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颗粒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老中医夏涵教授的经典经验方,组方精良,仅由茵陈、连钱草和伸筋草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通络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该方对于缓解患者患处的疼痛有显著的效果[1]。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本方组成中单味药的研究发现,茵陈[2]、连钱草和伸筋草[3]均有抗炎镇痛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痛风颗粒各有效成分及总有效成分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研究,为中药在镇痛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参考依据。
HTML
-
由表1所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5、25、35、45 天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痛风颗粒各有效部位群、痛风颗粒、阳性对照组在第25、35、45 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各治疗组能不同程度减轻弗氏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造模后第25天,与痛风颗粒组比较,总生物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提示造模后第25天总生物碱组与痛风颗粒全方组在缓解弗氏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的疗效上相近。造模后第35天,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痛风颗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造模后第35天痛风颗粒组与阳性对照组在缓解弗氏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的疗效上相近。
组别 肿胀率(%) 造模前 造模后15 d 造模后25 d 造模后35 d 造模后45 d 空白组 1.57±0.22 6.43±0.21 8.53±0.47 11.79±0.57 10.93±0.55 模型组 1.47±0.29 74.40±1.33* 77.47±1.59* 72.71±1.23* 61.91±1.53* 总黄酮组 1.53±0.30 75.50±2.04 68.96±1.96#△▲ 61.53±0.97#△▲ 51.91±1.43#△▲ 总有机酸组 1.46±0.28 75.66±2.22 67.56±1.47#△▲ 63.24±1.30#△▲ 49.50±3.43#△▲ 总生物碱组 1.57±0.33 75.76±2.57 57.37±0.93#▲ 52.16±0.67#△▲ 47.93±1.88#△▲ 痛风颗粒组 1.46±0.24 76.01±1.38 57.15±2.59#▲ 48.10±1.23# 43.10±1.10#▲ 阳性对照组 1.49±0.28 74.53±2.77 52.86±1.17# 47.30±0.97# 37.58±1.56# *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有效部位群组与痛风颗粒组比较;▲P<0.01,痛风颗粒及各有效部位群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
由表2所示,痛风颗粒各有效部位群对致炎大鼠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影响结果提示,总有机酸组、总生物碱组、痛风颗粒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有下降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风颗粒各有效部位群对致炎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影响结果提示,总黄酮组、痛风颗粒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WBC(×109/L) N(%) 空白组 4.45±0.40 28.05±5.30 模型组 5.52±0.75 31.17±4.41 总黄酮组 5.13±1.67 26.80±3.31 总有机酸组 4.70±1.07 29.05±5.95 总生物碱组 4.62±1.51 29.63±7.00 痛风颗粒组 4.52±0.87 26.35±4.82 阳性对照组 4.48±0.92 26.32±2.62 -
由表3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对弗氏佐剂致炎大鼠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痛风颗粒各有效部位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总黄酮组、总有机酸组和总生物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痛风颗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痛风颗粒组降低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似。大鼠血清IL-10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总黄酮组、总有机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生物碱组和痛风颗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总生物碱组和痛风颗粒组在升高IL-10水平上与阳性对照组疗效相似。
组别 IL-6(ng/L) TNF-α(ng/L) IL-10(ng/L) 空白组 96.46±14.39 57.96±6.68 62.93±2.10 模型组 191.58±9.04** 136.03±9.16** 34.29±2.98** 总黄酮组 141.04±12.45##△△ 98.37±6.46##△△ 37.87±3.43#△△ 总有机酸组 154.11±9.47##△△ 97.59±5.18##△△ 38.07±5.55#△△ 总生物碱组 110.65±7.40##△ 85.33±8.06##△△ 50.62±1.97## 痛风颗粒组 98.84±8.55## 65.14±4.96## 48.15±2.97## 阳性对照组 97.35±13.63## 58.95±8.61## 47.63±1.88## **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痛风颗粒及各有效部位群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
由图1所示,正常组大鼠骨、骨关节、滑膜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滑膜组织结构清晰,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骨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滑膜增生,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总黄酮组骨关节表面软骨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滑膜水肿;总有机酸组骨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总生物碱组骨关节表面软骨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减轻;痛风颗粒组骨关节软骨无异常,滑膜细胞增生和周围软组织炎症减轻;阳性对照组骨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滑膜仅有轻度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