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13年  第31卷  第2期

封面
论著
肝细胞性肝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刘悦, 赵亮, 李燕, 朱臻宇, 柴逸峰
2013, 31(2): 81-8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1
摘要:
肝细胞性肝癌(HCC) 是最常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代谢组学能够将高通量、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相整合,对生物代谢层面进行研究, 为寻找早期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生物标志物、探索HCC发生的机制提供独特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肝细胞性肝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及其在肿瘤靶向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韫韬, 张依依
2013, 31(2): 86-89,11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2
摘要:
聚合物胶束具有粒径小、稳定性高、滞留时间长、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这些优良性质使得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涌现了许多围绕聚合物胶束设计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报道,包括利用肿瘤的病理学性质,设计被动靶向给药系统和对聚合物胶束进行表面修饰,设计主动靶向给药系统。本文主要综述了聚合物胶束作为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固相萃取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刘子修, 周艳萍, 雍太萍, 李燕思, 戴国梁, 陆瑜
2013, 31(2): 90-9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2.003
摘要: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相关性,尤其是血浆(或血清)药物浓度直接与药效相关。尿液中常常含有丰富的药物代谢产物,也被经常使用。唾液由于采集方便且有时和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具有相关性而有时使用。其他脏器组织,除特别需要,较少用。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因其复杂多样性而对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各种处理方法中,固相萃取由于其适用性广,实用性强而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固相萃取技术(SPE)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应用的相关报道,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人类乙醛脱氢酶II及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田巍, 王涛, 郑灿辉, 董国强, 吕加国, 朱驹
2013, 31(2): 94-97,11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4
摘要:
人类乙醛脱氢酶II (aldehyde dehydrogenasesII,ALDH2) 具有脱氢酶和酯酶等多种酶的功能,ALDH2活性的增强将减轻因酒精、缺血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心肌损伤及某些癌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较为全面的介绍了ALDH2及其激动剂的研究现状。
专家论坛
脉冲释放制剂组合的数学解析
邹豪, 刘俊杰, 陈琰, 鲁莹, 张川, 钟延强
2013, 31(2): 98-101,10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5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数学手段对脉冲释放制剂的释药行为进行解析,根据两种制剂释药速率经时方程迭加的原理,构建组合系统的释药速率经时方程。 方法 按照最小偏差平方和SS原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型嵌合通用程序,对组合系统进行模型嵌合,得到最适模型的释药速率经时方程,并据方程绘制释药速率经时曲线。 结果 以两种脉冲释放制剂的配比为1:1的组合系统释药较平缓,而此时两次脉冲的释放速度比较接近。 结论 以短时缓释片芯为基础的脉冲组合型缓释制剂在改善不同组分释药同步性的同时,释药速率波动相对比较平缓。
新型吡啶-2-酮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张明峰, 吕志良, 李科
2013, 31(2): 102-10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6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吡啶-2-酮酰胺类新型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抗病毒活性研究。 方法 以药效团模型为指导,经Heck反应、选择性硝化反应、催化氢化反应、酰化反应以及开环重排反应等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经1H NMR谱图进行确证,并对其进行抗HBV-DNA复制活性筛选。 结果 设计合成的新型-2-吡啶酮酰胺类化合物对HBV-DNA复制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h、6e和6a抑制活性最好,值得进一步关注。 结论 吡啶环N原子上接有对乙氧基苯基时抑制HBV-DNA活性最好,为活性必须基团。
基于拉曼光谱法的品牌仿冒药检测方法研究
王科兵, 高群, 李皓, 陆峰
2013, 31(2):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7
摘要:
目的 针对目前市面上的品牌药仿冒的制假现象,以国内多个厂家生产的头孢氨苄胶囊为工具药,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相似度法或主成分分析的两步判别方法。 方法 第一步,通过模拟建立头孢氨苄胶囊品牌药及4种仿冒药的分类模型,建模交叉验证的准确率为95.63%, 并对可疑样品进行预测分类,准确率为93.75%,以自制样品作为额外的预测集,假阳性率为25%。第二步,对阳性样品进行相似度计算或主成分分析,可分别将假阳性率降低至5%和0%。 结果与结论 两步判别法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品牌仿冒药的检测。
HPLC-ECD法测定盐酸多巴胺预灌装注射液的含量
黄娟, 朱全刚, 张玲娟, 曹洁
2013, 31(2): 113-11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8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多巴胺预灌装注射液含量的HPLC-ECD方法。 方法 采用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0.1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 mmol/L EDTA-2Na及5%冰醋酸,用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3.4)-甲醇(70:30,v/v)为流动相,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工作电位为+0.65 V,流速1.0 ml/min,柱温20℃。 结果 盐酸多巴胺在0.05~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9±4.03)%(n=3),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4%(n=3);3批样品中盐酸多巴胺的平均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102.97±1.11)%。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用于盐酸多巴胺预灌装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葛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UHPLC-Q-TOFMS分析
周永刚, 吴思, 毛飞, 吴婷婷, 吴海棠, 柴逸峰
2013, 31(2): 116-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09
摘要: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单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中药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有效的鉴定。 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 1.8 μm),流动相组成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扫描。 结果 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通过单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出葛根中18个成分。 结论 通过UHPLC-Q-TOFMS联用技术,为鉴定葛根中的化学成分建立起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
黄杞叶和片姜黄提取物及其组方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和协同作用
唐庆年, 伍倩, 田淑娟, 毛峻琴
2013, 31(2): 120-12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0
摘要:
目的 研究黄杞叶和片姜黄的提取物联合应用防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合理性。 方法 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6个不同配伍联合用药组,采用冠脉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肌梗塞范围和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评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研究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结果 黄杞叶和片姜黄的提取物均能够保护心肌细胞,显著降低冠脉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和LDH,缩小心肌梗死体积。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显示黄杞叶和片姜黄其提取物联用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结论 黄杞叶和片姜黄的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两者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药物与临床
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其耐药性探究
刘艳芬, 刘瑞, 宋榜林
2013, 31(2): 124-12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1
摘要:
目的 研究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其耐药性。 方法 对2009年01月~2011年0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样品采集, 将采集标本立即处理,置于室温条件(18~25℃)下未超过4 h,或在4℃保存未超过48 h,观察统计和分析。 结果 得出感染的主要原因和容易引起的后果,并提出了相关预防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和探讨。 结论 推荐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降糖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黄秋明, 赵涛
2013, 31(2): 126-128,14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2
摘要:
目的 评价降糖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6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饮食控制和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0.5 mg,po,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糖合剂50 ml,po,ti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外周血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黏度(PV)、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 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NCV、FPG、PPG2h、HbA1C、PV、ET、NO等检测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NCV 、PV、ET和NO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期内未发现降糖合剂的不良反应。 结论 降糖合剂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外周微血管,增加滋养神经的微血管的血供和氧供,阻止或逆转DPN受损的外周神经纤维有关。
药剂学
两种方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比较
邓晶晶, 徐娟, 吴也, 陈俊似, 杨凤
2013, 31(2): 129-130,14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3
摘要:
目的 比较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 方法 选用适量薄荷药材,提取薄荷油,分别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结果 与超声法相比,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率和包合物的收率均较高;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为薄荷油(ml):β-环糊精(g)为1:5、搅拌时间为1 h、包合温度45℃,β-环糊精(g):水(ml)为1:10。 结论 优选的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合理、结果较好,并且操作更为简便。
过氧化氢溶液抽验质量分析
袁林, 刘晓瑜, 邱海强
2013, 31(2): 131-13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全省市场上的过氧化氢溶液抽验结果的分析, 考察产品质量情况。 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或《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对本品进行全检。 结果 99批样品,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结论 被抽验过氧化氢溶液的生产厂家,其工艺成熟,产品性质稳定,总体质量情况较好。
药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见穿中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含量
施红
2013, 31(2): 134-13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5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石见穿中的熊果酸及齐墩果酸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H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A:B=14:86,流速为1.0 ml/min,柱温20℃,紫外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50 μl,运行时间为35 min。 结果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能够达到基线分离,二者分别在11.55~462.0、5.265~210.6 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n=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7%(RSD=1.95%,n=6)、101.88%(RSD=2.98%,n=6)。 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石见穿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质量控制。
川参通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赵晶, 曹红, 邢俊波
2013, 31(2): 137-13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6
摘要:
目的 建立川参通注射液的指纹图谱,作为川参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指标。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1 nm。 结果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 版)对11批川参通注射液的指纹图进行处理,确定了11个共有峰,11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0。 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川参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赫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莎日娜, 何春龙, 王焕芸
2013, 31(2): 140-142.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7
摘要:
目的 建立伊赫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大连依力特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403 nm,流速为1.0 ml/min。 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816 0~32.64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为1.8%(n=6)。 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伊赫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药物经济学
3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李毓芹
2013, 31(2): 143-144,15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8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济效果。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 mg/2 800 IU,每周1次,晨起1片;B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1次,每次100 IU;C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每年1次,3组疗程均为1年,3组患者均同时补充钙剂,进行疗效观察,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 结果 在骨疼痛症状改善方面,A组:66.67%、B组:55.56%、C组:80.00%,C组疗效高于A组、B组,3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学方面,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是59.52、43.61、46.70,B组优于A组、C组,但B组疗效最低。 结论 C组为优选方案。
药事管理
临床思维对临床药师开展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郑重践, 眭玉霞, 黄旭慧, 孙红, 庄捷
2013, 31(2): 145-14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以临床思维方式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的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在临床思维指导下以病史采集和用药教育、治疗方案分析、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分析等多方面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实践工作。 结果 临床药师赢得了参与多例患者治疗的机会,并辅助临床医生使药物的选择更优化,使用更合理,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安全用药意识。 结论 临床思维对临床药师更好地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门诊药房精准配药系统"的简介与应用
刘蕊, 韩晋, 刘军, 谢进, 朱姗薇, 王淑玲
2013, 31(2): 148-15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20
摘要: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失误造成的医疗纠纷,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门诊药房绩效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解放军第302医院与康联达(北京) 软件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开发了"门诊药房精准配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使用此系统完成配药的工作流程。 结果 药师使用该系统配药,可缩短配药时间,提高配药的准确率,并完成记录配药的工作量。 结论 该系统具有应用简便、易操作的特点,适合在医院的门诊药房推广。
药学教育
社会与管理药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陈静, 舒丽芯, 顾文华, 李捷玮
2013, 31(2): 151-153,16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21
摘要:
社会与管理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国内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本研究将国内与国外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国外社会药学教育更偏向于药学实践的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比例较大,更强调人在药学服务中的主观能动性。由此,笔者提出采取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不同的教学法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实践
王小燕, 章玲, 樊莉, 沙琨, 戴蔚荃, 孙青龑
2013, 31(2): 154-15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22
摘要:
本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概述了中美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的现状,研究和探索了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项目遴选和活动交流等,运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论,构建了"创新性实验核心课程教学和课外创新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训练体系,提出了"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体验"的教学策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案,为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性实验训练机构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亲历美国高等药学教学体制模式:访学美国南加大后的观察和思考
王培, 缪朝玉
2013, 31(2): 158-16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3.02.023
摘要:
目的 通过作者亲历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教学,浅议我国高等药学教学体制模式的改变。 方法 介绍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的教学模式,并对比我国的药学教育体制。 结果 目前药学博士(Pharm D)培养已成为美国药学院校的核心教育体系。Pharm D 培养的目标是临床药学服务。 结论 我国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加快发展临床药学教育,促进药学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