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

胡文君 王品 郑斯莉 汪东昇 缪朝玉

胡文君, 王品, 郑斯莉, 汪东昇, 缪朝玉.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引用本文: 胡文君, 王品, 郑斯莉, 汪东昇, 缪朝玉.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HU Wenjun, WANG Pin, ZHENG Sili, WANG Dongsheng, MIAO Chaoyu. Establishment of mou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and early electrocardio- gram assess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Citation: HU Wenjun, WANG Pin, ZHENG Sili, WANG Dongsheng, MIAO Chaoyu. Establishment of mou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and early electrocardio- gram assess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730098);海军军医大学高等级成果培植计划(2018-CGPZ-A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胡文君,硕士研究生,Email:huwenjun19941012@163.com

    通讯作者: 缪朝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效学、心脑血管药理学,Email:cymiao@sm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965.1

Establishment of mou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and early electrocardio- gram assessment

图(2)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912
  • HTML全文浏览量:  3534
  • PDF下载量:  7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1-03
  • 修回日期:  2020-03-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3
  • 刊出日期:  2020-03-01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730098);海军军医大学高等级成果培植计划(2018-CGPZ-A03)
    作者简介:

    胡文君,硕士研究生,Email:huwenjun19941012@163.com

    通讯作者: 缪朝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效学、心脑血管药理学,Email:cymiao@sm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965.1

摘要:   目的  构建并优化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联合使用冠脉结扎术后即刻和术后4 h的两次肢体导联心电图对心梗发生情况进行早期评价。  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29只,异氟烷吸入麻醉后,经左侧第3/4肋间进入胸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模型,施行术后即刻和术后4 h肢体导联心电图评价心梗发生情况。术后24 h打开胸腔观察梗死情况,留取心脏标本进行TTC染色确定梗死区域并计算梗死面积。  结果  小鼠行冠状动脉结扎术,术中死亡率为6.8%(2/29),术后早期(<4 h)死亡率为10.3%(3/29),24 h存活率为82.8%(24/29);术后24 h TTC染色明确梗死发生,则心梗模型建立,造模成功率为79.3%(23/29),平均梗死区域大小(梗死心肌重量/全心室重量)为(28±6)%;成功建立模型的小鼠在术后4 h心电图可见明显ST-T改变,提示心梗已发生。  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且联合使用术后即刻和术后4 h两次心电图可以作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快速无创的评价方法。

English Abstract

胡文君, 王品, 郑斯莉, 汪东昇, 缪朝玉.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引用本文: 胡文君, 王品, 郑斯莉, 汪东昇, 缪朝玉. 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早期心电图评价[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HU Wenjun, WANG Pin, ZHENG Sili, WANG Dongsheng, MIAO Chaoyu. Establishment of mou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and early electrocardio- gram assess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Citation: HU Wenjun, WANG Pin, ZHENG Sili, WANG Dongsheng, MIAO Chaoyu. Establishment of mou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and early electrocardio- gram assessment[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2001011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以致坏死,损害心功能且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2]。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再灌注心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心梗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极其复杂,使其在临床治疗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3],因此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探究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评价药物疗效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通过结扎冠状动脉模拟心肌缺血过程来建立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方法[4-5]。以往更倾向于选择较大动物构建模型,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小鼠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因此建立简便有效的小鼠心梗模型对心肌梗死疾病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关于小鼠心梗模型构建方法的报道较少,缺乏一种比较便捷的模型制作方法和无创评价手段。本文基于Gao等[6]报道的心梗模型构建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总结了一些经验。

    • SPF级C57BL/6J 10~12周龄雄性小鼠,共29只,体重为(29.65±5.35)g,购于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均饲养在具有IVC系统的动物房[人工照明12 h;温度(23±2)℃;相对湿度40%~60%;噪音≤60 dB],自由饮食进水,在正式实验之前需适应饲养环境至少1周。动物实验方案与操作均遵守动物福利及“3R”原则。

    • 异氟烷(河北一品制药);4%水合氯醛、2%TTC染液(批号:E110BA0007、AC29BA0025,BBI Life Science);0.9%NaCl溶液;4%多聚甲醛组织固定液(批号:154608,博光生物)。气体麻醉机(上海曼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垫;彩色扫描仪(BenQ,K802);MPA血压与心率分析系统(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缝线(3-0,用于肌肉、皮肤缝合)、缝针;带线缝针(7-0,用于结扎冠状动脉)。

    • 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均高温蒸汽灭菌30 min。实验小鼠术前禁食12 h。按照麻醉机说明书连接好管路。将小鼠放进麻醉机的诱导箱,开启氧气调节气流量(0.25 MPa,1 L/min),调整麻醉药(异氟烷)浓度为5%,约1 min完成小鼠诱导麻醉,之后调整麻醉药浓度至2%,连接小鼠面罩并持续吸入。

    • 小鼠仰卧位固定,左胸前手术区域剔除鼠毛并消毒。距胸骨左缘约1~2 mm皮肤处做长约1 cm纵向切口,切口处行垂直外翻褥式缝合预留缝线。逐层钝性分离胸壁肌肉,从第3或第4肋间隙快速进入胸腔,用止血钳撑开肋间隙,配合心脏跳动左手轻轻挤压使心脏从孔隙中弹出。在左心耳下缘1~2 mm、肺动脉圆锥旁0.5 mm处以7-0带线缝合针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将其结扎,松紧适宜,控制进针深度(以隐约可见细针为宜)和行针宽度(2 mm左右)。由于不借助通气装置,要求开胸时间不要超过30 s,结扎操作尽量控制在10 s左右完成。结扎完成后轻柔地将心脏送回胸腔,挤压胸腔排出空气同时收紧结扎切口处预留缝线,完成手术。术中逐步调整麻药浓度至零,取下面罩后将小鼠置于恒温垫上约3~5 min即可复苏。

    • 小鼠异氟烷吸入麻醉后,仰卧固定,按照仪器说明连接MPA系统心脏导联线,并将针电极分别固定在右上肢、左上肢,右下肢接地,避免周围磁场干扰。待基线平稳后,记录4~5个心动周期。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II导联观察心脏前下壁心梗发生的情况,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所供给的心肌区域相吻合。心电图导联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 术后24 h对模型小鼠施行安乐死(4%水合氯醛,300 mg/kg),打开胸腔,肉眼观察心梗部位,并拍照记录。留取心脏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冲洗除去多余的血液,用滤纸吸干液体后修剪,仅保留全心室称重,记为M1(mg)。全心室心脏标本置于–20 ℃冷冻约30 min后,将心脏切成厚度为1 mm左右的薄片若干,经常规TTC染色后[7],进行扫描拍照。剪下白色梗死区域用滤纸吸干后称重,记为M2(mg),梗死区大小计算以百分比表示,即梗死大小(%)=(M2/M1)×100%。

    • 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rm{\bar X}} $±s)表示。

    • 小鼠心梗模型总体成功率为79.3%(23/29)。其中,冠脉结扎术中死亡率为6.8%(2/29),1只由于穿刺过深导致心脏破裂出血,1只由于胸腔暴露时间过长导致气胸。术后早期(<4 h)死亡率为10.3%(3/29);2只解剖后发现胸腔内有大量积血,1只疑为发生不可逆转的致死型心律失常。此外,1只造模失败未发生心梗,术后24 h TTC染色未见明显梗死区,且术后即刻和术后4 h心电图均无ST段改变(表1)。

      表 1  小鼠心梗模型失败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失败时段比例(%)原因分析只数解决方法
      术中死亡 6.8术中心脏破裂致死1控制穿刺深度和宽度
      术中气胸致死1穿刺结扎迅速,快速闭合胸腔
      术后死亡10.3术后胸腔出血致死2保证视野开阔,用纱布保护胸壁及肺,避免刺破大血管和肺脏
      术后致死型心律失常致死1结扎动作迅速轻柔,减少对心脏的刺激
      其他 3.4术后未发生心梗1(造模失败)
    • 造模小鼠均施行术后即刻和术后4 h两次心电图检查,发现经24 h TTC染色后证实有心肌梗死发生的23只造模成功的小鼠中,两次心电图中均呈现出明显的ST段抬高以及变异T波(图1A),而造模失败的小鼠心电图则没有明显异常(图1B)。

      图  1  小鼠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4 h心电图

    • 术后24 h打开小鼠胸腔,肉眼可见左心室前下壁靠近心尖处呈灰白色(图2A)。取心脏标本经常规TTC染色后,可观察到梗死区域呈白色,而非梗死区域呈红色(图2B)。根据前文提到心梗区大小的计算方法,本实验中,心梗模型梗死区大小最大可达40%,几乎累及整个左心室;最小为17%,主要集中在心尖部位;梗死区平均大小为(28±6)%(见表2)。

      图  2  心梗小鼠心脏标本及TTC染色

      表 2  23只小鼠心肌梗死区大小情况

      项目体重/g全心室重量(M1)/mg梗死心肌重量(M2)/mg梗死大小(M2/M1)/(%)
      总计($ {\rm{\bar X}} $±s)29.65±5.3576±1321.91±7.0628±6
    • 建立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常常是研究工作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疾病本身特征和研究目的与所建立的动物模型达到尽可能地一致。首先,实验动物的选择要考虑各实验室以及实验者自身的条件。就心梗模型而言,大动物(猪、犬、兔等)因其心脏在形态大小、解剖结构以及生理条件上与人类更为相似,构建模型成功率相对较高,通常用于病理生理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疗效等研究。小动物生命力弱、手术耐受性差,导致模型建立具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其能够建立相关基因工程动物形成较为一致的品系,对于深入研究心肌梗死病理及治疗相关机制有重要意义。目前心梗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心肌细胞不可再生的特性,移植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及相关机制研究成为心梗治疗方案的新方向[8-10],建立一种稳定性强、成功率高的小鼠心梗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结合小鼠自身特点,在以往大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比较成功地建立了小鼠的心梗模型。

      目前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冠脉结扎法、药物法、球囊堵闭法、栓塞法以及血栓形成法等。其中药物法主要使用垂体后叶素等诱发血管痉挛促使心肌缺血梗死,但此法很难明确发生梗塞的动脉且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后三种方法可直接形成冠脉闭塞,但需要借助心导管技术和冠脉造影等影像学技术,且小鼠细小的冠状动脉给操作增加了难度[11]。而冠状动脉结扎法[12]操作简单、血管阻塞明确,比较符合心梗发生的病理过程,能较好的实现临床转化,因此本实验主要采用此法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实验过程中,采用5%异氟烷诱导后联合2%异氟烷面罩持续吸入麻醉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腹腔麻醉联合气管插管通气的方法[13],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可能产生的组织损伤,同时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但是,此法要求实验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冠脉结扎术,尽快完成冠脉结扎并闭合胸壁,降低长时间暴露胸腔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气胸等致死风险。术中需要密切关注小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麻药浓度,从而促进小鼠的术后复苏。除了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之外,冠脉结扎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小鼠血管细小,侧枝循环丰富且走行不易观察,因此要求实验者操作精确,既要保证能够引起足够面积的心肌梗死,又要避免梗死面积过大而导致死亡,尽量在同一高度结扎形成较为一致的模型;此外,小鼠心室壁较薄,操作者需要严格控制穿刺深度,避免穿刺过深直接刺破室壁造成大出血。

      心梗模型的评价方法可根据实验动物的生存状态分为活体检测和尸检。前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荧光微粒注射、MRI、PET和超声心动图等[14-15],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冠脉血供状况从而间接评估心肌梗死,但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测操作复杂;后者则主要是染料染色法包括TTC、依文思蓝、Masson三色法等,可以获得心肌梗死的直接结果。心电图通常是临床心肌梗死病人首选的实验室检查。然而,在动物心梗模型的评价中,人们往往忽视这一最为简便快捷方法的应用。在本实验的模型构建中,笔者采用术后即刻和术后4 h心电图检查两个指标来评估小鼠心梗情况。首先,在术后立刻对模型鼠施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冠脉结扎的初期效果,以及发现潜在的心律异常改变。其次,考虑到心肌梗死特异性标志物之一——肌钙蛋白(cTn),一般在心肌坏死后3~4 h开始升高[16],我们又选择术后4 h的心电图检查,再次对模型小鼠心梗发生情况进行判断,同时,排除由于手术对心脏刺激可能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并利用术后24 h TTC病理染色来验证心电图评估心梗发生的准确情况。最终,发现心电图评价心梗发生的准确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结果获取迅速、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经济成本低等特点,故而在模型制备结果的评价中较其他活体检测方法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利用TTC染色法明确区域。同时观察到,心梗模型小鼠早期心电图呈现出明显ST段抬高可以作为心梗发生的可靠依据,即心电图可以作为小鼠心梗模型早期快速无创评价的可靠方法。因此,本实验建立的关于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高效制作方法和无创评价手段为确切研究心梗病理生理及治疗机制提供了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