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12年  第30卷  第5期

封面
论著
微生物转化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刘庆鑫, 李慧梁, 柳润辉
2012, 30(5): 321-32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1
摘要: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转化逐渐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研究中。本文简介了微生物转化反应的专一有效、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等特点,对近5年来微生物转化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综述了微生物对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生物碱类和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脉冲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黎迎, 陆洋, 杜守颖, 马勇, 徐攀
2012, 30(5): 326-330,34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2
摘要:
脉冲给药系统是随着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制剂手段控制药物释放时间及给药剂量来配合生理节律的变化,从而保证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为此,本文综述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脉冲给药系统的释药机理,并讨论了近年来脉冲给药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中药复方脉冲制剂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为中药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夏爱晓, 宋倩倩, 孙渊
2012, 30(5): 331-333,36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3
摘要:
目的 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应用进展。 方法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和资料为依据,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结果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高压乳匀法和微乳法被推崇。调整制备参数可调整药物的包封率和释药曲线。 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异、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植物中萘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苗浩, 曹颖瑛, 商庆华, 姜远英
2012, 30(5): 334-335,36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4
摘要:
萘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传统药用植物中。紫草素、胡桃醌、指甲花醌、白花丹素等是从传统药用植物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实验研究显示,这些萘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活性。现将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洛匹那韦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姚亚敏, 沐俊, 孙骥, 马芳, 卢洪洲, 张丽军
2012, 30(5): 336-33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5
摘要:
洛匹那韦作为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药能被代谢酶CYP3A4快速代谢,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对洛匹那韦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了解其血药浓度与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关系对优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洛匹那韦浓度分析方法、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为日后洛匹那韦治疗药物监测以及个体化用药研究提供归纳总结材料。
谱效结合在中药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李雪静, 范成龙, 宋洪涛
2012, 30(5): 340-34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6
摘要:
如何实现对中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合理评价是目前中药质量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难题。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缺乏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已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一大瓶颈。中药的制备工艺对中药的质量具有很大影响,提取纯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谱效结合技术在优化中药提纯工艺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专家论坛
新型三唑二氧戊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真菌活性
任晓慧, 陈新, 刘嘉, 郑灿辉, 任雪琴, 吴兵, 王如锋, 周有骏
2012, 30(5): 344-34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7
摘要:
目的 合成(E)1-[4-(2,4-二氟苯基)-2-[2-(4-氟苯基)-乙烯基]-[1,3]二氧戊环-4-甲基]-1H-[1,2,4]三氮唑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测定其晶体结构,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 方法 以间二氟苯为起始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与三氮唑缩合、环氧化,得到中间体1-[2-(2,4-二氟苯基)-2,3-环氧丙基]-1H-1,2,4-三唑甲磺酸盐,将环氧化物甲烷磺酸盐水解,然后与对氟肉桂醛缩合脱水制得目标化合物6 Ka和6 Kb,经1H NMR 、MS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构,并测试其体外抗真菌活性。 结果 6 Ka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为顺式构型。6Kb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为反式构型。目标化合物对5种致病真菌在体外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 Kb的抑菌活性优于化合物 6Ka。 结论 该类型反式构型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优于其顺式构型。
正交试验法筛选活血通络巴布膏的基质处方
曾超
2012, 30(5): 348-35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8
摘要:
筛选活血通络巴布膏的基质处方。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黏着力、剥离性、涂展性、膏体均匀性、皮肤追随性和赋形性为指标,各基质及其用量为因素和水平进行L16(45) 试验,得出最优配比组成。 结果 基质最佳配比为水:甘油:聚丙烯酸钠(PAAN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0:4.0:1.6:0.4:0.3。 结论 筛选的基质处方经济实用可行,与活血通络药物有良好的相容性。
淡豆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廖丽娜, 张明敏, 曹尉尉, 毛峻琴
2012, 30(5): 351-352,38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9
摘要:
目的 建立淡豆豉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S),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反相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3%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1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不同产地淡豆豉在化学成分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可建立淡豆豉的指纹图谱。 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淡豆豉的质量评价。
中药复方扶正平消胶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吕磊, 李玲, 田文君, 张海, 李悦悦, 张国庆, 赵亮
2012, 30(5): 353-35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0
摘要: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中药复方扶正平消胶囊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扶正平消胶囊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共鉴定出73个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48个成分进行了药材归属。 结论 本研究为扶正平消胶囊的质量控制及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乌梅水煎物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何爱明, 王乙林, 林世明
2012, 30(5): 357-36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1
摘要:
目的 探讨乌梅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给小鼠自由饮水,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0.33 ml生理盐水灌胃,乌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设计剂量灌胃,每天1次,均连续给药10 d,期间进行隐血试验和观察粪便性状以及进行疾病活动度(DAI)评分;肉眼观察结合显微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测定病变结肠组织中SOD活性与MDA含量。 结果 发现乌梅中、高剂量组的小鼠无肉眼血便,可见松散大便。乌梅低、中、高剂量组的DAI均降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中,乌梅高剂量组黏膜糜烂不严重,溃疡小,黏膜充血、水肿程度轻;在测定的SOD活力值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测得MDA含量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结论 提示自由基与UC的结肠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参考UC的病理过程,乌梅对UC有明显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提高病变组织的SOD活性与降低MDA含量来发挥治疗作用。
肝切除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龚纯贵, 王彬, 战旗, 金柔男, 姜云霞, 晏建军
2012, 30(5): 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2
摘要:
目的 统计分析肝切除术后患者SIRS的水平及动态变化,为临床进一步降低肝切除患者的感染率提供帮助。 方法 调查我院单个治疗组近4年来收治的肝切除患者发生的SIRS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32例肝切除患者中发生SIRS的有226例,总发生率为96.98%;随着术后天数的延长, SIRS发生的严重程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原发性肝癌组术后SIRS达峰值与肿瘤最大径、肝硬化相关;SIRS评分与选择双联或者三联抗菌药物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 结论 我院单个治疗组肝切除术后患者SIRS的发生率高,应用SIRS评分重视早期发现SIRS,对提高肝切除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药剂学
注射用卡络磺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张海红, 刘放
2012, 30(5): 365-36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3
摘要:
目的 研究室温6 h内注射用卡络磺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注射用卡络磺钠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 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卡络磺钠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6 h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注射用卡络磺钠可与上述4种注射液配伍使用。
藤甲酰苷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因素考察
陈烨, 王洋, 刘忠忱, 李文君, 邓晶晶, 徐利锋
2012, 30(5): 369-371,37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4
摘要:
目的 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方法 通过亲水凝胶骨架型缓释技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考查了释放介质的 pH 值、骨架材料与其用量、致孔剂的类型与用量、压片压力等工艺因素和条件对藤甲酰苷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结果 药物的释药速率受骨架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致孔剂种类的影响;释放介质 pH 值、转速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有一定影响。 结论 研制的藤甲酰苷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司帕沙星片剂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隋淼, 王晓波, 袭荣刚, 孙佳丹
2012, 30(5): 372-37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5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的HPLC内标法并研究司帕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两组,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司帕沙星片0.4 g,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司帕沙星的tmax为(4.68±0.44)和(4.55±0.51)h;Cmax为(1 560.4±243.9)和(1 584.1±273.9)ng/ml;t1/2为(20.92±4.85)和 (19.81±3.75)h;用梯形法计算AUC0-t为(43 325±12 174)和(44 139±11 815)ng·h/ml;AUC0-∞为(45 452±12 884)和(45 999±12 629)ng·h/ml。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9±5.8)%。 结论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药物分析
HPLC法测定莲连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宋磊, 纪峰
2012, 30(5): 376-377,38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6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莲连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该胶囊中的延胡索乙素为定量指标,测定延胡索的含量。 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7.908~158.06 μg/ml范围内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6.18%,RSD为 1.2%。 结论 建立的定量方法具有专属性好,准确、灵敏和可靠的特点,可用于莲连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水辣蓼中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张宏武, 任恒春, 丁刚, 李榕涛, 魏建和, 邹忠梅
2012, 30(5): 378-379,38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7
摘要:
目的 首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同时测定水辣蓼药材中槲皮素和槲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VertiSep GES C18(250 mm ×4.6 mm,5.0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甲酸水(0.1%,V/V)(19:81)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30℃。 结果 槲皮素和槲皮苷分别在4.827~80.455 μg/ml和2.934~48.9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9,r=0.999 7, n=5),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8%、98.29%,RSD分别为1.91%、1.84%(n=9)。 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 重复性好, 可用于水辣蓼中槲皮素和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药事管理
简述分析几种信号监测方法在药物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代菲, 舒丽芯, 储藏, 陈盛新, 储文功
2012, 30(5): 380-383.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8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外用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监测的几种监测算法。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阐述国内外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提取采取的一系列算法。 结果 我国逐步开始引用不同的信号监测算法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 结论 安全用药是当今和今后仍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药品安全性监测主要是通过对药品上市后不良信号监测来实现的。我们概括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有关信号监测的不同数据挖掘算法,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做好药物的安全警戒。
965张门诊不合理处方点评与分析
金瑾
2012, 30(5): 384-386.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19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有关不合理处方的评判标准,对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965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521张,占53.98%;不适宜处方376张,占38.94%;超常处方68张,占7.05%。 结论 强化处方点评,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2007年~2011年济南战区抽验制剂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
赵庆华, 巩伟, 王爱武, 张振兴
2012, 30(5): 387-389.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20
摘要:
目的 介绍近4年济南战区被抽验制剂质量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方法 描述性统计2007年~2011年制剂抽样检验的各项目结果,对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 统计抽验医疗机构制剂共1177批。不合格制剂共45批,涉及剂型15种;不合格项目56项,不合格原因有6类,以微生物限度不合格最常见(占总数的39.29%),其次为含量测定(占16.07%)、装量(占14.29%)等。 结论 针对不合格原因,医疗机构应进一步优化工艺和流程,严格遵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提高制剂的质量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和官兵用药安全有效。
药学教育
以四大光谱综合解析为导向的光谱分析实验教学实践
洪战英, 闻俊, 赵靖霞, 赵卫权, 李玲, 柴逸峰, 范国荣
2012, 30(5): 390-391,39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21
摘要:
以综合解析为导向的光谱分析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对未知化合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模拟新药研发过程中采用四大光谱确定未知化合物结构的流程,加深学生对光谱法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规范操作光谱分析仪器,促进学生形成光谱综合解析的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学科交叉的药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改革与实践
蒋庆琳, 郑向辉, 王地娟, 臧志和
2012, 30(5): 392-393,40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22
摘要:
药学是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学科。本课题以药学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在药学实验中增加"基于学科交叉性的药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阿司匹林片剂制备
武文斌, 蔡国君, 洪伟, 严中骏, 鲁莹
2012, 30(5): 394-39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23
摘要:
目的 在药学四年制本科学员毕业实习期间,进行阿司匹林片剂制备的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 方法 我们以3人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文献调研、实验方案设计。 结果 与结论 完成了阿司匹林制备、质量标准建立、药效学考察、处方工艺研究等模块的实验工作。复习和巩固药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药学本科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初步形成了对我国化学药品的临床前研究流程的整体认知。
针对预选卫生士官组织以提高实践技能为出发点的药事管理教学
储藏, 樊莉, 栾智鹏, 舒丽芯, 张红武
2012, 30(5): 399-400.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24
摘要:
预选卫生士官药事管理的教学是一项全新的教学任务,无经验可循。本文根据作者完成预选卫生士官教学的实际体会,从课程设计、备课要求和教学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贴近基层、注重实践的教学出发点,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预选卫生士官药事管理教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