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14年  第32卷  第6期

封面
论著
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与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金华, 马慧萍, 蒙萍, 贾正平
2014, 32(6): 401-404,44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1
摘要:
总结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采用文献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脑缺血和再灌注造成的损伤与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的迅速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等因素有关。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有缩短缺血时间、阻断谷氨酸受体偶联的Na+和Ca2+内流、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生长与修复等多个方面。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方向。
甲状旁腺素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卜晓琳, 毕新岭, 徐晓光, 高志祥, 李慧, 顾军
2014, 32(6): 405-40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2
摘要:
甲状旁腺素(PTH)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相同的膜受体,在人体钙、磷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PTH和PTHrP及其受体除表达于肿瘤组织外,在皮肤、毛囊等正常组织也有表达。它们对表皮增殖分化、毛发生长的生理作用等方面,有望成为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的治疗新靶点。
脂微球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章秀丽, 马月琴, 李刚
2014, 32(6): 409-411,45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3
摘要:
脂微球递药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从脂微球载药系统的形成机制、构建方法及关键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和一些新发现,以促进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开发和应用。
降脂药物的肝脏毒性及其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徐岩成, 方一杰, 阎澜, 姜远英, 曹永兵
2014, 32(6): 412-415,46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4
摘要:
肝脏毒性是降血脂药物治疗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降血脂药物的毒副作用都是剂量依赖性的,而且在停药后都有明显的缓解与改善。高龄以及慢性疾病等都是诱发降血脂药物肝脏毒性的潜在因素。降血脂药物的肝脏损伤治疗暂无统一规范,临床应对策略以停药、非特异性保肝和对症治疗为主。研发低毒性或具有保肝作用的降血脂药物,尤其是中药及中药制剂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发展方向。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优选给药方案的评估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李园园, 于锋
2014, 32(6): 416-418,45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5
摘要:
目的 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优选给药方案的药动/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及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综述。 结果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优选给药方案(延长输注或持续输注)可最大化地达到药效学目标,改善临床有效性。 结论 需积极完善优化方案用于临床实践的策略。
专家论坛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
邵帅, 崔光华, 周旭, 高钟镐, 黄伟
2014, 32(6): 419-42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6
摘要:
目的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 方法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质粒基因的壳聚糖纳米粒,选择壳聚糖浓度和质粒基因浓度作为实验考察因素,应用两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化指标选择平均粒径和基因转染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泳光散射技术分别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考察质粒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纳米粒的转染效率。 结果 成功优化了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选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大多呈球形,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7.6 nm,粒径多分散系数为0.241,表明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zeta电位为+22.4 mV,表明纳米粒表面带有正电荷,可以增加纳米粒混悬液的稳定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质粒基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没有遭到破坏。纳米粒的细胞转染效率比较高,能够高效地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基因表达产生绿色荧光蛋白。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优化的制备区域内制备的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转染性能比较理想。
用SMMC-7721和Hep-G2全二维细胞膜-整体柱色谱联用技术筛选中药鸦胆子的抗癌活性物质
纪松岗, 丁璇, 曹岩, 陈啸飞, 贾丹, 王冬尧, 柴逸峰
2014, 32(6): 425-427,43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7
摘要:
目的 筛选中药鸦胆子中的抗癌活性成分。 方法 同时使用全二维色谱技术和细胞膜色谱技术联用质谱技术。 结果 经初步分离筛选,得到了腺苷和鸦胆子苦素B两种潜在的抗癌活性成分。 结论 该方法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快速、高效和在线的特色和优点。
巯基化阿霉素的两种合成方法的比较
吴珊, 张叶叶, 郭海霞, 刘俊杰, 孙治国, 钟延强, 邹豪
2014, 32(6): 428-43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8
摘要:
目的 探索合成供金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用模型药物巯基化阿霉素的可行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2-IT)法和琥珀酰亚胺-S-乙酰基硫代乙酸酯(SATA)法合成巯基阿霉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飞行时间质谱(MS-ESI)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验证巯基阿霉素的合成,并考察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巯基阿霉素的影响。 结果 1H NMR 确证DOX-SATA出现了与硫酯基团相连的质子信号,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硫酯基团。HPLC及MS-ESI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合成巯基阿霉素,2-IT法生成的巯基阿霉素,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易发生环化,形成环化巯基阿霉素。SATA试剂法合成巯基阿霉素过程中不易发生副反应,合成的巯基阿霉素较为稳定。 结论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SATA法合成巯基阿霉素的方法较为可行。
发形霞水母触手提取物的蛋白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
常银龙, 肖良, 郑杰民, 王倩倩, 张黎明
2014, 32(6): 434-43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和处理方法对发形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触手提取物(tentacle extract, TE)蛋白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 方法 结合蛋白浓度测定、溶血活性检测和SDS-PAGE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和处理方法对TE蛋白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 结果 TE溶血活性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半数溶血分数HU50=226 μg/ml;40℃水浴1 h,能去除TE中大量杂蛋白,但仍保持显著溶血活性;TE在4℃放置28 d,其溶血活性保持稳定,25℃下3 d内其溶血活性变化不明显;pH值对TE溶血活性的影响呈钟形曲线,在pH 6.0~11.0之间活性相对稳定,pH 8.0是TE保持溶血活性的最优pH条件;不同缓冲液对TE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影响显著,浓度大于26%的硫酸铵溶液对TE溶血蛋白具有良好的盐析作用。 结论 40℃水浴1 h预处理可显著减少TE中非活性蛋白组分,并降低样品黏性;4℃和pH 8.0是TE保持蛋白稳定性和溶血活性的最适条件;浓度大于26%的硫酸铵盐析有利于溶血蛋白组分富集。
新化合物TG6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程晶晶, 刘谋治, 李洪娇, 阎澜, 姜远英, 颜天华
2014, 32(6): 440-44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0
摘要:
目的 研究TG6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实验,离体大鼠心脏低灌复灌实验和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实验等模型,以血清CK、LDH、T-SOD、MDA等为指标,研究TG6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中,TG6显著减少I/R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血清中CK活力和MDA含量,减少LDH活力,增加T-SOD活力;在离体大鼠心脏低灌复灌实验中,TG6显著增加低灌复灌后心肌冠脉流量,减少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CK、LDH外漏,提高心肌组织中T-SOD活力;在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实验中,TG6对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细胞没有明显影响,提高Na2S2O4制备的心肌细胞H/R模型下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CK的释放率及细胞[Ca2+]i的含量。 结论 TG6对心肌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用在体皮肤微透析法研究黄芩苷凝胶经大鼠皮肤吸收的局部药动学
娄月芬, 朱全刚, 尤本明, 李洁, 顾小燕, 张若曦
2014, 32(6): 444-44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1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凝胶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 方法 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大鼠皮肤微透析液中黄芩苷的浓度。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皮肤微透析预处理,然后将黄芩苷凝胶涂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收集皮肤微透析液样品进行黄芩苷浓度测定,绘制黄芩苷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参数。 结果 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47.3→271.2,黄芩苷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色谱的专属性、精密度等测定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体内皮下探针对黄芩苷的回收率为(24.40±0.91)%,240 min内各取样点回收率保持稳定;黄芩苷经皮给药后8 h内微透析液中均可检测到黄芩苷的存在,且药物在皮肤组织内浓度持续升高,AUC0-t为(50.04±34.17) (mg·min)/L。 结论 在体皮肤微透析法可用于黄芩苷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研究。
应用RRLC-TOFMS技术快速鉴别中药艾叶中的化学成分
李玲, 吕磊, 董昕, 吕狄亚, 娄子洋
2014, 32(6): 448-45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2
摘要:
目的 应用快速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技术对中药艾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 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 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2.1 mmü10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A相随时间的变化:5%~30%(0~12 min),30%~80%(12~25 min),80%(25~30 min),进样量 1 μl,流速0.35 ml/min,柱温 40℃。TOFMS、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质量数扫描范围m/z 100~1 500。 结果 一次性鉴别出艾叶中31种化学成分。 结论 建立基于RRLC-TOFMS技术对艾叶中化学成分快速鉴别的方法,为中药艾叶的质量控制及体内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报告
基于医嘱数据的肺炎住院儿童肠道微生态制剂应用的疗效分析
孙华君, 顾之睿, 车大钿, 高春辉, 于广军
2014, 32(6): 453-455,47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3
摘要:
目的 描述因肺炎住院儿童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特征,评估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年度因肺炎住院儿童的用药医嘱记录为研究对象,描述性统计药物人群暴露量以及抗菌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率与治疗开始时间,比较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肠道微生态制剂合用及未合用的住院时间、止泻药治疗比例与时间等。 结果 2 974人次用药医嘱纳入分析,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者2 948人次(99.1%)、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52人次(42.1%)、合并抗菌药物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46人次(41.9%)。肠道微生态制剂起始治疗时间中位数为住院的第2天、众数为第1天。合并抗感染及菌群调节治疗者中,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前抗菌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抗菌治疗中位数为5 d,众数为4 d;肠道微生态制剂菌群调节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4 d。肺炎住院儿童中使用止泻药者626人次(21.0%),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儿童分别有585人次(47.0%)、34人次(2.0%)接受止泻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4 d,众数为3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2 d、6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1 d、6 d,两组接受止泻治疗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众数为6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7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两组住院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因肺炎住院儿童首次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主要在入院第2天,以预防使用为主。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后续抗菌治疗的时间、止泻治疗时间、总体住院时间没有影响。菌群调节治疗措施对肺炎儿童的治疗协同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白杨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曾倩, 纪晖, 唐慧慧, 谢学渊
2014, 32(6): 456-45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4
摘要:
目的 为提高白杨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拓宽白杨素的药用途径。 方法 利用研磨法制备白杨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制备的白杨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定和表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的溶解度进行测定。 结果 白杨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包合前后溶解度考察表明,形成包合物后白杨素的溶解度增加了120.7倍。 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对白杨素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白杨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捷实用,达到了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有助于白杨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药物与临床
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居宇峰, 石禹
2014, 32(6): 460-461,46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5
摘要:
目的 以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科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为切入点,探讨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效果。 方法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阐述药学服务的形式、内容、重点及效果。 结果 实施药学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结论 个体化药学服务可成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1例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曹喜红, 薛培丽, 张丽丽
2014, 32(6): 462-46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6
摘要: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结合1例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跟踪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药事管理
临床上超说明书用药的分析及对策
刘夏
2014, 32(6): 465-46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7
摘要:
目的 为规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提供建议。 方法 分析超说明书用药这一现象存在的客观原因及其可能为临床用药带来的隐患;查找国际已有的药事管理经验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药品说明书存在自身漏洞和不全面性,其内容更新明显滞后,导致了超说明书用药的客观存在。但超说明书用药可能增加患者的用药风险和医师的执业风险,从而应由国家干预管理。国际已有的管理经验包括:规定超说明书用药应有的循证依据,鼓励企业及时更新说明书,设立药品信息的独立机构等。 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国家应尽快立法明确超说明书用药的合法性并规范责任范围;临床上超说明书用药时应遵循相应原则;各相关部门应提供积极和及时的信息支持;加强宣传和教育。
南京地区29家医院2010-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分析
潘海燕, 刘慧, 凌春燕, 王陆军
2014, 32(6): 469-47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8
摘要:
目的 评价南京地区29家医院2010-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29家医院2010-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 、日均费用(DDC) 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医院级别、类型、所在区域统计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的DDDs、销售金额及品种数。 结果 南京地区29家医院共涉及13 种麻醉性镇痛药, 各类药品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DDDs在3年中稳居前列;吗啡控释片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DDDs排序3年来相对稳定。南京市区中,以鼓楼区3年来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领先于其他各区,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结论 南京地区29家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骨科临床药师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蔡艳, 张抗怀, 仵文英
2014, 32(6): 473-47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19
摘要:
目的 总结骨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探索骨科临床药师工作方法。 方法 结合骨科特点,由浅入深地推进临床药学工作,重点开展药学问诊、参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协助医师为术后感染及开放性伤口患者制订给药方案,初步探索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案的制定。 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上述工作,逐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临床工作对药师的需求难度增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基础。 结论 临床药师应结合专科特点及药学服务的不同阶段,逐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发挥药学特长以服务于临床。
药学教育
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构建
王立文, 林莉莉, 邹浩军
2014, 32(6): 476-47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20
摘要:
目的 通过调研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任务,探索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方法 调研高职药学生的就业岗位,分析执行工作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以职业岗位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果 结合职业岗位制定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结论 制定切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提高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个案报道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张小敏
2014, 32(6): 480-48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6.021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检查发现胃肿瘤15 d,于2014年8月3日入住解放军455医院就诊。既往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口服缬沙坦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平稳;有心梗行心脏搭桥手术史,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现停药1周;有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除史;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无呼吸、血液、内分泌、神经、精神及骨骼运行系统疾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