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封面 目录
综述
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研究进展
黄思凡, 张元声, 陈建明, 武鑫
2021, 39(1): 1-3, 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4038
摘要(5478) HTML (2201) PDF (389KB)(44)
摘要:
  目的  综述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的中外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  结果  经过对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和微乳等载药系统包载去甲斑蝥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制剂。  结论  去甲斑蝥素是一种优良的抗肿瘤药物,但传统的注射剂和片剂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的毒副作用。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将其制备为新型制剂可以增强靶向性,减小对肾脏和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因此,将去甲斑蝥素制成新型制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抑制剂研究进展
刘航, 赵庆杰, 徐伟
2021, 39(1): 4-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6024
摘要(9004) HTML (4561) PDF (673KB)(123)
摘要: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信号转录蛋白。STAT3的异常激活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等密切相关,其在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癌、肺癌等癌干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因此,抑制STAT3的异常表达已成为抗炎免疫、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思路。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董家潇, 金永生, 曹莺
2021, 39(1): 9-12, 4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4030
摘要(6659) HTML (2758) PDF (481KB)(60)
摘要:
黄芩素(baicalein, BE)是来源于黄芩干燥根中的有效成分,在结构上属于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清除自由基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黄芩素在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寻找开发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论著
烟酰胺单核苷酸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张赛龙, 凌期盛, 杨政, 缪朝玉
2021, 39(1): 13-16, 2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6077
摘要(5015) HTML (2895) PDF (776KB)(41)
摘要:
  目的  探究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对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  方法  采用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评价NMN的作用。应用DSS对C57小鼠进行造模,给予NMN后观察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疾病评分(DAI)、结肠组织长度以及结肠组织切片病理学变化。  结果  NMN对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DAI、肠道形态学变化等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  NMN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无显著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青风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姚茹冰, 彭浩, 蔡孟成, 李霞
2021, 39(1): 17-2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4117
摘要(4229) HTML (2889) PDF (887KB)(58)
摘要: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青风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青风藤的化学成分,并依据TCMSP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指数(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借助DRAR-CPI分子对接服务器得到有效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RA的靶点,利用Venn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青风藤有效活性成分6个,作用靶点176个;RA靶点305个;青风藤治疗RA的靶点15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500个生物过程(BP)、18个细胞组成(CC)、28个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77条通路。  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青风藤中以青藤碱为主的6种有效活性成分发挥了抗RA的作用,治疗的关键靶点与IL-10、IL-4、INS、MAPK8、ELANE、MAPK1、MAPK14有关,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主要与感染、炎症及免疫相关,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硫酸羟氯喹颗粒水分近红外光谱在线定量模型的建立
柯樱, 朱振明, 张烁阳, 王薇青, 陆峰
2021, 39(1): 23-2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7128
摘要(5177) HTML (1775) PDF (823KB)(26)
摘要:
  目的  为实时检测硫酸羟氯喹颗粒在流化床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建立颗粒水分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  方法  物料颗粒在流化床的干燥过程中,实时取样并用水分测定仪测量颗粒水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 MSC)、一阶导数和Karl Norris平滑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选择近红外4 935~5 336 cm−1和6 911~7 297 cm−1两个波段,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  结果  所建模型的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为0.408,相关系数Rc为0.952 9。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为0.435,相关系数Rp为0.936 6,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的比值(RPD)为5.18。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t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参考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该法所建立的在线水分定量模型准确度较高且较为可靠稳定,该模型可应用于生产过程,以在线监测物料颗粒的水分变化。
白术黄连微丸结肠靶向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唐晓萌, 骆锦前, 汪五清, 顾永卫, 刘继勇
2021, 39(1): 29-3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8109
摘要(4961) HTML (1682) PDF (1015KB)(24)
摘要:
  目的  将中药“白术黄连方”制备成以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为基础的结肠靶向胶囊,优化其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  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优化微丸的处方组成和工艺参数。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素丸,流化床底喷方式进行包衣,考察隔离衣增重、肠溶衣中聚合物比例、增塑剂用量和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  结果  最终确定胃溶微丸的处方为:载药量50%,交联聚维酮(PVPP)5%,微晶纤维(MCC):乳糖=2∶1,润湿剂40%;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20 Hz,滚圆速度500 r/min,滚圆时间5 min。肠溶微丸的处方为:载药量27%,PVPP 5%,MCC:乳糖=5∶2,润湿剂30%,粘合剂20%;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20 Hz,滚圆速度700 r/min,滚圆时间7 min;肠溶衣处方为:EUDRAGIT® L30D-55:EUDRAGIT® FS30D=1∶2,增塑剂用量10%,包衣增重15%。肠溶微丸的体外释放时间达24 h,其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  结论  成功制备了白术黄连微丸结肠靶向胶囊,肠溶微丸表现出缓释和结肠靶向的特性。
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罗川, 马建江, 缪震元, 吴岳林
2021, 39(1): 35-37, 57.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7022
摘要(3094) HTML (1318) PDF (484KB)(29)
摘要:
  目的  基于活性天然产物沙蟾毒精骨架设计3-酯类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通过缩合剂催化下将酸和沙蟾毒精进行酯化反应,得到3-酯类沙蟾毒精衍生物,采用Cell Titer法测试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  3-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对所有的肿瘤细胞株显示出优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均在1 μmol/L以下。  结论  化合物 2a 活性最好,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为4.0~91.7 nmol/L,可作为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协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俞俊, 段晶晶, 张晔
2021, 39(1): 38-4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91
摘要(5056) HTML (1950) PDF (1070KB)(24)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二者联合对A549和NCI-H460细胞抗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549和NCI-H46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CI-H460细胞中mTOR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CI-H460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   结果   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用(浓度分别≥100、5 μmol/L)以及二者联用均能明显抑制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和侵袭,且二者联用抑制作用大于单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二者联合均可以抑制NCI-H460细胞中p-NFκB、p-mTOR以及抗凋亡因子Mcl-1和Bcl-2的蛋白表达,且与单药相比,二者联合抑制作用增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NCI-H460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IL-1β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近50%,P<0.05)。   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协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的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是协同抑制了mTOR和NFκB信号通路。
胰岛素超多孔水凝胶控释制剂的制备及其检测
胡等慧, 王秀丽, 任蕾蕾
2021, 39(1): 44-48, 7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5030
摘要(4287) HTML (2032) PDF (876KB)(41)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可实现控释的超多孔水凝胶,以胰岛素为模型药,考察超多孔水凝胶的载药、释药性能,初探给药途径及药效。  方法  采用聚合物互穿网络法制备超多孔水凝胶(SPH-IPN);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考察凝胶的结构;通过测定溶胀比、孔隙率考察凝胶的性能;并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研究超多孔水凝胶的载药量及载药后的药效。  结果  所制得的超多孔水凝胶胰岛素的载药量为3.19%。通过动物皮下包埋的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载胰岛素冻干凝胶在1~24 h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较好。  结论  冻干胰岛素超多孔水凝胶皮下包埋,可实现24 h血糖值稳定,具有很好的控释效果。
红景天苷单体与坤复康片大鼠口服药动学特征的比较
刘昕竹, 徐人杰, 冯城, 魏昕
2021, 39(1): 49-5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6043
摘要(4115) HTML (1576) PDF (580KB)(14)
摘要: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单体和坤复康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探讨药物配伍对红景天苷单体在大鼠体内过程的影响。  方法  用LC/MS/MS法测定红景天苷和坤复康片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估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  红景天苷和坤复康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587.11±35.02)和(956.35±47.65)ng·h/ml;cmax分别为(85.81±15.66)和(143.86±46.91)ng/ml,两者有显著差异。  结论  坤复康片中的其他成分会影响红景天苷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研究报告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浓度
姚囡囡, 周宇, 付文倩, 黄珊, 宋洪涛
2021, 39(1): 53-57.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5038
摘要(4388) HTML (1524) PDF (587KB)(27)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处理后,以奥硝唑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80∶20,V/V),流速1.0 ml/min,柱温35 ℃,双波长检测:192 nm检测单羟基卡马西平,318 nm检测奥硝唑。  结果  单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2~50 μg/ml(r=0.998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浓度为2 μg/ml;准确度在95.57%~100.59%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单羟基卡马西平及内标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9.62%~98.76%之间;稳定性的RSD均小于6%。  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可用于单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临床检测。
自制复方特比萘酚软膏渗透促进剂的研究
刘琳琳, 严佳, 周欣
2021, 39(1): 58-61, 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8062
摘要(3617) HTML (1476) PDF (863KB)(27)
摘要:
  目的  筛选并确定自制复方特比萘酚软膏中的渗透促进剂。  方法  采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使用立式Franz扩散池,接收液为60%聚乙二醇400-40%生理盐水,渗透膜为SD大鼠腹部皮肤,筛选最适渗透促进剂。  结果  10%丙二醇对复方特比萘芬软膏的促渗作用明显大于15%丙二醇,对比氮酮和丙二醇的促渗效果,10%丙二醇优于3%氮酮。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丙二醇和氮酮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最终选择10%丙二醇作为自制复方特比萘酚软膏渗透促进剂,大大提高了药物在皮肤中的溶解度。
红景天苷在比格犬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黄彪, 单晓菊, 赵鑫, 曹永兵, 周婷婷, 范国荣
2021, 39(1): 62-67, 9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12001
摘要(3780) HTML (1498) PDF (714KB)(23)
摘要:
  目的  建立比格犬血浆中的红景天苷的HPLC-MS/MS测定方法,研究红景天苷在比格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以天麻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后,经Symmetry RP18 (100 mm×4.6 mm, 3.5 μm)柱分离,使用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A)-含0.1%甲酸和20%乙腈的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35% B),流速为0.4 ml/min,柱温40 ℃,进样量2 μl;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红景天苷、天麻素的MRM离子对分别为m/z 299.1→118.9、m/z 285.1→122.9。比格犬分别以口服和静注两种给药方式给予红景天苷原料药,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样品采用HPLC-MS/MS法测定,研究红景天苷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红景天苷的质量浓度在10~10 0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最低定量浓度为10.0 ng/ml。方法回收率为89.5%~91.8%,日内精密度(RSD)<9.7%,日间精密度(RSD)<7.3%。单剂量口服15 mg/kg或静注1.5 mg/kg红景天苷原料药后,cmax分别为(9 680±3 725)和(9 310±1 645)ng/ml;tmax分别为(1.25±0.67)和(0.011±0.017)h,AUC0−t分别为(20 535.4±5 200.0)和(4 646.7±720.5)ng·h/ml,AUC0-∞分别为(20 607.9±5 266.2)和(4 691.6±715.2)ng·h/ml;t1/2分别为(1.31± 0.63)和(0.98 ± 0.13)h。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红景天苷体内过程研究。红景天苷在比格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3.9±11.2)%。
地龙参麦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刘栋, 华之卉, 郝哲, 屈俊, 王丽军, 李明春
2021, 39(1): 68-7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89
摘要(5897) HTML (2246) PDF (641KB)(43)
摘要:
  目的  完善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地龙参麦口服液中黄芪、麦冬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羟苯乙酯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  结果  TLC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和羟苯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81~58.06 μg/ml (r=0.999 9)、25.29~252.94 μg/ml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 (RSD为1.02%)和99.72% (RSD为0.7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更全面有效地控制地龙参麦口服液的质量。
梗阻性黄疸对患者体内右美托咪定药动学的影响
段虎, 李盛建, 周艳卿, 杨俊炜, 赵亮, 李群英
2021, 39(1): 73-7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085
摘要(2889) HTML (1117) PDF (626KB)(11)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右美托咪定的浓度,评价梗阻性黄疸对患者体内右美托咪定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样品经液-液萃取后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5 ℃,质谱检测采用动态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  结果  人血浆中右美托咪定在0.01~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00%,提取回收率为85.5%~93.1%,基质效应为91.2%~95.6%,样品在分析期间稳定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梗阻性黄疸患者体内右美托咪定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Vz分别增加63.4%、78.9%、66.4%、82.5%;CLz降低42.1%。  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人血浆右美托咪定的浓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体内右美托咪定消除减慢。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紫茶总多酚的工艺优化研究
曾棋平, 吴坤林, 陈锦珊
2021, 39(1): 77-8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5041
摘要(4055) HTML (1187) PDF (574KB)(20)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紫茶总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确立其纯化工艺参数,以期制备出高纯度的紫茶总多酚,为其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纯化紫茶总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吸附率等为指标,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值、径高比、上样体积、上样体积流量、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体积以及洗脱体积流量对纯化工艺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参数。  结果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紫茶总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375 μg/ml,上样体积流量2 ml/min,上样体积3 BV,上样液pH为2,径高比为1∶6,洗脱时先用3 BV水去除杂质,再用50%乙醇4 BV洗脱,洗脱体积流量2 ml/min。  结论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纯化紫茶总多酚,在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下,紫茶总多酚的质量分数从40.20% 升至平均69.8%,干膏量由56.0 mg减少至29.9 mg,建立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紫茶总多酚的纯化工艺条件。
药物与临床
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其对IgE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朱展慧, 李军, 盛国荣
2021, 39(1): 82-85, 9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3107
摘要(3981) HTML (1430) PDF (474KB)(18)
摘要:
  目的  观察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IgE、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内服银连祛风汤和地氯雷他啶分散片,连续用药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别进行评价;IgE含量用ELISA法测定,CD4+、CD8+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和IgE、CD4+、CD8+水平、CD4+/CD8+比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CD4+水平、CD4+/CD8+比值明显升高,IgE、CD8+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连祛风汤可有效调节CU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疾病症状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例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韦春兰, 李文渊
2021, 39(1): 86-89.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4025
摘要(4147) HTML (1329) PDF (557KB)(4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的治疗对策,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病例特点,从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和药学监护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  结果  医生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药源性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情况好转,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临床药师应充分了解药物的特点,从治疗方案优化、药学监护方面发挥药学专业特长,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药事管理
羁押人员应用抗感染药物所致的158例不良反应分析
潘青杰, 张文文, 王芳
2021, 39(1): 90-9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4087
摘要(3283) HTML (1363) PDF (619KB)(27)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抗感染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羁押人员合理用药和药物警戒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ADR病例,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研究导致ADR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的主要及次要因素。  结果  共收集158例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病例,男性143例(90.51%),集中在20~59岁。经帕累托图分析发现,ADR主要涉及8类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ADR主要累及肝胆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反应和血液系统,以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皮疹和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结论  应用帕累托图法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来分析羁押人员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重点关注抗结核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个案报道
炔诺酮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
胡朦, 毕娟
2021, 39(1): 94-9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73
摘要(4188) HTML (1571) PDF (471KB)(4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