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药学实践与服务》投稿须知[J]. 药学实践与服务.
引用本文: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GUAN Mengyao, XIA Tianshuang, HE Xuhui, SHI Ce, JIANG Yiping, XIN Hailiang. Study on Anti-constipation Effect of Black Garlic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Citation: GUAN Mengyao, XIA Tianshuang, HE Xuhui, SHI Ce, JIANG Yiping, XIN Hailiang. Study on Anti-constipation Effect of Black Garlic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雏鹰”学员培养计划,海军军医大学孵化基地项目(FH20242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关梦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E-mail:1477353823@qq.com

    通讯作者: 蒋益萍,讲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E-mail:msjyp@163.com辛海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品质评价、资源开发研究,E-mail:hailiangxin@163.com

Study on Anti-constipation Effect of Black Garlic Polysaccharide

  •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小鼠功能性便秘(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  方法  分别进行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以及小鼠排便实验研究。每个实验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kg),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小鼠给予乳果糖口服液。预防给药1周后,5 mg/kg复方地芬诺酯(CO.D)混悬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出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重量及含水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显著缩短,黑蒜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及其重量、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大。  结论  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
  • 本刊原名《药学实践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主管,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期刊。2022年9月起,改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本刊主要报道药学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读者对象为药师、临床医师和护师,以及医药学院校教师和学生,药品开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人员。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数字化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2004年起,持续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辟有专题论坛、综述、论著、研究报告、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个案报道等栏目。涵盖循证药学、药物与临床、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药物评价、新药研究、医院药学、生物药物、生物治疗等内容。本刊诚挚向广大读者征集优秀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形成的论文将优先发表。

    (1)本刊欢迎药学领域的各类稿件,来稿应具有新颖性、科学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侧重实用。论著性文稿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图表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综述性文稿必须有近5年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内容和进展资料,有自己的见解。稿件格式须遵循本刊投稿指南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标准与规范。

    (2)来稿文字要求精练紧凑,通顺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论著文稿一般勿超过4 000字,综述文稿勿超过6 000字,其他文稿勿超过3 000字。2 000字以上的文稿请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在正文前),并注出关键词(一般3~8个)。本刊录用的稿件,除药物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外,均需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汉语拼音名、作者英文单位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作者单位英文请使用规范的英文全称,包括英文省市名称、邮政编码和国名。

    (3)投稿须附第一作者简历和通信作者简历,简历包括姓名、学位、学历、职称或职务,主要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作者须提交单位介绍信,说明本文署名无争议、不涉密、无一稿两投,并加盖第一单位公章,在投稿系统上传电子版,文件名为“单位介绍信”。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请附有关证明材料。

    (4)投稿请登录《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网站(www.yxsjzz.cn),或者海军军医大学的二级域名网站(yxsj.smmu.edu.cn)。首次登录本刊网站,请先注册。投稿时,请在网站首页点击投稿按钮,进入登录页面,然后,输入您的Email地址和密码,即可进入投稿页面,按照页面提示,填写投稿信息并上传稿件后提交即可。务必请自留电子文稿,以免万一发生意外,丢失稿件。文稿请采用A4 Word格式(*.doc,97-2003版),请勿使用“*.docx”格式。文件中的图和表均插入并锁定,以防修改时移动。统计图请提供用统计软件导出emf、pdf格式矢量图,常用软件origin、excel做的图可直接提供源文件。tif、jpg、gif、png、bmp等都不是矢量图。照片图请单独提供没加文字、线条等标识的原照片。表格请不要提供做成图片形式,导致排版时无法复制。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种等均请注明。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5)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本刊采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来稿,对疑似学术不端行为的来稿将予退稿。对已录用的稿件,一旦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立即撤稿。

    (6)投稿者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务必写清楚(如注明城市、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军事单位及保密单位除编号外,还应写明驻地),以免影响联系。

    (7)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会商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请直言说明。

    (8)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登录网站,点击“退修意见”下面的“查看”,找到“附件”下载即可),务请作者及时修改,并从网上返回审稿系统。若因系统故障,作者应通过Email将修改稿发至编辑部(编辑部邮箱:yxsjzzs@163.com),并请电话(021-81871323)通知本刊编辑查收。因故(例如补充资料、实验或另作实验等)无法按时返回修改稿的,应通知编辑部顺延时间,否则以新稿处理。凡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45日内未收到对稿件的处理通知,则说明来稿有不规范和需讨论的问题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改投它刊,务请来电与我刊联系并确认。否则,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作者负责。作者在收到编辑部发出的校对清样稿的邮件时,请在3天内完成稿件的校对和修改,并点击页面上方的“完成修改”按钮才算是成功提交确认。

    (9)本刊自2017年6月22日起暂停对来稿收取稿件处理费,对录用的稿件暂停收取版面费,系统将不再提醒作者缴纳稿件处理费和版面费,同时,本刊也相应地暂停向作者支付稿酬。

    (10)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药学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书生数字期刊、EBSCO学术数据库等,故凡被本刊录用的文章均直接进入以上网络,由于本刊暂不收取稿件处理费和版面费,因而,也暂不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稿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另做处理。

    题名须简明确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作者应是参与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中问题,对全文的内容负责,是文稿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姓名顶格书写,姓名之间逗号隔开。并在文稿首页末尾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学历或学位、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或Email地址。首页末尾如需注明通信作者的,应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是否为硕士或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Email地址等内容。作者名后的作者单位名称要写全名、所在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如多单位,则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阿拉伯字序号,并将单位名列在最后作者之后,用“;”号隔开。

    除个案报道栏目外,所有来稿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采用结构式(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第三人称撰写,不分段,不用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300字以内。综述性文稿摘要也可采用非结构式,但应条理清楚地阐明文稿的主要内容。选用关键词3~8个,并尽可能从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选用规范词,使用分号间隔开。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分为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词组结构和语气应尽可能一致。应尽量减少层次,最多为3级。各层次标题采用1;1.1;1.1.1……等序号左起第1格,后空1格,再写标题。夹在段落内连排的序号用①②③……表示。

    4.4.1   前言(引言或序言)

    一般勿超过250字。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4.4.2   材料和方法

    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应说明来源及规格。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编)和《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等为准。国外新药名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药品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或首次出现的药名,宜注上英文名。

    凡文献已有报道的方法,一般引用文献即可。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系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4.4.3   结果

    必须准确、真实地表达。所有数据必须经统计学方法正确地处理,完整地表达其内容,具体写出描述性统计量、检验统计量和P值;使用统计软件包者还应具体说明软件包名称、版本等。结果的表达形式可用文字、图或表,但三者不应重复。

    4.4.4   讨论

    必须紧紧围绕本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本质。应讨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交代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讨论中还应联系本研究目的与试验结论,联系本研究结果与前人有关文献进行比较论证。避免推想太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资料不足而得出结论。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量的名称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只有pH例外用正体。某些常用量及其符号,如比重、原子量(AW)、分子量(MW)等,因其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易与有关符号产生混淆或误解宜停用,应改用“相对密度”(d)、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等。

    量的单位符号、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用正体;图、表中的量符号及量单位,应量名称符号在前,量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斜线表示。如t/min,λ/nm,c/(mol/ml)等。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为0.1~1 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

    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表示方法:凡MrAr能准确测得的(如各类电解质、缓冲液等),均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L,mmol/L,μmol/L,nmol/L,pmol/L等法定单位表示。凡混合物(如总蛋白、总脂、各类免疫球蛋白等)或其MrAr尚未准确测得时,可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以g/L,mg/L,μg/L,ng/L等法定单位表示。

    表示变动范围时,波浪号(~)前后两数值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3%~5%(不能写成3~5%)、(4.5~5.5)×1012/L(不能写成4.5~5.5×1012/L)等。

    组合单位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每天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其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1·d−1”或“mg/(kg·d)”,不能用“mg/kg/d”,“mg·kg−1/d”,“每日mg/kg”或“每千克mg/d”等表示。本刊用的是“mg/(kg·d)”。

    年龄和体重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及(${\overline x\pm s}$)表示。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通用缩写,应特别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例如1秒写为l s,2分钟为2 min,3小时为3 h,4天为4 d,雌性♀,雄性♂,用于表示酶活力的单位用U,国际单位用IU。紫外UV,红外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用大写正体;统计学符号相对标准偏差RSD用大写正体,t检验、χ2(希腊文)检验、F检验、概率P、样本极差R$\bar x $、标准差s、样本量n、自由度υ等用斜体。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总清除率(CL)、肾清除率(CLr)、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a)等用大写正体。尽量把1×10−3 g与5×10−6 g指数形式改成1 mg与0.5 μg。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写每d,但每3天可写成每3 d,但第3天不写成第3 d。静脉注射可用iv,肌内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口服po,灌胃ig。GPT改用ALT,GOT改用AST等。

    作为量词(包括比率、时间等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数值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值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年份应写出全数不得省略,例如:“1998年”不写成“98”年。避免使用因时间推移而易被误解的词,例如:“今年”、“上月”等,而应采用具体日期(月、日宜采用两位数)。住院号、尸检号、门诊号可省略。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名和批号。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右每3位空1/4格,而不用千分撇。如3528473应写成3 528 473而不写成3,528,473。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几位的“0”。

    测量数据的读取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精密度或超出度量衡器具的最小分度值。任何一个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前面的位数不应有误差。修约遵循“四舍六入,五单双”的原则,即修约数小于5则舍弃,大于5则进位,等于5则前一位数逢奇数进,逢偶数舍。修约时,定位后只可1次完成。

    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具有自明性。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居中排在图的下方。请务必提供编辑可修改的图片格式,并保证清晰度。仪器描绘紫外、红外、色谱、质谱图和生理、药理、心、脑电图等图稿,请附原图;图题、图注文字打印在文中相应位置。照片标出尺寸或放大倍数。表的结构应简洁,采用三线表,两端开口,表的题目排在表格上方居中。表中参量应标注单位,表内数字应上下对齐,未作实验者,数据项内以“–”填充,实验结果为“0”者,应如实填写。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标注符号依次用“*、#、△、▲”表示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P<0.001,符号作为上角标,标在相应数据的右上方,然后在表注或图注中作说明。

    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公开文献为限,勿引内部资料,尽量少引教科书。“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为参考文献。书面通讯和内部资料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或出版者后加圆括号注明“在排印中”。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待发表资料”,但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在印刷中”和“待发表资料”等,作者在投稿时应附复印件以供审稿时核查。正文中引用中文作者姓名时,应写全名,勿写×氏。

    参考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请列全;3人以上作者,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中文)、他(日文)或et al(英文)。中、外作者均是姓前名后(同中文习惯);外文作者的名用缩写,不加缩略点。日文不可用中国简化字(包括日本的作者在内)。外文题名仅首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其余均小写。

    参考文献在文中采用顺序编码制,其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上,并置于右上角。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中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文排列,序号亦加方括号,其后空一格,不加任何标点。每一则参考文献均请在其文题后用英文大写字母标注文献类型并用方括号括上,如:[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由[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组成。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示例:[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本刊文献著录格式规定如下,投稿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 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例1:缪震元,张万年,游亮,等. 7-芳杂环高喜树碱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18(2):105-108.

    例2:DAVIES S L,BOLOS J,SERRADELL N,et al. Nilotinib[J]. Drugs Fur,2007,32(1):17-25.

    [专著(书)]作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所在页)或作者. 题(篇)名[M]//主编者. 书名.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1:曹雪涛. 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5-60.

    例2:CRAWFPRD W,GORMAN M. Future libraries: dreams, madness, & reality [M].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5.

    例3:陈英勇. 气胸[M]//戴自英. 实用内科学.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24-926.

    [专利]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开日期.

    例: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剂的制备方法:88105607.3[P]. 1989-07-26.

    [会议论文集]作者. 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或作者(主编或章节作者).题名[C]//主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吴川灵. 论高校学报模式的改变[C]//邹宜昌,陈国治,钱俊龙,等. 上海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论文集.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16-19.

    [学位论文] 作者. 题名[D]. 所在城市名:单位名称,出版年.

    例:陈菡. 葛根素微乳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

    [报纸]作者. 题(篇)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例: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国际、国家标准] 作者或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7.

    [电子文献] 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处地址:出版者,出版日期(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莫少强. 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 情报学报,1999,18(4):1-6 [2001-07-08]. http://periodical.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bxb/qbxb99/qbxb9904/990407.htm.

    (2024年1月5日修订)

  • 表  1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组别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排便实验
    初始体重
    m/g)
    最终体重
    m/g)
    初始体重
    m/g)
    最终体重
    (m/g)
    空白组 21.28±1.15 22.23±1.19 21.80±1.02 22.90±0.61
    模型组 21.20±1.36 22.24±1.22 21.58±1.00 22.64±0.84
    阳性组 21.17±1.18 22.31±1.28 21.42±1.01 22.81±0.91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
    21.44±1.32 22.38±1.54 21.98±1.20 23.02±1.20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
    21.06±1.13 22.16±0.77 21.59±1.10 22.38±1.08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
    21.42±1.15 22.54±1.26 21.79±1.29 22.85±0.9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

    组别 碳末推进距离
    (l/cm)
    小肠总长度
    (l/cm)
    墨汁推进率
    (%)
    空白组 28.86±3.25 34.87±1.60 82.90±9.97
    模型组 9.60±0.73*** 34.09±2.31 29.50±1.35***
    阳性组 26.94±3.55### 34.15±1.60 79.00±9.92###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
    12.58±1.15### 34.35±1.67 36.80±4.42#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
    16.01±2.06### 34.48±3.18 46.30±4.19###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
    19.95±1.60### 34.66±1.96 57.60±4.06###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P<0.001,与模型组比较。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及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组别 首黑便时间
    t/min)
    6 h排便数
    (粒)
    6 h排便湿重
    m/g)
    6 h排便干重
    m/g)
    含水量
    (%)
    空白组 111.50±8.98 16.50±3.51 0.46±0.10 0.22±0.04 52.16±2.53
    模型组 241.50±19.54*** 11.13±2.75** 0.19±0.02*** 0.13±0.01*** 32.58±2.35***
    阳性组 121.50±110.81### 15.13±4.09# 0.41±0.12### 0.20±0.06## 50.06±1.83###
    黑蒜多糖低剂量组 138.75±10.79### 13.75±2.71 0.32±0.08## 0.19±0.42# 42.34±2.27###
    黑蒜多糖中剂量组 132.88±8.34### 14.63±3.66# 0.34±0.10## 0.19±0.05## 43.26±2.68###
    黑蒜多糖高剂量组 130.88±9.09### 14.75±3.73# 0.34±0.12## 0.19±0.05## 44.25±6.72###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
    下载: 导出CSV
  • [1] 郭晗, 刘斌.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30):181-184.
    [2] 朱书斌, 刘金响, 张聪伟, 等. 病证结合便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2, 17(13):1955-1958.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2.13.026
    [3] 王燕, 何贵山, 王赛元. 黑蒜的活性成分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21, 27(2):30-34,38.
    [4] 马丽. 黑蒜的加工工艺及营养成分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23, (24):185-187,192.
    [5] WANG B B, ZHONG Y, WANG D F, et al.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melanoidins in black garlic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J]. Foods, 2023, 12(20):3727. doi:  10.3390/foods12203727
    [6] 罗海青, 吴磊, 强倩, 等. 黑蒜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7, 42(8):199-205.
    [7] YANG Q W, LI F, JIA G H, et al. Aged black garlic extract inhibits the growth of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MCL-1 expression through the ROS-JNK pathway[J]. PLoS One, 2023, 18(6):e0286454. doi:  10.1371/journal.pone.0286454
    [8] JAVED M, AHMED W, KHAN A, et al.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fermented garlic and orlistat(lipase inhibitor)in obesity management using an experimental rodent model[J]. Foods, 2023, 12(21):3905. doi:  10.3390/foods12213905
    [9] WU J F, LIU Y N, DOU Z S, et al. Black garlic melanoidins prevent obesity, reduce serum LPS levels and mod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C57BL/6J mice[J]. Food Funct, 2020, 11(11):9585-9598. doi:  10.1039/D0FO02379E
    [10] 卢晓明, 田霁昕, 李宁阳, 等. 黑蒜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润肠通便功能[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19(12):39-43.
    [11] 张民, 毕华, 纪绪前, 等. 大蒜多糖提取物组成成分分析及通便功效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 (4):75-79.
    [12] 史润东东, 杨成, 余佳浩, 等. 高生理活性黑蒜加工工艺优化及功能成分变化[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 39(12):71-79.
    [13] 郑岚, 梁洁, 赵永雷, 等. 独瓣、多瓣黑蒜发酵前后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48(16):95-102.
    [14]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SN/T 4260-2015,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粗多糖的测定苯酚-硫酸法[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7.
    [15] 刘改莉, 彭娟, 刘玉琴. 乳果糖与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阿片类药物便秘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44(8):1222-1224.
    [16] 贾红慧, 李强华, 袁洁, 等. 实验条件对复方地芬诺酯小鼠便秘模型的影响[C]//全国第二届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119-120.
    [17] 胡淼, 徐鸿洁, 常哲兴, 等. 黑蒜多糖对受X射线辐射小鼠的免疫防护作用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22):4080-4083.
    [18] 付满玲, 庞艳, 杨树娟, 等. 肠通对小鼠便秘的有效性研究[J]. 医学信息, 2019, 32(9):74-77.
    [19] 李根林, 张颜语, 李寒冰. 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大鼠便秘模型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49):7404-7410.
    [20] 顾志坚, 张建伟, 蔡淦, 等. 复方地芬诺酯大鼠便秘模型的改进方法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9, 39(7):930-933.
    [21] 武艳超, 刘彦琦. 功能性便秘影响因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166-170.
    [22] 安大伟, 史圣华, 吴佳红, 等. 功能性便秘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4):121-124,128.
    [23] 卢晓明. 黑蒜低聚糖的产生规律及功能作用研究[D]. 山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24] 李亦汉, 王琳琳, 赵建新, 等. 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7通过提升肠道中乙酸水平以抑制炎症从而缓解便秘[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49(6):35-41.
    [25] 黄彩凤, 刘芮, 邓玉琴, 等. 老年人便秘体质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23, 37(2):347-350.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2.032
  • [1] 郭灵怡, 刘艳超, 高路, 刘瑞瑶, 吕权真, 俞媛.  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2] 陶宫佳, 陈林林, 宋泽成, 刘梦肖, 王彦.  苦参碱及衍生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35
    [3] 宋泽成, 马闪闪, 胡巧灵, 仲华, 王彦.  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抗氟康唑耐受白念珠菌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47
    [4] 陈莹, 许子华, 胡北, 崔亚玲, 高欢, 吴琼.  通便灵胶囊治疗便秘的药效与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8
    [5]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6] 张淑秀, 袁伯川, 杜丽娜, 金义光.  多糖用于放射性核素清除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60
    [7] 白学鑫, 陈玉平, 盛春泉, 武善超.  具核梭杆菌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9
    [8] 何亚伦, 祁智, 常杰.  消胀通便膏在晚期肝癌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的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09
    [9] 邹思, 吴岩斌, 吴锦忠, 吴建国, 黄家兴.  虎奶菇菌核多糖功能化纳米硒抗疲劳功效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63
  • HTML全文浏览量:  473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3-28
  • 修回日期:  2024-10-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24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雏鹰”学员培养计划,海军军医大学孵化基地项目(FH2024203)
    作者简介:

    关梦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E-mail:1477353823@qq.com

    通讯作者: 蒋益萍,讲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E-mail:msjyp@163.com辛海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品质评价、资源开发研究,E-mail:hailiangxin@163.com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小鼠功能性便秘(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  方法  分别进行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以及小鼠排便实验研究。每个实验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kg),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小鼠给予乳果糖口服液。预防给药1周后,5 mg/kg复方地芬诺酯(CO.D)混悬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出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重量及含水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显著缩短,黑蒜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及其重量、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大。  结论  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

English Abstract

《药学实践与服务》投稿须知[J]. 药学实践与服务.
引用本文: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GUAN Mengyao, XIA Tianshuang, HE Xuhui, SHI Ce, JIANG Yiping, XIN Hailiang. Study on Anti-constipation Effect of Black Garlic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Citation: GUAN Mengyao, XIA Tianshuang, HE Xuhui, SHI Ce, JIANG Yiping, XIN Hailiang. Study on Anti-constipation Effect of Black Garlic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改变,功能性便秘(FC)发生率逐年攀升,并具有顽固性、复发性的特点,无根治特效药[1],目前临床上对于便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按摩、膳食调理等,但都存在依从性低、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2],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具有迫切需求。黑蒜是一种发酵大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酵一定时间制得[3]。黑蒜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黑精、蛋白质、多酚、含硫化合物等[4],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肥胖[5-9]等作用,近年,黑蒜在通便相关的药食同源产品研发领域应用较多,但关于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研究较少,抗便秘功效成分更不明确,相关产品进一步研发与推广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且黑蒜用于抗便秘每日需服用20 g以上[10],易导致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等问题。有研究发现大蒜多糖具有一定抗便秘作用[11],而大蒜在加工成黑蒜的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可增加数倍[12-13],可合理推测黑蒜多糖可能具有更显著的抗便秘作用,是黑蒜抗便秘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建立复方地芬诺酯(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为新型抗便秘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黑蒜(批号:20231030,上海明可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果糖口服液(规格:667 mg/ml,批号:2211004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复方地芬诺酯片(2.5 mg/片,批号:210804,仁和堂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 D-无水葡萄糖(批号:S22J12H137237,源叶生物);无水乙醇(批号:P2708277,泰坦科技);生理盐水(批号:230327042,雷根生物);4%多聚甲醛(批号:HP184401,博光生物);浓硫酸(批号:20230420)、丙酮(批号:20230807)、石油醚(批号:20220507)均购自国药集团;三氯乙酸(批号:C14990699)、活性炭粉(批号:C14853603)、阿拉伯树胶粉(批号:C15109301)、苯酚(批号:C15031044)均购自麦克林生化;所有水均为超纯水机所制一级水。

    • 鼓风干燥箱DAG-924(满贤经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III(明杰仪器);万分之一天平JA1003(恒平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HWS-12(一恒仪器);高速离心机M18G(创宜生物);旋转蒸发器RE-52AA(亚荣仪器);超纯水机Smart-S(和泰仪器)。

    • SPF级C57雄性小鼠,体重18 ~22 g,许可证号: SCXK(浙)2019-00004,杭州子源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 取10 g黑蒜,按下列步骤处理: ①脱脂:剥去外壳,研磨成泥,85%乙醇水溶液(V/V)浸渍,常温静置8 h,抽滤,滤渣用85%乙醇水溶液洗涤2次,置于烘箱60℃挥干至无醇味,充分研磨获得脱脂黑蒜粉。②水提:所得脱脂黑蒜粉用80℃热水浸提1 h,料液比为1∶50,抽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2。③脱蛋白:在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10%三氯乙酸水溶液,充分混匀,4℃静置10 h,离心取上清液。④醇沉: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调节乙醇水溶液浓度为80%,充分混匀,4℃静置12 h,离心取沉淀。⑤干燥:挥干有机溶剂,烘箱60℃干燥,去除残留溶剂,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

    • 采用苯酚-硫酸法[14]测定多糖含量。

    • 精密称取D-无水葡萄糖适量,配置为0.05、0.1、0.2、0.3、0.4、0.5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吸取250 μl于离心管中,依次加入6%苯酚溶液150 μl、浓硫酸625 μl,迅速振摇,静置反应30 min,吸取200 μl于96孔板,设置3个复孔,测量490 nm处吸光度。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

    • 精密称取适量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加入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多糖溶液,根据酶标仪检测范围进行稀释。吸取250 μl多糖溶液于96孔板中,按照2.2.1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计算样品中多糖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黑蒜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计算公式:黑蒜多糖得率(%)=$ \dfrac{W2}{W1}\times 100\text{%} $

      黑蒜多糖纯度(%)=$ \dfrac{C\times V\times D}{W2}\times 100\text{%} $

      式中:$ W $1为黑蒜质量(g);$ W $2为黑蒜多糖粉末质量;$ C $为样品中多糖的质量浓度(mg/ml);$ V $为提取溶剂体积(ml);$ D $为样品稀释倍数。

    • 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含量为667 mg/ml,正常成人用药量15 ml/d[15],换算可得小鼠的用药剂量为4 g/(kg·d)。量取乳果糖口服液6 ml,加蒸馏水14 ml,配置成200 mg/ml的乳果糖口服液。

      CO.D混悬液:参考贾红慧等[16]研究结果,选用5 mg/kg剂量CO.D造模,模型稳定、灵敏。取CO.D 4片,研磨成细粉,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0.5 mg/ml的 CO.D混悬液,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溶液:参考胡淼等[17]研究结果,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选用0.25、0.5、1 g/kg。称取0.5、1、2 g黑蒜多糖干燥粉末,分别加蒸馏水20 ml,配置成25、50、100 mg/ml的黑蒜多糖溶液。

      墨汁[18]:阿拉伯树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料液比为1∶8。加入5 g活性炭粉末,混合均匀,重复煮沸3次,冷却后定容至100 ml,使用前需充分混匀。

      含药墨汁:取适量受试药,加入墨汁,配制成与上述受试药剂量相同的含药墨汁。

    • 小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正常饮食饮水。给药前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按照0.1 ml/10 g灌胃给药。①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和黑蒜多糖组小鼠分别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和黑蒜多糖溶液。1次/d,连续给药1周,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一般状态。②造模: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自由饮水,空白组小鼠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CO.D溶液。③给药: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灌胃墨汁,其它组小鼠灌胃相应含药墨汁。25 min后处死,剖取小鼠小肠(幽门至盲肠上端),平铺成直线,测量小肠总长度和墨汁推进距离,避免拉伸小肠,影响实验结果。

      计算公式:小肠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距离(cm)/小肠总长度(cm)×100%

    • 分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同“2.4.1”项下实验方法,给药后,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出黑便的时间、6 h内排出黑便的数量及重量,并进行粪便含水量测定,同时观察粪便性状。含水量测定方法为:将小鼠新鲜粪便置于提前干燥、称重的容器中,称重,于烘箱中干燥至重量不再变化,计算粪便含水量。

      计算公式:粪便含水量(%)=$ \dfrac{M1-M2}{M1}\times 100\text{%} $

      式中:M1为干燥前粪便质量(g),M2为干燥后粪便质量(g)。

    • 采用SPSS 2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bar{X} $±S)表示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显著,P<0.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 精密称量所得黑蒜多糖干燥粉末质量为0.832 g,代入公式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得率为8.32%。以葡萄糖浓度(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可得回归方程为Y=2.2829 X+0.0764,相关系数r=0.9982,线性关系较好,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可得黑蒜多糖的纯度为58.23%。

    • 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增长,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黑蒜多糖不会对正常小鼠体重产生影响。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饮食正常,状态良好,无腹泻等不良反应,为后续实验提供前提保证。

      表 1  黑蒜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组别 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 排便实验
      初始体重
      m/g)
      最终体重
      m/g)
      初始体重
      m/g)
      最终体重
      (m/g)
      空白组 21.28±1.15 22.23±1.19 21.80±1.02 22.90±0.61
      模型组 21.20±1.36 22.24±1.22 21.58±1.00 22.64±0.84
      阳性组 21.17±1.18 22.31±1.28 21.42±1.01 22.81±0.91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
      21.44±1.32 22.38±1.54 21.98±1.20 23.02±1.20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
      21.06±1.13 22.16±0.77 21.59±1.10 22.38±1.08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
      21.42±1.15 22.54±1.26 21.79±1.29 22.85±0.98
    • 表2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墨汁推进率极显著减小,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墨汁推进率均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4.75%、56.95%、95.25%,表明黑蒜多糖对FC模型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且成剂量依赖性。

      表 2  黑蒜多糖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的影响

      组别 碳末推进距离
      (l/cm)
      小肠总长度
      (l/cm)
      墨汁推进率
      (%)
      空白组 28.86±3.25 34.87±1.60 82.90±9.97
      模型组 9.60±0.73*** 34.09±2.31 29.50±1.35***
      阳性组 26.94±3.55### 34.15±1.60 79.00±9.92###
      黑蒜多糖
      低剂量组
      12.58±1.15### 34.35±1.67 36.80±4.42#
      黑蒜多糖
      中剂量组
      16.01±2.06### 34.48±3.18 46.30±4.19###
      黑蒜多糖
      高剂量组
      19.95±1.60### 34.66±1.96 57.60±4.06###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P<0.001,与模型组比较。
    • 表3可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极显著延长,6 h排便粒数显著减少,6 h排便重量极显著减少,粪便含水量极显著降低,粪便呈球形或短椭圆形,部分串联,质地干硬,颜色普遍偏黑,表明本实验小鼠FC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组小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均极显著缩短,分别缩短了42.55%、44.99%、45.81%;6 h排便重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42%、78.95%、78.95%;粪便含水量极显著增大,分别增大了29.96%、32.78%和35.82%,粪便呈长椭圆形,质地较软,颜色为深棕色,无腹泻现象;除黑蒜多糖低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增加了31.45%和32.52%。表明黑蒜多糖可能通过增大FC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发挥促排便作用,各剂量组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表 3  黑蒜多糖对小鼠排便及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组别 首黑便时间
      t/min)
      6 h排便数
      (粒)
      6 h排便湿重
      m/g)
      6 h排便干重
      m/g)
      含水量
      (%)
      空白组 111.50±8.98 16.50±3.51 0.46±0.10 0.22±0.04 52.16±2.53
      模型组 241.50±19.54*** 11.13±2.75** 0.19±0.02*** 0.13±0.01*** 32.58±2.35***
      阳性组 121.50±110.81### 15.13±4.09# 0.41±0.12### 0.20±0.06## 50.06±1.83###
      黑蒜多糖低剂量组 138.75±10.79### 13.75±2.71 0.32±0.08## 0.19±0.42# 42.34±2.27###
      黑蒜多糖中剂量组 132.88±8.34### 14.63±3.66# 0.34±0.10## 0.19±0.05## 43.26±2.68###
      黑蒜多糖高剂量组 130.88±9.09### 14.75±3.73# 0.34±0.12## 0.19±0.05## 44.25±6.72###
      注:*P<0.05,**P<0.01,***P<0.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
    • CO.D是一种止泻药,可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上的肠黏膜感受器抑制肠道运动,以减慢排便进程,减少排便次数,同时肠内容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可促进肠内容物水分的重吸收,降低粪便含水量,是常用的FC小鼠模型造模药[19]。因此,本文建立CO.D诱导的小鼠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CO.D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即成人每日服用约2 g黑蒜多糖便可达到较好疗效,用量仅为黑蒜的1/10[10]。给药期间小鼠状态良好、体重正常,未产生腹泻等副作用。因此,黑蒜多糖用于FC治疗可有效规避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疗效不可靠等弊端,前景广阔。此外,有相关研究发现,采用CO.D 10 mg/kg和15 mg/kg灌胃造模(大鼠)都存在停药后恢复的情况[20],提示我们使用CO.D进行慢性便秘造模,在造模成功后的治疗给药阶段也需要持续用药,以维持药效。目前该便秘模型的建立没有统一标准,后续可对造模时间、造模剂量进行优化,为更深入的黑蒜多糖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FC是典型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卡哈尔间质细胞(ICCs)数量、功能以及分布异常、肠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氧化应激指标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21-22]。大蒜多糖主要为果聚糖,占干重的65%,在发酵生成黑蒜的过程中,果聚糖因高温作用大量降解为低聚果糖(FOS)、果糖等小分子糖[23]。FOS在国际营养学界被称作“具有优良难消化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还是典型的“超强双歧因子”。因其无法被肠道吸收,可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分解利用,短时间内促进双歧杆菌增殖10~100倍,分解生成的有机酸,可有效调节肠道pH,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24]。双歧杆菌还可抑制有害肠道病菌生长、抵抗病原菌感染、产生维生素并促进矿物质吸收以维持肠道健康,有研究表明人体双歧杆菌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是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25]。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黑蒜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结构,为后续抗便秘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此外,便秘成因复杂,可结合具体的证型如脾虚、血虚、阳虚、津亏等便秘模型进一步探究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