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周正 郭志英 谭何新 刘佳颖 刁勇 张磊

周正, 郭志英, 谭何新, 刘佳颖, 刁勇, 张磊.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引用本文: 周正, 郭志英, 谭何新, 刘佳颖, 刁勇, 张磊.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ZHOU Zheng, GUO Zhiying, TAN Hexin, Liu Jiaying, DIAO Yong, ZHANG Lei.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Citation: ZHOU Zheng, GUO Zhiying, TAN Hexin, Liu Jiaying, DIAO Yong, ZHANG Lei.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405215);第二军医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马蓝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及关键基因筛选(F2015094)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

  • 摘要: 马蓝,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爵床科药用植物。由其茎、叶加工而成的青黛,以福建产品质最佳,被誉为建青黛,是福建道地药材。马蓝的根入药称南板蓝根,与青黛一起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品种。青黛及其原植物马蓝的指标性成分靛玉红(indirubin)是具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中成药“黄黛片”及“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主要综述了马蓝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马蓝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马蓝及青黛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1] 黄以钟. 福建药用植物板蓝与建青黛的研究.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2] 王英, 沙飞,陈月华, 等. 靛玉红及其类似物抗肿瘤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4,45(16):2404-2411.
    [3] Nam S,Buettner R,Turkson J,et al.Indirubin derivatives inhibit Stat3 signaling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cancer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17):5998-6003.
    [4] Hoessel R, Leclerc S, Endicott JA, et al. Indirubin, the active constituent of a Chinese antileukaemia medicine, inhibits cyclin-dependent kinases[J]. Nat Cell Biol, 1999,1(1):60-67.
    [5] Vougogiannopoulou K, Skaltsounis AL. From Tyrian purple to kinase modulators:naturally halogenated indirubins and synthetic analogues[J]. Planta Med, 2012,78(14):1515-1528.
    [6] Wang L, Zhou GB, Liu P, et al. Dissection of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Realgar-Indigo naturalis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105(12):4826-4831.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199.
    [8] 李园园, 方建国, 王文清, 等. 大青叶历史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5,36(11):1750-1753.
    [9] 刘泽玉, 苏柘僮, 杨明, 等. 青黛炮制过程中靛蓝定向生成的工艺设计与优化[J]. 中草药, 2011, 42(1):56-60.
    [10] 李广华, 赵文法, 王蕴, 等. 药用青黛的质量考察[J]. 中国药事, 2009, 23(5):472-473.
    [11] 黄以钟, 潘大仁, 王占成, 等. 不同生长时期对马蓝药效成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6):75-78.
    [12] 黄璐琦, 戴住波, 吕冬梅, 等. 探讨道地药材研究的模式生物及模型[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9):1063-1066.
    [13] 胡世林. 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86-87.
    [14] 普吴, 孙星衍, 孙冯翼. 神农本草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25.
    [15] 李时珍. 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1085-1086.
    [16] 胡嘉琪, 崔鸿宾, 张玉龙.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J]. 植物分类学报, 2005, 43(2):123-150.
    [1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28-150.
    [18] 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M]. 福州:科学出版社, 1989:132-133.
    [19] 李洪光. 药用植物马蓝和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0.
    [20] 杨成梓, 刘小芬, 范世明. 药用植物马蓝的资源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 14(3):33-35.
    [21] 朱仁磊. 福建马蓝资源化学及其水分生理学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1.
    [22] 张丹雁, 林秀旎, 陈晓庆, 等. 南板蓝(马蓝)驯育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0, 24(2):18-19.
    [23] 张旭, 何明辉, 魏成熙. 贵州省道地药材南板蓝根引种栽培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3):18730-18731.
    [24] 杜沛欣. 马蓝GAP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1, 23(8):57-59.
    [25] 张英娇, 魏道智, 宁书菊, 等. 氮磷钾对马蓝营养生长与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0):1299-1301.
    [26] 魏世勇, 张旭, 魏成熙. 南板蓝的营养特性及栽培技术[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 22(6):493-498.
    [27] 陈瑞芳, 刘颖嘉, 程习梅, 等. 马蓝光合特性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3(3):225-229.
    [28] 宁书菊, 张英娇, 林建勇, 等. 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7):901-908.
    [29] 覃军, 陈奕龙, 张丹雁, 等. 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马蓝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59-60.
    [30] 魏道智, 林文雄, 陈慧, 等. 福建马蓝的种苗繁殖与栽培[C].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2006, 127-129.
    [31] 崔红艳, 方子森, 牛俊义. 胡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8):8-13.
    [32] 龙菊生, 聂垚. 林下套种马蓝(山蓝)技术[J]. 现代园艺, 2013,(3):28.
    [33] 蔡益航, 吴建宇. 枇杷园套种青黛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9):103-105.
    [34] 张丽梅, 陈菁瑛, 陈熹. 马蓝未成熟种子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3):521.
    [35] 孙云玲, 姚洪源, 田华林, 等. 马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9):102-103.
    [36] 朱永宏, 李学敏, 韩宝玲. RAPD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 中草药, 2007, 38(9):1443-1444.
    [37] 黄玉吉, 陈菁瑛. 马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 中药材, 2010, 33(2):183-186.
    [38] 于英君, 肖井仁, 姜颖, 等. 菘蓝和马蓝基因组DNA RAPD指纹图谱的建立[J]. 中医药学报, 2013, 41(6):26-27.
    [39] 向小亮, 宁书菊, 黄延龄, 等. 外源水杨酸对马蓝叶片中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3):689-693.
    [40] 龚小贵. 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马蓝生理与蛋白质的影响[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1.
    [41] Marcinek H, Weyler W, Deus-Neumann B, et al. Indoxyl-UDPG-glucosyltransferase from Baphicacanthus cusia[J]. Phytochemistry, 2000,53(2):201-207.
  • [1] 万立志, 王境焓, 吴春蓉, 李玲.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烟酰胺协同两性霉素B抑制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34
    [2] 余丹, 迟骁玮.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3): 254-25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3054
    [3] 冯坤苗, 吴思佳, 陈文华, 代威, 徐凌川, 韩婷.  泰山白首乌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1, 39(6): 542-54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8089
    [4] 刘世钰, 赵亮, 陈俊, 张国庆.  基于组学技术的抑郁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8, 36(3): 198-20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8.03.002
    [5] 张玮, 高静, 张敏, 王晓宇, 侯雪梅, 高申.  7种美白化合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体外生物学效应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1, 29(1): 24-26,40.
    [6] 邱磊, 冯皓, 厉建中, 张俊平.  生物技术药物教学互动模式探讨与思考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0, 28(2): 154-155.
    [7] 黄宝康, 秦路平.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活性成分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6, (4): 193-196.
    [8] 欧丽红, 秦路平.  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摘要)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46-346.
    [9] 周峰, 秦路平, 连佳芳, 郑清明.  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2): 96-98,103.
    [10] 詹亚华, 程连银, 程军.  刺萼参的生药学、细胞学及资源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28-329.
    [11] 郭宝林, 吴勐, 斯金平, 李家实.  厚朴道地性的遗传学证据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14-316.
    [12] 邹天才.  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16-323.
    [13] 郭美丽, 张汉明, 张芝玉, 苏中武.  红花种质资源优化研究(摘要)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45-345.
    [14] 邹天才.  天麻扩繁栽培技术的生产应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0, (5): 323-326.
    [15] 杨玉龙, 任海祥.  生物技术药品近年来的发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95, (5): 261-265.
    [16] 傅翔, 张钧.  口服环丙氟哌酸和注射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微生物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检查比较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94, (2): 34-39.
    [17] C.F.Stewart.  生物技术产品:药师的新良机和职责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91, (3): 77-81.
    [18] J.R.Dungore.  抗生素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微生物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89, (1): 41-43.
    [19] 叶铭.  生物学文摘(BA)使用法(下)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84, (2): 3-10.
    [20] 叶铭.  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使用方法(上) . 药学实践与服务, 1984, (1): 6-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17
  • HTML全文浏览量:  324
  • PDF下载量:  179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1-04
  • 修回日期:  2016-06-20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405215);第二军医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马蓝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及关键基因筛选(F2015094)

摘要: 马蓝,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爵床科药用植物。由其茎、叶加工而成的青黛,以福建产品质最佳,被誉为建青黛,是福建道地药材。马蓝的根入药称南板蓝根,与青黛一起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品种。青黛及其原植物马蓝的指标性成分靛玉红(indirubin)是具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中成药“黄黛片”及“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主要综述了马蓝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马蓝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马蓝及青黛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周正, 郭志英, 谭何新, 刘佳颖, 刁勇, 张磊.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引用本文: 周正, 郭志英, 谭何新, 刘佳颖, 刁勇, 张磊.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ZHOU Zheng, GUO Zhiying, TAN Hexin, Liu Jiaying, DIAO Yong, ZHANG Lei.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Citation: ZHOU Zheng, GUO Zhiying, TAN Hexin, Liu Jiaying, DIAO Yong, ZHANG Lei.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7, 35(1): 1-5,1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7.01.001
参考文献 (4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