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24年  第42卷  第2期

封面 目录
显示方式:
综述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肠道吸收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进展
陈兰, 何晓莉, 游飘雪, 王辉, 洪战英
2024, 42(2): 43-49, 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3
摘要(1357) HTML (481) PDF (2040KB)(34)
摘要: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学的可预测性或伦理问题等,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以体外活细胞为基础,模拟人肠道的核心结构和关键功能是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肠道模型的研究重点。该模型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模拟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结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系统。与2D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肠芯片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在药物筛选方面更具特异性。本综述概括了国内外肠芯片模型以及与肠道相关的多器官耦合芯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建模、药物吸收和转运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当前肠芯片模拟肠道稳态和疾病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建立更可靠的体外肠芯片模型提供参考。
光调控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合成的影响
张伟, 孟祥庆, 苏晓荟, 汪晋伊, 李丽华, 贾敏
2024, 42(2): 50-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27
摘要(2148) HTML (650) PDF (1355KB)(42)
摘要: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因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或功效对人类的健康极为重要,是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对于健康和长寿的不断追求,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持续增长,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的产量和质量变得特别重要。植物次生代谢成分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受植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环境对其合成影响尤为重要,因而,长期以来光调控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光调控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光质、光强、光周期的影响分别阐述,以期为高效生产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陈亭如, 毛士龙
2024, 42(2): 60-6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39
摘要(1053) HTML (403) PDF (942KB)(25)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临床样本的特点、临床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综述。  结果和结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的需求增大,以及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药学工作中,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个体化治疗水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辅助技术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血液采样的侵入性阻碍采样、药物监测结果解释能力弱和临床检测方法等仍有待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在后续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改善和解决。
论著
中药复方参麻颈复颗粒治疗脑梗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徐熠, 何瑞华, 黄瑾
2024, 42(2): 66-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13
摘要(1431) HTML (461) PDF (5132KB)(23)
摘要: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中药复方参麻颈复颗粒治疗脑梗死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中医药资料库检索参麻颈复颗粒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OMIM数据库检索脑梗死相关靶蛋白基因,采用交集法获得参麻颈复颗粒与脑梗死的共同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构建“参麻颈复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 富集分析。  结果  筛选出参麻颈复颗粒的183个潜在有效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到1785个潜在靶点蛋白,其中与脑梗死有关的作用靶点 30个,这些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涉及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  结论  参麻颈复颗粒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控炎症反应、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载阿霉素金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毒性研究
许子艺, 孙雨菡, 樊莉, 卢光照, 张鹰楠, 张翮
2024, 42(2): 73-77, 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3
摘要(791) HTML (1444) PDF (1439KB)(85)
摘要:
  目的  构建载阿霉素(DOX)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金纳米粒AuNPs-mPEG@DOX,以降低DOX的毒副作用。  方法  制备AuNPs-mPEG@DOX,通过粒径、电位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进行表征。考察连接巯基的DOX(HS-DOX)投药浓度对AuNPs-mPEG@DOX吸附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建立未吸附HS-DOX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专属性、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采用CCK-8法检测AuNPs-mPEG@DOX对MCF-10A和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  成功制备了AuNPs-mPEG@DOX,粒径为(46.12±0.49) nm,电位为(18.60±1.51) mV,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建立了可用于检测AuNPs-mPEG@DOX未吸附HS-DOX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最佳投药浓度11.18 μg/ml,HS-DOX条件下的吸附率为(9.21±2.88)%,载药量为(2.01±0.62)%。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uNPs-mPEG@DOX可明显降低DOX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副作用;DOX在≥4.75 μmol/L时,AuNPs-mPEG@DOX与游离DOX对乳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一致。  结论  AuNPs-mPEG@DOX可有效降低DOX的毒副作用,为后续AuNPs连接药物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纯阳正气胶囊中3种成分的含量
文艺, 蒙露露, 王宝艺, 韦飞雪, 邓鹏, 柳荣英
2024, 42(2): 78-8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1059
摘要(616) HTML (200) PDF (976KB)(8)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纯阳正气胶囊中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含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Ⅱ 120 EC-C18(4.6 mm×150 mm,4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  结果  方法学验证表明,橙皮苷、桂皮醛和丁香酚3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0%~101.9%之间,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均<3.0%,符合方法学要求。  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纯阳正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药物与临床
百令胶囊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庞素秋
2024, 42(2): 82-8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127
摘要(797) HTML (273) PDF (850KB)(8)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本院)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百令胶囊的临床效果,探讨百令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及其他机体系统的影响。  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抽调2018−2020年于本院就诊的6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用药资料,依照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给药方案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霉酚酸酯(MMF)联合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25例:MMF联合CsA或FK506同时联合百令胶囊。术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尿酸等;随访并分别记录1、4、12、24、48周免疫抑制剂CsA和FK506的使用量。  结果  治疗组尿中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在肾移植术后12~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术后24~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sA或FK506的用量在术后48周之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百令胶囊能有效减轻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状,并具有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量等效果,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免疫调节剂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
个案报道
达雷妥尤单抗致3级输注相关反应1例
俞苏纯, 毛亚佩, 戴菲菲
2024, 42(2): 86-8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0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