目 A组(n=51) B组(n=50) C组(n=50) P值 心绞痛CCS分级 0.000 无心绞痛 0(0.0) 0(0.0) 8(16.0) Ⅰ级 19(37.3) 30(60.0) 32(64.0) Ⅱ级 28(54.9) 18(36.0) 10(20.0) Ⅲ级 4(7.8) 2(4.0) 0(0.0) 慢性心力衰竭 14(27.5) 19(38.0) 12(24.0) 0.280 心血管死亡 2(3.9) 0(0.0) 0(0.0) 0.137 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1(2.0) 0(0.0) 0(0.0) 0.373 -
[1] 王志清, 陈梅贤, 刘东林, 等.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1):26-33.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7.01.006 [2] ABBO K M, DOORIS M, GLAZIER S, et 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no-reflow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m J Cardiol,1995,75(12):778-782. doi: 10.1016/S0002-9149(99)80410-X [3] 戴瑞鸿. 我与麝香保心丸[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4):243-244. doi: 10.3321/j.issn:1003-5370.2000.04.001 [4] 齐华阁, 朱永春. 核素心肌显像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劳累型心绞痛的疗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8(3):148-149. doi: 10.3321/j.issn:1003-5370.1998.03.008 [5] 吕国庆, 王受益, 戴瑞鸿. 麝香保心丸临床药理学初步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86(3):161-163. [6] 张高峰. 麝香保心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 1998. [7] 刘腊平, 戴新斌. 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缺血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6):24. doi: 10.3969/j.issn.1006-0979.2014.36.024 [8] 张瑞岩, 高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766-783. [9] GIBSON C M, CANNON C P, DALEY W L, et al. TIMI frame count: 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coronary artery flow[J]. Circulation,1996,93(5):879-888. doi: 10.1161/01.CIR.93.5.879 [10] KAWATA T, MIMURO T, ONUKI T, et al. The K(ATP) channel opener nicorandil: effect on renal hemodynamic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and Wistar Kyoto rats[J]. Kidney Int Suppl,1998,67:S231-S233. [11] VANDEN HOEK T, BECKER L B, SHAO Z H, et al. Preconditioning in cardiomyocytes protects by attenuating oxidant stress at reperfusion[J]. Circ Res,2000,86(5):541-548. doi: 10.1161/01.RES.86.5.541 [12] MARINOVIC J, LJUBKOVIC M, STADNICKA A, et al. Role of sarcolemm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in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mitochondrial connection[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8,294(3):H1317-H1325. doi: 10.1152/ajpheart.00840.2007 [13] ISHIDA H, HIROTA Y, GENKA C, et al. Opening of mitochondrial K(ATP) channels attenuates the ouabain-induced calcium overload in mitochondria[J]. Circ Res,2001,89(10):856-858. doi: 10.1161/hh2201.100341 [14] 曹芳芳, 李艳芳, 张玲姬, 等. 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素1和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5):448-451. doi: 10.3969/j.issn.1009-0126.2010.05.022 [15] 钟春荣, 符传艺, 张捷君, 等. 微小RNA-497在麝香保心丸治疗A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研究[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 48(4):368-373. [16] 魏姗姗, 詹常森, 邓中平. 麝香保心丸安全性研究概述[J]. 中成药, 2015, 37(5):1080-1082.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5.034 [17] 谭巨涛, 沈洪. 麝香保心丸改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1(6):612-613. 期刊类型引用(1)
1. 王楠. 小剂量口服避孕药对妇女血凝的影响研究.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23): 82-8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