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05年  第23卷  第3期

封面
改革论坛
医药物流模式的转变和"GSP"的新课题
陆国平
2005, (3): 129-131.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品经营业态变化后GSP所面临的新课题。方法 分析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控制方法的施行对药品流通管理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管理模式及作业方式的转变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GSP规章。
论著
海洋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概况
刘芳, 孙鹏, 李玲, 易杨华
2005, (3): 132-138.
摘要:
海洋是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宝库,近年来从海藻、海绵、海鞘、珊瑚、海洋微生物等多种海洋生物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新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包括了萜类、甾体、生物碱、肽类、大环内酯和脂肪酸衍生物等,许多化合物的结构十分特异。本文对来自海洋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可借鉴的先导化合物。
微透析技术及在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韩冬, 班春林, 崔黎丽, 李国栋
2005, (3): 139-1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和组成,对微透析技术用于体内药物分析时的回收率测定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微透析技术用于药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概况
李莉华, 李水林, 王艳萍, 王卫东, 谢华通, 严晓鹏
2005, (3): 142-145.
摘要:
目的 阐述胃内滞留漂浮缓释片的研究概况。方法 结合文献和资料,简述胃内滞留片的释药原理, 影响漂浮性能的因素以及漂浮性能控制。结果与结论 胃内漂浮制剂可以显著延长胃内滞留时间,并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虎杖苷的研究进展
高守红, 杨少麟, 范国荣
2005, (3): 145-147.
摘要:
虎杖苷是虎杖的有效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虎杖苷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来源、化学结构、性质、提取分离、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等,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专家论坛
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
范积平, 张柳瑛, 张贞良, 吴玉田
2005, (3): 148-150.
摘要:
目的 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的新方法.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及其伪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用OPUS软件自带的聚类分析组件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研发的近红外光谱-褶合变换-信息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软件对其进行鉴别.结果 聚类分析的结果不甚理想,褶合变换分析得到正品与伪品大黄的相似系数<0.68,而正品大黄药材之间的相似系数均>0.81,同产地的药材之间的相似系数均>0.92.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结合褶合变换分析得到的相似系数能够准确鉴别正品、伪品以及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所得分析结果与经典的形态分类学鉴别方法一致.
单、复凝聚法制备酮康唑微囊的性状和包封率比较
刘倩, 高玮, 尚北城
2005, (3): 150-154.
摘要:
目的 比较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外观性状和包封率,为进一步研究微囊的制备工艺打下基础.方法 以酮康唑作为囊芯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囊材,采用常规的单、复凝聚法分别制备酮康唑微囊,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其外观性状;采用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微囊中酮康唑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其药物包封率.结果 2种方法所得的微囊均为白色粉末,采用单凝聚法得到的微囊平均粒径为32.20μm,相对包封率为6.11%;复凝聚法制备的微囊则分别为7.99μm和83.42%.结论 采用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复凝聚法所得结果较好.
构树叶、花序及果实的氨基酸分析
周峰
2005, (3): 154-156.
摘要:
目的 对构树地上不同部位的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分.结果 构树各部分包括果实、叶或花序、聚合果至少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等为主,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以100g干燥样品粉末计,楮实子、构树叶、雄花序、聚合果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44g、24.5g、15.88g、11.94g,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92g、9.95g、9.7g、3.27g.不同生长时期构树叶及果实的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构树叶及聚合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莫达非尼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于佳玥, 刘雨嵋, 张晓冬
2005, (3): 156-157,175.
摘要:
目的 研究莫达非尼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评价莫达非尼对小鼠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视频分析系统观察莫达非尼对雄性小鼠单位时间内活动的总活动度、平均速度和线性度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相比,120mg/kg的莫达非尼可以显著升高小鼠单位时间内活动的总活动度、平均速度以及线性度.60mg/kg异丙嗪可以部分拮抗莫达非尼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论 莫达非尼可以兴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或5-HT系统有关.
药物与临床
小儿全身麻醉药的合理应用
赵文
2005, (3): 158-160.
摘要:
目的 介绍小儿全身麻醉用药的特点.方法 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对小儿全身麻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与结论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小儿全身麻醉的特殊性,不同阶段的小儿采用全身麻醉时,应根据其身体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用药剂量.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郑海岚, 修志坚
2005, (3): 161-162.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对比分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病程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利百素凝胶治疗冻疮的临床体会
陆强, 杨青青, 张亚南
2005, (3): 162-162.
摘要:
目的 研究利百素凝胶治疗冻疮的疗效.方法 利百素凝胶(Reparil-gel)治疗冻疮患者25例,44个创面;应用冻疮膏治疗7例、27个创面.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冻疮的平均愈合时间和止痒效果.结果 利百素凝胶的治疗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4.8±.08)d.冻疮膏治疗创面平均愈合时间(6.55±.30)d,平均愈合时间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利百素凝胶疗效优于冻疮膏,它具有明显的止痒、止痛、消肿作用,疗效短,使用方便,是治疗冻疮的良好外用药.
药物分析
HPLC法测定柿蒂中金丝桃苷与齐墩果酸的含量
郑一敏, 胥秀英, 杨艳红, 傅善权
2005, (3): 163-165.
摘要: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柿蒂中金丝桃苷与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 金丝桃苷的含量采用Shimadzu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45: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用外标法定量;采用Shimadzu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90:1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nm,用外标法定量,测定柿蒂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 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0.50-2.50μg,r=0.9998,回收率99.65%,RSD 1.24%;齐墩果酸的线性范围1.56-5.20μg,r=0.9990,回收率97.02%,RSD2.8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柿蒂的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复方首乌补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徐立, 唐凡, 陈刚
2005, (3): 165-167.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首乌补液中二苯乙烯苷(2,,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hypersil ODS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nm.结果 2,,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线性范围为25~400mg/mL,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4%.结论 本方法分离效果好,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搽剂的含量测定
顾伟鹰, 张和平, 黄伟芬, 顾洪军
2005, (3): 167-169.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搽剂中樟脑和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于(305±1)nm波长处直接测定樟脑的含量;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5±1)nm波长处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结果 樟脑含量在1.62~3.2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4,平均回收率99.89%,RSD为0.34%.醋酸地塞米松含量在122.04~227.81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7,平均回收率99.18%,RSD为1.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搽剂的质量控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肝微粒体中帕洛诺司琼的含量
陈长水, 杨先启
2005, (3): 169-171.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帕洛诺司琼的体外代谢,建立人肝微粒体中帕洛诺司琼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帕洛诺司琼与人肝微粒体共孵育之后,以Nova-park C18(5μm,200×4.6mm)柱为分析柱,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盐(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 帕洛诺司琼在5~1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检测限为0.2μmol/L(S/N≥),定量限为1.0μmol/L(RSD=4.81%,n=3).方法回收率为96.0%~10.0%,日内、日间RSD分别<7.0%和<10%(n=5).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研究帕洛诺司琼的体外代谢.
药学教育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孙连娜, 陈万生, 马琳, 郑水庆, 张巧艳, 秦路平
2005, (3): 172-173.
摘要: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首先分析了生药学实验的现状,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的探索和实践:①改革优化实验内容;②转变实验模式,从被动到主动;③提高实验课的科研含量,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
浅谈药物动力学教学思路的更新
邹豪, 管菲, 马光大, 高申
2005, (3): 173-175.
摘要:
目的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药物动力学教学思路更新的一些做法.方法 分析现阶段各医药学院校的药物动力学教学的不足,更新教学思路,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必要的调整: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制过程中的指导意义、调整部分教学实验、教学内容更偏向于临床应用、在科研工作和药物动力学软件的教学.结果 通过教学思路更新要使学生掌握药物动力学的经典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新热点.结论 药物动力学教学思路的更新是符合教学需要的.
药事管理
门诊药房调配处方差错的原因及防止
李琦
2005, (3): 176-177.
摘要:
门诊药房调配处方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为了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提出了门诊药房药品出窗口零出错率的要求。我们总结了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容易出现差错的几个方面,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处方外配难在哪?
杨少麟, 崔俐俊, 马恩珂, 李岚, 许晶晶
2005, (3): 177-179.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处方外配难的原因。方法 对上海华氏大药房其中4家药房营业时间内的消费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处方外配难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结论 处方外配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策、医疗机构、医生行为、患者因素和零售药房等因素。
新形势药学人才的困惑和对策
任吉霞, 邱贞琴
2005, (3): 179-180.
摘要:
随着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药学人才数量少,观念旧,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高水平的药学人才队伍,成为势在必行的大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的药学人才建设。
经验交流
自制简易多功能提取锅
刘明乐, 王超辉, 李克荣
2005, (3): 181-182.
摘要:
医院制剂室经常需要提取挥发油、回收有机溶媒及有机溶媒回流提取中药,由于使用玻璃仪器一次性提取、回流或回收的量有限;而市售的多功能提取罐一次性生产量又较大,两者均不适合于医院制剂生产量。
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9例分析
唐志华, 姚伟琦, 杨琴琴
2005, (3): 183-184.
摘要:
目的 分析鱼腥草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78-2004年文献报道的29例鱼腥草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至出现休克的时间、原发病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经鱼腥草致过敏性休克的分析资料显示: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静脉给药有20例,占69.0%;20min以后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有3例。结论 必须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358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严炎中, 陆家东, 徐雯宇, 王佳良
2005, (3): 184-186.
摘要:
目的 观察我市三个季度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情况。方法 对我市2004年后3个季度358 例ADR有效报告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共涉及17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ADR 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皮疹或发热、寒颤、胸闷等过敏反应为主(占72.3%),严重ADR有18例(占5.0%)。结论 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药学继续教育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蒯丽萍, 张钧
2005, (3): 187-190.
摘要:
成本效益分析的思想远早于其名词的产生。美国早在1902年就应用成本-效益分析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来确定政府的投资,最初的应用是根据《河港法》评价水域资源工程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正式定型则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运用它来评定一些水域资源开发工程是否合算;此外一些州政府还用它来评价某些公路建设方面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