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卷,第一册)[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2] 叶三多.莽草的品名考证[J].南京药学院学报,1962,8:84-86.
[3] 晋·郭璞注.清·郝懿行笺疏.沈海波校点.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 胡奇光,方环海撰.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李学勤主编.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元胜辑校.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8]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 唐·苏敬撰.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0] 明·刘文泰纂.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 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M].南京:中华农学会,1937.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4]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5.
[15]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16]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7]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安徽中草药》编写组.安徽中草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
[18]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9]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正.水经注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0] 尚志钧辑校.吴普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1] 唐·李德裕撰.会昌一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2] 彭定求.全唐诗(第十四册,四百七十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3] 清·黄宗义.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 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5] 宋·苏颂撰.尚志钧辑校.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6] 宋·沈括.梦溪笔谈[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7] 明·刘文泰纂.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8]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编辑委员会.台湾植物志(第2卷)[M]. 2版.台北:台湾大学,1996.
[29] 清·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0] 宋·李昉著.夏剑钦等校点.太平御览(第八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31] 杨天宇撰.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2] 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