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06年  第24卷  第4期

封面
论著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活性成分
黄宝康, 秦路平
2006, (4): 193-196.
摘要:
植物内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寄生于健康植物组织内而不产生外在感染症状,并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内生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很多是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就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与高等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与讨论。
环孢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黄玉凤, 王慧, 张国庆
2006, (4): 196-199.
摘要:
目的: 综述环孢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 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环孢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环孢素作为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 环孢素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应用过程应注意药物的应用剂量,掌握好合适的减药及停药时机,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微丸研究新进展
仲明远, 全山丛, 胡晋红
2006, (4): 200-202,225.
摘要:
综述微丸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释药机制以及微丸在中药制剂领域中的应用。
专家论坛
云南狗牙花总碱的镇痛作用
陈梅玉, 周丽华, 张晓冬, 罗新根, 陈海生, 黄矛
2006, (4): 203-205.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狗牙花总碱(total Ervatamia yuunansis alkaloid,TEYA)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观察TEYA的镇痛作用及对吗啡的镇痛作用的影响。 结果: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TEYA的3个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病阈值,镇痛效果随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同时给予TEYA(10、20mg/kg)和吗啡4mg/kg,有协同镇痛的作用;纳洛酮4mg/kg可以部分拮抗TEYA的镇痛作用。 结论: TEYA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阿片受体来实现。
电导法测定多硫酸肝素钠中硫酸基含量
金艳, 崔慧斐, 凌沛学, 张天民
2006, (4): 205-20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多硫酸肝素钠中硫酸基含量的方法。 方法: 将多硫酸肝素钠通过H+型阳离子树脂,用氢氧化钠对其洗脱液进行滴定,通过电导率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并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对结果进行校正,测定其硫酸基含量。 结果: 硫酸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8%,RSD为3.67%。 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较好。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血性、过敏性及血管刺激性考察
牛华英, 刘彬, 尹国利
2006, (4): 207-208,251.
摘要:
目的: 考察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血性、过敏性和对静脉血管的刺激作用。 方法: 以豚鼠及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给予本注射液后观察动物有无红肿、充血、出血和坏死等刺激作用及溶血和过敏现象。 结果: 滴注部位未出现明显的红肿、充血、坏死等刺激反应及过敏现象;对家兔红细胞未产生溶血和凝集作用。 结论: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无血管刺激性、过敏性及溶血性。
药物与临床
运用药历图分析我院2005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
袁易, 姚子涵
2006, (4): 209-211.
摘要:
目的: 利用药历图辅助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2005年期间,住院时间>14d,使用抗菌药物>7d的外科手术出院病历200份,绘制药历图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位依次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57.5%;联合用药达80.9%;治疗前未做药敏试验占96.5%。 结论: 通过药历图的绘制能更好地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院2005年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陈淑敏
2006, (4): 211-214.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患者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急诊处方15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药物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合理处方占所查处方的2.84%,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占70.2%不合理用药主要反映在给药方案不当、重复用药、剂量、溶媒、药理拮抗、配伍禁忌以及毒性相加等方面。 结论: 不合理用药严重影响药物疗效,应切实采取措施,从制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加替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罗一玲, 邓白荔
2006, (4): 214-215,235.
摘要: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和头孢曲松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疗效。 方法: 179例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替沙星组(89例):加替沙星0.4g静滴,连用5-7d;头孢曲松组(90例):头孢曲松2g,静滴,连用7-10d。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5-7d进行治疗评估。 结果: 加替沙星组平均接受7d的治疗,头孢曲松组平均接受5d的治疗。临床反应评定两组成功率(治愈加有效),前者为93.8%,后者为81.3%;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反应,此外头孢曲松尚出现过敏反应。 结论: 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加替沙星的疗效优于头孢曲松。
药剂学
鱼腥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张建国
2006, (4): 216-218.
摘要:
目的: 建立鱼腥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确定样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进行鱼腥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 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1:2倍稀释用λ为0.5EU/mL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存在抑制性干扰,1:4稀释用λ为0.25EU/mL鲎试剂可消除干扰因素,可有效检测该药细菌内毒素。 结论: 鲎试验法可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控制热原。
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滤除输液中微粒效果的考察
王小群, 麦毅忠, 刘舜莉, 谢树斌, 刘金城, 苏恰玉
2006, (4): 218-220.
摘要:
目的: 考察3个医院使用的终端滤器除微粒的效果。 方法: 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GS 500mL中,经输液器终端滤器过滤,弃去初滤液约50mL,取续滤液80mL;除去滤器,弃去初溶液约50mL,取续溶液80mL做对照,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微粒检测项下测定过滤液与未过滤液微粒数,并计算滤除率。 结果: 不同厂家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对6种微粒的滤除率,经PEMS软件包处理,≥3μm、≥20μm、≥25μm的微粒,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5μm、≥10μm、≥15μm的微粒,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厂不同批号输液器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除率有2个厂6个批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5个厂家的输液器终端滤器对≥20μm和≥25μm2种微粒的滤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可达80%以上。
祛痰合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黄惠华, 吴应全, 郑克衍
2006, (4): 220-221.
摘要:
目的: 制备祛痰合剂,并建立质量控制和观察稳定性。 方法: 以氯化铵、吐根酊、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组方配制,用薄层法鉴别阿片酊、用银量法测定氯化铵。 结果: 鉴别、含量测定均符合规定。 结论: 本制剂配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适合患者临床使用需要。
生药学
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鉴别
胡双丰
2006, (4): 222-225.
摘要:
目的: 寻找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有效鉴别方法。 方法: 采取观察药材性状、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的不同,对真品与混淆品加以鉴别。 结果: 真品与混淆品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别。 结论: 将药材性状的经验鉴别与显微或色谱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柴胡真伪。
药事管理
社会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回顾性分析
崔黎萍
2006, (4): 226-228.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会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方法: 以2003年7月至2006年3月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药房的药学服务咨询记录和药历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用药咨询记录月均72份,90%的咨询者为中老年人,涉及疾病、选药、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价等5大方面。 结论: 人民群众对社会药房有强烈的药学服务需求,社会药房必须积极推行《优良药房工作规范》,切实发挥执业药师的关键作用,充分满足社会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评估的体会
钱存荣, 闫双银, 王丽芳
2006, (4): 228-230.
摘要:
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制约,医院应用规章制度对医师的处方行为进行监管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行政干预措施,力度很弱。为此,我院特制定《合理用药评估办法》(简称《办法》),旨在加强对医师处方和医嘱的监督。该《办法》自去年运行以来,各方面反映良好,效果显著。
医院药品供应与现代物流研讨
李连新
2006, (4): 231-233.
摘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是经济领域正在开垦的处女地,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贯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让痛者不痛
曹信杰
2006, (4): 234-235.
摘要:
2005年11月1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国务院颁布的这个《条例》就是要在严格管理、防止流弊、杜绝毒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患者治疗的需要,特别是疼痛患者的镇痛需要。
药物利用研究
二甲双胍胶囊与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刘照元, 顾文华, 陈静
2006, (4): 236-238.
摘要: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胶囊与二甲双胍片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医生选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二甲双胍胶囊与二甲双胍片,进行一个疗程的疗效观察,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结果: 二甲双胍胶囊组与二甲双胍片组对疾病积极健康效果的有效率均为96%,综合健康效果分别为80%和6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0和2.72。 结论: 二甲双胍片的成本较低,但二甲双胍胶囊不良反应率较小。
我院2002-2004年呼吸科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利用分析
万日义, 吴肇春
2006, (4): 238-241,243.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2002-2004年呼吸科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2002-2004年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病历各200份,对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 结果: DUI≤1的药物平均占60%,3年来呼吸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占了总体药物使用的19.14%,抗感染药物占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低于全国医院27.97%的平均水平。 结论: 我院呼吸科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联合用药使用不当,应加强合理用药。
药学教育
建立《药事管理学》案例库的几点思考
陈静, 储文功, 顾文华
2006, (4): 242-243.
摘要:
《药事管理学》是反映药学科学与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该学科应用性强,与药学实践密切相关。在传统的药事管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弊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缺乏联系实际,缺少对管理案例的了解、分析和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及个案报告
地塞米松致白细胞增多不良反应38例分析
刘为义, 李作吉, 杨光
2006, (4): 244-246.
摘要:
目的: 不恰当应用地塞米松致白细胞(WBC)数增多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其发生的不良后果是潜在的,避免不恰当应用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 方法: 通过对38例病人抗感染治疗时不恰当应用地塞米松致白细胞数增多的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 38例病人中20例停止治疗后5d白细胞值降为正常;18例继续治疗5d后,第8天白细胞值降至正常。 结论: 应用抗菌药抗感染时,发生不恰当应用地塞米松致白细胞数增多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糖皮质激素促使中性白细胞数增多所致。还认为外周血的白细胞数增多,是因为动用周边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有关。
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12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陈青, 叶鑫, 沈莉莉, 唐志华
2006, (4): 246-24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1996 -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123例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药品名称、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3例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非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以口服途径为最高,占81.3%。不良反应类型中,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9.8%。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4.6%。123例不良反应涉及药物达80种,以原药材引起不良反应为最多,达29.3%。 结论: 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无论是何种剂型、何种给药途径,都必须保持警惕,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
张燕花
2006, (4): 248-249.
摘要:
阐述了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及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规处理,为中药不良反应的防治及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经验交流
肠外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液配制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李瑞林
2006, (4): 250-251.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肠外营养支持的使用面越来越广,因此,肠外营养液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愈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肠外营养液的主要成分和配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以促进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
药学继续教育
非外科手术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指南(三)
陈盛新, 冯惠坚, 蒯丽萍
2006, (4): 252-256,233.
摘要:
4需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一些暴露场合4.1职业性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性暴露于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HIV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感染HIV的情况。